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八岁时的三件事(散文)

精品 【东篱】八岁时的三件事(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4.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1发表时间:2025-04-03 06:46:26
摘要:八岁遇到的三件事,真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涉及人生转折,没有多少意义,但我常常琢磨,这些事和我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小事不小。

往事如烟,而有些事,却飘不走,被记忆收在脑海。
   我八岁入学,这一年发生的事,已经过去一个甲子了,却依然记得,尽管细节隐约,故事的架子却还在,回想起经历的三件事,我觉得对我的人生观影响极大,遇事胜读书,岂止胜读书十载。
  
   ◎陌生人捎我一程
   母亲说,放寒假了,应该把上学的你送给你二姨看看去。
   在母亲心中,上学即是成人,她没有读过书,上学就成了她的遗憾,如今儿子上学了,又成了她的骄傲。
   寒风刺脸,定好的日子,我也兴奋,尽管飘着小雪花,报喜的心情温暖了雪花。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赶路12里,去这么远,母亲放心?笔直的路,有什么可担心的!我觉得母亲是这样想的。
   村东就是公路,出了村口,往南,也好,北风助行,臂弯处拎着母亲蒸的四个花饽饽,麦香味儿勾引着,但舍不得掐一块吃。想着到二姨家,一定会打开包袱,掰一半给我。
   吱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刹车,跳下自行车。我警惕地后退着。
   “上来,”他指指车后座,“顺风,我捎你一段。”真的忘记了这个人长什么样,是面凶还是面善,那时我无法分辨,母亲也未叮嘱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顺风,也顺路,往南走,就这么一条大路。
   一路无话。我只告诉他去东寨。东寨是我二姨所在的村子,在村西头住,跟母亲去过几次,熟路。骑车的人,可能是南庄北疃的,但我不认识。小孩子哪知感谢,眼睛老是盯着被他挂在车把的包袱,生怕停车嗖一下飞跑,我抓住了他的衣服,紧紧地。
   他拐进了路东通往东寨的村路,一直将我送到村头。
   一切的礼仪都忘记了。忘记感谢这个陌生的好人,忘记说一声“谢谢叔叔”,甚至连投一个感激的眼神都没有。
   这件事,一直在我记忆里装了60多年。现在的家长让孩子出远门,一定叮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有一出电视剧,剧名就是这几个字。安全第一,陌生人是一个危险。诈骗,拐卖,都可能发生。那时没有保护隐私一说,小孩子有什么隐私?其身份就是小学生。我至今还觉得,不和陌生人说话,甚至不坐陌生人的车,都是一种“无效”的安全教育。
   太多的时候,陌生人与我们相遇,成了一段难得的缘分,一段精彩的故事。这件事,让我改变了世界观,谨慎看世相,和陌生人保持距离,仿佛是一个很假的命题。如果时光倒流,我补上怎样看陌生人这一课,我一定会说很多话,和他拉大人们的家常,和他说一路的风景……
   很长时间,这位陌生人在我心中就是一个“雷锋”,人生可能肤浅,认识可能肤浅,但我在村中队上遇到老年人,总是想伸手搀扶一把,希望他们走稳。我想成为这个陌生人的样子。
   师范毕业前一个月,我们实习,还觉得辅导老师给我们说的并不是怎样上好一堂课。我们大都来自农村,尤其是我,不善言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争取一个良好的实习成绩,成了我的忧虑。老师却偏偏讲“怎样面对陌生”,是啊,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学生,老师说,一颗平常心,带一脸的微笑,陌生就远离了我们……大约是这样。
   那个捎我一程的叔叔,用行动告诉我这个世界没有陌生;我的实习老师,告诉我怎样打破陌生的尴尬和恐惧。
   如果把世界看得很陌生,可能我们就封闭了自己。一个人走到社会,一切都是陌生的,不和陌生人说话,显然是一个不合适的教育。从陌生到熟悉,我们的社会关系的建立,从来都是如此。
   在江山文学网建立了“东篱采菊”社团,每天都有陌生的作者来投稿,不是投石入水的试探,而是信任和选择。那些初见陌生的人,如今成了最熟悉的文友。接纳陌生人,我从小就上了这一课。
   是啊,萍水相逢,怎知他就不是故乡人!同是天涯相遇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帮六母扫碾盘
   我家和六母家是邻居,挨着门。从小就十分羡慕六母街门之左有个大碾子。这也是我每想起碾子就想起六母的物件。
   青石碾盘,直径怎么也要差不多两米,石碾在碾盘上,我一放学就看见,它好像侧着头看我,好像我和它熟悉了,我几乎每天和它对视,心中便有一种亲近感。六伯是个半拉子木匠,做活剩点桐油都刷在石碾的架子上,我都以为这碾子是六母家的。其实,六伯是做着公益的。
   那天,我见六母一人推着碾子很吃力,也好玩,便轻轻地站在碾子前,撂下书包就拿起小笤帚,跟在六母的后面扫起碾压在石碾之外的谷物。六母时不时地转头朝我笑。我们俩很亲近,曾经我想叫六母是“六妈”,六母有9个孩子,母亲说我这是添乱。
   可能只是当初的一句话,让我对六母有了好感。街头的女人拿我开涮说我嘴巴大。六母帮我的腔说——大嘴吃四方。这可能是开玩笑,我信以为真,再无对自己的长相自卑过。
   还有,六母的大女儿叫王英,我叫英姐,她是村小学老师,我帮六母扫碾子,也是想讨好六母,到时候跟英姐说我个好,生怕上学读书很笨被老师批评,有了英姐,会帮我解围的。小孩小,心思不少呢。
   “六母九个孩子都没‘召儿’(乳名)带眼力,盯得上营生!”六母这是表扬我,“将来学徒,召儿也是出徒快,招人喜欢……”
   小脸一阵绯红,真想叫六母一声“六妈”。
   六母从不怜惜自己的好话,给我的成长注入了动力。用现在的话说,好话能增强一个人做人的能量。养成说好话的语言表达习惯,不止是修养,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运势。读吕蒙正的《寒窑赋》,给我最触目的句子是——天不得时,日月无光。这是说“时运”的重要。时运是靠环境而得,好话有助于时运的生成。这是我读《寒窑赋》这一句的认识,抱怨和诅咒,永远不会改变时运。
   六母和我的母亲,一辈子没有骂过街,也没有跟人红过脸,尽管日子过得穷,但人缘非常好。我觉得她们是我说话做人的榜样。
   六母的话,给了我最初的语言启蒙。退休了,我走到江山文学,开始了以文学创作为本务的道路,对文学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上学学中文专业,书本上是这样给文学下定义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第一感觉就是文学一定是最美的语言,最好的话,就像六母说的那样。
   我的老师说,文学是站在道德上去嘉奖别人。即使是在一堆粪土上,也还是开出奇香的花。
   文学可以牢骚,离骚,但是从牢骚离骚中找到值得赞美的事物。屈原就“离骚”过,但他说出的句子,都是经典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个表达人生决心的句子,却成为千古力量。
   喜欢晴,也不厌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如果要怒斥,有多少材料,骂人也会入骨三分。
   我总想起一个诗人,忘记他的名字了,但那句诗的大意我喜欢——去收集云彩吧,不要管是白云乌云。这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啊,这是多么离奇的想法。
   破口的话,影响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也不属于文学的语言范畴。文学是用最美无瑕的语言去引领人的思想和情感,不要指望文学会成为打击人的武器。
   最近看抖音,我当地一个朋友也抱怨天气,乍暖还寒,三月底的昨天还飘晨雪,刮大风,她硬是把天气描写出诗意——“众里寻他千百度”,翻箱倒柜找棉裤。御寒不分季节,天气总反常,文学帮助我们理顺情绪。多么开心啊!俗是俗了点,但有着俗文学的味儿。
   六母不是文学家,可她的语言几近文学,也可以说,她的话是我听到的文学经典语言。六母过世多少年了,但她的好话,常留我的心中。
  
   ◎一桶水将功补过
   石碾在六母家的一边,我老家院墙外就有一个石臼子,那是用来捣米捣谷的石器,是农人日子里的帮手,尤其是过端午节前,石臼子忙死了,几乎没有喘息的工夫。
   这石臼子,也是我们北街上一辈子小孩子们的玩具。春天来了,大地解冻,来几场春雨,东溪的溪槽处被洗刷一新,有一种泥,我们叫“燕泥”,据说燕子衔泥,不是随便从地里叼上一口,都是很挑剔的。这种燕泥,没有沙粒,油油的,泛红,我们喜欢抠出来做各种小物件,捏塑泥船,作为窗台上的摆件;做成十二生肖,尽管只是“神似”,我们都喜欢给自己捏塑一个雕像。燕泥抠出来,要在石臼子里再加工磨细,使之柔软,更有耐性。那天,我们把个石臼子涂了大花脸,燕泥的红,很着色,石臼子用完,我们一哄而散,谁也没去清刷。
   第二日,老街上的女人相聚捣米,看到石臼子这般模样,就猜是谁坏的事。我在院子里,不敢出声,生怕招惹她们,再向母亲告状,挨一顿臭骂或棍子打屁股。
   我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生怕被称为“小辣椒”的荣嫂揪住耳朵,来一番疾风暴雨般的教训。
   还是六母来了一句:“这是给我们的谷米上个色呢。”六母是知道我等一干孩子干的坏事,但没有公开。
   如今想想,可能六母就是为了说给我听的,说话声挺大的。
   我没有觉悟,倒是母亲看了我一眼,从水缸里舀了一桶水递给我,使个眼色,让我提着去刷石臼子。我的确想辩解,在石臼子里捣燕泥的,不只是我……但母亲明显不想听。能做的事情,不必解释,解释,辩解,甚至抵赖,都是多么无意义的。至今我还坚持着这一条原则。哪怕很委屈,吞下泪水,把澄清事情真相交给时间,不必在乎解释清楚。
   “倒是上学的孩子懂事呢。”有的女人看着我表扬起来。
   荣嫂到底是不能闲着一张嘴,说“也好,将功补过”。这话,我是听不出有什么不妥,那时还小。六母接过来说:“召儿是代人受过呢。”
   其实,我不喜欢六母为我袒护,也许,大人们是开玩笑,不然凑一起没了话题,多无聊。
   有时候,犯错了,承认了,是诚实。有时候需要拿出勇气去改正错误,没有一句话,行动就是最好的语言。
   改正,补救,可能是对错误的最好解决办法。有时候,申诉,辩解,追求个你对我错,有什么意义呢。我常常这样想。这也成为了我处事的方式。
   看白朴的元杂剧《驻马听》,记得一句“刘郎错认风前柳”,这“错”还成就一段美妙的感情。世间多少错,最终多少都是无辩而自消的。如果还能有机会弥补,那就做出努力。
  
   我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从此,我展翅于世界,飞过自己的沧海。
   八岁,是上学的年龄,是最易得到启蒙的年纪。以我的履历看,多少年过去了,这些事还记着,虽不深刻,但对我的世界观有着长期的影响。60年前的三件事,还在我的心底盛着,并不断发酵着,就突破了小事的意义。
   感谢那个陌生的骑车人,感谢六母,感谢母亲,感谢老街上已经老了的女人们……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个缝隙,对于一个人而言,就像横亘眼前的沧海。我到底用什么来比拟自己的一生?一只蝶,永远飞不过沧海,我却是飞过自己人生沧海的一只蝶。野渡处,没有一叶扁舟静待着我扬帆出海,我也想去衔沧海一粟。
   八岁,好像我面对了一个崭新世界,就像一只幼蝶,嗡嗡地飞,总是在花蕊花蜜的地方盘旋,一睁眼,一展翅,就有方向。陌生的路上飞一趟,就变成了熟门熟路,路上还有人为我披荆送风,击掌而歌。
   哪怕是一朵朵错觉的花,飞舞的翩翩姿态也不变形,不怀疑,不踉跄。
   花瓣上的露珠不再是忧伤,阳光打上,都是幸福的光点。
   在所有的古籍诗词中,蝴蝶从来不是受伤的模样,受伤的都是那个易于被人忘记的小故事……
  
   2025年4月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遇到许多人、许多事,有的带来一段难忘的回忆,有的留下一生刻骨的感动。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准确地诠释了生命与时间的关系:时间决定你能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能决定谁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会决定最后能留下谁。这段话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遇见,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维系那些真正值得留在生命中的人。文中作者八岁时发生了哪三件事?又对他的成长有着什么深刻影响呢?往事虽如烟,遇事胜读书,有些事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却挥不去、飘不走,被记忆收在了脑海深处。◎陌生人捎我一程:太多的时候,陌生人与我们相遇,成了一段难得的缘分。飘雪的日子,寒风刺脸,八岁的孩子独自赶路走亲戚,虽然很兴奋,艰辛也是难免的。“顺风,我捎一程”。简单的话语,朴实的心灵,同是天涯相遇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没有欺骗,没有拐卖,无须警惕,也不需要感谢。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陌生的世界,只有冷漠的心和陌生的人。萍水相逢,怎知他就不是故乡人!读到这里,编者忽然发现,我和怀才老师相遇六年了,从红袖到江山,从柳岸到东篱。是啊,萍水相逢,怎知就不是故乡人。同是文学的故乡人啊!◎帮六母扫碾盘:远亲不如近邻,好话胜过万语。作者亲近的不仅仅是碾盘,更是一辈子没骂过街,没和人红过脸的六母啊!六母从不怜惜自己的好话,给作者的成长注入了动力。好话能增强一个人做人的能量。养成说好话的语言表达习惯,不止是修养,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运势。本篇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让读者莫名地感动,不正是学习六母经典的文学语言的最好佐证吗?◎一桶水将功补过:把个石臼子用燕泥涂了大花脸,多么小的“恶作剧”!母亲却不管儿子委屈不委屈,必须用一桶水来“将功补过”。做错事,承认了,是诚实。但更需要拿出勇气去改正错误。不需要辩解和倾述,行动就是最好的语言。改正,补救,可能是对错误的最好解决办法。有时候,申诉,辩解,追求你对我错,没有任何意义。作者不但常常这样想,也成为了自己今后的处事方式。作品中60年前的三件事,在作者的心底盛着,并不断发酵着。和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一样,小事不小,大道至简,早就突破了小事的意义。怀才老师感谢那个陌生的骑车人,感谢六母,感谢母亲,感谢老街上已经老了的女人们……读过此文的我们,要不要感谢怀才老师呢?作品语言朴实,深入浅出,小事情,大道理。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3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5-04-03 07:11:32
  人之初,性本善。心存善念,必结善缘,所遇的也必将皆是温柔。有人说,在我们的生命里,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但所有的离别是否都还留有尾声呢?有的人,有的事,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一生的感动,并对我们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你读过此文,如果你也遇到过文中的事,,善莫大焉!没有陌生的世界,只有冷漠的心灵。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谎言和最大的悲哀。此篇是怀才老师最朴实却又是最让我感动的美文。深度好文,倾情推荐!祝愿天下所有的陌生人都能成为最熟悉的亲切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5:11:13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善心善行,是能够在社会上走得远。从小,这些小事,不起眼,但奠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很多道理,并非来自书本,来自生活的启迪更深刻、八岁的时候,还觉得几件事,以后写出来。谢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远握,期待梅骨先生的文章,谨祝编创快乐。征文开始了,写一点见证,像这次那样来一波爆发……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4-03 07:23:18
  这篇散文评论了怀才老师的作品,讲述作者八岁时陌生人捎一程、帮六母扫碾盘、一桶水将功补过三件事。小事蕴含大道,如鲁迅“一件小事”,令人深思,也让我们感谢怀才老师带来的感动与启示。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5:49:09
  小时候的事,大都忘记差不多了,但那些有情节的小事,常常会想起来,可能最深刻的生活不是什么雷霆万钧,而是轻飘飘地飞过的,想抓住,却抓不住。这些小事,我觉得奠定了我的一部分世界观。所以自己觉得还是有意思。不为给谁看,做一次回首吧。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丰!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4-03 07:52:49
  佩服老师的记忆力,我小时候的事情几乎忘个一干二净,有时想挖掘点题材,回想起来非常吃力。三个小故事,反映的是大主题。其实,我们获得过很多陌生人的帮助,和陌生人应该说话,否则,心和心怎么架起桥梁。老师的六母,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对老师的人格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善良,是一个好人的基因。也因此理解了老师对许多文友一直秉持提携、包容之心,值得我好好学习。深情的讲述,令人感动。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候老师,春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5:54:50
  真的是一点儿奇怪,前不久发生的事,往往想不起了,小时候的事,总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就像我一年级时,同学王丽萍打碎了我的写字石板,那些情节场景,还记得。仔细想想,这些小事,影响着我对世界的感觉,我的世界不大,但也有我的世界观。陌生如河沟,不必搭起桥,否则很难过去。恶的文章很多都出现六母的影子,它对我的影响极深。商量,永远是善良者的通行证,善良不能左右局势,但能够拜读自己和别人。粗浅的一篇小文,得韩老师点评鼓励,感谢!期待韩老师的佳作,希望尽快调整状态,走进自己从容的生活圈子。远握,谨祝快乐!
4 楼        文友:岚亮        2025-04-03 09:34:09
  八岁是嫩芽破土的年龄,正在开几瓣懵懂的叶子吸收阳光雨露,以及人世风尘。三个小故事,都像露珠般晶莹剔透,清新美好,快乐的童年,难忘的记忆。陌生人自行车的后座,带给人的是一段闪耀着人性本善的光芒,六母的语言,天生的文学启蒙师,一桶水的经历,启迪的是过失的心灵该如何弥补。大哥现在东篱,后座上天天载着陌生的作者,并乐此不疲,教大家如何文学,如何修拙为巧,却亦与八岁的阳光有关。拜读佳作,问好春祺!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6:01:13
  谢谢岚亮兄弟为怀才小文留墨,辛苦了!我非常相信尘世的阳光最小草级别的人物的成长最温暖。童年,我们可能更多的回忆是快乐快乐并不肤浅,在为儿童成长提供着最好的养料。童年的眼光对世界的观察很有意思,是非清晰,认识有误区,但毕竟是给了我们选择和思考,奠定了世界观的一部分。结尾说,我就是飞过自己沧海的一只蝶,很多蝶来东篱巡飞,我与之一样。倒是我从文友文章中学到不少,包括岚亮兄弟的文章,总自叹弗如,深研想求得精华。最近岚亮兄弟的一波爆发,在东篱掀起了一股春潮。继续期待精彩!问候岚亮兄弟春祺!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4-03 10:12:11
  怀才老师回忆八岁时的三件事,每件事都很典型,令作者刻骨铭心。骑自行车的陌生叔叔顺带捎作者一程,折射出乡民的纯朴与善良。帮六母扫碾盘,六母美好若春花飘香的语言,足以给作者平凭信心和动力。一桶水的补过,很感人,彰显作者母亲的教子有方,也让作者明白了如何做人,从此学会了担当。好文,小事见大主题,正能量满满的文字,蕴含哲思,启人深思。通篇语言洗练,精粹,读来亲切,有味。盛赞文思,问候怀才老师,春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6:12:29
  小时候很多顽皮的事,大都忘记了,真的记不起了。仔细寻思,这些小事还有情节,努力回忆出来。捎我一程的陌生人,我接纳了他的善良。帮六母做点事,得到了表扬,心中美滋滋的,后来发现,六母的话就是文学。一桶水,比任何辩解都有意义。那时不懂得什么是世界观,但每个孩子都在形成自己最初的世界观,我突然觉得小事不小了。谢谢罗老师给与小文这么高的评价鼓励。期待罗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4-03 11:26:01
  在哪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是一种自然,有许多值得珍惜和回忆,更值得学习和传承。那时的人心是无私的,是公道的,是允许行善积德。老师的三件事,是在记忆着那个特定的时代。祝老师健康。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6:14:33
  看金刚指老师的文章,了解了你的经历,我们有着很多的相似,可能这也是我们相聚的一个理由吧。小时候的事,在孩子心中能够扎根的,一定有着意义。所以写出来思考一下。谢谢金刚指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愿在东篱,你的灯盏更亮。远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简柔        2025-04-03 12:08:34
  那个年代,人心更为淳朴,孩子心底纯真,看一切美好,相信一个陌生人很正常。母亲是阳光的,塑造了阳光般的老师。六母也给予呵护,老师是幸福的。三个小故事,如珠贝,闪着光;如春花,散着香;如火炉,吐着暖。文章很有教育意义。见解精妙,睿智,佳作学习,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6:25:15
  我常常想,简柔老师的童年,也是一个顽皮的童年,也有很多故事,生活给我们的不都是阳光,但我在一缕光线下,还能找到能量。这就是简柔老师走出去谋生,寻找自己的世界的情节吧?我最后加上了一只蝶的比拟,是从简柔老师文章里的女侠形象思考而来,一只蝶和一个女侠,应该有着某些联想。曾经的年代,相信善良,不必考虑人性的负面里藏着什么东西,可能就是这样的简单的想法,让我们长成了一个正直的人。我的人生,没有六母,母亲,可能就完全被改写了,不敢说好,但我肯定觉得温暖就少了。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留墨,远握,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事事胜意!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4-03 19:47:33
  八岁,读书启蒙,接受新事物,对人生开始有初步的认知。就像老师文中的三件事,都是善,是正确的引导方向,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好文章,学习了,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9:50:51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古人发现的规律,但善并非天生——有人这样说,也有道理。我觉得我们接受那些善行善语,就是增强善的厚度。我一再说对自己的世界观有影响,我深感这一点。谢谢红花草老师和我交流这个主题。扣住了散文的意思,非常温暖。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
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4-04 14:59:13
  老师在我文评论里提到过陌生人捎一段路的故事,在这里成文了。老人讲:三岁看小,八岁知老。这个年龄正式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遇到明事理的老人引导,教育那是一生的福气。还有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我小时候的没有得到的玩具,我几乎给孩子买了一遍,大概也是治愈吧!拜读老师佳作,谨祝春安如意,幸福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4 15:15:33
  总是很喜欢天方老师的文评,那种经验和感触,直抵我的童年之心。的确提及那段故事,这是轮廓,但还在记忆里,我觉得故事对我的世界观的影响是深刻的。我的童年多苦难,无眼界,没有什么丰富经历,是那些小事成就了我的人生思想和感情。的确,不幸的童年,一旦成为阴影,就会粘贴在心上,遇事总是要顾及这,需要阳光多射几缕进入,否则真的是会影响言行的。我小时候的玩具,出了瓜果的核,就是石头泥巴,更无玩具,我倒是庆幸自己会制造玩具,而今的孩子的动手能力弱化了,只能等着买玩具。时光在向好,不去纠结,但不能停止思考。写这些,我想认识我自己的成长。谢谢天方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
10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4-04 21:49:37
  读老师的文章,看出老师的善心善行始于童年。在东篱,老师总是给予我这样不成熟的作者无私的帮助,深谢老师!敬茶!祝老师身康体健!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5 11:43:31
  谢谢塞翁老师的留墨。不敢说我一生都做善事,但还是保持了善心,避免与人构恶吧。我想我和塞翁老师的心底是一样的,从你的文章可以看出。有时候,觉得这些童年小事,对人生还是极有意义,世界观是哲学词语,但生活是它的基础。期待塞翁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