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随笔)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72发表时间:2022-11-30 09:57:30


   湖南官吏原来就憎恨曾国藩多事,轻视湘军无用,闻其打了败仗,纷纷找骆秉章告状,要求参劾曾国藩,解散湘军。曾国藩自认难辞其咎,便写好遗嘱,暗令曾国葆买回棺木,准备自杀,以谢丧师败北之罪。
   咸丰帝接到湘军失败的奏禀,下诏质问曾国藩为何节节失败。曾国藩反倒冷静下来,灵机一动,把手下人原来准备的奏折上写的“累战累败”,改成“累败累战”。又把他买回棺材想死的事,改成“带棺出征,与粤匪决一死战,不获全胜,决不生还”,作为军令状,附在奏折的后面。这本奏折使咸丰帝对曾国藩的看法大为改观,对其十分赞赏,将曾国藩革职留用,仍署理军事。
   卷土重来靖港战后,曾国藩对湘军进行了重整。凡溃散之勇皆在裁撤之列。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被裁之列。而与太平军拼命的彭玉麟、塔齐布、杨载福营则允许大量增募新勇,这样使湘军很快又发展起来了。
   1854年7月7日,曾国藩派褚汝航、夏銮、彭玉麟、杨载福领水师4营进逼岳州。7月24日,太平军迎战失利,连夜退守城陵矶要塞。8月9日,陈辉龙、沙镇邦、褚汝航、夏銮4人率部飞舟直达城陵矶下,落入太平军早已设好的伏击圈内,全部被歼,曾国藩闻报“伤心陨涕”。
   8月11日,湘军塔齐布在战斗中杀死太平军猛将曾天养,太平军无心恋战,退守湖北。湘军于是水陆并进,乘势入鄂。太平军见湘军气势汹汹,于10月13日夜间弃城撤往田家镇,湘军于是占领武昌。
   咸丰帝得知湘军攻占武昌的消息,非常高兴,立即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并在奏折上批道:“览奏感慰实深。获此大胜,殊非意料所及。朕推兢业自持,叩天速赦民劫也。”他还眉飞色舞地对军机大臣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另有一人进言说:“曾国藩是一个已离职的侍郎,身份如同匹夫。乡里匹夫,一呼而起,从者万人,这恐怕对国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咸丰帝顿悟,以致后来一直严奉祖训,不肯把地方督抚大权交给曾国藩。恰好曾国藩收到其署理湖北巡抚的谕旨时,假意推辞,免得由于丁忧期间立功受职而被人讥笑,有碍“名节”。然而曾国藩的辞谢奏疏还没送到北京,咸丰帝改变了主意,他在曾国藩的奏折上批道:“朕料汝必辞,又念及你要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降旨令汝毋庸署理湖北巡抚,赏给兵部侍郎衔。”接着又倒打一耙说:““汝此奏虽不尽属固执,然官衔竟不书署抚,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著严行申饬。”曾打下重镇不但没有得赏,反受申斥,感到悲哀。且湘军在战后未经休整,又要东征,从而使湘军数年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湘军攻陷武昌后,引起了咸丰帝的猜忌,既授曾国藩湖北巡抚于先,又收回成命于后,曾国藩领会到他受到了清政府的歧视与打击,他从此对清政府产生了委曲情绪,作战时急于求胜以邀宠。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从武昌东下江西后,指挥湘军陆师奔命作战于长江南、北两岸,仰攻坚城,精锐暗销,最后造成了湖口、九江水师溃败,曾国藩败奔南昌的被动局面。如果曾国藩是湖北巡抚,可以湖北为巢穴,迅速恢复湘军水陆师的元气,整军再战。因为他逃奔南昌寄人篱下,反而与江西巡抚不断闹矛盾,以至参奏陈启迈。陈启迈虽然被革职,可是也增加了清政府对曾国藩的恶感。导致曾国藩被削除兵权,江西湘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太平军正是在湘军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三克武昌的。1856年春石达开分裂出走,太平天国军事力量大为削弱,军事形势急转直下,武昌、九江相继失守。但是,陈玉成、李秀成利用湘军涣散的时机,创造了三河大捷,全歼湘军主力李线宾以下5000名,乘胜收复舒城、桐城、潜山、太期,巩固了安徽根据地,初步扭转了天京变乱以来急转直下的军事危局。清政府方面军事形势的起落,与曾国藩的起落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合围安庆
   1858年6月,太平军发生内讧,石达开率部离开天京进入浙江,连克数县,浙江全省告急。于是胡林翼、骆秉章向朝廷建议起用曾国藩援浙,得到咸丰的首肯。曾国藩接旨,连称“圣恩高厚”,他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对曾国荃说:“先大人少时在南岳烧香,抽得一签云:‘双珠齐入手,光采耀杭州。’先大人尝云:‘吾诸子当有二人官浙。’今吾与弟赴浙剿贼,或可兆于五十年以前乎?”曾国藩7月13日接旨,17日即启程就道。8月,石达开领兵入闽,咸丰帝令曾国藩改援福建,曾国藩屯军江西建昌。
   当时,太平军在安徽战场大获胜利。8月,陈玉成、李世贤、吴如孝部攻占庐州。11月15日,陈玉成、李秀成部在庐州三河镇全歼湘军李续宾部。李续宾自缢死,曾国藩弟曾国华被击毙。于是清政府命令曾国藩进图安徽。
   曾国藩在安徽的首要军事目标是安庆,安庆是天京在长江上游的最后一道屏障。攻下安庆,不仅能够乘势东下进攻天京,同时可以切断太平天国长江南北的物资来源。1860年春,曾国藩乘太平军回攻江南大营之机,向安庆发起了进攻。3月底,曾国藩令曾国荃率领万人驻集贤关外,进逼安庆城下,另安排多隆阿统军万人进攻桐城,抗阻太平军援军;又令李续宜率万人驻青草塥为援兵。6月,湘军攻占枞阳,形成了对安庆的包围。
   此时,太平军再破清军江南大营,顺势东取苏州、常州,引起清政府的恐慌,强令曾国藩从安庆撤围东下,救援苏、常。曾国藩以“安庆一军,将来即为克复金陵张本,不可遽撤”为由拒往。6月8日,清政府见曾国藩不动,便先行赏给兵部尚书衔,并撤掉两江总督何桂清,由曾国藩署理。8月10日,改为实授,并授钦差大臣,办理江南军务,大江南北水陆各军均归其节制。自此,曾国藩大权在握,得以大显身手。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化为一堆瓦砾。躲在热河的咸丰帝命曾国藩调湘军北上救驾,可是曾国藩公然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以安徽军情紧急为借口,按兵不动,一意实施他围攻安庆的计划。
   为了打破湘军对安庆的包围,太平军在安庆外围与湘军进行了反复较量。1860年12月至1861年8月,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多次率军进入安徽,力图解除安庆之围,均告失败。其间,太平军曾多次接近曾国藩的祁门老营。1860年12月1日,李秀成带大队破羊栈岭进克黟县,距曾国藩祁门大营仅80里,朝发夕至,曾国藩身边仅有三千防兵,曾国藩自料难活,连遗嘱都写好了,谁料李秀成东走浙江,让曾国藩白捡了一条命。12月中旬,太平军兵分三路再次进攻祁门,可惜太平军骁将黄文金与左宗棠军激战负伤,率军撤回皖南,使曾国藩度过了危机。1861年3月23日,李世贤在婺源甲路击败湘军王开琳等营,刘官芳攻入榉根岭,迫近祁门,曾国藩恐惧万分,不料刘官芳闻援兵将至,急急解围而去。曾国藩刚松一口气,又传来噩耗。4月9日,李世贤攻克景德镇,兵锋直指祁门,曾国藩饷道被切断。他悲观到了极点,再次写好遗嘱,安排后事。他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如此一挫,军心尤为震动。”“与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贼偷湖口水营相仿。”不料,李世贤在乐平与左宗棠交战失利,弃景德镇东走浙江,曾国藩再次保全了性命。
   8月,陈玉成调集大军合救安庆,5万大军入集贤关,分十余路猛攻湘军第一道战壕。在猛烈的炮火下,太平军奋勇出击,牺牲数千人终未能冲破。曾国荃指挥湘军,拼死抵抗太平军的援军,同时,用数十万斤火药对安庆守军轮番炮轰。9月5日,曾国荃部轰倒安庆北门城墙,越壕而入,饥饿疲倦的16000名太平军战士壮烈牺牲。清廷得报,赏曾国藩太子少保衔,赏曾国荃布政使衔。
   正当曾国藩拼命围攻安庆的时候,咸丰帝于8月22日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其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为了巩固统治,载淳于1861年11月20日任命曾国藩统辖苏、皖、赣、浙等省军务,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其节制。此为曾国藩出师以来受到的最大恩眷。
   攻破金陵
   曾国藩进驻安庆后,就着手筹划进攻金陵的有关事宜。他坚持“稳慎徐图”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湘军攻克安庆,乘胜夺占池州、铜陵、庐江、无为、运漕、东关等重镇后,便停止进攻,进行休整部队,增募兵勇,筹集军饷等准备工作,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军械所。直到同治元年(1862)三月,才发起金陵战役。他本着既定的“欲拔根本,先剪枝叶”的战略方针,决定先进攻江苏、浙江,对金陵取大包围态势,然后分进合击,最后夺取金陵。
   这次战略性战役的作战部署是:左宗棠率湘军从皖南入浙,与太平军李世贤部争夺浙江;由李鸿章率新组建的淮军从安庆乘轮船开赴上海,会同雇佣武装“常胜军”与太平军李秀成部争夺苏南;由曾国荃率湘军在水师配合下,进攻长江沿岸各城镇,向金陵进击,直指金陵。同时调多隆阿部由庐州进取浦口、九洑洲,以便南北对进,对金陵城形成合围之势。由曾国藩直接指挥鲍超、张运兰部与太平军争夺宁国、广德、芜湖、巢县、东坝等要地,保障曾国荃部的后方安全,同时策应进攻浙江的湘军。并由李续宜部和其他清军担任阻击皖北太平军、捻军的增援,兼顾战略后方湖北。由上可见,这是一个气势宏大、思虑周密、环环相扣的作战部署。
   从1863年到1864年5月,李鸿章的淮军和“常胜军”,先后夺取了苏南的常熟、太仓、昆山、苏州、无锡、常州等重要城市。提督鲍超和冯子材攻占金坛、丹阳,从而夺得了苏南全部城市。在这同时,左宗棠的湘军,在英法帝国主义和外国雇佣武装“常捷军”的支持配合下,攻占了浙江宁波、杭州等城市。这样,就实现了曾国藩的战略大包围的决策,使金陵的太平军陷入了外无援兵,内缺粮草的绝境。这时,曾国藩决定拦击从金陵突围的太平军,命令鲍超部开赴江西追击从苏、浙突围的太平军,并要江西、福建、湖南等省调集兵力进行堵击,不使太平军到处“流窜”。
   1864年3月,曾国荃部湘军对金陵形成合围以后,便展开激烈的攻城作战。曾国藩告诫曾国荃提防“穷寇拼命决战”,务必谨慎从事,不可稍涉大意,以实现顺利攻克金陵的“大功”。他还多方筹措银两解拨前方,补发欠饷,以稳定和鼓舞军心士气。经过4个月的苦战,终于在7月19日攻破金陵城,使曾国藩的战略方针得以全部实现。
   金陵城内余烬未息,清政府就在8月初给为它卖命的湘军将领论功行赏。曾国藩封太子太保,授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开了有清三百年中“文臣封侯”的先例,破格地得到清王朝的最高奖赏。
   曾国荃封太子少保,一等伯,赏穿黄马褂,戴双眼花翎。其他湘军水陆将领30多人,各有封赏。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随着剿灭太平天国革命的逐步深入,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平息,使曾国藩对所面临的“内忧外患”至今已极”的形势认识更加深刻。只有寻求“自强”“求富”的方法,才是摆脱清王朝岌岌可危的出路。于是,在攻克安庆之后,曾国藩筹划兴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安庆军械所,这是中国洋务运动的揭幕。
   从反对者到倡导者
   1861年,清恭亲王奕訢等奏请以洋药税购买外国轮船枪炮,用以攻剿太平军,以期早日戡定内乱。有旨令曾国藩、官文、胡林翼(官为湖广总督,胡是湖北巡抚)等先行妥为筹议,次第实施。
   曾国藩却认为火轮船对于攻打太平军,没有多大用处。他说:“轮船枪炮之所以被人重视,不过因为国人震于其少见,遂使洋人得以炫耀罢了。”可是这事既创议于执政中枢的奕訢,又经皇帝批准期于必行,曾国藩自不敢加以否定,只好赞成购买。在同一奏折中,他认为只要买得若干西洋船炮之后,招募一批聪明智巧的本国工匠,加以仿造,一二年之内,我们就可以与洋人共享船炮之利而并驾齐驱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太平军的平定,得力于西洋船炮的助力甚大(至少李鸿章的淮军是如此),而仿造西洋船炮的工作,并不像他在衡州仿造广东战船那样容易,耗银千百万,费时数十年,终清之世,犹未达到能与列强相抗衡的水准。这一点曾国藩显然没有料到。
   不过,曾国藩逐渐在改变。头一年,他还不以为购买船炮是当务之急,第二年,他却在安庆着手试造中国第一艘轮船了。有一次,他告诉幕僚们说:“中国要讲求自强,基本要务,第一是革新政治,第二是访求人才。而目下最为急迫的下手工作,就是学会西洋制造船炮的技术。一旦我们学会了船炮的制造,那么洋人的长处我们也有了。无论是与洋人和平相处或相互对敌,我们都可有所倚恃。否则,我们与洋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无论是仇视他们或感谢他们,终将落得一无是处。”曾国藩这一席话是有见地的,只是他把洋人的长处,看作惟有“船坚炮利”而已,则未免仍是当时一般世俗的看法了。

共 2001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叙述晚清历史人物曾国藩,认为他是中兴第一名臣,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文中详实地叙述曾国藩的从政经历,感悟虽然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首要人物,但是他随后所引领的洋务运动和发展国防造船工业,在促进中国国防近代化方面的重要意义是不可抹杀的。内涵厚重的随笔,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的功过,有着深刻的感悟。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11-30 09:58:40
  叙述晚清历史人物曾国藩,文中详实地叙述曾国藩的从政经历,认为他是中兴第一名臣,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惠风        2022-12-01 09:48:15
  封困在家,正好有时间读历史,写史书!
两袖清风存正气 一间陋室透书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