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八岁时的三件事(散文)

精品 【东篱】八岁时的三件事(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4.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2发表时间:2025-04-03 06:46:26
摘要:八岁遇到的三件事,真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涉及人生转折,没有多少意义,但我常常琢磨,这些事和我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小事不小。

往事如烟,而有些事,却飘不走,被记忆收在脑海。
   我八岁入学,这一年发生的事,已经过去一个甲子了,却依然记得,尽管细节隐约,故事的架子却还在,回想起经历的三件事,我觉得对我的人生观影响极大,遇事胜读书,岂止胜读书十载。
  
   ◎陌生人捎我一程
   母亲说,放寒假了,应该把上学的你送给你二姨看看去。
   在母亲心中,上学即是成人,她没有读过书,上学就成了她的遗憾,如今儿子上学了,又成了她的骄傲。
   寒风刺脸,定好的日子,我也兴奋,尽管飘着小雪花,报喜的心情温暖了雪花。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赶路12里,去这么远,母亲放心?笔直的路,有什么可担心的!我觉得母亲是这样想的。
   村东就是公路,出了村口,往南,也好,北风助行,臂弯处拎着母亲蒸的四个花饽饽,麦香味儿勾引着,但舍不得掐一块吃。想着到二姨家,一定会打开包袱,掰一半给我。
   吱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刹车,跳下自行车。我警惕地后退着。
   “上来,”他指指车后座,“顺风,我捎你一段。”真的忘记了这个人长什么样,是面凶还是面善,那时我无法分辨,母亲也未叮嘱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顺风,也顺路,往南走,就这么一条大路。
   一路无话。我只告诉他去东寨。东寨是我二姨所在的村子,在村西头住,跟母亲去过几次,熟路。骑车的人,可能是南庄北疃的,但我不认识。小孩子哪知感谢,眼睛老是盯着被他挂在车把的包袱,生怕停车嗖一下飞跑,我抓住了他的衣服,紧紧地。
   他拐进了路东通往东寨的村路,一直将我送到村头。
   一切的礼仪都忘记了。忘记感谢这个陌生的好人,忘记说一声“谢谢叔叔”,甚至连投一个感激的眼神都没有。
   这件事,一直在我记忆里装了60多年。现在的家长让孩子出远门,一定叮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有一出电视剧,剧名就是这几个字。安全第一,陌生人是一个危险。诈骗,拐卖,都可能发生。那时没有保护隐私一说,小孩子有什么隐私?其身份就是小学生。我至今还觉得,不和陌生人说话,甚至不坐陌生人的车,都是一种“无效”的安全教育。
   太多的时候,陌生人与我们相遇,成了一段难得的缘分,一段精彩的故事。这件事,让我改变了世界观,谨慎看世相,和陌生人保持距离,仿佛是一个很假的命题。如果时光倒流,我补上怎样看陌生人这一课,我一定会说很多话,和他拉大人们的家常,和他说一路的风景……
   很长时间,这位陌生人在我心中就是一个“雷锋”,人生可能肤浅,认识可能肤浅,但我在村中队上遇到老年人,总是想伸手搀扶一把,希望他们走稳。我想成为这个陌生人的样子。
   师范毕业前一个月,我们实习,还觉得辅导老师给我们说的并不是怎样上好一堂课。我们大都来自农村,尤其是我,不善言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争取一个良好的实习成绩,成了我的忧虑。老师却偏偏讲“怎样面对陌生”,是啊,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学生,老师说,一颗平常心,带一脸的微笑,陌生就远离了我们……大约是这样。
   那个捎我一程的叔叔,用行动告诉我这个世界没有陌生;我的实习老师,告诉我怎样打破陌生的尴尬和恐惧。
   如果把世界看得很陌生,可能我们就封闭了自己。一个人走到社会,一切都是陌生的,不和陌生人说话,显然是一个不合适的教育。从陌生到熟悉,我们的社会关系的建立,从来都是如此。
   在江山文学网建立了“东篱采菊”社团,每天都有陌生的作者来投稿,不是投石入水的试探,而是信任和选择。那些初见陌生的人,如今成了最熟悉的文友。接纳陌生人,我从小就上了这一课。
   是啊,萍水相逢,怎知他就不是故乡人!同是天涯相遇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帮六母扫碾盘
   我家和六母家是邻居,挨着门。从小就十分羡慕六母街门之左有个大碾子。这也是我每想起碾子就想起六母的物件。
   青石碾盘,直径怎么也要差不多两米,石碾在碾盘上,我一放学就看见,它好像侧着头看我,好像我和它熟悉了,我几乎每天和它对视,心中便有一种亲近感。六伯是个半拉子木匠,做活剩点桐油都刷在石碾的架子上,我都以为这碾子是六母家的。其实,六伯是做着公益的。
   那天,我见六母一人推着碾子很吃力,也好玩,便轻轻地站在碾子前,撂下书包就拿起小笤帚,跟在六母的后面扫起碾压在石碾之外的谷物。六母时不时地转头朝我笑。我们俩很亲近,曾经我想叫六母是“六妈”,六母有9个孩子,母亲说我这是添乱。
   可能只是当初的一句话,让我对六母有了好感。街头的女人拿我开涮说我嘴巴大。六母帮我的腔说——大嘴吃四方。这可能是开玩笑,我信以为真,再无对自己的长相自卑过。
   还有,六母的大女儿叫王英,我叫英姐,她是村小学老师,我帮六母扫碾子,也是想讨好六母,到时候跟英姐说我个好,生怕上学读书很笨被老师批评,有了英姐,会帮我解围的。小孩小,心思不少呢。
   “六母九个孩子都没‘召儿’(乳名)带眼力,盯得上营生!”六母这是表扬我,“将来学徒,召儿也是出徒快,招人喜欢……”
   小脸一阵绯红,真想叫六母一声“六妈”。
   六母从不怜惜自己的好话,给我的成长注入了动力。用现在的话说,好话能增强一个人做人的能量。养成说好话的语言表达习惯,不止是修养,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运势。读吕蒙正的《寒窑赋》,给我最触目的句子是——天不得时,日月无光。这是说“时运”的重要。时运是靠环境而得,好话有助于时运的生成。这是我读《寒窑赋》这一句的认识,抱怨和诅咒,永远不会改变时运。
   六母和我的母亲,一辈子没有骂过街,也没有跟人红过脸,尽管日子过得穷,但人缘非常好。我觉得她们是我说话做人的榜样。
   六母的话,给了我最初的语言启蒙。退休了,我走到江山文学,开始了以文学创作为本务的道路,对文学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上学学中文专业,书本上是这样给文学下定义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第一感觉就是文学一定是最美的语言,最好的话,就像六母说的那样。
   我的老师说,文学是站在道德上去嘉奖别人。即使是在一堆粪土上,也还是开出奇香的花。
   文学可以牢骚,离骚,但是从牢骚离骚中找到值得赞美的事物。屈原就“离骚”过,但他说出的句子,都是经典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个表达人生决心的句子,却成为千古力量。
   喜欢晴,也不厌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如果要怒斥,有多少材料,骂人也会入骨三分。
   我总想起一个诗人,忘记他的名字了,但那句诗的大意我喜欢——去收集云彩吧,不要管是白云乌云。这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啊,这是多么离奇的想法。
   破口的话,影响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也不属于文学的语言范畴。文学是用最美无瑕的语言去引领人的思想和情感,不要指望文学会成为打击人的武器。
   最近看抖音,我当地一个朋友也抱怨天气,乍暖还寒,三月底的昨天还飘晨雪,刮大风,她硬是把天气描写出诗意——“众里寻他千百度”,翻箱倒柜找棉裤。御寒不分季节,天气总反常,文学帮助我们理顺情绪。多么开心啊!俗是俗了点,但有着俗文学的味儿。
   六母不是文学家,可她的语言几近文学,也可以说,她的话是我听到的文学经典语言。六母过世多少年了,但她的好话,常留我的心中。
  
   ◎一桶水将功补过
   石碾在六母家的一边,我老家院墙外就有一个石臼子,那是用来捣米捣谷的石器,是农人日子里的帮手,尤其是过端午节前,石臼子忙死了,几乎没有喘息的工夫。
   这石臼子,也是我们北街上一辈子小孩子们的玩具。春天来了,大地解冻,来几场春雨,东溪的溪槽处被洗刷一新,有一种泥,我们叫“燕泥”,据说燕子衔泥,不是随便从地里叼上一口,都是很挑剔的。这种燕泥,没有沙粒,油油的,泛红,我们喜欢抠出来做各种小物件,捏塑泥船,作为窗台上的摆件;做成十二生肖,尽管只是“神似”,我们都喜欢给自己捏塑一个雕像。燕泥抠出来,要在石臼子里再加工磨细,使之柔软,更有耐性。那天,我们把个石臼子涂了大花脸,燕泥的红,很着色,石臼子用完,我们一哄而散,谁也没去清刷。
   第二日,老街上的女人相聚捣米,看到石臼子这般模样,就猜是谁坏的事。我在院子里,不敢出声,生怕招惹她们,再向母亲告状,挨一顿臭骂或棍子打屁股。
   我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生怕被称为“小辣椒”的荣嫂揪住耳朵,来一番疾风暴雨般的教训。
   还是六母来了一句:“这是给我们的谷米上个色呢。”六母是知道我等一干孩子干的坏事,但没有公开。
   如今想想,可能六母就是为了说给我听的,说话声挺大的。
   我没有觉悟,倒是母亲看了我一眼,从水缸里舀了一桶水递给我,使个眼色,让我提着去刷石臼子。我的确想辩解,在石臼子里捣燕泥的,不只是我……但母亲明显不想听。能做的事情,不必解释,解释,辩解,甚至抵赖,都是多么无意义的。至今我还坚持着这一条原则。哪怕很委屈,吞下泪水,把澄清事情真相交给时间,不必在乎解释清楚。
   “倒是上学的孩子懂事呢。”有的女人看着我表扬起来。
   荣嫂到底是不能闲着一张嘴,说“也好,将功补过”。这话,我是听不出有什么不妥,那时还小。六母接过来说:“召儿是代人受过呢。”
   其实,我不喜欢六母为我袒护,也许,大人们是开玩笑,不然凑一起没了话题,多无聊。
   有时候,犯错了,承认了,是诚实。有时候需要拿出勇气去改正错误,没有一句话,行动就是最好的语言。
   改正,补救,可能是对错误的最好解决办法。有时候,申诉,辩解,追求个你对我错,有什么意义呢。我常常这样想。这也成为了我处事的方式。
   看白朴的元杂剧《驻马听》,记得一句“刘郎错认风前柳”,这“错”还成就一段美妙的感情。世间多少错,最终多少都是无辩而自消的。如果还能有机会弥补,那就做出努力。
  
   我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从此,我展翅于世界,飞过自己的沧海。
   八岁,是上学的年龄,是最易得到启蒙的年纪。以我的履历看,多少年过去了,这些事还记着,虽不深刻,但对我的世界观有着长期的影响。60年前的三件事,还在我的心底盛着,并不断发酵着,就突破了小事的意义。
   感谢那个陌生的骑车人,感谢六母,感谢母亲,感谢老街上已经老了的女人们……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个缝隙,对于一个人而言,就像横亘眼前的沧海。我到底用什么来比拟自己的一生?一只蝶,永远飞不过沧海,我却是飞过自己人生沧海的一只蝶。野渡处,没有一叶扁舟静待着我扬帆出海,我也想去衔沧海一粟。
   八岁,好像我面对了一个崭新世界,就像一只幼蝶,嗡嗡地飞,总是在花蕊花蜜的地方盘旋,一睁眼,一展翅,就有方向。陌生的路上飞一趟,就变成了熟门熟路,路上还有人为我披荆送风,击掌而歌。
   哪怕是一朵朵错觉的花,飞舞的翩翩姿态也不变形,不怀疑,不踉跄。
   花瓣上的露珠不再是忧伤,阳光打上,都是幸福的光点。
   在所有的古籍诗词中,蝴蝶从来不是受伤的模样,受伤的都是那个易于被人忘记的小故事……
  
   2025年4月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遇到许多人、许多事,有的带来一段难忘的回忆,有的留下一生刻骨的感动。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准确地诠释了生命与时间的关系:时间决定你能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能决定谁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会决定最后能留下谁。这段话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遇见,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维系那些真正值得留在生命中的人。文中作者八岁时发生了哪三件事?又对他的成长有着什么深刻影响呢?往事虽如烟,遇事胜读书,有些事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却挥不去、飘不走,被记忆收在了脑海深处。◎陌生人捎我一程:太多的时候,陌生人与我们相遇,成了一段难得的缘分。飘雪的日子,寒风刺脸,八岁的孩子独自赶路走亲戚,虽然很兴奋,艰辛也是难免的。“顺风,我捎一程”。简单的话语,朴实的心灵,同是天涯相遇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没有欺骗,没有拐卖,无须警惕,也不需要感谢。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陌生的世界,只有冷漠的心和陌生的人。萍水相逢,怎知他就不是故乡人!读到这里,编者忽然发现,我和怀才老师相遇六年了,从红袖到江山,从柳岸到东篱。是啊,萍水相逢,怎知就不是故乡人。同是文学的故乡人啊!◎帮六母扫碾盘:远亲不如近邻,好话胜过万语。作者亲近的不仅仅是碾盘,更是一辈子没骂过街,没和人红过脸的六母啊!六母从不怜惜自己的好话,给作者的成长注入了动力。好话能增强一个人做人的能量。养成说好话的语言表达习惯,不止是修养,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运势。本篇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让读者莫名地感动,不正是学习六母经典的文学语言的最好佐证吗?◎一桶水将功补过:把个石臼子用燕泥涂了大花脸,多么小的“恶作剧”!母亲却不管儿子委屈不委屈,必须用一桶水来“将功补过”。做错事,承认了,是诚实。但更需要拿出勇气去改正错误。不需要辩解和倾述,行动就是最好的语言。改正,补救,可能是对错误的最好解决办法。有时候,申诉,辩解,追求你对我错,没有任何意义。作者不但常常这样想,也成为了自己今后的处事方式。作品中60年前的三件事,在作者的心底盛着,并不断发酵着。和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一样,小事不小,大道至简,早就突破了小事的意义。怀才老师感谢那个陌生的骑车人,感谢六母,感谢母亲,感谢老街上已经老了的女人们……读过此文的我们,要不要感谢怀才老师呢?作品语言朴实,深入浅出,小事情,大道理。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3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9 10:45:15
  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八岁时的三件事》优秀散文作品,感佩老师满满才情和对过往岁月的珍藏记忆。老师将陌生的帮助 ,六母的呵护关爱和母亲的无微不致描写的详尽细致,不仅让人也开始怀念那一去不返的青葱岁月。感谢老师精彩分享!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9 11:01:53
  儿童时期的记忆几乎都模糊了,细节难以回忆,不过这三件事,我记得请,放在一起写出,留住我对人生的一点思考吧。谢谢梅林老师拨冗留墨鼓励。谨祝梅林老师创作快乐。
1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4-12 11:01:39
  怀才老师的文章,读着总是那么温暖。我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得:作文,不仅要表达自己,更重要的是令人产生回忆,产生共鸣,给读者温暖和力量。怀才老师的文就是这样!好文,点赞!遥握问侯,谨祝春祺!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12 15:04:07
  小时候小趣一段,太多的东西都忘记了,这三件事,倒是有印象,我这样想,可能是奠定我世界观的东西,那时不会升到这个高度认识,写文章却无法回避世界观。谢谢湘莉老师的点评,谨祝创作快乐。
1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4-26 08:10:37
  现在每次看到儿童失踪或者被拐卖的新闻,心里就不是滋味。多么怀念小时候人与人之间那种纯朴的感情。陌生的的自行车,小孩坐一程,很自然的事情。还有六母,善良又可爱,对孩子的夸奖,对孩子的宽容,真的成为人生中特别温暖又难忘的回忆。感谢这些普通又善良的人们,但愿自己也能变成这样的人,为别人带来些许帮助,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心愿。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6 09:12:30
  童年事,大多都忘记了,有的也只是印象,也模糊了。如淑君老师所言,世风有些堪忧,拐卖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很怀念曾经的淳朴和太平。六母这个人物,是我的福星,总是给我很多鼓励,所以,在我的心中,她很了不起。谢谢淑君老师拨冗留墨。很喜欢淑君老师的系列美文,继续期待着,谨祝创作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