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散文)

精品 【流年】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散文)


作者:郭文斌 秀才,1832.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4发表时间:2015-02-05 16:45:21


   什么是福,什么是禄,什么是寿,答案就在他们的脸上。
   在老家,只要人家填了“三代”(在红纸上填写的祖宗三代神位,比如我们郭家,就写郭氏门中三代宗亲之神位),大年初一都要去上香的,即便两家是仇人。在老家,许多冤家就是大年初一这天和好的。人家都能进门来,在三代前上香,在祖宗前磕头,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于是握手言和。就是再大的仇恨,如果这天你不去人家三代前上香,那全村人都会看不起你;假如你去了,对方不让你进门,那全村人从此就会不进他家的门。
   正是基于这样的民间条例,大年成了一个天然的和事佬。包括大年初二之后的“走亲戚”,除了体现着感恩、孝和敬的主题之外,还是对乡村伦理的一种自然维护。
   这种和合还体现在非人间伦理上。你比如,大年期间门神、药神、土神、喜神、吉神、财神、井神、梯神、路神、场神、车神、水神、牛头马祖等等众神共庆的场面,无不上演着一种和合大戏,也体现着中国文化让人感动的包容性。再比如,三十的火元宵的灯,每个房间要通明。它是在两个不同的时空点上,以火和灯演义一种平等性。故乡的讲究是大年三十晚上每个屋子都是不能黑着灯的,无论是牛窑羊圈还是鸡棚狗舍,都要给它一盏灯,都要“进火”,不能有一处黑暗,不能有一处光明的盲区,真是天涯共此时,光明共此时。元宵节的灯也一样,应该分配在每一个层面,包括仓屯、井栏、草垛、磨台、蜂房、燕窝,甚至桃前李下,都要和人一样拥有一盏灯,都不能有遗漏,这就是中国人的“众生”理念、平常心和平等观,它的背后还是一个“合”。
  
   五、大年是“天人合一”的演义。
   这种演义从“腊八”就开始了。关于“腊八”的传说有许多,在我看来,它旨在提醒我们从功利中回来,“难得糊涂”一下,享受生活,享受当下。因为回到当下是对诸神最大的礼赞,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关怀。“慈悲”的“慈”,是“兹”下面一个“心”,就是现在的心。古人借之告诉我们,回到当下是最大的慈悲,因为只有你回到当下,你的心才在现场,而只有你的心在现场,你才在“生”之中,才在“人”的“职分”之中,你也才有感恩的资质,甚至就是感恩的本意。而“忙”则是“心”的“亡”。
   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中,无论是儒,还是释,抑或是道,“天人合一”都是它们的核心指归。为了达到这种天人合一,我们需要腊八的“难得糊涂”,需要从小年开始的除尘。“难得糊涂”是让我们从惯性和速度中解脱出来,从功利和世俗中解脱出来;除尘是让我们从污染中解脱出来,从尘垢中解脱出来,而从一定意义上去讲,惯性和速度也是灰尘。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井里看到自己,那是因为井的安静,我们之所以在湍急的河流里面看不到自己,那是因为河流的匆忙。
   人们只有扫净心灵的灰尖,回到当下,才能走进“天人合一”,才能和诸神沟通,才能和天地同在。
   这也就是古人为什么要让我们“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为此,在大年中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和程序。
   听父亲讲,社火中陪伴议程官的几大灵官,在上妆之后就不许说话,整个过程,多数情况下是整整一天。因为在进入“社火”之后,你就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傩,而傩就意味着天地中介,人神共在,凡圣一体,任何世俗的表达都是不敬,都是冒犯,都是非道,包括世俗的念头都要警惕,都要观灭。这种极为强烈的角色意识和纯粹的进入,其实贯穿在大年的所有祭礼中。为此,从腊月三十开始的一个个祭礼,无不都是一种走进天人合一的门径。关于爆竹,也有许多说法,但在我理解,它既不是为了驱邪,也不是为了热闹,它仍然是唤醒世人的一种方式:通过那一声声一串串或脆或钝的响声,把我们从迷糊中警醒过来。
   “古寺无灯明月照,山门不锁白云封”。当第一次在老家的山神庙门看到这样的对联时,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让自己心灵战栗。那种超尘超凡,真是深入人的骨髓。在大年,你会随时体会到这种心灵的震颤。
   而月圆之夜,点灯时分,则纯粹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方法论。有一年我去逛一个城里的灯会,有烟花,有铺天盖地的花灯,心里却觉得十分的隔,不多时就打道回府了。当我站在阳台上,向老家张望的时候,有一串火苗就在心里展开,心就一下子静了下来。多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词去表达心中的那种感觉,却很难确切。我只能勉强说,它是一种大喜悦,或者是一种大安详。
   那是老家的元宵,深甸甸的月色中,一桌的荞面灯渐次亮起。
   就永远亮在一个游子的梦里。
   点灯时分,它是一个怀念,更是一个引领。借助那些摇曳的灯苗,我们得以走进生命的原初,得以看到释家所讲的那个“在”。
   也许这灯,就是灵魂的形状,或者说是生命的形状,或者说是天人合一的形状。它本身给人一种召唤。我想每一个人在看到灯的时候,火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回到自身的感觉。所以我曾在一篇散文中写到,暖气片尽管给了我们温暖,可我们觉得它是冰凉的,而炉火可能提供不了暖气片那样的温暖,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一束火苗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温暖就从心底升起。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祭礼中要出现火的缘由吧。也许,火的状态就是一种当下的状态,火在点燃之前是沉睡,燃烧之后则进入另一个沉睡,只有燃烧的那一刻是醒着的?而只有亮着灯光的房间,小偷才是不敢光顾的,可是一生中客串我们心宅的小偷何其多也。这也就是元宵节,点灯时分,老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心生任何杂念的缘故吧?你比如说,我问父亲可以想发财吗?他说不可以。我说可以想当官吗?他说不可以。那干吗呢?他说你就静静地看着,看那灯捻上的灯花是怎样结起来的。看着看着,我们就进入一种巨大的静,进入一种神如止水的状态。那一刻,我们的心灵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就像头顶的一轮明月。所以让我敬佩的是创造了元宵节的这个人,他能够把点灯时分和月圆时分天然地搭配,简直是一件再高妙不过的创造。你的面前是一个灯的海洋,头顶却是一轮明月,那事实上就是你的心了。这一刻,你怎么能够不天人合一呢?
   而那灯本身就引人思索。一勺油,一根捻,一团荞面,就能够和合成一个灯,而且油不尽则灯不灭,而最终让这灯亮起来的则是人手里的火种,那么,人手里的火种又是谁点燃的呢?
   这难道不是生命和宇宙的奥秘吗?
   为此,古老的元宵节,在我理解,它是古智者苦心为他的后人设计的一场回到当下的演习。
   为此,我写了散文《点灯时分》,之后又写了同名小说,仍是意犹未尽。
   相比点明心灯,城里的闹花灯它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一种竞技,或者说一个规模性的文化活动。而只有保留在民间的点荞麦灯,还保存着心灵学的意义,还保留着元宵节点明心灯的原始意义。
   如此看来,人们把以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腊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元宵夜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有着特别强烈的象征意义。因为在东方人看来,成道、明心见性意味着大解脱、大自在、大安详、大快乐、大幸福。这些“大”,也许才是“大年”的真正含义,也是人们为何如此迷恋“过年”的秘密所在。为此,“五谷”和“丰登”才有了真实的贡献意义。否则,人生就是浪费,生命就是罪过。所谓“众生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此生不了道,披毛戴甲还”。何况我们受用着天地造化如此丰厚的馈赠。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孔圣为何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
  
   六、大年是祈福的演义。
   无论是年画,还是社火,还是大戏,还是各种祭礼,包括一言一行。《一团和气》《连年有余》《五福临门》《出门见喜》《天官赐福》这些年画,既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符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意象,同时也是人们美术化了的祈福。而社火则纯粹是一种媚神之歌舞,社为土地之神,火是火神。社火中的议程则是赤裸裸的祝福。比如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刘海撒钱》:“一撒风调雨顺,二撒国泰民安,三撒三阳开泰,四撒四季平安,五撒五谷丰登,六撒六畜兴旺,七撒北斗七星,八撒八大金刚,九撒九天吉祥,十撒十方如意。”比如《状元郎》:“大门楼子高院墙,凤凰落在房顶上,凤凰展翅人发旺,辈辈儿孙状元郎。”比如《祭灶词》:“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比如《财神颂》:“财神进了门,入着有福人,福从何处来,来自大善心。”就是说,财神进门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首先要是一个有福人。而福从何来,福从善来。为此,我们发现,这个《财神颂》,实事上是告诉我们财神的本意。
   而作为祭祀主体的祭祖,更不必说。儿孙福自祖德来,这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的因果认同。既然儿孙福自祖德来,托庇于祖先保佑,则是千家万户再自然不过的心愿。
   这便是古人对祈福的理解。福是怎么来的呢?福从积德行善来。在古老中国朴素的因果传统中,它认为一个人做了大官发了大财不是他自己的能耐,而是祖宗阴德。为此我想,大年期间的祭祖它也是在表达着一种古人对祖先的理解:祖宗是你快乐的源头,是你财富的源头,是你显贵的源头,祖宗和后代之间有一种深沉的隐秘的逻辑关系,甚至人们把一切好运的到来都归功为祖上有德。所以我们怎么不可以不去认真地感谢祖德,去认真地祭祖呢。《朱子家训》有言:“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成”,并且把它置于“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前面,以此呈现一种并列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节期间的祭祖,他既是感恩,又是祈福,又是教育:你能有今天的健康,今天的平安,今天的荣华富贵,这是因为你有一个大后方,那就是祖宗功德,这就是中国人的因果原理。它告诉我们一个公理,做好事不吃亏,做好事绝对正确。什么叫五福临门,什么叫出门见喜,什么叫天官赐福,都是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一种比较仪式化的训诫,这才是祈福的本质意义。如果说你带着很强的功利心去求荣华富贵,是求不来的。
   为此,唐五代的冯道说得好:“但凡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七、大年当然是喜庆和快乐的演义。
   大年的喜庆如汪洋大海。她在香喷喷的饭菜和茶饮里,在红彤彤的“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的句子里;她在排山倒海的爆竹声中,也在喧天动地的锣鼓声中,还在满山遍野的秦腔中;她在一家人团圆的天伦之乐中,也在孩子们的新衣服和压岁钱中;她在灯方,在墙围,在年画,在门神,在对联,在社火,更在老百姓的把酒相邀共话桑麻里;她在瑞雪兆丰年的期盼里,也在普天同庆的氛围里;甚至在《猫吃献饭》《老鼠娶亲》这些窗花里。想想看,雪打花灯,喜鹊啄梅;想想看,热炕在暖,子孙在绕;想想看,抬头迎春春满院,出门见喜喜盈门;想想看,一元复始,普天同庆。注意,是“普天”,是“同庆”。
   大年的喜庆真是像根一样埋在大地深处,埋在季节深处,也埋在华夏儿女心灵的深处,它像庄稼一样成长,也像华夏儿女的心事一样成长。
   这大年,就是为生长喜庆而来。
   大年的快乐如汪洋大海。且别说在现场,就是每一次回想,都让人的心灵为之战栗。在写完短篇《大年》之后,我再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享受的写作流程,那真是一段记忆中的黄金。如果说我这一生还有什么足以让自己欣慰的地方,那就是我的记忆中拥有着大年这样的节日,或者更为深远一点说我欣慰没有生在城里,包括豪门显贵之家,我很欣慰我生在了宁夏西吉县将台堡的一个叫粮食湾的小山村,它让我能够从童年开始就享受大年所带来的那种刻骨铭心的快乐,销魂的快乐,无缘无故的快乐。我曾经在《大年》里面写到过一个细节,当明明和亮亮把新衣服穿上以后,正式的守岁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他们俩就在院子里莫名其妙地跑,从这个屋跑到那个屋,从那个屋跑到这个屋,没有缘故,就像两尾鱼,在年的夜色的河流里穿梭。那种没有缘故的快乐,在我人生以后的乐章中再也体会不到了。那种快乐我想之所以让我那样迷恋,是因为那样的快乐是纯粹的快乐,没有任何污染的快乐,没有任何杂质的快乐,它是一种天然的快乐。这个快乐我现在还说不透,它到底为何如此让人怀念,让人感动,让人难以忘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跟大年有关。
   也许大年它本身就是童年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人类的童年,本身就是无尽岁月的一颗童心,所以才如此让人彻骨地怀念和感动。所以大年虽然说它是一个节日,事实上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节日。它是一种类似于母亲怀抱的这么一个所在。在这个特有的母亲怀抱里,我们的灵魂得以舒展,得以灿烂,得以滋润,得以狂欢。
  
   八、大年最终是教育和传承的演义。
   时时处处,都在演教。无论是对联、年画、社火,还是祭祖、守岁、拜年,等等,无不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正知正见,让人们回到真善美,甚至回到生命本质。“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样的对联自不必说;“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这样的议程词自不必说;《朱子家训》《弟子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这些年画自不必说;这种教育,还渗透在大年的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细节之中。比如短篇《大年》中父亲写错了一副对联,很可惜,亮亮说没关系的,我们可以送给傻子家。父亲就生气了,他批评亮亮只有小人才欺负傻子。同样在短篇《大年》中,腊月三十,父亲带领明明亮亮上完自家的坟,没忘去乱人坟。小时候,我们去跟年集,父亲都要叮嘱,请灶神时,灶君脚下的鸡一定要向家里咬,狗一定要向门外咬。问父亲为什么呢?回答是一个称职的狗是不咬自家人的。贴门神时,他则叮嘱我们秦琼敬德一定要面对面。问为什么。回答是面对面是合相,脸背脸是分相。比如,在故乡,把初一到初七七天分别名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问父亲为什么把初一定为鸡日。回答是鸡是“五德之禽”,它头上有冠之美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报晓不失时是信德。再比如,每家的老人都要叮嘱孩子,过年要断“三恶”修“四好”。“三恶”是恶口、恶行、恶念,“四好”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享好福”。单说断“三恶”,不“恶口”,不“恶行”大家努力一下也许可以做到,但是要不动“恶念”就很难了,但是古人并没有因为难,就降格以求。想想看,当每一个人都做到了断“三恶”修“四好”时,那日子该是多么的祥和。

共 1319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个年,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生命因何而来,人又因何而来,人因为感恩而来。过年团员,走街串巷,都是因为感恩,由此可见春节也是感恩节,感恩父母、亲人、朋友,永不忘本;年是孝敬的演绎,团圆和慈悲的升华,岁月不尽感激不尽。一个人的成长,包含着造化的慈悲,父母的心血,师长的期待,朋友的帮助。大年初一给祖父祖母,父母双亲,磕头拜年,心怀崇敬,甚至于热泪盈眶,这些有感而发,情不自禁,这些都是感恩的姿态,孝敬的姿态。大年过的是团圆和谐,从团圆饭,到吉祥语,都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中,无论是儒,还是释,抑或是道,“天人合一”都是它们的核心指归。人们只有扫净心灵的灰尖,回到当下,才能走进“天人合一”,才能和诸神沟通,才能和天地同在。过年时祈福、喜庆、快乐的演义,传播正能量,拒绝悲伤。懂了大年,就懂得了中华民族,也就懂得了生命本身。文字大气,描写详尽,非常有教育意义,好文,倾情推荐。【编辑:盈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0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盈儿        2015-02-05 16:46:14
  一个年字,如此博大精深,震撼并学习中。
甜到忧伤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2-06 09:31:2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