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雪】充满神性的雪(征文·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雪】充满神性的雪(征文·随笔) ——读纷飞的雪散文《孤独的和声》


作者:策马南山 举人,444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9发表时间:2017-12-29 01:17:37

【流年·雪】充满神性的雪(征文·随笔)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至少应该从其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这三个方面判断,因为当文学作品具有了这三个方面的新颖特征后,就能够在文学领域的高地上尽展自身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它艺术门类产生互为影响的裂变式反应,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作为一般普通作者,在通往文学高地的途中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天赋,需要相当的审美意识,最重要的还需要有发自心底的良知,有回答时代提出的诸多问题的勇气。
   当我读到纷飞的雪《孤独的和声》这篇散文,产生了一点随想,试图以此窥探一下作者在创作实践中,潜藏的自体本能情感冲动及其来源,以及作品本身的价值意义,作品创作思路的多向度来源及其指向特征,还有其精神层面和内心深处的人格特质,这一切都可能包含在作者的这篇散文中。今天我就特别到作者这篇散文作品的深处,来一次文本解构旅程,用于揭示其文学创作的初心。
   首先,我们从其作品的思想性寻找最初的精神脉络。
   每一篇文学作品,其思想性是首要的,否则将失去作品的灵魂。我们在纷飞的雪《孤独的和声》里发现,这篇散文里迷漫着一种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寻找,这种人类本能的生活情感价值的取向,就是千百年来人类从过往的岁月时光里,培育理想精神成长的特殊经验。这种经验的具体意义就是企图让随着时代快速奔走的灵魂,放慢脚步,重新审视一下人类成长的初心是否迷失。《孤独的和声》这篇散文其思想性的发端就源于此。
   《孤独的和声》这篇散文的思想性是隐藏在对所有细节的描述中,由此营造出浅浅淡淡的忧思时空,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忧思制造了情境对比和情感冲突,在仿佛不经意的描述中,让读者的心进入了一种深刻的假想状态。掩卷沉思后的可能性,就是会参与到作者的思考和忧伤之中,从而完成了作品的思想性塑造,即: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对生活细节的情感回访,是对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感悟进行思想拷问。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发现,身边许多事物的发展和具体物象变化的体会,在心灵深处是很难找到共鸣者。人类的情感世界确实很微妙,看起来似乎相通,但在隐秘的底层,它只属于当下自己的内心深处。因此本文的精神命题就是《孤独的和声》。
   《孤独的和声》结构复杂,叙事要点前后照应,虚实并行;所塑造的情感意象深邃、莫测;幽情随景、物化而生;意象多层、散思广远。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先虚后实,先感性后理性,用智利诗人聂鲁达的一首情歌,“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在精神上预先给全篇立起一个诗意的心绪怅想,将一种窒息般的疼先打入读者的身体,让读者的思绪静下来,再静下来,直到感到一种寂静的痛压在心头。
   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这首情歌,给与了《孤独的和声》全方位的深沉挚爱、无声的痛。
   在接下来的情感对接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范畴,即“步入中年后的大部分时间,我成了一个活在往事里的人。仿佛前半生的光阴都遗落在了一拨拨的往事里。”从这一段文字的时空定位中,我们知道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作者已步入中年,并且在大部分时间,成了一个活在往事里的人。中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一般来讲,中年就是一个人基本成长的标志——事业有成无成的分水岭。此时作者将自己的生命分成两半,“用剩余的小半生,来怀念、来收藏。收藏前半生的一片树林,一条旧巷子,一座老宅子,一段旧时光,一个深深爱过的人。”说明此时作者基本已完成了人生奋斗的彷徨阶段,工作和生活处于一种稳定的框架结构中,因此,才不用为五斗米折腰,才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坦然之心,消弭了“使我不得开心颜”过往痛楚,不再用心用力为稻粱谋,才能有近似奢靡的情思和时间,用来人生珍贵的怀念和收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要素——纯净的思绪是不能被寻觅“隔夜米”的焦虑来打扰的。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你”,“我会遗忘很多事,包括你。”这个“你”是谁呢?“曾经和你一起漫步山径丛林,和你面对面坐在河边的餐馆里吃饭,你将菜夹起,放在我的碗里。我会记不起你眼中的深情。记不起你温暖的怀抱。记不起我们曾经在一辆公交车上并排坐着,相视而笑。”读到这一段话时,我们会产生一种痛,因为这些都是“是的,我会记不得你,记不起曾经和你一起……”记不起“你”,这真是一种痛,一种痛自心扉,痛入骨髓的痛楚。然而更大的痛还在后边,这个“你”,居然没有具体的指向,居然是一种无边无际、无影无形的“你”,“在我彷徨时,我的手触到了一本书,那是你的书,书的封面上写着你的名字。我打开书页,书中的字,从堆叠的人间挤到我的眼前。”这个“你”就像是从天际线扯来遥远岁月里遗留下的所有悲悯和苍凉,让人无法用现代情思去化解、去释怀。
   大家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作者此时用了这样一个句式:也就是说:“你”的书,书中的字,是在人间,而此时的“我”已不在人间。这真是一种让人惊心的意念描述,至此,意念这个象征性符号就在《孤独的和声》这篇散文中游走,成了本文的文体标志。我们知道此时的作者就在人间,不在人间的一定就是作者的魂,那作者的魂飞到哪里去了呢?
   “往事是斑驳的影像。前半生的时光总是欢愉,童年少年青年,每一本时光相册上都能找到那个纯真的自己,楚楚动人的模样,清澈明亮的眼睛。往事更换了背景,抽离尘世繁华,过滤人间明媚。时间的手,不管不顾地将我推进往事里。”
   时间的手不管不顾地将我推进往事里,此时作者的魂一定是飞到往事里了。往事是虚幻的,也可以说不似人间,恰是人间,然而终归离我们太远,以至于脱离了人间。这样就可以解释通“书中的字,从堆叠的人间挤到我的眼前。”这样一种句式,这样一种阅读思考的引导。从这一句式的设计,可以感到作者的人格情思和写作方案非同小可,这样的例子后面还有许多。因此,阅读此文应静心细读。
   在接下来的文字表述中,作者继续把我们开始感到悲悯和苍凉的心,再缓缓的压在“你”这个无际的伤情中,把“你”从日常的具象场景移到精神的灵魂对接。“在这之前,我已读过你写的诗,在落雨的清晨,在起风的黄昏,轻轻诵读。我摘抄你文中的句子,一段一句一字抄写下来。那是我亲手做的笔记本,内页是浅灰的纸笺,我在封面上画了几朵云,几朵梅,还有不知道从哪里吹来的风。”从这一段文字诗意般的柔情陈述里,我们感到这个“你”不寻常——这个“你”已经承担了作者魂魄寄寻处的功能,能让作者在人间的“落雨的清晨,在起风的黄昏,”柔情万种的思念,魂牵梦绕的怅惘。
   我们不由的被深深的震撼,这个“你”到底是谁?
   作者在随后的倾诉中将携带自己心中这个极不寻常的“你”回到故园,告诉“你”这里有太多曾经的“我”。“在这个春天,我要带着你的书、我的笔记本回到村庄。我想告诉你,我曾经在那里生活。那个小村庄里,有我年少时住过的房子院子,还有我经过的古城墙、走过的河塘。”由此我们依稀看到这个“你”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镜像,是作者人生经历中所有的精神友人,是作者灵魂深处自己的幻影写真,是作者曾经的过往人生记忆。作者此时是和曾经的自己对话,是和自己往事中的“我”,现实中的“你”交谈。因此,才会以“孤独者”的身份去“故园”寻找和声。
   此时的作者踮起脚,向着村口的方向,结果时光居然倒退至1984年的春天。从后文我们知道,1984年的春天,作者是12岁的少女,然而此时的作者已是中年以后。作者踮起脚,向着村口的方向,看到的是作者12岁的往事,也就是说:此时是作者的魂魄携带着“你”,或者是往事中的“我”,在穿越了大跨度的时空后,到1984年春天的故园寻找“我”和“你”的曾经。至此,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状态此时是处于游离之中,她将自己的写作姿态调整在现实和虚幻之间,在人的幻影中用神性的飞翔去重新寻找旧时光中的“你”和“我”,从而更为肯定“你”是我的必须,“你”是我过往的生命里“我”的潜藏替代,是我内质的化身。由此,我们可以感到此时的作者极为孤独,她的魂魄带着与自身相依的孤独,来到故园寻找灵魂的和声——“你”。
   故园里有多少曾经的“你”呢?答案是:所有的全部。村口大樟树下等我回家的祖母;挂在檐下叮当叮当的风铃;随着祖母晃动的身子绕啊绕的线团;我的村庄、我的绿房子;院子里的秋千架,藤制的摇椅,石桌和石凳子;院子内外种着结香树,枣树,海棠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不知哪个朝代遗落下来的半壁城墙。还有看着萤火虫,诵读泰戈尔的诗;晚上云生在院墙外的空地上搭起烧烤架,点燃炭火;还有渐渐飘远,渐渐飘散的笑声……
   然而,作者的魂魄又拉回到此时的我,试图在故园里寻找到当年的笑声。但“笑声远去了。香味散去了。三十年后的春天,我捧着你的书回到村庄,再也寻不着当年的房子院子和河塘。它们成了村庄的往事,堆积在我的往事中,我和它们在往事的光影中重逢。”这个往事的光影是谁呢?这就是作者魂牵梦扰,难舍难分的“你”,是作者过往的生命里无形的隐谧替身,是过去旧时光里的自己,是自己过往岁月里的记忆——我和它们在往事的光影中重逢。“我怎么也找不到路,想问问村里的人,却发现自己已全然不会说家乡话。从我身边走过的是陌生的人,长着一张张陌生的脸。”这样的叙诉,这样的场景,如此的心境,如此的情伤,“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们从李清照的《武陵春》词中也能寻找到如此感伤——我们和所有的故人都将在往事的光影中重逢……
   然而,连接故园的钮带还是有的,这就是声音,“我听他们说话,唯有声音是熟悉的,那熟悉的乡音让我想起故去的祖父祖母。”但是作者很快发现,“我离开村庄多年,又在这个春天回去,才发现,一切都变了。我与这个村子,我和这片土地的联系早在当初决然离开的时候便已断裂。我想找寻的已消失,原先属于我的也消失了。它们统统成了往事。往事是一把断了弦的古琴,即便是竭尽全力也只能发出凄凉的弦音。”
   消失了的找寻不见,见到的却是如此景象,不仅是苍凉,却是一种极度的悲哀。
   这里出现了两段细节的对比,也可以说是一种强烈的情感置换,其价值是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并拿出真实的勇气直面乡村的衰老,写出作者对现实中体现的悲情哀痛进行深沉的价值追问。
   一段是:
   “下午,我经过一个院子,看到有个男人光着膀子在锯木头,嗤嗤嗤,嗤嗤嗤,到处是电锯发出的刺耳的响声,到处是飞舞的木屑子,它们粘上了我的毛衣,飘起的木屑挡住了我的视线。男人停下手里的活,噗——噗,将一口痰吐在地上,我看到他点烟,我便捂住鼻子走开。一个穿着睡衣蓬头垢面的中年妇女从我面前走过,我刚想上前问路,近了才看见她正啃着瓜子,呸呸——呸,她将啃了一嘴的瓜子壳吐在地上。男人用我熟悉的乡音骂女人,声音响亮,一阵高过一阵……在他们面前,我似乎成了个隐身人。”
   另一段是:
   “是村里的一位老伯带着我横穿了大半个村子,在黄昏降临前找到了那半壁城墙。我看到那残壁四周爬满了绿色的蕨类植物,萎灵仙、梗匙芽、四叶菜、柳蒿芽、马齿苋之类的野菜随处可见。临近的山路边,乳白色的槐花一串一串,香气入鼻,沁心宜人。河道两边还有一丛丛的茅草花,迎风晃动。不远处的水田里,有三两个村民正弯腰插秧,或挥动铁锄在坡上耕种。坐在断壁上,抬眼望向远处,还能看到升起的淡淡炊烟。那是外乡人租借的平房,他们和村里人一起生活,在田间劳作,依然用柴火烧水煮饭,他们的生活更为辛苦也更为简单自在。”
   这两段文字仿佛电影中的两组画面,它不仅给人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对比,还提供了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上的强烈反差,让人不仅产生心理上的一种不平衡,甚至触发生理上的本能抵触和反感。作者在此使用了散文艺术表现手法之一的“尺水兴波”法,使看似在故园观察到无足轻重的一些小事,派生出一连串的大思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果再深刻理解一下的话,作者此时的本意是想通过这两段的对比描写,制造出“无风起浪”的效果,把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像,通过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段,呈现出村庄更为真实的一面,并用思考的良知和勇气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问题:人类的真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应该是怎样一个图景?
   文章在这里作了一个衔接过渡,为以后的灵魂自语作了一种情景细节的铺垫。这段文字从半壁古城墙开始,讲明了其实就是一片废墟,是这个村庄最为萧瑟最为自由的地方。村子里没人会到这里来,几块破石头,几根老木头,没啥可看的。而且也没人懂作者来这儿寻找往事的缘由。作者在这里由观察故园的变化转到顾念故园之恋情,再转归于精神质疑的思绪流动,在悲哀伤感、依恋怀念的转换中,提出了人生有何意义这样一个哲理命题,表现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景观上产生的强烈对比中,转到了真诚与良知塑造的灵魂拷问人生意义的空灵状态。

共 1271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标准。纷飞的雪《孤独的和声》,以“孤独者”的身份,穿越回到1984年春天去“故园”寻找和声——“我”和“你”的曾经,审视人类成长的初心和乡愁的精神命题,迷漫着一种对旧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氤氲着无际的伤情和寂静的痛。本篇随笔,洋洋洒洒上万言,以立意、结构、意念描述、设计句式、内外节奏、人格情思和写作初心,系统地追随雪的写作脉络,全面而详尽地完成了一次原玉解构之旅,也让原作者、随笔作者、读者,我们和所有的故人,在往事的光影中重逢,协同完成了一场痛入心扉的共感体验。随笔技法高超,庖丁解“雪”与剥笋法并用,小切口,大扇面,提纲挈领,层递而深。特技镜头的生活细节,诗意的柔情陈词,惊心的意念描述,由我而你的情感对接,由日常的具象场景到精神的灵魂对接,“打捞”失魂于往事中的精灵、故人和思想原乡,钩沉了雪之创作时的自体本能情感冲动及其来源,作品创作思路的多向度来源及其指向特征与作品的价值意义。比如,单单一个“你”的蕴含,随笔作者多方取证,深入原玉,洞悉其指涉内涵——“你”,就是自己的人生镜像,精神友人,幻影写真,过往人生记忆。聂鲁达说,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其实,再远的远方不是问题,再遥不可及的心灵与声音,也不是问题,只要一颗初心,一颗有着柔软的质地、精神坚守的初心,就可以抵达。本篇随笔,与原玉原作,在唯美文字表述的语境下,通过对人生境遇的大视野观照和对人类精神充满深沉的悲悯,共同完成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诚的文字涅槃和精神重生。美文共赏析,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12-29 09:26:50
  文字涅槃与精神重生,在原玉、随笔的相契相通中,圆融合一。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7-12-29 17:59:00
  新春来临之际,特向雁子表示祝福,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能得到雁子的精致编按,也是一种荣幸,因为你能看出我文中的所有特征。来流年已有一段时间,在这里和大家学了不少东西,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眼界,认识了朋友,流年真好!雁子在编按中用恰好的用语,讲了许多我文中的特点,我看的眼花瞭乱,感觉雁子的编评提升了我作品的内涵,让我理解了一些新东西,这样的编评能使我在今后的写作中有了新的启发,谢谢你雁子!写这篇文章的关键,是我读了纷飞的雪的文章后有一种触动,不知为什么就写下了这些文字,我都奇怪,可能是原作的精髓能激发读者的灵感,让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后不知道能不能有灵感了,所以这两天一直在读纷飞的雪的散文新作《亲爱的旧时光》,以使自己还能有运气得到来之不易的写作灵感。就说这么多吧,不然我会一直说下去,因为我喜欢打字,坐在那里稀里糊涂的乱打,如果能打一万年,也能打出个莎士比亚来,可惜活不了一万年,呜呼痛哉。问好朋友们了!祝新年大家都长大一岁,好心情都多五岁,好运气都多十岁,来年一切都如意!
人生如梦
3 楼        文友:苏小鱼        2017-12-31 05:41:31
  薄露又染秋蝉音,烟舟向晚故园心。
   寂寂飘零难留住,茫茫前路无处寻。
  
   好长一篇文字,棒棒哒 ! 祝南山老师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 !
4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7-12-31 06:19:24
  清晨又见苏小鱼,恰如珍珠落玉盘。
   一年一度守岁时,共襄盛举新春来。
  
   谢谢小鱼儿赏读雅评!年末守岁时,祝小鱼儿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人生如梦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1-01 07:43:12
  《孤独的和声》是我去年写过的散文中最为喜爱的一篇。谢谢南山的解读。
   有不少读者问我,在我散文里反复出现的“你”是谁?
   这个“你”是存活在我意念中的,离我很远又很近。再次感谢南山老师,祝福新年快乐!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6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8-01-01 08:45:54
  谢谢飞雪社长的新年祝福!叫我南山即可,我才应该称纷飞的雪老师呢。在我的阅读生涯中不可不说我读过许多书,而且我还藏书,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终身的朋友。我曾还有许多文学艺术上的朋友,有些是上世纪的弄潮儿,有些是当今的先锐人物,俱往矣,都付与苍烟落照,南山归心如曲水流觞。南山此次在流年是快乐的,在学习纷飞的雪的文章时,感到了一种巨大的震动,唤醒了我沉寂多年的魂魄,因此就写下了如此这般的许多文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要感谢纷飞的雪才是正理,因为她潜在的文学素养、文字精神、文学理念,让我迷惑,让我思考,让我读写。或许过一段日子流年将看不到我了,曾有一个人在流年写过一些字的记忆也会烟消云散。尘归尘,土归土……南山在此祝福流年的朋友们新年快乐!祝福纷飞的雪新年快乐!问好朋友们了!
人生如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