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神舟】【读名著•传经典】读《典籍里的中国》有感(随笔)

精品 【神舟】【读名著•传经典】读《典籍里的中国》有感(随笔)


作者:吴需荣 秀才,24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95发表时间:2021-10-16 16:16:42

【神舟】【读名著•传经典】读《典籍里的中国》有感(随笔)
   说奇怪也不奇怪。在上古,算命打卦被称作“卜筮”,是一件大事,是庙堂之高的事,而不是像我们今天游走于法律边缘,处江湖之远的旁门异术。所以,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是文王被拘时,闲极无聊,于是将自己熟知的卜筮之术演化成书,这同样是一件居于庙堂之高的大事。这样的一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是源于孔子,孔子为文王的易经做传,被称为易传,易经易传合称周易。正因为易传的出现,一本卜筮之书成了哲学巨著,内中蕴含的很多转化、奋进的思想,成了中国士人的指路明灯。
   先秦诸子分属各派,相互间还互加攻讦,似乎水火不容。但实际上,门户之见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从师承中就可以看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居然是儒家荀子的门生,而孔子也受过老子的教导。周易中有丰富的转化思想,更接近于老子的物极必反,福祸互转的思想。事实上,孔子一直强调中庸,强调过犹不及,很难说没有受到老子的启发。本来嘛,圣贤们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自然有各人的独到见解,而英雄所见略同之处也不足为奇。
   《周易》中流传最广的两句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为乾,乾为干,干则坚,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了机会,可以作为时,必须要奋起努力,自强不息,直至成功。地为坤,坤则顺,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没有机会时,应该顺时順世,以德行宽容一切。这种境界,比后来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高多了。乾坤为阴阳,万物皆有阴阳,任何事情都有顺逆,这是万物本源。老子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本源为一,有阴阳则二,阴阳而成事物合为三,三就是万物。阴阳相伴相生,就是世间万事万物均有顺逆境。在乾中未必没有坤势,否则不会亢龙有悔;在坤中也未必没有乾势,才有利永贞。这简直就是道家“福祸相依”思想的翻版。当然,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这句话,可以视为互文,无论是乾时坤时,君子都应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以,当一个君子身处逆境时,必须自强不息,对未来始终抱有信心,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坚守自己的学术本心,更重要的,还要讲究厚德,决不能为了脱困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行苟且之事。当君子身处顺境时,当然龙翔九天大展身手,但也不能忘记德行,要谦卑自牧。能做到这两者的,才是真正的君子。所以,古人强调位高者卑,也就是讲,真正君子做了领导人,平易近人是应有之义。真正有学识的君子,必然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听得进各种不同的见解。
   文王拘于羑里,孔子厄于陈蔡,但君子自强不息,道穷不该其宗。坦率说,文王的脱困是有点小人的。孩子被杀,逆来顺受;卑行贿赂,君子不齿。虽说瑕不掩瑜,但以这种方式脱困,多少总是德行的污点。剧中做了很好的修正,说文王被拘,天下震动,商纣王迫于压力放了文王。历史的真实,谁又能说得清,我倒宁愿希望剧中是真实的历史,虽然明知不可能。
   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弟子记载阳明先生语录的一本书,仿《论语》体例。书名由来也是源自曾参反省自己的话:“传不习乎?”这里的传,指流传,教导,既有教导的知识之意,更有老的风范、德行的传承。同样,习,既有学习、研究知识之意,更有练习、沿袭老师德行的作为。
   阳明先生是圣人,而且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圣人,因为他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做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如孔子等圣贤,固然道德之高尚、思想之丰富不遑多让,但在立功方面确实不如阳明先生。一个清癯的文人,居然凭着一己之力,募兵平定藩王的叛乱,想想都不可能,但阳明先生做到了。后世的曾国藩,也做到了募兵镇压天平天国的起义,在立德立功方面不比阳明先生差,但立言方面显然就逊色多了。所以可以说,阳明先生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阳明先生的思想不复杂,但却光芒万丈。首先是致良知。他显然接受了性善论的传统,认为人的良知是人的本心,人要依据自己的本心,也就是自己的良知行事。良知既然是本心,为什么要“致”?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得到知识,而致良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平时研究学问的目的就是要得到自己的本心,要真正认识自己的本心。人天生都有物欲,而物欲经常会蒙蔽自己的本心,此即为儒家所说的“失其本心”。所以,阳明先生是大儒,继承的是儒家学说。大道至简,致良知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确实是人间大道。当我们去芜存菁,祛除了人间的芜杂,面对自己的本心时,会发现世界其实很简单,所有的一切熙熙攘攘,利来利往,都不是良知,都不是自己的本心。人生百年,转瞬即逝,当一个人过多的精力关注到纷纭的利益纠葛时,自然远离了大道。人只有秉承自己的本心,秉承自己的良知,无视一切外物,才会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才会有“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智,才会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义。
   致良知之后,就是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谁先谁后,谁更重要,是哲学中一个永恒的命题。在阳明先生看来,两者没有谁更重要,因为两者其实就是一回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两者本质上是同一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你说你得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该怎么做,但你如果不做,那你并没有得到这个知识,并不知道应该怎样。这个石破天惊的观点,获得了众多志士的高度评价,陶行知先生甚至为此改了自己名字。很简单,这个观点对有志的人是一个激励,理解了知识就要去做,不然就和没得到知识是一回事。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感召下,众多的英雄们才会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将知识、理想变为现实。同样,我们认识一个人,也不是看他说得有多漂亮,是不是学富五车,如果他什么事都做不了,从不将语言化为现实,那他绝不是个有知识的人。这个思想充实了中国思想文化宝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补充。从此,朝闻道,不再夕死可矣,因为如果闻道不能化为行动,那和没有闻道是一样的。学以致用,也不对,因为学和用是一体的,用也是学,不存在一个有利于另一个。
   两者结合起来,最简单,也最重要的知行合一就是对良知的真正实行。也就是说,一个人,得到了良知以后,应该将良知付诸实施,才是真正的致良知。于是,我所有的行为,都会秉承自己的内心,不再有利益的纷扰,也不再有犹豫和彷徨,自然君子坦荡荡,也就达到了我心光明的境界,也就是圣人的境界。
   阳明先生的思想自成体系,难得的是,他身体力行,从而成圣。当然,世事多艰,世界并不因为他是圣人而对他格外眷顾,他也饱受挫折。他和历史上所有真正的圣人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大道,坦坦荡荡,不怨天尤人,顺时安世,淬火成金。在受到廷杖,贬谪异乡的时候,他能够龙场悟道,成就自己的学术人格。在现实人生的最低处,他却达到了人生思想的最顶峰。人的一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很多人面对挫折会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有人会放弃大道走向反面,那些人在王阳明看来,都是失去了自己的良知。君子志于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人在逆境中,永远要明白自己的本心,践行自己的本心,从而达到我心光明的境界,这是王阳明,也是孔子,更是中国古往今来的圣贤们所必须经过的历练。
  

共 17918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作者深夜将这篇洋洋数万言的“读书有感”完稿并发表,可见吴需荣老师治学精神之发墳,之刻苦。“有感”中对“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徐侠客游记”“老子”“周易”“传习录”等十一部我国古代经典名著,舒发了自家的精辟见解与评价,展露出作者渊博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包括文学、哲学、政治诸方面,诚所谓“学富五车”。 我由衷地赞赏老师的精辟见解和老到的文学功底:他是这样娓娓道来,“尚书”的成书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它是古代政治史方面唯一的书藉,是中国散文的开始,是中国文学起点; “天工开物”的成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此书是屡试不第的学者宋应星,凭着自己的记忆将这些真正有用的学问和技术写了出来,成为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百科全书; 他这样赞美“史记”:它之所以伟大,是它开创了一个传统,中国文化从未断流,这是他的功劳之一。司马迁的伟大是他曾遭受“腐刑”忍辱偷生,不惧生死,秉笔直书,直言当朝皇帝的伟大和过错。他献给皇帝的手稿没有被采用,现在传下来的是留给外孙的另一本,由外孙捐献出来的。鲁迅赞美“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司马迁才学之高。 在读“本草纲目”后,他这样赞扬李时珍,以个人之力,穷一身之力,考量本草,著成此书,古往今来,李时珍第一人也。 他以是这样评价孔子的:在他四处碰壁时,他没有绝望,没有怀疑和退缩,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教育来影响后人,孔子是永远的老师。天下读书人都可称之为老师,而他确实是老师的典范。 看了“孙子兵法”后,他写道,真正有价值的成就,从来都是以质胜,而非量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说出这样的话,绝不是一个将军,一个赳赳武夫。而是一个哲学家,有着对军事透徹认识的智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战争是实现和平的手段,这是孙武的思想,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屈原作天问,他真是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吗?不是的,他不是科学家,他只是塑造自己的伟岸形象,敢于对天发问,让自己的思想在历史的时空中游弋。没有“离骚”,楚辞这个文体会在中国文学史上暗淡很多,屈原也达不到中国纪实文学的高峰。“离骚”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清高孤傲的个性,忠贞不渝的追求,香草自喻,圣贤对话,升天入地的求索,这都是中国浪漫文学的典范。他投江之后,百姓自发划船救他,用粮食替代他去喂鱼,以致形成中国端午节的文化。仅此一事他就不朽了。 老子的思想是集大成的,短短五千言,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逻辑等科学,提出物及必反,福祸相依规律。涉及到治国理家,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实乃千古奇文。 另外对“周易”和“习传录”也都有着独到和精辟地见解。 需荣老师品读的这几篇古典名著,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是很难看懂的,也是一般人很少读到的。这篇读后感对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需荣老师的大作往后能在本社团多多发表,以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和对古典文化珍品地鉴赏能力。对这篇“读后感”我大大地赞赏,也特别地推荐! 【神舟编辑:周世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02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10-17 15:56:56
  感谢吴需荣老师投稿对神舟社团的支持!期待老师再创佳作继续投稿支持神舟社团!问候老师!遥祝秋安!
峥嵘岁月
2 楼        文友:美蓉        2021-10-17 19:21:22
  读了老师的这篇文章,受益匪浅,从中了解了许多从未认识到的知识,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经典的方法,我们的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深切地感觉到,老师对经典的独到见解,拜读学习!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3 楼        文友:石尖        2021-11-01 16:02:35
  吴需荣老师对历史典籍熟稔于心,洋洋洒洒,古今结合,见解深刻!拜读学习!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