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穿越秘境鳌山(散文)

精品 【时光】穿越秘境鳌山(散文)


作者:云朵儿GAO 秀才,215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0发表时间:2022-08-31 16:42:25


   这座金属的“导航架”是最近几年安装的,位置在山顶大梁靠西这一边,也就是上来的梁口上。与之前的木质老导航架之间隔着宽大的大梁草甸,应有一公里之遥。正如领队说的,他们刚才就是看到了导航架,才知道已经登顶了。
  
   六
   这时候雾气仍是一阵更比一阵浓,能见度很低。在领队几次的重复点名后继续向前穿越鳌山大梁。重复点名,是这个时候中队与前队汇合后发现少了一人。这个人,正是先前我说的那位去路边方便后怎么都找不到路了,他的喊声因雾浓传不远而没人听到,更是看不见他,是过了十多分钟,后面的人走到他跟前后才解困,其实小路离他三米多远。本来大梁上没有参照物,晴天里都很容易迷路。另外,我发现小路两边能看到的地方,石头比上次少了,这让我感到有些奇怪。即使山顶梁上风再大,也不可能刮走那些有鳌山就存在的石头,在我眼中它们就是鳌山上的主人。
   现在雾气这么浓,领队很担心大家走散了,让队伍紧跟着,尽量压缩间距。我更是不敢大意。九年前的艳阳高照下,我们在大梁上迷路,那种恐慌,不但吓得我九年不敢妄想再来,至今仍心有余悸。
   在穿越大梁时大家都不说话,沉闷的原因当然是啥也看不到。领队带着大家来到老导航架前,位置在大梁最东边(是我印象中)。这时候雾大加上气温低,还有小风吹着,实在太冷了,好多人都跑到南边的乱石堆中避风吃饭了。那一溜石堆是这九年间来鳌山的人们堆起来的玛尼堆组成。由此可见,这些年来了多少爬山人,大家有多大的兴致将附近的石头搬过来,堆起的玛尼堆都能挡风了。这也是我走进大梁时发现石头少了的原因。虽然我很不喜欢到此的人,人为的改变这里的形态,但是我还是理解他们的美好心愿。
   我没有随着大家走过去避风,而是兴奋地来到老导航架前围着它走了几圈,并请队友为我跟拍录像,期间我激动地说:鳌山,我又来了。九年前的那一次差点回不去了,感谢鳌山幸运行。这一次,我是来专门告别的,却没有看到那对情侣石。这可能就是天意,知道我是来告别的,所以就由大雾遮着,不让我见到告别后永不再来。为此,感谢鳌山对我的厚爱,让今日又是一次幸运之行,完美之行。
   这是我的真心话,也是我与大家的区别,队友们都是为赏美景而来,只有我是为告别而来。或许,只有我是到了鳌山就是不虚此行。我围着导航架,喜悦地表达完心情和拍了这一段视频后,实在没有其它可见和可拍的了,只好在导航架旁边吃早饭。领队说:“看来天是不会晴了,上面气温这么低,说不定一会儿还会下雨,大家吃过饭就下山吧。”
  
   七
   大家在湿冷中用过餐后,许是都不甘心,并没有急着收拾装备开跋。领队招集大家在导航架前拍大合照,也没有几个响应。见此,我决定再认真的在导航架前拍个视频。就在领队帮我拍摄时,突然看到浓雾翻飞的天空上,一小块蓝天闪了出来,这一幕让我惊喜地大喊:天蓝了,天蓝了!
   蓝天只是一闪而退,四周又是雾锁鳌山。队友们听到我的喊声抬头看时又没有了,搞得大家觉得我是瞎喊一样,没有一个人如我这般兴奋,甚至有的队友开始背包了。然而,当我拍完了一圈视频后,刚开始给队友拍照时,眨眼间清亮的蓝天置换了浓雾!那种瞬间快速地变幻,如同本来就是晴天一样,压根没有过浓雾,简直太神奇了!神奇惊呆了大家,惊得大梁上都是欣喜若狂地高呼:天晴了,我的天啊,太神奇了,天晴了……
   是啊,天放晴了,上帝眷顾我们!
   幸福来得太快了!我们这群在七个小时中,看到的只是黑夜和浓雾的爬山人,正被秒变出来的蓝天震撼得心花怒放时,突然看到梁下山谷中的云海正从北边沿大梁浩浩荡荡地翻涌而来,见此大家不约而同又狂喜地冲向梁边,边跑边喊:“云海也来啦,云海也来了,太好啦!”我更是边跑边重复:太幸运了,太幸运了……
   不过,我还是清醒的,鳌山大梁远看是一马平川,脚下却是浅浅的草窝,冲向梁边时深一脚、浅一脚。于是,我放慢脚步边跑边说可不能乐极生悲,崴伤了脚呀,可队友们却如履平地般快步如飞。
   如同听到集合号一样,本来分散在梁上的队友们,呼啦一下都冲到了大梁边上的石海上。这时候在宽阔山谷中的云海,时而席卷山谷,时而冲向山坡后成团的堆在山顶上,如棉花堆一样。云海不停地变幻着阵势,阵阵不同,却阵阵如梦如幻,只看得云海岸上的我们,喊声中都是伴着狂喜,那声音动听极了。许是云海听到了,那洁白的云海正欢腾时,突然回头,卷起千重浪,瞬间相向而来,相遇碰撞后开出万朵花儿,山谷成了巨大的花盆,好看极了。接着很快又如云龙出云海,在洁白的云海上飞速而去,盘踞在远处长长的山梁上,壮观极了。时而云海像是玩累了,缓缓地停下来,微风扬波,海面上云烟袅袅,仙气飘飘,那宽阔洁白的云海神秘极了。只是不一会儿,像是被唤醒一样,从谷底腾起,席卷而上,露出的海床是脸谱般的花山谷,那是挂在山坡上的石海与草甸织就的,漂亮极了!
   一幕接一幕,看得我们手舞足蹈地喊个不停,笑声不停,喝彩不断,最多的就是一声声地重复:“太神奇啦!太美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呀!”真是云海有多欢腾多美妙,我们就有多高兴多激动,每一张都是喜悦的笑脸,与云海组成的画面和谐美妙!
   我或坐或站在石海中,看着洁白的云雾汇成的云海,内心激动幸福的无以言表,被大自然的奇迹所震撼,更为先人们将云雾汇入山谷,这一奇观命名为“云海”而由衷的佩服,太准确了,比“大海”都准确。在我看来,这更是上帝赋予空气最美妙的形态,简直是妙不可言。其实,此刻的云海,在我这些年遇到过的,不是最壮观的,可我的心情却是最激动的。因为面前的云海来得太突然了,完全可以说是神奇之作,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晚来半小时,我们就离开了大梁下的山谷,即使有云海也看不到。不来,那就意味着我们这次穿越鳌山,看到的除了浓雾什么也没有,这将是多么的失望。因此,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为此默默感谢着鳌山的恩赐。
  
   八
   云海的形成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必需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山谷、二是需晴天。当阳光照在山谷中的浓雾上,雾就成了洁白的云海。同样的位置,没有光照时就是浓雾缭绕。今天鳌山上的云海是随蓝天一起来的。上午九点钟的太阳明媚耀眼,仿佛是在浓雾后面憋得太久了,太阳的光芒异常的清亮,温度也升得很快,使云海在山谷中撒着欢地冲向山坡,云海变成了云朵,绽放开来。很快,山谷里云烟散尽,各就各位,蓝天白云下的鳌山现出了真颜!大家兴奋并幸福地离开观云海的大梁边,转身激动地放眼鳌山大梁时又是一阵狂喊:“鳌山太壮观啦!”
   是的,鳌山太壮美,太迷人了!可以说是目及所至,鳌山的气势磅礴尽收眼底。也可以说,我们像是一下子到了鳌山,在这之前什么也看不见。突然间太阳出来了,雾散到山谷成云海,我们就被同时到来的云海拉到了梁边。现在才是我们真切的身处鳌山顶上的时刻,置身在鳌山的绝美之中。
   阔别了九年的鳌山,今日又相见,心情除了故地重游的亲切外,还有意外的惊喜。九年前,我是六月初来的,那时候高海拔上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还没有到,鳌山顶上辽阔的大梁上草甸还没有返绿,偶有几朵如报春花一样的贴地小花,像是在表明此地是有草绿花红,正等“春风”吹来唤醒。当时,看到俗称能停得下百架飞机、平坦的被称为四十里跑马梁的鳌山大梁时,我的真情实感鳌山是如“月球表面”那样震撼人心。
   眼下,春风吹到,春意盎然,鳌山上百花盛开。由于鳌山海拔高,风大寒冷,梁上的草与花儿全高不过半尺,花瓣精致厚实,花海更加鲜艳漂亮。远看绿油油地铺在一望无际的山顶大梁上,近看繁花似锦,鳌山披上了锦衣,美成了人间仙境。这是鳌山最美的季节,最漂亮的时候,也是最浪漫和充满诗意的日子。在这个山花烂漫的季节,我置身在海拔3470米高的鳌山山顶大梁,漫步在绿草甸上,徜徉在花海中,当仙气仙风拂过时,心里的激动与幸福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真是太美好了,真的醉了。
   我兴奋地望着远处的绿草甸中,点缀着的那些大大小小,很低,花草却掩不住的石头,它们明晃晃的,像在大梁上晒太阳一样地刷存在感,我总会觉得它们就是鳌山大梁上的主人。由于海拔太高,适者生存之下,它们都是低矮的石人。正是石人的存在,使鳌山四十里的大梁上有了灵气与仙气,上天让其与花海草甸和浅浅的小水池相伴,还有野生动物共生,共沐风花雪月,组成了鳌山秘境,见证了鳌山上的奇迹和神话,也看到了我来了又来,更看了从古到今,春夏秋冬中前赴后继的来者,或万里奔赴、或起早贪黑、或风霜一身,只为与其相会,分享鳌山之壮美与神奇!
   对我来说,本次的神奇就是这突然云开雾散的晴天,神奇得让我们一路摸黑上来的人个个都说:鳌山太神奇了,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
  
   九
   我们在山顶上已经度过两个多小时了,玩得非常开心满足。这时候领队招呼大家拍合照时不用喊“茄子”,照片中人人都是高兴的样子。
   蓝天白云下的鳌山太迷人,可我们必须得继续赶路了,还有二十多公里的路在后面。当然,离开鳌山上这座民国时期的导航架继续前行,还是在穿越鳌山大梁,可以继续领略大梁上的仙境。
   之前,我们三十多人都是集聚在一起看云海,就在导航架附近活动。现在又开始行走了,大家分散在大梁上边拍照边走,前后拉开分散在山顶梁上,成为山顶上的最高者。那一张张喜悦的面孔,漫步在花海草甸上,与鳌山是那样的和谐自然,画面看上去妙极了。这也让我再一次坚信,美景是要有人欣赏和分享的。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山顶上的百花,只有一周的花期,我们来得正好。当我们经过花海时百花起舞,花海涌动,绿草扬波,像极了在竞秀,鳌山上洋溢着快乐,美成了仙境。万物杰灵,许是花儿正欢喜在这一轮回中我们彼此的相逢,那俊俏可爱的样子,让我们移不开脚步了,时不时地停下来将花儿留在镜头中。更为神奇的是,一种叫太白茶花的花儿,沿着大梁上的细径,开在路的两边,如指路一样,一路开到了盆景园前方的森林边上。
   这条约有五公里的长长花路,也让我们匪夷所思:这纯一色的白色花儿,为什么会在路的两边整齐茂盛的开着、离开小路两米远后就全是零零散散的了,还基本全是花骨朵呢?同伴说:“会不会这是连着天的大梁上唯一的小路,来者都从此经过,脚气使花草肥沃了。”哈哈,有这种可能吧!
   这是鳌山的花儿有灵性,择地而长,只为让行者看见;更有可能是神奇的鳌山,担心爬山人在四十里的跑马梁上迷路,让这一条花路为标,引导人们进去。我想这个可能是更大的,否则为什么会在草甸边缘与森林的交接处结束呢?这些年来,有数十位来“鳌太”的爬山人,因各种原因而永远地止步于此,其中迷路的大有人在。于是,鳌山就用这样的方式,避免在大梁上因迷路而走不出去了。那么,这夹道而生的花儿,也是鳌山上的奇迹。
  
   十
   我们边走边看边拍照,翻跃了两次石海,在草甸上走了两个多小时,一路看不尽的山花烂漫,赏不完的奇山怪石,赞不完的那些如画一样铺在山坡的石海后继续向前,突然看到两棵胳膊粗、两米多高的冷杉,在路两边如哨兵一样生长着。这可是我们自登顶以来,在山顶梁上走了三个多小时后见到的唯一两棵树,冷杉绿油油的很茁壮也很突兀。当时看到了让我和队友很惊奇,不解怎么就冒出两棵树,同时也表明快要走出草甸,离森林不远了。
   我们让“哨兵”检阅后,走过去便看到离路大约两百米远,有一条石垒的一米多高的残石垛。当时,我认为是爬山人堆起来在此露营避风的,后来得知是白起庙,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座庙,表明在这个位置就可以生存了。当然,在此居住也只有出家修行的人了。
   看到白起庙的同时也远远地望见前方的“盆景园”了,看见“盆景园”心里就有些激动。因为从“盆景园”开始往前,就离开了鳌山的四十里大梁了,自此将一路下坡出山。然而,走近看到盆景园里的那些“盆景”后,顿时让我心生感慨和触目惊心,怎么都不解,是什么原因让这一带万亩之多的冷杉林,无一幸免的成为枯树“盆景”?
   冷杉,可以说是高海拔山上的“霸主”。我在秦岭其它高海拔山顶上看到,唯有冷杉傲然挺立,坚守阵地,“南草北木”自然形成,自成风景。适者生存,它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那些生长在交汇处的冷杉,被狂风辗压得盘根错节,主干扭曲折叠数回,树冠也没有一棵是正常的伸展,全是奇形怪状,观之令人震撼的同时,感叹大自然的威力和冷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这个盆景园里的冷杉,看后却令人唏嘘不已,因为它们全都是干枯的。
   我真是不明白,这一片原始森林既然都长成了林,最粗的树直径尺余,最细的双手也搂不住。从它们的状态看都是树龄百年以上,表明这一带曾经也是适合生长的。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全都死了呢?如同集体自毁一样。或者是什么样的自然灾害,使这一带的“南草北木”后退了两千多米,灭树为草?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建设需要大量伐木。这一带伐木到了离“盆景园”千米之遥的山坡顶上,破坏了生态,这一片生长在鳌山最边的护坡林,没有了身后森林的挡风,成了通风道上的树,故全部枯死了。如果真是这个原因,我倒是感到欣慰一点,人为的可以又因人为而改善。现在我们富裕了,封山育林,生态改善了,或许将来的若干年后,这里又是一片绿树成林。
   现在,穿越这片“死亡”之林时,我被其生了百年,枯了数年却依旧是枯木成林,依然屹立不倒而震撼和难过。当然,如果换一种心态,那就是走进了天然的盆景园,欣赏枯树的艺术品。那一对如“恋人”正在奔跑却永远定格,那如一家三口父母带着小孩正在散步却成了永恒,那棵像老人正在翘首期盼亲人远归,还有如大鹏展翅和鹿在枝头跳跃,千姿百态,可以说没有一棵形态是相同的,相同的都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啧啧称奇。
   我多么希望这片干枯的树林,在一阵风儿吹过后又绿了枝丫。它们依然顽强地以不变的身姿挺立,固守疆土,难道不是坚信“春风吹又生”么?况且,我真的看到路边有几棵枯树的根部,生出了嫩芽。那么,我真希望能亲眼看到这里又是生机勃勃的森林,即使我看不到,我的子孙能看到,我也是高兴的。因为,我从这里经过,见证其兴衰,为其惋惜和祈祷过。
   可以说穿越这片森林,心情是喜忧参半,也可以说更多的是忧心忡忡,这也是本次穿越鳌山唯一无法兴奋的一段。
  
   十一
   离开伤感又充满希望的盆景园后,我们过苗圃、进森林、走浅山,下山的路全部以“散步式”走下来。由漫步天然苗圃,到怎么也走不完的浅山,其中的况味也只有爬山人自知。
   最后,历时约十五小时,全程三十一公里多,走了四万九千多步,于下午快四点半时完成鳌山穿越。
   这又是一次鳌山的幸运之行,也会是今年最精彩的穿越,为我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因为这次穿越对我太重要了,是在我精神产生懈怠时的一次重新出发。为此,感谢鳌山让我满血复活,我还是我,还是大自然的朝圣者。

共 1101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鳌山,静卧于太白县境内,海拔三千四百多米,相传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多年深居此地,精研医书。这么好的去处,登山爱好者定不会错过。作者将九年前第一次光顾鳌山因迷路差点回不来,到九年后再次重返,这期间复杂的心路历程一一细数并呈现在读者眼前。再次攀登鳌山,作者是怀着一颗告别的心,自然想细观全貌,从最初的长途跋涉,浓雾黑夜,寒冷失望,到后来的晴空万里,云海翻涌,花路牵引,可谓将这细致的心理变化和一路的风景变换描写到极致,同时引领着读者也神游了一遍神奇的鳌山。作者是一位写游记好手,篇篇精彩,章章精妙,编者也愿意推荐文友共赏。【编辑:红袖留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831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22-08-31 16:50:08
  鳌山的变幻莫测和美丽景致,是深深吸引游客的原由,对于热衷登山的作者而言,第一次因迷路仓惶而返,定不会“善罢甘休”,果然,沉淀九年后再次登顶,满足了心愿,也消弭了当年的遗憾。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1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22-08-31 19:05:18
  感谢红袖社长这么快就编发了本文,一万多字,真是辛苦你了。案语精准,我很喜欢。
2 楼        文友:薛志成        2022-08-31 23:44:14
  九年前登鳌山,九年后再登鳌山,心里如云海翻涌,各种心境是外人所不能体会的。品着云老师细腻的文字,我的神儿也一起去“登山”,有惊有险,有喜有忧。天地人一体,乐山乐水,做一个大自然的朝圣者。意境深远!好文,拜读。
   感谢云老师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2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22-09-01 11:37:15
  谢谢薛老师了,你的留评是对我的鼓励,我会努力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