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书香】李逵故事与李逵现象(随笔)

编辑推荐 【书香】李逵故事与李逵现象(随笔) ——夜读《水浒》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29发表时间:2023-05-02 11:32:17


   第二天早上,李逵暗自得意地和其余两人再上紫虚观。碰到两个童子,公孙胜问师父,童子说在云床养性。李逵倒吃了一惊。三人见了罗真人,真人说看在李逵的面上,让公孙胜去一趟。然后说有一个方法能让他们快速回去。戴宗和公孙胜踩在手帕上,被升到了空中。李逵怕被算计,但看到他们两个没什么问题,也踩上了手帕。罗道人弄神通,把他送到蓟州府。官府把他当成妖人,狗血喷头、屎尿浇身,折磨五天后,才在戴宗的苦苦哀求下,救了回来。这段故事很奇幻,在古代应该是很引人入胜的内容,但现在有好多的笑点都已经消失了。不过,李逵被救回后,告诉戴宗那几天的经过,却实在表明李逵是一个诚实的人。
   三人回去的路上,李逵碰到了汤隆,并劝说他上梁山。在《说唐》系列评书里,每次程咬金碰到不如意的事,就会碰到一群人,他会带领他们回到自己的队伍,解决碰到的困难。李逵在后面的章节中,就是这么一个角色。
   五.李逵负荆请罪
   李逵和燕青从东京回梁山的途中,到了四柳村。由于他打扮的像个道人,当地庄主狄太公病急乱投医,认为李逵能够解除家里二十多岁闺女的邪崇。李逵得了便宜卖乖,说自己是罗真人弟子,专能捉鬼,不过要煮好一猪一羊祭祀神将。庄主安排妥当后,李逵大吃大喝。吃饱喝足后却想睡觉,被庄主提醒后,才去抓鬼。结果发现一个男子搂着一个女子在说话,他杀了男子,听女子说了原委后,又杀了女子。书中的写法是:“揪到床边,一斧砍下头来,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著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这个情节即便安排到李逵身上也血腥。这么乱剁一气后,李逵笑道:“眼见这两个不得活了。”这种表现有些过,李逵是粗鲁,但不是傻。所以这个地方,我认同金圣叹的腰斩,实在是排座次之后,不,应该更早一些,呼延灼之流出现之后,《水浒传》精华已尽,好表达不是没有,而是很少了。李逵杀了人家的闺女,还训斥人家,并且让人家自己处理后事。接下来,“李逵睡到天明,跳将起来,对太公道:‘昨夜与你捉了鬼,你如何不谢?’太公只得收拾酒食相待,李逵、燕青吃了便行。”
   这样又到了一个大庄院,李逵强行进去,两个人随便吃喝了一些,住在了一间耳房。书中说“李逵当夜没些酒,在土炕子上翻来覆去睡不著,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李逵心焦,那双眼怎地得合。巴到天明”,这行为已经不再是李逵。接下来,人家告诉他是宋江抢了自己闺女。李逵答应替人家讨回闺女,回到梁山,砍倒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要杀宋江。燕青说明了原委,宋江和李逵为是否抢人家闺女赌上了脑袋。结果,宋江和柴进陪同李逵一起到了刘太公家,刘太公一家都不认识,都说抢自家闺女不是他们。李逵输了脑袋,燕青给李逵出主意,李逵上演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样宋江没有杀李逵,而是要他找到刘太公闺女,并杀了假冒自己的强人。当然,仍旧让燕青陪他去。费了些周折,他们找到了强人,救回了刘太公闺女。
   李逵故事还有一段是燕青打完泰山擂后,李逵到了寿张县,强行做了一回知县,并让人假装告状,他要断案。结果他判挨打者受罚,而奖励了打人者。这样的文字只能算是游戏,金圣叹删除它们,说明他确实还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的。
   六.李逵之死
   李逵是最后活着受封的人之一,他是被宋江毒死的。按《水浒传》的说法,宋江喝了朝廷送的毒酒,觉得要是李逵知道自己的死因后,会起兵造反,替自己报仇。所以他叫来了李逵,把剩下的毒酒让他喝了。这种情节安排,作为故事当然没问题。可实际上,像他们那种情况,朝廷会有专人监管,宋江私下要李逵到他那,李逵想要离开属地找宋江。这样的事情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这些常识性错误,是好多作家在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时常犯的。所以真正伟大的作家是百科全书,一流作家只写自己熟悉的,而不入流的作家觉得故事都是人编的,什么都敢编,胡编了还觉得自己很厉害。
   七.金圣叹的评语及分析
   李逵在百回本的《水浒传》中的经历大体如上所述,下面我们看看金圣叹是如何点评李逵的: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写李逵色色绝倒,真是化工肖物之笔。他都不必具论;只如李逵还有兄李达,便定然排行第二也,他却偏要一生自叫李大,直等急切中移名换姓时,反称作李二,谓之乖觉。试想他肚里,是何等没分晓。
   任是真正大豪杰好汉子,也还有时将银子买得他心肯。独有李逵,便银子也买他不得,须要等他自肯,真又是一样人。
   诸如此类,除了在总评,在有关李逵的章节,这样的评语还有很多。但李逵真有这么好吗?别的不说,我们就拿浔阳楼打歌女来说吧,那种事说实话只有恶棍才做得出。这和鲁智深有关的内容相对照,就更加表明李逵其实是一个不懂人性的东西。在“江州劫法场”里,李逵脱的赤条条的,手拿两把板斧,碰到谁杀谁。在白龙庙,他甚至连庙里的和尚都要杀。三打祝家庄,本来扈家庄已经和梁山达成了协议,并且扈家庄也把祝家庄老三捆绑了送梁山,可碰到了李逵。他不但杀了被抓的祝彪,还要杀扈成,亏得扈成逃得快,才保住了性命。可李逵还不罢手,杀进扈家庄,杀尽了扈家老小。金圣叹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真烂漫”,但我们现在一般把这种行为称为“孩子气”,是任性而为的一种状态,是完全没有理智,纯粹由自己的好恶决定自己行动的表现。要是成人这样,我们就说他是一个反社会的人。而这样的人却能得到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明清文人读者的喜爱,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这些人价值观的扭曲。而普遍的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势的、不合人性的教育。强势的教育,十年甚至几十年严苛的学习,那些玩意告诉他们怎么生活,可生活却处处和他们所学的不一样。他们想过符合本性的生活,但那些玩意告诉他们那是不对的。结果他们就变成了生活中完全遵守那些规则,但内心却一直在反抗那些规则的,具有分裂型性格的人。李逵那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行为,恰好就契合了那群人由于压抑而变得极端的心理,李逵做了他们想做,却根本就不能做的事,这样才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才有了他们那么夸张的喜欢。现在我们知道,教育他们的是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朱熹的注释上。朱熹本身其实是没有能力注释《四书五经》的,因为他资质最多也就中等,这样的人按道理是不能独自正确理解《四书五经》思想的。可他的注释不但流传了下来,还成了要做官就必须参加的考试的标准答案。一个低水平的东西成了标准,高水平的人要么屈服于这个低水平,要么跳出这个圈子。屈服了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它是胡扯,但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必须掌握那种胡扯的东西。但他们自己很明白那些狗屁不过是狗屁,所以他们把那种考试的内容当成是“敲门砖”,在目的达到后,立刻把它们扔到他们该在的地方。这类人的代表有公安三袁、纪昀。特别是纪昀,在他的书中,一有机会就借助于鬼怪来损一下朱熹。这些人当然都是资质很高的人,可这些人的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却很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现在好多“鬼前说鬼话,人前说人话”而被称为聪明人的,其实就是这些人的“私淑弟子”。另一种是真心相信那些道理,一直用那些道理来要求自己的,结果由于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根本就行不通,这样的矛盾不间断地刺激,他们的心理一般就会变得扭曲。点评《水浒传》的文人们基本上都是属于屈服了的,只不过李贽是属于把朱熹的注释当成敲门砖的,而金圣叹则是属于长期压抑从而心理扭曲了的。而扭曲了的心理看到的都是片面的,所以他的注释,真诚确实真诚,可失去了客观性。不过也因此让我们知道了理学对文化人的毒害来。而不屈服或者说想屈服却不懂如何屈服的(一根筋的人),只能选择跳出来,他们走不通或者不能走科考这条路,只能做别的事。元朝,由于汉人一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受过教育的汉族文人们只能干别的事,结果他们把“元曲”弄成了名牌。而明清两朝,同样的一些高智商文人们,不能或者不愿适合那种低水平的考试标准,前者像吴敬梓、蒲松龄,后者像曹雪芹(他代言人的贾宝玉就一直看不起热衷于科举的人)。这些人不能通过考试走上仕途,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小说的创作中,这样就有了明清小说的横空出世,“明清小说”也就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学的另一个品牌。

共 841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李逵可是个让人能记得住的人物。此文详细系统地叙述了《水浒》中李逵的故事,并客观真实地分析了人物个性和优缺点,不以人云亦云,甚至鞭笞有名大家的臆评,进而从深层次发掘,当时社会对人生、人性的影响。文章遵从原著,但不顺从原著,剖析人物,但不困于框框,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故事说真理。全文语言顺达,合理合情。值得推荐赏读。【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3-05-02 11:34:52
  老师熟读水浒,看来颇有一番研究,佩服。祝五一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3-05-04 08:26:28
  哈哈,谢谢点评,五一辛苦!
2 楼        文友:梦姑        2023-05-04 22:11:17
  跟着作者看水浒,了解更深一个层次。问候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23-05-09 14:58:36
  谢谢,希望能喜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