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宁静】根(中篇小说)

编辑推荐 【宁静】根(中篇小说)


作者:李旭 布衣,46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0发表时间:2024-04-04 21:23:48
摘要:三棵榆树生死,百岁老人沧桑。


   姐姐打来电话,一定让我尽快回老家一趟。姐姐说:“抓紧时间回来看看吧,再迟几天就什么也没了,你小时候住的房子已经推到了,姐姐的房子也快了,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念想都没留,把手头的生活放一放,生活迟早都能做,这村子拆了,永远都看不见了,能回来就回来看看吧……”
   这条道我小的时候是常走的,那时多数是跟着父亲,或帮他放牛,或帮他在种地的时候打打磙子。总是父亲在前,我在后。走的时候不能太快,稍微一快,牛蹄子就会扬起尘灰,吸到嗓子里,干辣干辣的,偶尔还会有一点牛尿的骚味。父亲经常和我说,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前,就是永安县城,县城很大,有四个城门,当年我家就住在东城门下头。再往前,赶牛车走三天就到了坝头的狼窝沟,下坝走上一整天,就到了张家口。提到张家口,父亲的表情一下会严肃起来,似乎刚才提到的大县城永安,那就相当于我们住的元宝山村之于永安了,实在微不足道。
   “张家口”,父亲向那头不太听话,总想吃一口路边庄稼的牛甩了一鞭子,接着说:“张家口那可大了,有火车的,从张家口坐火车到咱们老家大西口,50里地,用不了一个时辰,那个快,坐在上面看外面的树,噗嗒噗嗒的,就像向后倒的一样。茶食桌子上放一杯水,晃都不晃……”“呔!我把你个畜生!好好走!”父亲骂了一句又要偷吃庄稼的牛又说道:“张家口那个大楼,高的有四五层,最高的玉皇阁,站在上面,一眼能够望见清水河的边子,还有文昌阁,关公庙,大戏台,啧啧,有钱的人家也多,霍家,刘家、吕家,家家没有几百顷土地是下不来的,布行、茶行、点心行,那铺面,一个挨一个……”
   父亲的赞叹并不是羡慕,而是对我没见过世面的遗憾和内疚,做父亲的,把儿子拉扯到十几岁了,竟然没有让儿子去过一次张家口,甚至没有让儿子在永安县城耍上一天,只能用这讲故事的办法,让儿子领略一下大地方的风情。所以,讲到关键时,父亲就发出一声粗重的叹息声,最后总忘不了许一个愿:“过两年手头松快一点,爹带你去见见火车,也坐毬他一回!”
   跟母亲也经常走这条道,母亲不像父亲有故事讲,她很少和我说话,不过总是自言自语:“记得去年这时候的甜苣和茴吊已经长得挺大了,今年怎么一根也没有?旱得厉害了。”“辰辰,去西头水卜子旁看看,有没有野菜!”母亲和我说话,一定是有了支使。
   所以,这条向南一直通往大地方的土路,就这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每次回家,一踏上这条路,就会想起小时候的风尘、泥泞、干旱以及大地方的样子,更多的则是父母的背影。
   这次回来不一样了,这条路竟然变成了柏油路,黑漆漆、平展展的,专门到县城接我回家的二哥说:“这是‘村村通’工程,咱们村是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终于还是赶上了这项民心工程的最后一班车。要想富,修公路,不过像咱们村,除了养几只羊几只牛外,也没有什么好向外拉的,也没有人来旅游,对发展经济没有多大影响,好就好在阴天下雨好出进了。”
   他停顿了下来,打开车窗,望着迅速后撤的草原、山峦和农田,叹了口气又说道:“不过也用不了几天了,村子马上就都拆掉了,刚修的这条公路也就白瞎了。”他接着又补充一句:“不过我们二岔沟村不拆,以后你就把二岔沟当老家吧,反正也不远。”
   听了二哥的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二哥本来也是元宝山村的,后来才搬到二岔沟村,我是怎么也不能把二岔沟当老家的,虽然不远,但那毕竟不是我住过的村子,而且还是两个县!
   姐姐家还住在她已经住了快50年的老院子里,大门的西边有三棵榆树,每棵都一围合不住,挺拔繁茂,苍翠劲秀,这是姐姐家的象征,因为这三棵榆树,姐姐家在这一带有榆树郑家的美誉。
   这个院子里是我和小伙伴们玩耍藏猫猫经常藏匿的地方。姐姐家存放烧柴的东房里曾经挖过地道,但那时姐夫偷懒,挖了个一米多深的坑以便应付检查,就没再朝下挖,之后也没填埋,这个土坑就成了我藏猫猫的最佳藏身之地,只要我藏在这里,上面用破蓆子一盖,别说是小孩子,就是当年的日本鬼子也找不见,这也是看了《地道战》后给我的启示。记得有一天晚上,月亮特别亮,轮到我藏起来后,同伴们知道找不到,便都回了家,我一个人蹲在这个坑里竟然睡了过去。半夜后父亲还不见我回家,开始到处找我,去问一起玩耍的同伴们,未经商量的孩子们居然都说我是耍藏猫猫结束后,和他们一起回家了,没有一个孩子敢于告诉父亲真相。父亲很是着急,便来叫姐夫一起寻找我,院子里的吵闹才把我惊醒。我自然被父亲踹了两脚,但不是太疼。第二天,同伴们都来告诉我,说他们没有一个是叛徒!当年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心目中,叛徒是最可耻的,谁要把小群体间的秘密透漏出去,他就永远被排除到了群体之外,并且会受到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歧视。
   姐姐家的这个院子在村里算中等大小的院子,约有半亩大,是姐夫的爷爷在刚刚解放不久盖起来的,最初只有两间房,也比较低矮,麻雀住在房檐下,一米六以上个头的人,伸手就可以掏出来。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时候,家里有了点积蓄,姐夫的父亲进行了彻底翻盖,两间扩成了三间,一明两暗,房子也高了不少,不够一米八个头的人是掏不出房檐下的小鸟了。这次翻盖,为姐姐姐夫结婚打下了基础,姐姐姐夫就是在这次翻新房子不久结的婚。
   包产到户的前一年,家里又有了一点积蓄,姐夫又翻盖了一次,在东西各增出了一间,实现了他爷爷“一定盖出五间正房”的人生愿望。这次翻新又增高了一节,房檐下的小鸟不登梯子是无人能够着了。五间房子全部打了仰层,抹了水泥地面,家里第一次将扫帚换成了拖布。
   不过房子一直是土坯的,房顶也是泥房顶,每年都需要抹房一次,一年不抹,阴雨天就会外头大下,里头小下,家里大大小小的盆子都会成为接水的工具。土坯泥房,虽然冬暖夏凉,但维修劳动量太大。抹房不是一个人的营生,需要好几个人协调配合,有拉土担水的,有撒苒和泥的,有向房顶扬泥的,房顶上还要有一个抹泥的。姐夫家的五间房子,人多需要一天,人少就需要两天。抹完房后,还要好好地请帮工的喝顿酒吃顿饭,山药丝丝拌凉粉,那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所以,每年抹房就成了姐姐最惦记的营生之一,什么时候抹完,才能松口气。所以姐姐在完成五间房生活目标后,就是要攒钱给房子扣上瓦。终于在二十世纪结束的时候,一溜五间房全部扣上了瓦。站在北边邻村庞家营子的村边,都能望见这红彤彤的一片。这红彤彤,不仅仅是鲜艳的颜色,更是红红火火的小日子呀!
   扣上瓦以后姐夫瞅了半天,说了一句话:“扣上瓦就是比不扣瓦好看!”
   最开心的还是姐姐,她的欣慰不仅仅是给他儿子准备好了婚房,而且还有在乡亲们中间的那份自豪,因为她是除了村支书和村主任家以外的第三家给房子扣了瓦的人家。
   之后,这个院子就再没有动过大的泥工了。一直保持着五间正房的建制。最东边的柴房,用来储存怕着水的烧柴,诸如牛粪羊砖子之类。中间是堂屋,连着东西两间卧室,分别叫东厢房和西厢房。最西头是厨房,和西厢房连在一起,生活起来非常方便。
   院子的西边从北向南分别是两间储藏农具、杂物的西房和一间洗澡间,再往南是羊圈、鸡窝和猪圈。前几年还建了一排兔窝,后来因为食品公司塌了台,归给了个人经营,就没人来有组织的收兔毛、兔绒和兔肉了,兔窝也就失去了作用,不过姐姐一直没有拆除,里边还养着几只长毛兔,但不再卖,成了自己逢年过节的一道菜,也是姐姐八月十五和大年下走亲戚的主要礼物。羊圈里养着三四只羊,都留着自己吃。
   上次回来还是五年前,记得当时姐姐的头发稍微有点灰,这次却已经半白了,身体看上去就像每次电话里说得一样,挺是健朗,但精神似乎有点萎靡,眼睛有点不像我记忆里那样光彩照人,偶或还现出一种淡淡的失落,还有一点点浮肿,似乎在不久前大哭过一场。
   记得父母去世后,好长时间,姐姐的眼睛就是这个样子。我是姐姐从小抱大的,对姐姐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实在是太了解了,有时候她打电话,我能从是她先和我说话,还是我和她先说话的不同次序,以及她说话的语速,就能知道姐姐要和我说些什么事情。
   姐姐在围裙子上来回擦着手,依然叫着我的小名:“辰辰,辰辰!”她拉住了我的手,上下瞅着我:“也显老了,胖了点又”,瞅着瞅着,眼圈就发红了:“看看你这两步走,越老越活脱脱的像爹了……”
   姐姐先把我领到了坐在大榆树下歇凉凉的姐夫的父亲郑虎老人跟前,对他说道:“爹,您老儿还认识他吗?这是我的三兄弟辰辰。”
   老人抬起了眼看了我一眼,挥了挥手对我说:“辰辰回来了,认得认得的,”老人抬起了瘦骨嶙峋的手,指了指头顶的大榆树树冠:“小的时候,爬上这根树捋榆钱儿,见我回来,一下就跳了下来,那会儿孩子们都怕我,摔着胳膊腿的我可就造孽了呀,不能跳的,我不会骂你的,呵呵!”老人用一块洁白的小毛巾擦了一下嘴角的口水,“快进屋,你姐早就做好饭等你了,好小子,你娘没了,懂得回来看看姐姐,进去吧,进去吧。”
   为了我的回来,姐姐可算是大费周章了,一定没少花费。家里和过年一样,姐姐不但把闺女叫了回来,还把住在邻村的二哥一家也请了来。不过姐姐的儿子向东没见到人影。姐姐亲自端来一盆热水让我洗了手和脸,然后就把我推到了炕头上,她一边指挥着干活,一边对我说:“今天咱们人多,炕上安一桌,大人们坐,地下安一桌,小一辈儿的坐。”
   “怎么不见东东呀?”我问姐夫,姐夫看了姐姐一眼,姐姐接了话:“东东出门子了,过两天就回来。”
   饭菜的丰盛我是没有想到的,怀安柴沟堡的熏肉,万全孔家庄的豆腐皮子,水萝卜、小葱、黄瓜、青椒切成的“大丰收”,还有一小盆家人俗称为甜苣的苦菜。热菜都是我小时候盼着过大年才能吃到的——鸡肉熬山药,红烧兔肉,爆炒羊杂,清炖口蘑。
   “辰辰吃啊,别和你二哥姐夫紧着喝酒!”他又对姐夫说:“看看你这个人,叫你陪着喝个酒吧,一口下去就成了猴屁股,不会喝,你就经由着他们多吃点,光顾着自己!”姐夫吸溜了一下鼻涕,没有什么表情的说:“都五十多的人了,还用经由?辰辰,看着那啥可口就吃啥,你多吃点,你姐就欢喜,她可有好长时间没这么开心了,每天都阴着脸,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你今天回来了,吃罢饭,好好和你姐唠唠,要不然真快憋出病了。”
   “不说是不说,一说就收不住,辰辰刚回来,尽提一些个心烦事,辰辰,不听他的,吃!”姐姐立即抢过了话头。
   “你们少喝点,给晚上留个肚子,晚上给你们吃咱坝上正宗的莜面,山药糕、磨察察、顿顿和莜面窝窝都准备了一些,知道你们都喜欢!”姐姐又嘱咐我们。
   “姐姐,这得花多少钱,我回来,就想姐姐的莜面窝窝,可不能再花钱了。”我心疼姐姐为我花钱,我知道,姐姐的每一分钱都凝聚了姐姐姐夫的血汗,每一分都来之不易。
   “花钱?下一回回来想不花都不行了,什么都得花钱买了,这次还不用花几个钱!”姐姐脸上掠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和遗憾,冲着底下的外甥女儿说道:“贞方,把鸡肉熬山药再铲一碗来,你三舅就喜欢这大块儿的山药,这个有点凉了。”然后指着一桌子菜介绍说:“这熏肉和豆腐皮是万全老家他大爷的那个大闺女寄来的;这个鸡和兔子都是姐姐今天早上才杀的,姐姐自己在院子里养的;甜苣是姐姐夜来才在后洼挑回来的,剩下的素菜都是圐圙子里自己种的,吃完饭你看看去。这个蘑菇,”她给姐夫搛了一块鸡胸脯,“是你姐夫的功劳,前年个去租银地看他大姑,碰见个蘑菇盘,摘了蘑菇不算,你姐夫俏息息地还把蘑菇盘的土拉回两麻袋,在圐圙里开了个畦子,把拉回来的土都埋了进去。去年一个也没见着,都以为白瞎了,今年在上面种了山药,没想到今年倒长上来了,一下雨就长一片,活了70岁呀,头一回见到这稀罕,蘑菇也能倒栽活。”姐夫有慢性鼻炎,一吃饭就吸溜鼻子。一顿饭没说几句话的姐夫又用劲吸溜了一下鼻子,慢吞吞的说:“去年浇水太多,这家伙,别看下了雨才长,但要人工浇水就不长了。再说和今年种山药有关,镇里的李技术员说,山药在生长的时候产生一种什么磷,还是什么根瘤菌来着,正是蘑菇需要的。”姐姐接过了话头:“甭管他什么磷,你要不把那两麻袋土拉回来,就是有几片龙鳞种了那里,也长不出蘑菇来!”
  
   二
   坝上地区的院墙都不高,基本都在一米多点,超过两米的院墙很少。院墙一般是土坯垒成,有的用石头打一二尺的根基,个别也有全用石头砌起来的,用石头垒院墙的人家,一般都是山根下的住户。
   姐姐家的院墙一米八高,全部用红砖垒成,墙的顶部插满了碎玻璃,太阳一照,一闪一闪的,因为碎玻璃插得比较密实,有时在太阳的照射下还会发出彩色的光芒。

共 36788 字 8 页 首页1234...8
转到
【编者按】我是一口气读完这篇三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我没有立即编写编按,而是坐到沙发上点上一支烟,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小说紧紧围绕一个主线就是当下农民的根在哪里?开始一段直击读者心灵,甚至是叩击一些人灵魂的叙说和描写。作者大笔如椽,把老家乡下与二哥老家以及两个相邻的县不同的现状作出鲜明的对比,并且把故事外延到老一辈和旧社会,再度形成强烈对比,一些关于面朝黄土的思考,于无声处地炸响在心头。三棵老榆树代表着农民淳朴的心地,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三棵老榆树轰然倒下的时候,其暗喻不言自明,让我们想起初心这样的字样。从文学角度说,首先这篇小说以细节真实打动人心,小说关于老家老宅的描写,关于儿时的描写,关于县里乡里干部们拆迁村子的各项工作,真实到我以为老师写的是报告文学,以至于我几次查看老师是不是投错了栏目。真实是最有力量的演说,用不着花哨的言语,只在向东的倾述中,在人与人质朴的对话中,便被打动,被震撼。其次,小说以情节曲折吸引人,情节在小说写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毋庸讳言有的作家在情节把控上只为情节而情节,便会显得假与空,而这篇小说曲折的情节并不是写作上的技巧展示,而是为烘托主题、深化主题所必须的先决条件,像水到渠成一样情节服务于主题,因而它是真实的、可信的,也就是引人入胜的。第三,小说巧用对比使全文在暗淡处又有一抹抹亮色,这就是好书记魏高山的出现,同样相邻的两个村不同的境遇,反衬对比不同的工作思路,显然只为业绩,还是执政为民,都在情节中一一展现。第四,小说的语言接地气,这是一个北方的村子(注意我不感谢县名村名,我总觉得他们是真实存在的),靠近内蒙古,因此方言土语的运用既符合情节需要,也符合小说人物身份。比如,二嫂说,什么事都有个先来后到,(毛主席)保佑完了我们,自然翻过山去保佑姐姐一家的!农村大嫂直言快语的形象立马鲜活在纸上。最后,在人物塑造上,作者下足了功夫,可以说没一个人都各有特征,几笔写活。姐姐与姐夫,向东与媳妇,郑老汉的倔强,甚至刘掌柜、打卦的袁先生都是鲜活的,虽然是纸上人物,却觉得就是村里真实可见的人物。小编也曾是体制内的,读此篇小说感同身受,真的希望那些还在位的同僚都读读这篇小说,多思考下如何科学公正地行使权力,造福一方。小说为农民而呼,为现实而呼,掷地有声。好小说,力荐文友阅读欣赏。【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4 21:30:59
  一篇非常有社会意义的好小说,作者写的真实,人物鲜活,情节曲折,读来令人思考良久。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4 21:31:33
  感谢李旭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4-04 22:44:42
  非纯首发作品,不能列入社团征文。
江山编辑部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5 10:05:18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