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热闹与荒凉是生命的两极(随笔)

精品 【晓荷】热闹与荒凉是生命的两极(随笔)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68.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8发表时间:2022-09-01 09:09:48


   也许在正统思想影响下的社会里,这场生日Party更像一场梦,待梦醒来,现实的无奈便把它捣碎了,它碎在每一个人的青春里,也碎在那些充满着感性与爱的生命中。
   这场梦,向每一个年轻而美好的生命开放,你只要愿意接纳,梦的美好就会留在心里。待生命染上风尘,即使苍老了容颜,翻开这一场梦来,依然觉得那样地诱人和不舍。
   所以尽管像妙玉一样,守着清灯古佛,念着阿弥陀佛,她依然有一颗憧憬美梦的心。
   睛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给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红笺纸,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那粉红的信笺上,一定也留下少女的芬芳——在作者的笔下,妙玉虽与众女子不同,然而毕竟那是一位年轻的女子,生命的本质应追求一种纯洁和美好,不因为身处什么环境而改变。所以作者借贾宝玉的态度,表达了对妙玉不一样的尊重和珍惜。
   只是在邢岫烟看来,妙玉却又是那样的别扭和虚伪,当贾宝玉要给妙玉回贴,不知如何下笔,想去请教林黛玉的时候,中途遇上了邢岫烟,于是关于妙玉的拜贴,岫烟作了这样一段解释:
   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理数。”宝玉听说,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这些人中里,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了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样才好,竟没了主意,正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
   在邢岫烟的表情和语言中,我们至少看到两层意思:一般的拜贴落款时应该用真人的名字,以示尊敬。然而岫烟在这里取笑妙玉用“槛外人”,说她“僧不僧”,“俗不俗”的,这句话很直白地说妙玉故弄玄虚——妙玉内心的复杂表现:她在众人面前,本是一个出家人,不应该眷恋红尘俗事的,然而自己对贾宝玉有所爱恋,所以用粉红的信笺写下拜贴,却用“槛外人”落笔,其间可见她内心的矛盾。
   邢岫烟一看便明白了妙玉的心,但此时岫烟一定也很纳闷:为什么妙玉会有这样的心思呢?
   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管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的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的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
   岫烟看贾宝玉,而且是仔细地打量——那男孩子神态面如秋月,肤如薄粉,顾盼生辉,风流之中自带一种才气,言语中却更添几分温柔……这样一个有才华,相貌俊美的男孩子,谁能不喜欢呢?所以岫烟内心里一定会想:妙玉对贾宝玉是动了情的,要不怎么会给贾宝玉下贴子,冬天送梅花呢?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妙玉对贾宝玉的爱恋,爱的是他的才华和俊美。只是她既以身许佛门,又岂能轻易返俗,可怜妙玉,一个青春少女,竟把一段美好的情愫埋在清灯烛光、木鱼磬声之中了。
   也许像妙玉这样的人,她的性格一定也固执和有洁癖的——人世间找不到她的所属,无法达成所愿,只求自许于佛门。然而当她看见贾宝玉后,似乎找到了内心所追求的东西,只是可惜,身已经许了佛门,纵然贪恋,也不过是镜中看花,水中捞月。所以她每天听着木鱼声响,心却念着尘世之佛。妙玉的结局,最终被尘世所卷,坠入到红尘之中——她的生命到此,是成佛,是成就自己的内心,谁能明白呢?
   所以这里讲到的“槛外人”与“槛内人”正是两种不同生命观的对立,而不是和谐的统一,最终的结局,贾宝玉从槛内走向了槛外,妙玉从槛外卷入了槛内,多么地可笑和讽刺啊!
  
   五
   然而真正的“槛”只不过是人对生与死的一种愿望——也许有一道铁制的门槛,可以阻挡死亡。但是,生与死,谁能主宰得了。
   正好宝玉生日后的第二天,当大家在大观园游玩时,突然外面传来消息称贾敬死了——所以任何铁门槛都挡不住死亡的来临。
   贾敬是怎样死的呢?
   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等,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如今虽死,腹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便向媳妇回说:“系道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众道士慌的回道:“原是秘制的丹砂吃坏了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夫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去了。这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了。”
   大夫的话很实诚,也很有科学依据;道士的话,很漂亮,也很缥缈。贾敬想长生不死,然而却早早地离了人间。与其苦苦地寻求长生,折磨肉体,不如像前面平儿和贾宝玉的生日一样,放纵生命,自由自在,让生命随自然的变化而消失,岂不是真正的快乐么?
   然而寻求长生的根本目的,不是成仙成道,那是欲望的不死。所以贾敬的死,只不过是欲望的延伸罢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当贾珍和贾蓉父子听见尤氏姐妹因自家中死人而前来照看宁府时,他们的言语,他们的动作,哪里还有死了爷爷和父亲的那种悲伤——有时候,悲伤是做给人看的。
   二尤在这里出现了,必将引发一场不同寻常的情缘出来。且看珍蓉父子,一个忘记死了爷爷的悲伤,一个忘记死了父亲的痛苦,一个笑容满面,一个“妥当”里,却包含着多少肉体的欲望——这既是对前面皇帝隆敦孝悌的嘲笑,更是对封建礼教忠、孝、仁、义极大的讽刺。
   作者在这一回既写生日聚会的热闹与自由自在,却在结尾处又写到生命的寂灭。这样的对比,似乎说明生命的转换只不过是瞬息之间的事,热闹之极,是生命的美好;死亡之时,是生命的荒凉。然而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也许当自己看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对于生死和欲望,就不再那样在乎和惆怅了罢!
  
   2022年8月31日夜于金犀庭苑
  

共 730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有人说读懂了红楼梦,也就读懂了生命、读懂了人生、读懂了社会。而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多“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老师的红楼笔记能引导读者聚焦那些一闪而过的镜头,解析隐晦处所含的深意。本回写贾宝玉生日的热闹,同时也写贾敬的死,让读者从热闹与荒凉的强烈对比中,审视生命的两端,提升生命的境界。生日宴上众人抽签上的花语隐喻着各自的命运归宿;贾敬想长生不老,却事与愿违,吃了丹砂提前死亡。作者告诉我们:万物皆有其道,生死有时、聚散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只有寻道而行,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活出生命的尊严。一篇优质的导读,有人性的温度、审美的趣味、学术的严谨、哲学的睿智。感谢老师分享人生智慧,受益了。【编辑:亭上秋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90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9-01 16:31:54
  写读书笔记是一个反刍的过程,老师把原著精研细磨了端上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消化吸收原著精髓,从而不断地提高个人审美,加深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力度。感谢老师分享人生智慧,学习了。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2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9-01 16:35:19
  把复杂的道理就用浅显的例子表达出来,将隐晦明晰化,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厚积薄发。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2-09-08 01:25:2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