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撑起半边天(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家园】撑起半边天(报告文学)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47发表时间:2021-08-08 18:29:50
摘要:2020年11月,曾经被国务院挂牌督战的镇原县如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在这一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女能人,她们有种植、养殖大户,有军嫂、护工,有孝顺公婆的好儿媳、贤内助,有企业家、村支书,还有乡镇干部和小学教师,她们在各自不同的、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可以说,她们以弱小的身躯,用自己的勤劳、善良、汗水、泪水和智慧,撑起了镇原的半边天。我的故事就从她们身上开始了......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马银萍停办了自家的养殖场,每年20余万元的收入就这么付诸东流,几十万元购置的设备也闲置了。在她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自己有多少钱,而是帮助了多少需要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能为大伙儿服务,把村子这个大“家”的日子过好,远比自己挣钱更有意义。她说:“村民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即便自己遭多大的罪、受多大的委屈,都值。”
   生命并不总是美丽优雅,有时也会碰上曲折和坎坷。当满腔热血的马银萍准备在村里大干一番时,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刚上任,她就遇到相当一部分村民要低保、要救济,这令她难以招架。
   席沟圈村白塬自然村的贾等学家里有6口人,父母年龄大,妻子智力有点问题,两个女儿还在读书。更要命的是,贾等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成天不是靠低保就是等救济,一家人住着3孔破破烂烂的窑洞推天度日。马银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去做思想工作,甚至有几次都与贾等学吵了起来。但她不怕走破脚皮磨破嘴皮,一次、两次、三次……十几次风里来、雨里去,贾等学终于被马银萍的耐心和执着所感化。后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贾等学家建起了6间砖木结构新房。贾等学人精神了,也变勤快了,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在附近打起了零工。如今,他们一家已搬进了新房,他75岁的老母亲贺秀兰高兴地说:“能住上这样的新房,我心甘了。”
   在马银萍心里,家就是席沟圈村,席沟圈村就是她的全部。作为全村936户4030口人的主心骨,马银萍不仅当起了席沟圈村这个大家庭的“掌柜的”,而且还当得让男人们刮目相看。
   村里的群众看着马银萍靠养殖富起来了,好多人也想搞养殖,但不是缺少资金就是没有技术。马银萍对这些群众的需求毫不吝啬,不仅给群众赊猪苗、赊饲料、跑贷款,还用自己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搞指导、抓防疫、联系销售,村里的养猪产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提起马银萍,昔日的贫困户席宁宁激动地说:“这些年,马书记光给我们家赊猪苗、搞防疫,就为我们省下了十多万元。她可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昔日的贫困户席贵平如今也成了养猪大户。席贵平说:“是马书记帮我成为养猪大户的。今年,我养了120多头猪,现在已经卖了60多头。保守估计纯收入有6万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马银萍帮扶困难户7户,为他们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仔猪500多头,为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猪病防治300多次,为群众节约资金20多万元。
   马银萍平时就是个热心肠,做村干部前就喜欢帮助别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更是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哪家哪户有难题都找她,马银萍有求必应。为了让乡亲们像自己一样过上好日子,马银萍不仅带动当地百姓搞养殖,还给大家当起了“婆婆”,谁家有难事只要打个电话,马银萍就会尽全力去帮助,有时甚至到村民家里去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和经验。她的手机里存满了村民的电话号码,很多不曾见面的人也会打电话咨询她。马银萍说:“我的手机号14年没有换过,就是担心需要帮助的老乡联系不到我。”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马银萍做的这个“样子”,让全村办起了4家养猪专业合作社、2家养鸡专业合作社、1家养牛专业合作社。在这些合作社的引领下,养殖业成为席沟圈村的特色产业、扶贫产业和致富产业。全村已经建成养殖暖棚100多座,发展20头以上养猪大户31户,5头以上养牛大户13户,猪存栏数1700头、牛存栏350头、鸡存栏1.2万余只,年收入600多万元。
   【三】
   马银萍就是这么一个人,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让她咋干都行。不管谁家的大事小情,她都惦记着。
   村里有个贫困户叫成永乐,家里4口人,1975年从部队复员回家后,不到30岁的老婆就去世了,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儿媳撇下两个孙子也走了。当时,大孙子只有5岁,小孙子不足2岁。去年,患病的儿子又将74岁的成永乐锁骨打断。
   看着这凄惶的一家和祖孙三代住的几孔破窑洞,马银萍打算安排危房改造资金2万多元为成永乐家建新房,谁知成永乐竟然不同意。马银萍三番五次给成永乐和大孙子做工作,终于在亲戚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成永乐家建起了5间砖木结构的大瓦房。新房建成的那一天,因为没有接上电,马银萍顾不上吃饭,当即现场协调从邻居家接通电后才离开。成永乐见人就说:“没有马书记,我这个家早就散了。”
   马银萍家虽然搬到县城了,但她几乎每天都往村里跑,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事,她一定会出现。用群众的话来说:“在席沟圈村,谁家的灶火门朝哪开,她都知道。”
   62岁的村民王廷录,儿子从小被诊断为智力残疾,妻子在一次手术后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王廷录的肩上。2016年,马银萍几次给他做工作让其养牛,并协调3万元的扶贫贷款买了4头牛。由于王廷录牛养得好,2018年,马银萍又推选他获得了2万元政府奖励。王廷录家很快脱了贫,日子越过越好。可是,老两口年纪越来越大,儿子王有峰的下半辈子怎么过,总是让王廷录和妻子放心不下。这样的思想波动,让马银萍也总是放心不下,害怕王廷录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放弃养殖,使刚刚过上的好日子又返贫了。因而,给王廷录打气鼓劲成了马银萍的日常工作。
   与其说村官是个“官”,倒不如说是为群众跑“脚不拉”的。要干好这个跑“脚不拉”的事就得接地气,这个地气就是婆婆妈妈、没完没了的小事。这些小事,在马银萍这个有责任心的“掌柜的”眼里永远是大事。
   村民段福林得了精神病,发作时不是摔东西就是打人,人们都躲得远远的。马银萍不躲,反而经常抽空去段福林家看看,给他打扫卫生,给他做鸡肉吃,还亲手给他家修建房子。有一次,段福林精神病发作,差点砍她一菜刀。看到段福林病情时好时坏,马银萍十分着急,千方百计地为他联系医院,连劝带哄地送他去治疗。
   【四】
   群众心里是有数的,马银萍一心为民令人折服,也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当上席沟圈村的“掌柜的”以来,马银萍一次次从家里拿钱往村里和村民身上贴补。谁家养殖缺猪苗、饲料,她就给赊欠;上县里、市里、省上出差,费用一律自己负责;村里来了客人,都是自己掏钱招待吃饭;她为全村大大小小的事东奔西跑,到头来还把自己的3万元工资全部搭进去。有人不理解她究竟图了个啥?她说:“只要大家日子过好了,我累点苦点但心里舒坦。”
   人人都夸马银萍是个女强人,殊不知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还是一个有家庭的女人。
   在生活中,马银萍是女儿、儿媳妇、母亲、妻子,每一个角色都如花绽放。在工作中,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女党支部书记,马银萍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感地的丰功伟绩,但是在村民眼里,她是一个有胆识、有担当的带头人。
   自从马银萍当了村干部,就成天起早贪黑、东奔西跑,儿子说,晚上他睡着了妈妈才回来,早晨他还没醒来妈妈已走了,几乎见不上妈妈的面。
   是啊,13年来,马银萍只给儿子买过一个笔盒子。当时,她匆匆忙忙地来不及多想,就随手拿了一个笔盒子,结果还是个粉红色的。为这,同学们嘲笑儿子好几天。
   说起照顾老人,马银萍更是愧疚。有一次,她家老人突然感到不适,给她打电话时,因为她正在开会,手机设置在静音上。会议开完她才看到老人打过电话,结果病情延误导致老人脑梗发作,耽误了治疗,至今右手不能自理。
   【五】
   马银萍担任席沟圈村的“掌柜的”,肩头的担子可不轻。上任伊始,她首先做的就是改变席沟圈村的基础设施。席沟圈村地域广、面积大,是一个山塬兼有的行政村。为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马银萍想方设法跑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十多年来,她为村上争取了上千万元的民生项目:破烂的席沟圈村部维修了,席沟圈村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席沟圈村十字街道的交通岛问题解决了,席沟圈村街道排洪工程建成了,临泾镇大什字明德小学旧房改造工程竣工了,还新修了通村水泥路2.5公里、村组砂石路21.8公里、油路10公里,困扰村子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了。2019年,马银萍组织人力对席沟圈村街道进行维修整治,加宽街道15米,街道两旁铺上渗水砖,栽上了国槐树,新建两座公厕。同时,以创建文明村、美丽庭院为载体,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整治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定期清运垃圾,改变长期以来随意堆放垃圾“脏乱差”等问题,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惠民政策。为了落实好这些好政策,马银萍高度重视发挥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六个精准”,带领席沟圈村“两委”班子,将村里的每一项扶贫工作、每一户贫困户情况都记录在本子上、装在心里面,详细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菜单”。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席沟圈村一跃成为全县民风淳朴、生活富裕的先进村,实现了通电、通广播、通电视、通网络和街道硬化、医疗保险、安全饮水、危房改造、高标准文化室等项目的全覆盖,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2020年,全村176户贫困户676人全部脱贫,259户进行了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13户。全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医疗保险参合率100%,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落实产业奖补资金27万元,动员137户524人入股中盛华美和黄土窑合作社,入股资金157万元,年分红15.7万元。如今,走进临泾镇席沟圈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干净平整的柏油路和水泥小道,井然有序,整个村落焕然一新。
   一个农村妇女,靠什么赢得一方百姓的信任,让村民竖起大拇指为其称“好”?从2007年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到2016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马银萍用她坚实的脚步,在席沟圈村的山山峁峁、塬畔沟坬都留下了清晰的足迹。马银萍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村部挑灯夜战,在田间地头冒雨穿梭。为了百姓疾苦,她彻夜难眠思良策,她牺牲自己的时间,做百姓的“贴心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百姓的肯定。
   马银萍先后被评为“庆阳市首届创业明星”“庆阳市第五届劳动模范”“庆阳市道德模范”“甘肃省成功女性”“甘肃省‘人大代表在行动’先进个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3年1月,马银萍当选为甘肃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18年1月,当选为甘肃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同年当选全国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她的事迹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甘肃卫视、甘肃日报、宁夏电视台、庆阳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马银萍获得的荣誉很多,为此付出的更是无数艰辛、无数泪水、无数心血。在接踵而至的荣誉面前,马银萍本色不改,不管雨有多大、雪有多厚,民有所呼、必有所应。马银萍,这个一心为民的女支书,有她带头群众就会充满干劲,为群众无怨无悔服务她才会心里踏实。她坚守平凡,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追逐着心中美好的梦想,谱写着人生精彩的华章。她用真诚和汗水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她用女性特有的温柔、认真和细心,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胆识、干练和担当,挺起高原的脊梁。她更像一块基石,用柔弱而坚强的臂膀,为百姓撑起一片蓝天。

共 29984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
转到
【编者按】这篇报告文学,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再现了镇原县脱贫攻坚的战役中的一大批致富女能人,是她们撑起半边天,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她们有种植、养殖大户,有军嫂、护工,有孝顺公婆的好儿媳、贤内助,有企业家、村支书,还有乡镇干部和小学教师,她们在各自不同的、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可以说,她们以弱小的身躯,用自己的勤劳、善良、汗水、泪水和智慧,撑起了镇原的半边天。内涵厚重的报告文学,文中人物感人至深。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8-08 18:32:02
  内涵厚重的报告文学,文中人物感人至深,再现了镇原县脱贫攻坚的战役中的一大批致富女能人,是她们撑起半边天,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