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少年的回忆(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少年的回忆(散文)


作者:我心向往 白丁,1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00发表时间:2019-05-04 11:49:35
摘要:本文所编写的童年故事(少年的回忆),内容全部是本人青少年时代所经历过的生活片段,篇目的顺序是按着故事发生时间先后排列的,也是我出生成长的轨迹。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痛苦也有欢乐,不管人生几何,但童年美好的记忆依然一直留在心间。

本文所编写的童年故事(少年的回忆),内容全部是本人青少年时代所经历过的生活片段,篇目的顺序是按着故事发生时间先后排列的,也是我出生成长的轨迹。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痛苦也有欢乐,不管人生几何,但童年美好的记忆依然一直留在心间。我们出生的那个时代,虽然物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但我们思想单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所以感到生活的很快乐幸福。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推移,转眼间我们已年过半百,鬓发斑白。此文谨献给我青少年时代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共同回忆儿时那段不齿难忘的童年岁月。由于编写水平有限,错缪之处再所难免,还望读者朋友不吝赐教,多加指正,我将不胜感激!
   ——前言
  
   一、童年
   1965年,立春过后,天气还未回暖,塞北坝上地区仍是一片剌骨的寒冷,白毛风雪满天飞舞,俨然一幅北国冰天雪地的景象。一日,临近傍晚时分,风雪似乎刮得小了一些,天气也逐渐地晴朗了起来,西边的太阳仿佛镶钳上了一圈绚丽的光环,耀眼夺目。在太阳光的映照下,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山峦、田野、村庄到处呈现出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色,气象万千,宛若童话世界里描绘的景物一样,显得格外妖娆美丽。村外,牛(马)、羊群在牧人们的驱赶下,披着晚霞欢蹦着陆续回到了村里,待哺的牛犊、马驹、羊羔欢叫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村内,妈妈在外婆与接生婆的守护下,经受了数小时剧烈的阵痛之后,我呱呱坠地了,母子平安,家人们一片欢欣。
   我出生后,由于母乳稀少,常因饥饿啼哭不止,每当我哭叫的时候,妈妈就喂我一些白糖水充饥。那个时代,一切物资都很紧缺,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比如奶粉、白糖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供销社也很难购买到,只有市民户(城镇户口)依靠供应证才可以购买到一些有限的物品,农业户口的群体根本享受不到这种待遇。那时,表舅父赵瑛是公立(公办)老师,村里只有他们个别几家有粮食供应本。舅舅、舅妈心地善良、为人热情,对我家很关照,在物品那样紧缺的时期,仍主动接济我家一些白糖与奶粉之类的营养品,担心襁褓中的我受到饥饿,给予了我们家很大的帮助。爸爸妈妈为了能使我吃饱,千万百计,依托亲戚、朋友四处打问周围村子里谁家有奶山羊出售,后来经人介绍,不惜花重金从邻村罗明沟购买了一只奶山羊,至此彻底解决了我的哺乳问题。我以山羊奶为辅助乳液,不再忍受饥饿,平时哭闹减少了,夜晚睡觉也很安稳,妈妈憔悴的脸上终于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幼年的我,体弱多病,经常打针吃药,两岁半时学会站立走路,拖累了爸爸妈妈,还有姥姥等亲人。我们与姥姥家同住在一个村子里,两家相距不远,只隔几户人家。姥姥虽是裹足小脚妇女,但特别勤劳能干,经常是忙完自己家里的活,又去我家帮助妈妈做家务、照料我,一刻也闲不下来,为我们家操劳不少,付出了很多心血。我初学走路时,歪歪扭扭、跌跌撞撞,样子很笨拙,像个丑小鸭,因而经常遭到一些大哥哥或大姐姐们的戏谑,他们想逗我取乐时,就会亲昵的呼叫我说:“黑虎,黑虎,歪歪犊子(方言,扭屁股)!”若遇我心情顺畅时,就会在妈妈的看护下,给他们“表演”一下。我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前行不了几步就会摔倒,可他们仍要看我摔倒在地、献出丑态,然后哄堂一笑才肯离去。妈妈则心疼不已,急忙将我从地上扶起来,擦去我眼中的泪花,细致地查看我摔着了身体没有,直到哄我开心为止。
   有一年冬天,我生了病,头上长出了很多脓包,高烧不止,呼吸困难,病情很严重,急坏了爸爸妈妈。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爸爸妈妈不顾寒冷,冒着风雪天气,背着我徒步去到几里以外的罗明沟村里请医生看病,医生是驻地一名军医,医术很好,很快给我诊断了病情,并开具了药品处方。回家后,为了能使我的病情尽快好起来,妈妈除白天悉心照料着我,还经常半夜里起来花费很长时间给我热奶、喂药。经过一段时间的理疗,我的病情渐渐地好转了,妈妈却被折腾的感冒咳嗽不止,一直拖延了很久。关于热奶之事,现在看来很简单,全部使用电器化,无需辛苦,不足挂齿。可是,在那个全部都是手工劳作的时代,加热奶液也要费很大的功夫,过程如同做一餐饭,首先要点燃灶火,然后把奶瓶放在锅内,不停的推拉风箱,填加柴禾,直到蒸煮至热,起落时间至少也要十几分钟,如果遇到风雪天气,柴火受到潮湿,难以点燃,烟气熏呛的就更费事了,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里起床劳碌那么久,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想象到妈妈是多么的辛苦。
   那时候,我们北方农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都住着土坯房,房屋保温性又极差。到了冬季,受风雪侵袭,屋内北侧墙体壁面四周边缘上,便会凝结着一层厚厚的冰霜,使得屋内愈加寒冷。人们家里除了火炕之外,唯一的采暖设施就是火炉子,那时由于生活贫困,很少有钱购买煤炭,火炉的主要燃料就是晾晒干的牛、马、羊粪便,火焰不持久,需要不停的填加,直到人们感到室内的温度舒适为止。然而,每到夜晚炉火熄灭以后,屋内的温度就会很快地降下来,冷风嗖嗖袭入,寒气咄咄逼人,屋内即刻变为一片冰凉。天气最严寒的时候,屋内温度将降至零度以下,有时候水缸里的水面会凝结一层薄薄的冰渣,底部的水甚至还会冻结为冰状,住在屋内的人如果没有厚厚的棉被,就会冷冻的瑟瑟发抖,卷缩成一团,漫长的冬夜是很难熬过的,所以多数家庭的人们都经历过这样苦难的日子。
   星移斗转,岁月悠悠。在那样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爸爸妈妈不辞辛劳、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节衣缩食,将我们兄弟三人精心哺育成长,并设法改善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使我们度过了快乐、幸福、美好的童年。
  
   二、小学
   1972年,我在英图坊村读小学一年级。我们学校坐落在村东口,校院内有三间教室和一间老师宿舍兼办公室,开设一至五个年级,两名老师任教。由于条件所限,所以不是每个年级都有独立的教室,那时一年级与五年级混班一起读书,班主任是蒋海志老师,高年级上课时,低年级在班内写做业,反之,高年级写做业,互不影响教学。我父亲担任其他班级的老师,并兼任学校音乐与体育课老师。
   入学后,我很希望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铅笔刀,有一天中午,我趁着大人们午睡,偷拿了家里的一枚鸡蛋到村供销社购买了一把削铅笔刀(一枚鸡蛋卖六分钱,正好与铅笔刀等价,不补钱,不找零)。铅笔刀把的釉面是橄榄色,很醒目,我十分喜欢,爱不释手。下午,我们一、五年级在上音乐课,父亲在讲台上教唱时,我却没有专心学唱,而是偷偷地用小刀削刮铅笔。我坐在前排位置,担心父亲发现,没敢在桌面上削刮铅笔芯,而是将铅笔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一边抬头佯装听课,一边用刀削刮笔芯,稍不注意,锋利的刀刃即刻划破了腿部,当时虽然疼痛的厉害,但却没敢哭出声来,同桌的表姐魏省莲看到我的腿部流出了很多鲜血,吓了一跳,急忙将此情况告诉了正在讲课的父亲。父亲看到我的腿部流血不止,便找来一条布带立即给我包住伤口,并将我送回了家里。妈妈见状,心疼不止,急忙取来止疼药片碾成碎沫,一边为我敷药粉,一边问我是怎么弄破的,我忍着疼痛如实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情况后,没有责备我,而是关爱的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总是贪玩。至今,我左腿上部清晰地留下了一道约2公分长的疤痕,那就是因少儿时顽皮留下的一处印记。
   在学校过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孩子们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换上新衣服,夏季时很少再做新衣服,只能是穿哥哥或姐姐替换下来的旧衣服。这一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学校为了参加片区举办的体育运动会,要求学生们统一着装,妈妈为我们缝制了漂亮的新衣服(白衬衫、篮长裤),这在当时已是很奢华的事情了,因为仍有一些学生不能换上新服装。我们穿着新衣服,系着红领巾,个个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特别是我与三弟,年龄相差一岁,个头却相仿,穿着一样的衣服,在人们眼里还以为是双胞胎兄弟呢。还有,爸爸用木棍为我们制作了一支红缨枪,枪杆用红、白两色相间的油漆涂刷,呈扭丝状图案,枪头涂刷了一层亮光闪闪的银粉漆,枪颈系一块红绸布,样子很漂亮美观,我们都十分喜爱,这也是爸爸送给我们的节日礼物。“六一”儿童节那天,爸爸带着学校的部分学生,妈妈陪着我们兄弟三人,一起去到罗明沟学校(片区)观看体育运动会。运动会的比赛活动项目很多,有短跑,中长跑,立定跳远,跳高,铅球,接力等,我参加了短跑项目的比赛,妈妈站在围观的人群中还为我加油呐喊,给我增加了很大的勇气和信心。另外,妈妈还在家里提前给我们准备好了干粮,煮鸡蛋与擦酥糖饼是我们儿时最喜爱吃的食品,如不是逢年过节,平时都很少吃上的佳肴,所以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小学二年级时,我家从英图坊搬迁到白音特拉村,当时程占平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嗓音洪亮,面容慈祥,和蔼可亲,平时总是带着一本很厚的教课书走进教室。有一天,程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时,讲述到北京天安门是一座多么雄伟的建筑,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并鼓励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到首都北京参观旅游,一睹天安门的雄姿与风貎,我们听的津津有味,充满了对祖国首都的无比向往。我在村里读完小学,还读了初中一年级,共轮换了几任班主任。我们升入初中二年级后就离开了村里,去到公社驻地农场住校读书了。我们(中一班)在离开村里学校之前,几位老师带着同学们去到化德县照相馆拍了合影留念,照片里共计有26名同学,7名老师。虽然离别三十几年不曾相见了,但我现在还都能清晰地记着每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名字。孩提时代的梦充满了好奇与幻想,记忆中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与快乐!
  
   三、搬迁新村
   1973年,我们家从河北省康保县属地移居到了内蒙古化德县境内。在计划经济年代,农村生产队里实行工分制,社员们主要依靠生产队年底结算的分红款过日子。那时候,康保县境内的生产队里,一个日工(出工一天,一般记为10分)只有2-3角钱,而相距仅十几里路的化德县白音特拉村,一个日工7-8角,比英图坊村高出一倍之多,因而年终家庭里的经济收入相差很大。面对现实,人们都希望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爸爸妈妈决定将我们家搬迁至白音特拉村居住,后来依靠亲戚们的帮助与努力,终于实现了我们的心愿。
   “白音特拉”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富饶的草滩”。在我的印象中,白音特拉村是个比较大的村庄,约有二百余户人家,分为四个生产队,当时是公社所在地,街上设立有粮库、供销合作社,来往的人比较多,街上很热闹,那里也是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据听说因村里水资源缺乏,后来公社搬迁至村子以北约4公里的农场村。那时候,大队党支部书记是谷守章,他精明能干、公道正派、为人质朴、平易近人,为大队集体建设及农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成绩,深受社员们的拥戴。我们家的户口按居住街道分落到了第三生产队,队长崔科,中等身材,为人热情、正直善良,对我们新迁入的户口比较照顾,比如我们刚搬迁过来缺乏烧火柴,他总是想办法多给我们分配一些,使我们度过了暂时的生活困境。
   塞北坝上地区,春天风沙满天飞扬,夏季无暑期,冬季较漫长,属典型大陆季风高原气候,一年只收获一季庄稼,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依靠老天吃饭。这里农田的土壤属半粘性土质,比较肥跃,适应于雨量较充沛的气候,虽然当地没有水浇田地,但因种植的土地多,即使干旱年景,庄稼的收成也要比其它盐碱类型的土地产量高。生产队里年度生产的粮食,除去按照人口平均分配的口粮以外,还有余粮上缴给国家粮库,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经受过饥饿。农业发展的轨迹,也确实如长辈所预料的那样:有一年,天遂人愿,风调雨顺,各类农作物长势茂盛,尤其莜麦生长的齐腰高,十几岁的孩子们进入到田地里都露不出头顶,人们喜出望外,农业生产全面大丰收。快过年的时候,生产队里结算了分红款,爸爸回到家里将厚厚的一叠(一元纸币)人民币放在屋内大红柜上面的木匣子收音机上,我们全家人满心欢喜、笑逐颜开,我还拿起来数了数,好象至少有三十多元钱,这也象征着我们家里有了余款,当时的心情别提多高兴了。
   那时,我爸爸在村里任民办教师,妈妈是大队的裁缝工,爸爸妈妈精打细算、勤俭持家,使得家里年年有余粮,不愁吃和穿,生活蒸蒸日上,在村里也算是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了,我们感到生活很幸福。

共 39079 字 8 页 首页1234...8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自己童年和少年、青年时代成长经历的纪实性散文,篇幅较长,接近四万字。在这篇长散文中,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记述了从自己出生一直到参军入伍期间所发生的故事。描写生动,叙述清晰,情感真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作品中的主人翁年纪虽然小,但却主动为家庭分忧,从很小起就开始承担起了家务,打猪草,做农活,再稍大一些,又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透过这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村孩子的生活历程。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大多数农村青年的生活道路。作品采用叙述的手法,并自己的感想溶入其中,将长达二十余年的经历一一道来,让我们在了解一个少年成长过程的同时,也看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就像是沿着时光隧道行走了一圈一样。作品语言质朴,充满了生活气息,第一人称的写法读起来倍感亲切。作品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显得从容,体现出了作者对文字的掌控能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04 11:50:32
  一篇长达四万余字的长篇散文,感谢作者的赐稿!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我心向往        2019-05-04 15:35:51
  感谢老师点评,拙作让您见笑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04 11:50:59
  拜读大作,为你点赞,欢迎入驻心灵之约!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5-04 11:51:22
  期待更多佳作呈现!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木石语        2019-05-04 17:42:59
  质朴的文笔,地气的作品,交织出值得品茗咀嚼的佳作,拜读!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再现!
5 楼        文友:雨春        2019-05-04 17:54:01
  一篇回眸青葱岁月的作品,充满情感的同时,更携带着那个岁月的时代背景,给人以无尽的回味空间,更展示了作者遒劲的文笔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佳作,推荐共赏!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