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沈从文,凤凰古城的骄傲〔散文〕

精品 【天涯】沈从文,凤凰古城的骄傲〔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49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15发表时间:2016-06-28 16:03:11

【天涯】沈从文,凤凰古城的骄傲〔散文〕
   认识凤凰古城大多是从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了解到的。记得在八十年代中,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一个书摊上看到一本旧书。随意翻开,扉页的中间印有“因为渴望,所以阅读”几个字,这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本介绍作家沈从文作品的简读本,内附有其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由于喜欢文学,就用三元钱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宿舍,接着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名篇。
   先生的《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文中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彰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替鸣叫……在读者面前展开了风光旖旎的画卷。小说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将茶峒的自然景物和人情风俗错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爱不释手。先生笔下的那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加浓涂艳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我……
  
   一
  
   读着先生《边城》中许多描绘山乡的美丽文字,就像是在吊脚楼上打开了一扇窗,我看到了西南边陲地区的一个古镇风貌。作者笔下的湘西女性精灵优雅,善良美丽。有调皮伶俐的尤物,有伶牙俐齿的女孩儿。她们跳跃在字里行间,个个有血有肉。把人性中的真、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后来从朋友口中知道:沈从文是国内外公认的文学大家,他在解放以前就出版了80多部近900万字的作品。由此我肃然起敬。
   1985年秋天,我随一位湖南籍文学爱好者,赴崇文门一处寓所拜访了沈从文先生。先生坐在一张藤椅上,当谈到我们是同姓时,他清瘦的脸上划过一丝笑意,点着头说:“好呀,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我当年还在上海的吴淞公学教过书……”
   谈到文学创作,他十分谦虚地说:“我的老家在湘西一个叫镇竿的地方,又名凤凰,在中国大地图上也许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点,我就是从那里走出的一个地道的乡下人,乡下人喜欢写点乡土文学。”
   他接着又说:“我所熟稔的乡土世界,在都市中是无法看到的。它曾在我孤独寂寞时顺着我的笔,慰藉了我的心灵。”他一边说一边感叹。
   在谈到文学创作的艰苦时,他勉励我们要多看名著、要多写、更要多悟,在悟中出思路。当然还要寻找写作中的生活,这样容易出灵感,没有生活的写作常常会脱离实际。他说:“我以前文化不高,但我能泡在图书堆里阅读,学习他人的长处。我总是这样认为,写的文章要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一篇文章如果数十年后还有人想要读,这就是成功的文学。”他又说:“好的文章就像半开的花朵,吸引着人的眼球,边读边想它盛开的模样,那就是文学上的含蓄……如果一棵花开完了,你还能在它身上欣赏什么呢?”先生说话幽默,实实在在,深含着写作的哲理。在与他的一席交谈中,我们领悟了许多文学创作的真谛!
   记得沈从文先生的夫人张兆和说过:“一个作家,一生能有一本立身之作,就不枉此生。”这是对文学创作必须严谨的忠告,说得多好!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向往去先生的故乡凤凰古城走一走,去感悟那里的灵气和欣赏那里的人文景观。
   2000年的秋天,我随一支采风队来到芙蓉镇考察后,直接去了我日思夜想的凤凰古城,实地了解了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年来,随着沈从文先生的名声远播,许多人从天南地北赶来,他们不仅来看沈从文笔下的凤凰景色,更来看看他的古居,还要采撷一些沈从文与凤凰的故事。
   凤凰古城,位于湘西凤凰县。清澈的沱江从古城中穿过,流至洞庭湖。古城依山傍水,青山环绕。旧时景点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山寺晨钟、龙潭渔火、梵阁回涛、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奇峰独秀等八大景点。旅游开放后又增添了沈从文故居和民国总理、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故居等人文景观。真是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风凰城的街道前后排列比较有规律,沿沱江两岸,一边是吃饭的的地方,布满了餐厅;一边是休闲的场所,酒吧和茶楼林立。沿着餐厅的外沿还有一条平行的街道,街上布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最主要的是闻名的土特产姜糖。还有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吊脚楼上的餐馆,大多做的是苗家饭,门口挂着的都是腊肉,店主人极力推荐最有特色的米豆腐、米线、面条等,当然也有米饭和炒菜。
   古城还有很多文物古迹,如城北古城楼、黄丝桥城堡,湘黔川边界贸易重镇阿拉营,闻名遐迩的黄丝桥古城等。黄丝桥古城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登上高处,只见绿水环绕,良田千顷,炊烟缕缕,薄雾缭绕,一派田园风光,似诗如画,令人无限向往。这里是通往云、贵的要塞,亦被称为湘西的“金三角”。
  
   二
  
   在街市的一角,我找到了位于古城中营街的沈丛文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砖砌的平房建筑。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颇有徽派气质,故居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那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结结实实地融为一体,显得如此协调,只是那板壁和有点剥蚀的门窗,显出点点苍老和陈旧。
   据介绍,故居始建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占地600平方米。又传,当年沈从文的祖父辞官回归故里,在中营街的中段买下了这块地皮,修建了这座四合院式的楼房。从沈从文的祖父到沈从文这一代,前后经历了三代,风雨沧桑几十年,也曾显赫一时。前后两栋房屋共有10间,先生1902年12月28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时过境迁,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已成过眼烟云。但可喜的是,这原属故主的古老房,如今已是沈从文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每天,到沈从文故居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故居陈列室里,一张张清晰珍贵的图片,记录了沈从文步入尘世后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那一行行流畅深沉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作家成长的过程。檀木方桌,藤编靠椅、古老的木质结构的架子床,都是他当年使用过的实物。目睹这些实物,眼前似乎出现了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聆听这位文学巨匠的声音:“我就是乡下人,喜欢写点乡下的故事……”他不仅用心血给这个世界奉献了900余万字宝贵的文化遗产,还孜孜不倦地追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故居设了购物室,有许多游客正拥挤在购书柜台,争先恐后地购买沈从文的著作。他们年轻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渴求知识的光芒。那一本本闪耀着知识光辉的精品力作,吸引着年轻人火热的心。他们从远方而来,来了又去,把从故居获取的文化种子,带回去撒播在各自的田园 。
   故居的门口是青砖铺砌的街道,又像是巷子,很窄,大概在三四米之间。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街道两旁都是小商店,里面摆满了土特产和工艺品。这座历经沧桑风雨的百年老屋,是沈从文用心血凝结的文化丰碑,是古城凤凰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凤凰县沱江镇。有着汉苗血统的沈从文,从小聪慧过人,6岁时入私塾,12岁进模范国民学校就读,凤凰边城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的自然美,深深铭刻在沈从文的脑海深处。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又转入“重在树人”的文昌阁小学读书。
   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读书间,常常会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还把书包藏放在附近的土地庙里。有一次,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当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却发现书包不见了。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班级老师毛先生。毛老师知道他逃学,面带怒色,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狠狠地批评说: “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从此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
   沈从文十四岁那年,经人介绍习武从军。之后,受“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学的影响,他开始弃武从文,立志要多读点书,报效祖国。
  
   三
  
   1922年他只身赴京,想通过自学及勤奋立身。但他想得太简单了,来到北京后,仅有的小学学历,并不能让他如愿考入大学。这样他就只好自学了。那时,开放的京师图书馆他是常客。他一早进去,直到闭馆才出来。当时他读的是一些旧的杂书,诸如:《笔记大观》、《小说大观》、《玉梨魂》之类。图书馆不开门的时候,他便呆在会馆,在没有火炉的屋里,窝进被子,看他自己带着的那本《史记》。后来为了靠近他喜欢的北京大学,沈从文在沙滩附近的银闸胡同,找了一个由贮煤间略加改造的极小房间住了进去,沈从文为它取名“窄而霉小斋”。
   在这里,沈从文度过了精神上颇为丰裕、生活上极端贫困的两年时光。北京大学当时的办学颇具特点,能向一切人开放。这样,沈从文就当了一名不注册的旁听生。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刘梦苇、黎锦明、陈翔鹤、董秋斯、司徒乔、焦菊隐等,他在北大听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讲课,精神上满足了,学问上进步了。可此时他的生活却困窘到了极点,因为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那是1924年冬天,他手上仅存的一点钱也花光了。在这种状态下,他常常忍着饥饿,挨过严酷寒冬的每一天。
   不能读大学, 这个倔强的湘西人开始向文学领域努力拓展。可是,由于他的学历太低,没有资历,想以写文获取稿费养活自己又谈何容易呢?他曾向北京多家杂志报刊的文学副刊寄出了大量稿子,但全部石沉大海,毫无音讯。这还不算,他后来还听说在《晨报副刊》的一次编辑会上,围绕他投寄的十数篇文章都被众人奚落。这种屈辱,沈从文后来知道后曾写入了一篇速写《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作家梦支撑起他的恒心和努力。他开始给京城的几位知名作家写信,倾吐自己文学创作的心声。他希望这些作家,能帮他圆一个文学的梦。天无绝人之路,28岁的小说家郁达夫收到了他的信。郁达夫当时是北大的教师,是文学才子。他立即冒着严寒亲自看望了住在冰冷小屋里的沈从文。经过一席交谈,同情之后为他买了一顿饭,给了他三元大洋(据说那时一元大洋可买60斤米),还送他一条围巾。当晚,郁达夫感慨万千,就以沈从文为线索,写了《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信》这文章发表在京城报纸上。批判社会腐败,同情沈从文这样的青年。
   之后,他见沈从文执着文学,就把他介绍给《晨报副刊》的主编。说来也巧,1925年10月1日,当时在诗坛上已有相当名气的徐志摩,受朋友坚邀,出任《晨报副刊》主编。报纸天天出,副刊天天有。这样一来,徐志摩就感到稿件有些不足,他除请好友写稿外,自己也经常写稿。其余的不足,当然得从来稿中间择选。这样,沈从文便进入了他的视野。
   徐志摩接手办报的当月,就刊发了沈从文的作品《一天是这样过的》。此文刊发于1925年10月21日;第二篇是《夜渔》,刊发在当月26日;后来沈从文常署名“休芸芸”。他的第三篇文章为《卖糖复卖蔗》,刊于10月29日。一个月中,沈从文在这家很有影响的报纸上连发三篇作品。而且当月在《晨报副刊》上发文,还与很有影响力的胡适、梁启超、张奚若、刘海粟、陈西滢、凌叔华、余上沅、舒新城、闻一多、朱湘、赵元任、谢冰心、江绍原等人在同一版面上。沈从文能跻身其间,顿时信心大增。这之后,徐志摩还约沈从文见了面,畅谈文学创作和人生……就这样,沈从文在徐志摩的关心下,一口气发表了各类作品达七篇之多。这一份提携,这一分见重,对于当时身陷困境的沈从文来说就像是夏地里遇到了及时雨。因为发稿就有稿费,这对他是多么重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声名鹊起,从此步入文坛。因此他对郁达夫和徐志摩感恩不尽。真正点燃沈从文文学灿烂之梦的,大概就是他们两个人。
   1926年后,上海日渐成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地。沈从文常发表文章的几家报刊,有的也迁往了上海。而出版他集子的“北新”和“新月”书店,也先后迁往上海。在上海享有盛誉的《小说月报》,也开始接纳沈从文的作品。诸多因素使得沈从文离开北京,前往上海求发展。这也许成了他生活的又一大转折。
   到了上海后,沈从文曾与丁玲、胡也频联手办过刊物,搞过出版,可最终不仅没有获得成功,还欠下了的一堆债务。为摆脱困境,他们决定分头寻找自己的出路。
   1928年,当沈从文在上海为生活又一次挣扎时,徐志摩又对沈从文伸出了友谊之手。徐志摩曾给他写信:“还是回北京吧,北京不会因为你而米贵的。”可沈从文没有回北京。他觉得卖文没有了出路,就打算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跟刘海粟学绘画。徐志摩听到沈从文这样的打算,表示不同意。他说:“还念什么书,去教书吧!”于是,徐志摩把沈从文推荐给了正在上海接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

共 1344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恢弘的大篇,好一篇撰写前辈文学大师的精彩!当我一口气读完老师的精彩美文,我感动了。老师将沈从文拥有的“湘西世界”带到了我们的眼前,让我又一次重温了文学的厚重。沈从文是我中学时乃至于今天都崇拜的一位前辈作家,他的《边城》中的翠翠代表着无数纯洁、明净的湘西女子,用他平实的语言,将一个生活、浸染在古老风俗环境中,长久将自己的爱情心思埋藏极深的小女子,写得极具诗意,这就是沈从文美丽而常令人忧愁的境界。《边城》奠定了沈从文诗体乡土文学的地位。沈从文的文字细腻、流畅,有“古味”,而且不拘泥于书面化语言。他的文字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具有生活气息,读来既熟悉又自然,这跟他所提倡的语言朴素化生活化一致。他遣词造句的本领早已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老师用他特殊的经历,通过阅读《边城》,拜访大师,亲临教诲,实地察访等,追寻大师的文学灵魂,这实在是一种时代的安排。请看:在老师走进凤凰古城的时候,一展沉浸在名家故乡中的人文风景,通过对故居的描绘,街道和吊脚楼畔的随想,把一个文学大家介绍给了读者。可见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文后,老师还写到著名作家沈从文灵魂回归凤凰故里的事,让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通过这样的缓缓叙述,让一个形象高大的沈从文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了作家沈从文曾经走过的坎坷路和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岁月。包括他的恋爱也带着传奇色彩,这种别样的师生之恋,在当时来说,也是自由恋爱冲破了封建的传统的一份写照,这一对恋人的结合兼具抒情诗的优美,表现了自然的人性和美,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通过老师的缓缓叙述,我们又看到了他创作表现的手法不拘一格,文体和故事不拘常格,是尝试在旅程中进行介绍的。我们了解了沈从文为现代散文增添的艺术光彩。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阅读精彩吧!感谢老师带来又一篇精美作品。深深问候! 〔编辑:馨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30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6-06-28 16:07:57
  这是一篇精彩的美文。我仿佛跟随老师走进了凤凰,领略文学大师的精彩。感谢老师带来精美作品!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6-29 14:36:18
  谢谢馨儿美按美评。问好!
2 楼        文友:袁梦雪        2016-06-28 22:09:28
  欣赏学习老师大手笔精彩佳作,真是受益匪浅,让我们又一次走近了文学大师,了解了大师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被老师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沉醉在优美的文字中,久久回味。问好!祝福沁香老师精彩无边!佳作连连!!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6-29 14:36:57
  谢谢梦雪精美点评!
3 楼        文友:山中木屋        2016-06-28 22:48:25
  又见老师大手笔制作,欣赏学习了,问好,顺祝夏安!
认真书写每一篇文章,真诚对待每一位文友,徜徉文字的海洋,感悟文字的魅力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6-29 14:37:35
  谢谢木屋点评。辛苦了!
4 楼        文友:山中木屋        2016-06-29 08:49:30
  沁香老师笔下的沈先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花朵,在经历风霜雪雨后才会栩栩生辉;人生的历程,在不断搏击后,才能谱写壮丽的篇章。沁香老师的文章,把沈从文先生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一部精彩的励志篇章!为沁香老师点赞!
认真书写每一篇文章,真诚对待每一位文友,徜徉文字的海洋,感悟文字的魅力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6-29 14:38:07
  互相学习。握手!
5 楼        文友:潇男        2016-06-29 11:12:04
  古镇的灵气,大师的风范,尽在美文中展现。欣赏!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6-29 14:38:50
  谢谢潇男美评。问好!
6 楼        文友:妙琴        2016-07-01 20:18:47
  在静静的阅读沁香老师的美文中让我更近一步了解名人沈从文先生的一生不易!我读过沈先生的散文集,感觉笔风细腻而朴实,没有朱自清先生的迷人,原来受到的教育是大不一样的!看来自学成才的确不易!祝福沁香老师才思泉涌,创作愉快!
热爱文字是我一生的嗜好!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7-02 18:25:53
  谢谢妙琴美评。问好!
7 楼        文友:丙凡        2016-07-04 22:49:55
  沁香老师的一篇力作,我要好好拜读。先留个脚印,然后再来拜读。明天出门,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大概8天,回来见。
做兰花一样的女人
回复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7-05 07:18:02
  谢谢瞬儿。祝采风收获多多。
8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6-07-08 23:19:01
  夜已深,拜读老师美文的心久久难平。沈从文先生平生轶事在此一一重现,令吾辈敬仰!秀水必须带去微信圈让更多人来领略大师风采……遥祝老师晚安!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8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7-09 07:00:28
  谢谢秀水美评。问好!
9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6-07-20 09:15:01
  拜读老师的文字,就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祝老师生活幸福安康!夏怡!
回复9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7-20 18:21:26
  谢谢清扬美评。问好!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