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粥,吃粥与喝奶(随笔)

精品 【菊韵】粥,吃粥与喝奶(随笔)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9发表时间:2021-07-18 08:13:07

【菊韵】粥,吃粥与喝奶(随笔)
   再就是药粥。药粥虽然有了药的成分,但已经融入饮食文化之中,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相信,药粥不但能治病,还可以养护生命,古今中医皆有阐述。《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书记载很多,不必细说。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很多人对它不以为然,其实,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可以和参汤媲美。粥“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甚至以为食粥能长寿成仙。其实,五谷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加药材也有养生功能。也许,古代穷人看不起医生,只好以药粥代替药,用简单易见不花钱也能治病的方法解决。俗云,偏方治大病。粥能治大病?笑话。养生在先防病未然还差不多。这就是粥引起的文化现象,还与古名医挂上钩,以证明有效。
   粥入书,粥也入诗。粥文化传承久远,能不为文人关注?清代的袁枚说粥与饭的区别,就是没区别,无非水的多寡而已:“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曰‘宁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李渔《闲情偶寄》专门列《饮饌部·谷食》饭粥篇,记述了饭粥之制作法:“粥饭二物,为家常日用必需。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则曰:粥水忌增,饭水忌减。米用几何,则水用几何,已有一定之度数。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饭常苦其多。多则逼而去之,少则增而入之,不知米之精华全在于水,逼去饭汤者,非去饭汤,去饭之精液也。精液去则饭为渣滓,食之尚有味乎?”读之,如同手把手教人熬粥矣。也是,熬出粥来,水米不交融,米沉于锅底,粥味如同泔水,这粥熬的时间不够,失败。好粥,必水米融为一体,方为佳品。
   宋代有一位费衮写了一本随笔《碧玺漫志》,记载古人吃粥:“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将旦,一粥甚系厉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讲食粥养生之道,信与不信,你去想。前面说了陆游一首食粥诗,说是养生也好,老了牙口不好,还能怎地?吃粥不但养生,还是保命食物。苏东坡也写过粥入诗的句子“潜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卧听鸡鸣粥熟时,蓬蓬头曳杖君家去”。这是找饭口,求粥是也。
   《颜氏家训》记载一位裴子野的文人,对“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遇到水旱之年,尽自己所有,每日有薄粥,并与大家一起啜粥,同甘苦共患难,“常无厌色”。郑板桥给弟弟的信中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从中可以看到,无论薄粥厚粥凉粥热粥,救命就是好粥。文人写粥,岂是为吃粥而写粥?细思之,则得出一个安贫乐道,淡泊明志的精神世界。
  
   五、粥与生活
   民以食为天。粥在天中矣。粥在我的生活里,可以说是不可或缺。打小就与粥结下不解之缘。听老人说,有的穷人家,刚生下孩子的妈妈没有奶水,就用小米汤喂养。
   我本北方人,一生与小米结缘。小米粥是四季常备。冬日黏稠(加入多种食材,当然与宝无关)。夏秋则是米汤为主,就是熥干粮,锅底放一把米,要是想加其他食材的话,再抓一小把绿豆豇豆放入。我们一般叫米汤或者稀饭。要是绿豆为主,那就叫绿豆汤。稀饭自己盛,勺子使劲刮锅底,捞锅底不多的米或豆。小时候,北方没有大米(非农户年节可供一些),只有小米。小米粥要想熬好,那肯定是水好米好。好的小米,能熬出油来,香满院子。米汤上面有一层薄皮,称之为米油,又香又黏,养人。除了小米粥,就是玉米粥。所谓玉米粥,又叫玉米糊糊,就是玉米碾磨之后的玉米面,本地叫糁子。糁子除了蒸窝头贴饼子外,就是做粥。玉米粥极为简单,凉水搅拌均匀,放入开水锅,不停搅拌,开锅即好,省火,省事,不用熬,稀与稠可以自己调节。当然,水与糁子有一个比例,要是不掌握好比例,就成了插筷子不倒的赈灾粥。记得有个作家回忆诗人田间的时候,就曾记录了田间煮玉米粥的事情。田间是南方人,在河北文联做领导,自己做饭。一个人喝玉米粥,一般小半小碗糁子即可。田间不懂,一碗糁子入锅,稠得搅拌不动,玉米糊糊真的成了糊锅的糊糊。玉米不磨成面,碾成碴子熬粥,口感好,吃起来也很不错的味道。
   曾经在省城某宾馆专门吃过一次粥。一排粥罐,大概二十几口吧,各种粥的标签贴在罐的下面,我们熟知的小米粥、大米粥、玉米粥、南瓜粥、八宝粥也在其中,皮蛋粥、小鱼粥、蟹肉粥、火腿粥等闻所未闻的粥,就在那里,不用多吃,每个吃一小汤碗,肚子就鼓鼓的了。
   去东北长白山旅游,想喝粥,寻寻觅觅,只有八宝粥;在天津,吃特色小吃,一碗白米粥,不问你喜不喜欢,唰,㨤一勺子白糖放入。地方风味不同,粥的味道就会有异。入乡随俗,固然不错,但是,有的粥,确实不能享受,只好望而生畏,不得不舍弃。平时夸口所谓走遍祖国河山,品尝天下味道,就成了一句空话。
   日常生活中,粥肯定占了我家主要地位。每晚熬粥是必需的,基本上是雷打不动,四季如此。过去条件不允许,小米大米占主体,或而放绿豆豇豆。后来条件好了,荞麦米、苦荞米、燕麦片等比较高级一些的东西开始多起来。
  
   六、粥与牛奶
   回到粥之缘起的话题。
   粥与牛奶的问题,属于不可比的命题。我以为,有几点应该注意:
   第一,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个口号是日本最早提出来的,日本青少年身高明显增高,体质也有增强。我国直接拿来用。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喝牛奶的习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特别是2000年,国家启动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该项国家营养干预计划,旨在通过在课间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一份优质牛奶,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合理的膳食习惯,促进中小学生发育成长、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牛奶里最主要的含量就是钙,而钙是促进骨骼发育的必要条件。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政策。你去学校门口看看,放学出来乌压压一片森林,六年级和初中生男女学生身高,大多是一米七以上。牛奶确实比粥营养价值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我们天天吃粥,几代人吃粥,仅仅维持了基本生命,但从来没有喊出:一碗粥可以强盛一个民族,几碗粥也不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将小米加步枪,那不是条件差吗?现在部队伙食标准可不是小米加步枪了。我当兵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活标准每天四角五分,每天两细一粗,粗粮就只有小米和玉米面。我们这儿解放初,干部教师的工资,就是发小米。不是说粥没有营养,而是粥肯定不如牛奶营养更好,吸收更快。
   第二,提倡喝牛奶,并没有否定吃粥。而是有的人故意曲解了张文宏教授的意思。张文宏教授说“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喝粥。”张文宏教授强调的是在疫情这个特殊阶段,每天早上不许喝粥。请注意“早上”这两个字,时间是特定的,早上。既然如此,何以出现粥与牛奶的争论呢?早晨喝牛奶,中午、晚上你可以敞开肚皮吃粥。谁也没有限制你吃粥啊!
   第三,东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有一定区别。就如西方人吃面包抹黄油沙拉,我们吃馒头拍黄瓜吃小菜;西方喝牛奶,我们吃粥,各个民族都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走到了现代社会。历史不管你吃什么喝什么,从来没有抛弃过谁。我们的肠胃,经过了千百年来的进化,熟悉了粥和米面食品,自然对五谷有了依赖,这很正常。就如我们常说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一样,口味是慢慢形成的,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过去穷,喝不起牛奶。后来小康了,牛奶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也会慢慢习惯的。改革开放后,农村有了很多养牛户,挤了牛奶,除了交奶站,其余就转村零售,一块钱一斤新鲜牛奶。后来,很多家庭门口有了送牛奶的小箱子。还有人家养奶羊,据说营养价值也很好。我哥家大儿子有一对双胞胎,妈妈奶水不够,就买了一只奶羊,保证孩子营养。
   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从对立到统一的辩证关系。其实,粥与牛奶并不矛盾。两者结合起来可能效果不错。比如,中医认为,小米养胃,煮粥喝可镇静安眠;而晚上喝一杯牛奶,有同样功效。这是一例。其实,粥与牛奶对于人类进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没有必要把二者敌对起来。孰优孰劣,人民喜好则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吃粥是一种生活态度,喝奶是一个生活追求。在现在社会节奏加快的当下,喝奶买现成的,随时可一饮而尽;吃粥可不一样,熬粥的过程需要心平气和,慢工出细活,心态浮躁的人沉不下心,坐不下来,肯定熬不出好粥。喝奶简单明快,是追求现代生活过程中的小憩;吃粥能让生活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让日子过得简单纯粹。如此而已。
   因此,我们需要粥与牛奶共存,养生与健康同行,无论食材贵贱,绿色无害最好。(2021·7·17)

共 873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非常欣赏大作家刘春老师的随笔《粥,吃粥与喝奶》。一篇精妙好文字,一部粥的大文化。一个寻常笑话题,一篇生活哲理妙论。古来人们爱吃粥,还有著名的“腊八粥”。可是到今天:吃粥,还是不吃粥?这还真是成了个问题。老人爱吃粥,小孩爱很爱,还有许多老人也喝起奶来。至于中青年人都爱很爱,只要进入超市,首先看到的就是那堆山的奶品,我真佩服,全世界的人都喝奶,那牛奶羊奶总是满足供应,奶真是多如长江大河。我爱喝粥,从不喝奶,因此对奶了解不多,对粥倒是喜欢,但是读了刘春文章,觉得我也对粥知道不多了。这篇文章很丰富,很有次序,很有见解,很有教益,从粥文缘起,粥之历史、粥之种类、粥之文化、、粥与生活、粥与牛奶从容写来,如一股清泉流淌,叫人爱不释手,甘之如饴。文章还科学的分析了喝粥与喝奶的利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倒地你是喝粥还是去喝奶,还是粥与牛奶都喝,请大家仔细品读经典妙文,做出自己的选择吧!谢谢赐稿!【编辑:黄金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18 08:13:46
  这篇文章很丰富,很有次序,很有见解,很有教益,从粥文缘起,粥之历史、粥之种类、粥之文化、、粥与生活、粥与牛奶从容写来,如一股清泉流淌,叫人爱不释手,甘之如饴。文章还科学的分析了喝粥与喝奶的利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倒地你是喝粥还是去喝奶,请大家仔细品读经典妙文!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刘春        2021-07-18 08:38:01
  感谢黄金山兄精彩点评。其实,二者我是不回避的,该吃吃,该喝喝,东西方结合,粥与牛奶融起。我是只要人能吃的,肯定不会避讳的那种人。
老兵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7-18 10:45:44
  老师的经典好文,学得了更多的粥与牛奶的知识与历史渊源。有条件的可能喝牛奶多,条件差的肯定是吃粥多了,毕竟煲粥的原材料特别广。总之,各喜所爱吧!点赞,学习!
4 楼        文友:鲁芒        2021-07-18 11:09:45
  丰富的粥文化,长见识了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