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散文)

精品 【流年】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散文)


作者:郭文斌 秀才,1832.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8发表时间:2015-02-05 16:45:21

腊八一过,心里就乱起来,做事不能专注,思绪总是往老家跑,就像着魔一样。再看新闻,整个中华大地上都在涌动着回家潮。让人感动,也让人忧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此,我写过短篇《大年》《点灯时分》《五谷丰登》,写过散文《腊月,怀念一种花》《年是一个忧伤的驿站》《点灯时分》《燎干》,但仍然觉得没有走进她。因为一个特殊的因缘,今年只能在城里过年,在一种类似失恋的状态中,我站在大年的门外,重新打量,蓦然发现:大年是一出演义。
  
   一、大年是感恩的演义。
   寻根问祖也好,祭天祭地也好,给老人大拜年,走亲串戚也好,都是教人们不要忘本。连同一草一木,一餐一饮,半丝半缕,都在感念之列。《说文》释“年”为五谷成熟。而五谷成熟之后呢?感恩啊。于是便有了“腊”,《说文》释“腊”为十二月合祭百神。把一年的收获奉献于祖先灵前或诸神的祭坛,对大自然和祖先来一次集中答谢,知恩思感,这便是中国人的逻辑。在享受五谷丰登的喜悦的时候,在品尝佳肴美味的时候,在沐浴阖家团圆天伦之乐的时候,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这便是年了。这种感恩之情,渗透在大年的每一项活动中。而诸如“三阳开泰从地起,五福临门自天来”这些对联,则是对天地直截了当的感恩词。而每年必请的年画《孔子演教图》《三皇治世图》则是对致力于改良世道人心的圣人的礼赞。
   禅宗有句话头“因何而来”,是说人因何而来,生命因何而来,我想可能就是为感恩而来。所以我们在最感动的时候,恰恰是在感恩的时候。你看那“感恩”的“感”怎么写,是“咸”下面一个心,什么意思呢?就是全部的心。而“恩”是“因”下面一个“心”,什么意思呢?心的来头。事实上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去体味,我们就可以从一粒米中看到造化的恩情。一粒米它作为一颗种子进入土地到来年变成一株庄稼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其中包含着多少阳光、地力、风之调、雨之顺,包括时间,包括耕耘者的汗水和期待。所以年的意义,就是要让我们在大丰收之后,回到一餐一饮,回到一粒米,去发出我们内心的那一份感激,对阳光的,对大地的,对雨水的,对风的,包括对时间和岁月的。
   真是岁月不尽感激不尽。
   这种感恩之情在最为典型的社火祝词《十进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炎昌进庙来双膝跪倒,经炉里点着了十炷信香;一炷香烧与了风调雨顺,二炷香烧与了国泰民安;三炷香烧与了三皇治世,四炷香烧与了四海龙王;五炷香烧与了五方土地,六炷香烧与了南斗六郎;七炷香烧与了北斗七星,八炷香烧与了八大金刚;九炷香烧与了九天仙女,十炷香烧与了十殿阎君。
   从中,我们既看到了中国老百姓智慧而优美的数字修辞,从一到十,真是再圆满不过,再巧妙不过;又看到了中国老百姓全面系统的感恩和敬礼,把这些给了他们无限希冀和美好幻想的古典的意象全部纳入歌颂之列,恭敬之列,感谢之列。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十大关系。每次倾听,都忍不住要热泪盈眶。
   感恩是乡土中国永恒的话题。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每一项活动中,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节日中,包括婚葬嫁娶。且不说葬礼,单拿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婚礼来讲,它本身就是一个感恩节。夫妻双双拜天地,拜高堂,互拜,就是最为集中的章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的成长,包含着多少造化的慈悲,包含着多少父母的心血。只要是一个有心人,女嫁男娶的时刻,他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感谢父母。而在民间比较古典的婚礼上,是必设一个祭桌的,是必要请祖先来见证我们的誓言,我们的爱情。那一炷香不点燃,是不能结婚的;那一个头磕不下去,是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夫妻的。所以古典的婚礼,它既是婚礼,也是感恩礼。再说夫妻互拜,那也是感恩的范畴。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数百万亿的人群中,一男一女能够相识,相知,相爱,最终走到一块儿,结为百年之好,这中间有多少需要我们去感念的东西。所以古典的婚礼其实是一场古典哲学的演义和教育。现在都市的婚礼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种游戏,一个司仪在那儿不着调地造一些幽默,引导大家说闹,然后大吃大喝。但是中国古典的婚礼不是这样,它是非常神圣的,也是非常庄严的,它要让我们通过它深深地体会一个概念:天作之合。现在有不少爱情专家鼓吹爱情可以通过他们发明的公式谋算所得经营所获,假如古人听到,我想一定会笑掉大牙。天作之合,这个概念,只是想想都觉得奥妙无穷。
   天作之合,那是一个多么浩大的恩情。想想看,两个人能够同时代生到同一个星球,该是一种多大的稀奇多大的恩典;之后又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又是一种多大的稀奇多大的恩典;相遇又能相识,又是一种多大的稀奇多大的恩典;相识又能相知,又是一种多大的稀奇多大的恩典;相知又能相爱,又是一种多大的稀奇多大的恩典;相爱又能相合,又是一种多大的稀奇和多大的恩典。只要我们想想这种递进关系中的概率,想想那个时空点的因缘际会,从时间的无量劫分之一,到空间的千百万平方公里之一,到人头的百万亿分之一,再到亿分之一,再到万分之一,再到千分之一,再到百分之一,再到二分之一,这其中,该是蕴藏着多少缘分,多少慈悲。只有这样去推想,我们才能理解什么叫天作之合。既然是天作之合,我们怎么可以不去珍惜她的苦心和成果。所以古人所说的结发二字,连理二字,秦晋二字,它的里面包含着多少的期待和嘱托。就是说我们不能轻言分手,因为它是天作之合,它是秦晋之好,它是连理之枝。这个恩情,我们如何报答得了,更别说蕴藏在两人身上的“年”。这也许就是民间为什么认为把婚礼安排在“乱岁”(腊月二十三至除夕)期间才大吉大利的真实“内幕”。
  
   二、大年是孝的演义。
   孝是中国伦理的基础。《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就是说一个孝子,他做学生会是一个好学生,做农民会是一个好农民,做官会是一个好官,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生的污点和道德上的缺失,都会使父母不开心,都是不孝。这也就是中国文化把孝作为根本的原因,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万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或者说是道德力。而大年则把孝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仪轨化,又以一系列仪轨神圣化。在古代中国,大年的许多议程,都是在祠堂里进行的,它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孝字。当一个人进入祠堂的时候,就不由得不心存高远,志在君国。因为只有如此你将来才有资格位列“仙班”,并且让你的子孙后代沐浴来自你的光荣;否则,一个人如果因为“德有伤”而被从祠堂开除,那对他的子孙后代将是一种怎样的打击?为此,每年的祭祖大典,既是感恩,又是鞭策,本质是在演孝。再比如,大年初一作为儿孙,我们都要很庄严地给祖父祖母和父母高堂磕上一头,那一刻你会觉得只有那样一拜才能表达对老人的祝福。当你而且只有当你的膝盖落在土地上的时候,你才能体验到那种恭敬和崇敬,才能体会到一种你站着或躺着时无法体会的感动和情义,因为那一刻你变成了一种接近于母亲胎内的姿态,我想那也是一种孝的姿态,感恩的姿态。
   单说大拜年,它在故乡既轻松又庄严。大拜年是从哪一户人家开始的呢?在故乡不是说谁家的级别高就先去谁家,而是看这个村子里面谁辈分高谁年长,就选这户人家作为大拜年串联的开始,无论穷富,无论性别,人们所尊的就是一个寿,一个辈分。对长者的尊重是中国古老伦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强调。如果细细考究,这个大拜年,包含着很多很多的人情在里面。正月初一在村里拜年,正月初二呢,做女婿的就要去岳丈家拜年,这样的一个次序是符合中国人的逻辑的。在故乡,初二去岳丈家拜年是“法定”的,你娶了人家的女儿就意味着你要承担一部分孝道,这也是感恩的要义。
   因此,我是不同意“年”的怪兽说的。如果说真有一种怪兽需要在岁尾年初去驱逐,那这个怪兽就在人的心里,它是贪婪、自私、嗔恨,包括无情无义,包括没有感恩心、敬畏心和慈悲心。
  
   三、大年是敬的演义。
   “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这是关帝庙门的对联;左秦琼,右敬德,这是门神。每逢大年,这些句段和意象都不可避免地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我们对忠义的最初感知。因此,借助大年这个必由之路,中国人让一代又一代的后生一年一度地接受对忠义的怀念和敬仰,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知道,只有忠义才配享受香火,才配在如此庄严和神圣的时刻享受礼敬。
   在古人看来,年一定是神圣的。且别说古人,就是父辈,对年的感情也和我们大有不同。洋蜡问世好长时间了,但父亲坚决反对我们用洋蜡祭神,说洋蜡不干净,而坚持亲手用蜂蜡做;洋纸马出现有些年份了,父亲也不让我们图省事,还是坚持让我们自己用印模印;同样,父亲反对我们买机印对联,坚持手写;反对我们买机封年礼,坚持手包。元宵节也同样。每年在夏天打麦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准备元宵节点灯用的麦秸了,挑最正直的,用净纸包了,放在院墙高处的蜂窝里,以免污秽等等。他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想保持一个“恭”,坚守一个“敬”,完成一个“真”。再比如,父亲把买灶神、门神像不让我们叫“买”,而叫“请”;把点香不让我们叫“点”,叫“上”,则是直接的敬辞了。
   而敬,在更多的时候则体现为一种静。大年中的一切仪轨,可能都是为了帮助人们进入这个静,包括社火和爆竹那种动态的静。因此,在老家,我们恰恰觉得春晚是一种打扰。为什么呢?除夕的本意是守岁。我们且别去追溯“守”的原义,单看它的会意:“屋子”下面一个“寸”。它告诉我们,屋内是一寸一寸的光阴,需要我们一寸一寸地用心去守护。故乡又把守岁叫“过夜”。我在短篇《五谷丰登》里面写到我是反对简化汉字的,但是那个“过”我觉着简化得非常到位,“走之儿”上面一个“寸”,它告诉你,时间在一寸一寸地移动,当我们回到当下,去一寸一寸地体味时间的时候,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叫大年?大年就是一寸一寸地享受时间和空间。而这时候的任何喧闹,或者说任何非自然的喧闹,它都是一种打扰,何况像春晚那样人为的巨大的喧闹。
   为此,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够取消春晚,可能会让年味大增。
  
   四、大年是“和合”的演义。
   和是和谐,合是团圆。一年的奋斗和汗水,只有回到团圆,落实到和谐上才有意义。这,也许就是势不可当的回家潮的缘由吧?就是人们不惜牺牲春节期间大赚反而付出大量旅途开支归巢的动因吧?一年是如此,一生也同样。假如我们的一生不能落实在“和合”二字上,也是虚度,也是错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才有“和气生财”“和气致祥”这些成语。在古代,人们干脆把“和合”尊为仙人,称为“和合”二大仙。无论是万里之遥朝发夕返的“万回”之说,还是亲如兄弟爱如夫妻的“寒山拾得”之说,都不离“和合”二字的本义。每一个上年纪的中国人,大概脑海中都有一个“和合”二仙的模样,也有一个“荷”和“盒”的意象。
   团圆饭,特别是除夕的团圆饭,它不是简单的一顿饭,它在更多的意义上是一个伦理上的安慰,或者说是一个伦理上的需求,或者说是一个伦理上的象征。团圆意味着健康,意味着平安,意味着绵延昌盛。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只有落实到团圆上才有意义。所以中华民族关于家,关于族的理解,它的最为核心的,或者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体现,就是大年除夕的团圆饭,一家人一族人能不能坐在一桌上,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顿饭的问题,而是这个家的圆满程度,幸福程度,昌盛程度。大年三十,习惯上我们都要吃饺子,而饺子呢?它不同于面条,不同于菜,它是一种包容,一种和合,一种共享,一种圆融,它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好,它本身就像荷花象征着和合一样。
   团圆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因为它是一个忧伤的话题,一个永恒的忧伤话题,因为它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分别的代名词,因为没有分别就没有团圆。团圆给人们的渴望因何如此强烈?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分别,而且分多合少;也正是因为分得太久,合才显得特别甜美。而作为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奔波是难免的,出游是难免的,为了生计走南闯北是难免的,无论做官做商做工。特别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事实上都是游子,而游子盼归,这本身就是忧伤的话题。所以如果我们在喜庆之外,在大红大紫之外,要给大年再找一个色彩,那一定是忧伤了。过完大年,点完明心灯,我们又要出发。所以大年它是一个巢,也是一个港口;是归帆的地方,也是千舟竞发的地方;它是驿站,又是岸;最终是伴随游子走天涯的三百六十五个梦。
   再说和合。可以作为中国人表情的年画“一团和气”,居然可以让一个人端居圆中,甚至就是一个圆,真是再智慧不过。而中国人记忆中的经典意象“福禄寿”三星,在我理解,和“和合”二仙有着脱不了的干系。他们笑口常开,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经百万亿劫不恼不怒,历百万亿劫无怨无忧。当一个民族以这样的意象作为图腾,她,怎么不可以万古长青?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设若一个人正在生气,看到这样的年画,他的脸上该出现怎样的表情?

共 1319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个年,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生命因何而来,人又因何而来,人因为感恩而来。过年团员,走街串巷,都是因为感恩,由此可见春节也是感恩节,感恩父母、亲人、朋友,永不忘本;年是孝敬的演绎,团圆和慈悲的升华,岁月不尽感激不尽。一个人的成长,包含着造化的慈悲,父母的心血,师长的期待,朋友的帮助。大年初一给祖父祖母,父母双亲,磕头拜年,心怀崇敬,甚至于热泪盈眶,这些有感而发,情不自禁,这些都是感恩的姿态,孝敬的姿态。大年过的是团圆和谐,从团圆饭,到吉祥语,都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中,无论是儒,还是释,抑或是道,“天人合一”都是它们的核心指归。人们只有扫净心灵的灰尖,回到当下,才能走进“天人合一”,才能和诸神沟通,才能和天地同在。过年时祈福、喜庆、快乐的演义,传播正能量,拒绝悲伤。懂了大年,就懂得了中华民族,也就懂得了生命本身。文字大气,描写详尽,非常有教育意义,好文,倾情推荐。【编辑:盈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0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盈儿        2015-02-05 16:46:14
  一个年字,如此博大精深,震撼并学习中。
甜到忧伤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2-06 09:31:2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