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吃一碟茴香豆(散文)
【编者按】凡读过书的人,大概都学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课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多少都有点印象。可以这么说,茴香豆成就了孔乙己。不过,后来借助文化的力量,孔乙又成就了茴香豆。怀才老师从在北京教育学院进修时的一段往事谈起,巧妙地将个人回忆与教学理念、文化思考融为一体。进修时,怀才老师发现了一家被自己命名为“北京咸亨酒店”的饭店,因为店内有茴香豆这碟菜,于是记在了心上。快结业时,怀才老师约杨华老师吃饭,一边品尝茴香豆,一边体会《孔乙己》,体会之余,了解了茴香豆的来源和做法。同时,这顿饭最大的收获,是让怀才老师更多的得到了教育教学的启迪:我们总被一些成见束缚着,长期习惯于教学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艺术特色,而做了大量的无用功,且败坏了学生学习的口味,虽然如此,却还在重复着老一套的教法,像另一个站在讲台上的“孔乙己”。怀才老师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该重视“茴香豆”的文化意义,将茴香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传递给我们的学生。由此,怀才老师谈到了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并总结了两种文化的共同点,即以文学艺术为起端,但并不局限于这些,而是不断兼容,都有一种博大的襟怀,创造了文学艺术以外的大文化格局。此文以小见大,兼收并蓄,行笔从容,特色鲜明,值得我们品读、思考和学习!【东篱编辑:佳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28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