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野三关(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野三关(小说)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09.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71发表时间:2018-06-15 21:40:38

清咸丰三年(1853年),朝政腐败,内忧外患,加上灾难不断,民不聊生。
   六月里,一场特大暴雨连续降了十五天,地处长江中游的荆州一段江流暴涨,洪水横溢,潜江、洪湖一带浊浪翻卷,淹没田土,席卷村庄,吞噬民房,来不及逃脱的老人和小孩都葬身波涛。
   荆州知府倪文卫一边火急奏报朝廷,一边组织力量救援灾民。在城内搭下粥棚,给受灾百姓发放稀饭。调动城防军士组成水上救援队,用舢板,木船在水上巡逻,对洪水卷来的灾民进行抢救。
   远处,波涛中隐隐约约出现两个小小黑点,随着浊流的时起时伏,岌岌可危。军士长杨彪催动木船,迎着逆流上去抢救。波涛中是一男一女两个人,四只手紧紧抱着一根梁木,才没有被大浪湮灭。杨彪递过高杆,那男人拼命的伸出一只手来,刚接触杆子,突然一个大浪涌起,将那男人打沉入水中,旋转到女人身边。那女人一声惊叫,伸出手将男人托起。
   杨彪和另外两个军士顺势将男人拉住,发现男人腰间有一条大红缎带,缎带另一头拴在女人腰上。由于缎带的连接,才使得两人在洪水中漂流没有被分开。
   杨彪将这对男女救起,连姓名都没有来得及询问,就立即送到岸边的临时灾篷里做好安顿。
   从洪水中救出的灾民已经有二三百人,老老少少的拥挤在荆州城外的临时灾篷里。那里有官府安排的救护人员,有人给灾民送来干衣服,有人给灾民端来热水。
   这对男女相偎在灾篷的一个角落里。少顷,男人解下腰间的大红缎带,对着缎带凝视了好久,又望着女人说:“托缎带的鸿福,我两才没有被大水打开,它应是我们的第一救星。”女人点头,“那是!”,男人才将大红缎带收藏起来。
   这对男女是一对新婚夫妻。男的姓赵,名为清,荆州七星台人,女的姓温,名婷香。李家埠人。昨天是他两的新婚佳期。赵家老人为儿子成婚举办热闹的婚礼,虽是暴雨连绵天,可是这天上午却没有下雨,中午天上的云层里还投射出几丝太阳光,赵家大喜,说是遇到好日子,大摆婚宴,款待来宾。真是鬼天气,随知傍晚时分,婚宴刚结束,大雨就倾盆而来,逼迫宾客纷纷离去。赵家两个老人将新人送入洞房,嘱咐赵为清照顾好温婷香,便关上了大门。躲避着那如刀的雨箭。
   洞房里,一对新婚夫妻含情脉脉。外面的大雨似乎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满怀新禧的情绪。温婷香再一次把拜堂时的那条大红缎带拿到手里,粉面娇羞,显得十分多情,她将缎带的一头拴在自己腰间,另一头拴在赵为清腰间,在洞房里再次演绎拜堂时的美好感觉。
   就在这时,突然赵家的木屋后边传来几声“轰轰”“哗哗”巨响,一股洪水从地下突然喷勇出来,突破板壁,冲进堂屋。接着就是泥流涌出,房屋陷落,洪水犹如下山猛虎,顿时将木屋打得稀烂,顿时一片汪洋。两个老人被洪水卷走。
   赵为清和温婷香刚系好红锻带,就已经湮灭在齐腰的水中,无法抗拒。他两迅速抢抱起一根木屋的柱头,随着波涛逐流,幸得有大红缎带连系着,夫妻才没有分开。赵为清和温婷香被洪水冲卷着,在波涛里他两一直互相鼓励,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争取到有靠岸逃生的机会。他两已经浸泡了一夜和一个早晨,两人都精疲力尽,温婷香还出现了昏迷,赵为清拼命的拉动红锻带,将温婷香拉到自己身边,把一手搭在他肩上搂着。
   正在这危难之时,他们得到了杨彪的救护,送进了临时救灾棚。
   换上干衣服后,温婷香依偎在赵为清身边足足昏睡到下午,赵为清也迷迷糊糊的进入梦乡。一场洪水把他的家没了,二老不知生死何方?但是也无法去寻找。他感觉到前途渺茫,本来正在兴旺的家又变得一无所有,家是回不去了,以后的路如何走呢,好在自己还年轻,有把力气。只好自力求生吧?突然,他感觉有一群怪影在眼前晃动,把他从梦里惊醒过来。
   一个官差走进灾篷,对灾民说:“外边熬好了稀粥,备有小碗,每人可以去领一碗稀粥充饥,然后要自己寻找出路,这里还有新的灾民要来暂住。”
   赵为清听得,就摇醒温婷香。自己去外边粥棚里领回两小碗稀饭,递给温婷香喝下。他将自己碗里的稀饭添给温婷香一半,自己只喝下半碗。
   灾篷另一个角落里,一男一女两个白发老人在呜呜的抽泣。老人大约都在七十左右,那个老头听得有稀粥,就准备站起来到外边去领。可是刚一动步,就跌倒了,分明行动艰难。
   赵为清看见了,就上前扶起老人,接着去外边给老人领来稀粥,伺候老人喝下。老人很是感激,说他良心好,会有好报的。谈话中,赵为清知道了老人是陈家集人,家里也被大水冲洗一光,两个儿女不知下落。
   灾篷里,灾民们都在诅咒这鬼天气,骂天老爷瞎眼了。
   夜里赵为清与温婷香小声商议今后咋办?结果,赵为清把双拳一握,坚定地说:“我们要活下去,走吧!老天再凶恶,不会绝人生路的。”
   温婷香答应说:“走,我们向大山里走,大山里是没有洪水来祸害的。”
   二人商议决定,避开发大水的长江,向宜昌方向走,去寻找一块宁静的山地,自己开始创业。
   次日天明,赵为清和温婷香各自在官府粥棚里喝了的一碗救灾粥后,用竹筒装了一筒清水,又向一个煮粥的老兵讨了一块火镰石,准备在路上备用。一个和善的军卒听说他两要离开这里远行,还主动送给赵为清一块遮雨的雨布。赵为清很是感激,将东西打成一个小包裹,背在身上,牵着温婷香就向西边出发了。
   遍地泥泞,滑滑地很难行走。夫妻二人互相扶持,离开长江边,沿着一条小路前行。一路上看见军士们还在江里巡逻,不时还救起溺水的灾民。路上许多灾民也同他们一样,携老带幼的各自逃难。赵为清脚踏稀泥,边走边注意脚下情况,谨防跌倒。前边突然传来“噗噗”的声响,原来是一条橘黄色鲤鱼陷在泥泞里爬不出来,在那里乱扑腾。赵为清蹲下去,抓住那条鱼。那鱼很肥的,足有二三斤重。面对这条鲤鱼,赵为清想了许多:若放生吧,遍地泥浆,它也回不了大江。不如自己带着它,也许还可以对我们起点作用。因为我身无分文,灾区里无法讨到饭吃。有这条鱼,说不定我们夫妻还可以对付两餐。他对鱼说:“鱼呀,你就支持我们度过灾难吧!”赵为清将鲤鱼包起来,放进背包,继续走路。
   前边也有几个人在挪动。大约十米处,一个老婆婆滑倒,跌进了一个满是泥浆的深坑,挣扎着爬不起来。她的女儿伸手想去拉她,老婆婆颤巍巍的伸出手来,把女儿的手拉住,刚一使劲,女儿脚下一滑,也一下栽进泥坑,反把老婆婆压在底下。母女二人在泥坑里挣扎着,有气无力的哀叫:“救命啊救命!”“谁来救救我们啊!”
   赵为清看在眼里,听到呼唤,就对妻子说:“婷香,你慢慢的走来。我去救人!”赵为清大步向前,靠近泥坑,捡来一根粗大的竹棍,又小心地伸下去叫那女子抓住,用力把她拉起来。再次放下竹棍,一同用力,把老婆婆拉出了泥坑。
   母女二人千恩万谢,感激赵为清的帮助。赵为清说:“不用谢,我们都是遭难的人,互相救援是应该的。你母女多多保重吧。我们要往山那边去寻个落脚之处。”
   这一天,由于道路很难行走,加上连日劳累,温婷香坚持着,但是走出不到30里路就晕倒了。赵为清抬头望着茫茫天涯,那有山的地方还很遥远,虽然天色尚早,但是何处是归宿。他背起温婷香,继续沿着小路倔强的前行。走出不过二里,进入山林的边缘。赵为清满身大汗,他也感觉累了。他选定一个避风的林湾处,把温婷香放下来。
   一阵山风吹来,好在没有下雨。赵为清伸伸腰。捶捶腿,吐出一口长气。他纵步登上高处,眺望四周,没有发现一户人家。咋办?今夜就在这荒山野外过夜不成。他思索了一阵,又与妻子商议了一阵,别无它法,只好在这里休息。
   赵为清打开军卒送的雨布,雨布很宽大,他将布垫牵开,围成一个窝棚的样式,让妻子在雨布上歇息着。自己接着赵为清又钻进树林,寻来一抱枯树枝桠,用火镰石打出火来,点燃树枝,烧起一堆红火。
   已是黄昏,赵为清感到饥饿。温婷香也苏醒过来,喊着要喝水。赵为清把竹筒递过去,温婷香喝了几口。赵为清把鲤鱼拿出来,穿在一根树枝上,放到火上烤着,阵阵鱼香味开始发出,四散开来。
   夫妻二人各自吃下一块烤鱼,把剩下的包好。赵为清又给火堆加了几根树枝,让他继续燃着,自己也歪倒在雨布上,温婷香靠过来,二人依偎着歇息在这野外……
   赵为清家住七星台,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庄稼人,一年四季下地劳作,对儿子很是看重,省吃俭用的送他读了三年私塾,希望他能撑起家,能够给家庭增光。赵为清自己也善于学习,基本上还算有一点文化。到十七岁时,赵为清很是勤劳,出了帮父母务农,还开始在外走动,学习做点小生意,挣回柴米油盐钱,还有结余,家庭境况渐渐回升好转。到十八岁时,赵为清贩卖山货来到李家埠集镇,与集镇街上最出名的绣花女温婷香有缘相识。由于赵为清为人忠厚善良,很爱帮助人。于是二人开始友好。又几经周折,好容易得到温家父母的同意,盼来了佳期,却不料一场突发洪水,将好好的家庭一下打散了……恍惚中,赵为清思前想后,进入梦乡。
   温婷香此时也沉浸在梦境里。她自幼聪慧,特别喜欢纺织和和刺绣。七岁起就拜当地有名的绣花大娘王雅仙为师,学习三年。清道光29年(1849年)李家埠进行才女技艺大赛。温婷香以一幅“龙凤呈祥”的十米长刺绣赢得第一名,从此才艺闻名遐迩,引来许多富家公子追求,父母有意将他加到集镇的首府贾家二公子。温婷香知道贾家公子的虚伪佞人,坚决不同意,弄得父母很不欢悦。正在这时,赵为清出现在李家埠集镇,巧妙地帮助温婷香解脱了贾二公子的纠缠,得到温婷香的好感,情意渐生。又经过温家父母的几番考查,认定赵为清很有出息,才同意将女儿许配给赵家。谁知新婚时节,一场洪荒降临,李家埠也没有逃脱劫难……温婷香梦中思念父母,不知下落如何?眼泪潸然,呼唤着:“爹妈呀,儿女一定要回来看看您们……”
   哭声,喊声将恍惚中的赵为清惊醒。他把温婷香抱在怀里,安慰着她说:“等以后我们安定下来了,就一定回李家埠去看看二老。”这一夜,赵为清和温婷香在荒凉的山野度过了温馨的一夜。
   就这样一路艰难,一边走一边寻找些山果野蔬充饥,有时也边乞讨一些干粮,有机会赵为清还给人家帮几天短工,换点工钱,就这样流动着,苦苦地寻找落脚之地。可是在大灾之年,没有几个人家需要请做工的,因此赵为清二人只好沿着秭归,巴东一带继续向前走着。直到九月的重阳节后,夫妻二人进入巴东来到野三关穿心岩,打听到一个名叫张大锤的地主家正需要几个长工。赵为清与温婷香去求见,被张大锤看上了,才找到一桩活干,暂时有了落脚的地方。
   这个野三关,山势陡峭,连绵不断,气象雄奇。早在秦汉时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北宋宰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曾在这里劝农弃猎从耕。寇准教唱《劝农歌》:"苍天在上,厚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界,定居稼穑,厚土归民,传之子孙"。从此小镇结束了荒凉的历史,开始发迹。后人建亭纪念,名“劝农亭”。在野三关的穿心岩、箭杆山一带还有这样的传说:这儿原来是一个山间坝子,中间有一条河沟,两旁共有48股泉水,四季清流不断。有一年,这里来了一个姓聂的侯爷,在侯爷六十大寿那天,坝子里一起来了48个带"顶子"的文人前来拜见。侯爷很是感动,非常热情地摆宴接风。他看见这里只有文人,没有武将,就申报朝庭,派来一个武官,教授大家武艺,使野三关的很多人习得文武双全。侯爷后来接受皇诏,要去朝廷理政。在临走时的酒宴席上,侯爷深情地说:“这里真是巴山福地啊,我送你们一块匾做纪念吧!”侯爷提笔写下"巴山福地"几个字,可惜他把"福"错写成了"湖"。侯爷走后不到半年,这里突发山洪,一夜之间水涨到半山腰,变成一湖碧水。于是,这里就有了一个长约3500米,宽约300米的天然淡水湖泊,成了野三关的一大奇观。
   张大锤就是箭杆山下居住的一大富裕地主,楼台巍峨,拥有土地、山林一千四百多亩,豢养牛马羊牲畜七八百头。
   张大锤膂力过人,能舞动一对30斤重的大铜锤,青年时考过武举,做个都头、捕头一类的武官,50岁后辞官,来这里买下产业,隐居山里,养性修心。家里常年雇有管家、护院、丫鬟和长工七八十人。因为有几个长工病故,张大锤要增补人接手经营。当赵为清去求见他时,他先要赵为清夫妻说出自己有那些特长,能干哪些活计,然后又将赵为清和温婷香观察、盘问了许久,才答应试用三个月。张大锤说:“我用人有三个条件,一是忠实,不得怀有歪心;二是勤快,不得投机偷懒;三是能吃苦,不得讨价还价。”张大锤说:“依得我这三条,你就留下试用,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发工钱1两银子,合格后再每月增加五钱银子,有大成绩的自有不同等级的奖励!”张大锤还说:“我是大锤,若有违反家规的事,我当严厉处罚,绝不姑息!”

共 1437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赵为清和温婷香刚刚新婚,却被一场天灾弄的家破人亡,在风雨中艰难而行。一路跋山涉水,来到野三关,夫妻二人为财主张大锤打工。赵为清放羊为生,温婷香绣花,经历着种种磨难,赵为清跟张仲化老人学会了采药,治病。不久张大锤遭土匪打劫,夫妻二人再次踏上求生之路。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8-06-15 21:50:35
  无惧艰难,依然前行,用勤劳的双手打造人生。感谢黄金山老师赐稿菊韵,问好夏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6-15 22:25:09
  谢谢经典高评鼓励!大帝辛苦了!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06-15 22:25:49
  还有下篇,到时发来!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8-19 15:24:15
  写本地赵氏家族的历史发展故事!这是开端!
活到老学到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