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玉碎

绝品 玉碎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55发表时间:2010-06-30 17:09:07
摘要:她因为母亲生病入院,回老家服侍了一阵子。和冯超分开不过一个多月,想起来倒像是过了多少年。她原是经朋友辗转介绍,暂时借住在冯超家里,想不到一来二去,渐生情愫,虽没有挑破那一层窗户纸,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反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玉碎

共 30442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
转到
【编者按】《玉碎》是一个很具象征意义的题目,美玉在现实生活中碎裂,有一种哀艳而亮烈的美丽。主人公陈诗瑶就是那块玉,她为人的纯粹、剔透和灵性,在如今的社会中只能反衬出她的捉襟见肘、处处尴尬。她最后被牌子覆盖,更暗寓了精致无比的传统文化,在粗糙却强大的工商业文化面前节节败退的命运。作者把这层主题隐藏在一个浪漫凄美、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中,细节极为丰富,语言也很是雅致生动,又能把对文学、书法、古钱币收藏、佛教典故、民俗民风、器乐演奏、舞台剧呈现等各方面的知识自然的分散到情节中去。使小说除了有不凡的内涵,让人过目难忘的主角配角,优雅的情调之外,还能有丰饶的文化氛围。推荐精品力作。【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31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0-07-02 18:32:16
  文章精彩的语言、精辟的譬喻、精致的细节就像经过细细打磨的珍珠,散落在字里行间,乍看并不是非常显眼,等你回过味来,竟然会有恍如隔世的心领神会。尤其是末端结尾的处理,更是收到了“言尽而意未穷”之功效。
32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0-07-02 20:39:01
  花凋——浅评ran.t小说《玉碎》
  
   才貌双全的灵俏女子陈诗瑶在ran.t小说《玉碎》的结局,居然被一块巨大的劣质广告牌子砸中,生死未卜。那只广告牌的名字是“海内皆知音,投资若比邻”。她是在和男友冯超分手时,刚刚穿越马路的瞬间,被一只广告牌子砸中的。爱情死了,她的心也死了,如今身体受此一砸,整个人完全交待在一场可怕的“天灾人祸”里,这可是怎样的让人痛心疾首的一段情事?
   读过作者不少文章,一直欣赏作者小说中那种清丽俏美里不乏厚实,沉稳厚实中不乏灵动,朴实无华中自是蕴含真味,清新自然里富含深刻内涵的文风。作为通俗小说,相较于作者其他作品,此文可谓是达到了相当高的一个水准,是让人欣赏而又余味无穷,喜欢而又悲楚难耐,微笑中咀嚼酸甜或辣,怅惘中却是忧思深深的一篇精品文章。
   陈诗瑶是一个现代社会里的难得的奇女子——能言善辩,知识面也较广。最主要的是她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擅长,都让人惊叹不已。她会唱黄梅戏,通晓淮剧,喜欢京剧,擅唱越剧,又因受多才多艺的祖父影响,对书法、围棋等其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有一定的修养,可以这样讲,作为陈诗瑶本身,她完全是一个集很多丰富的传统文化于一身的精灵的化身。她像一朵古典的花,开在斯生斯世,烛照着现实生活的肮脏不堪。这样的花能长久吗?或许作者在最后给她安排的结局已经说明了一切,“水至清则无鱼”,这样的女子,终究面对凋亡的命运,时兮?命兮?只能让读者扼腕叹息,徒唤奈何了。
   而作为采花人的她的前男友冯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冯超是懂她的,冯超也应该算是一个才子了,能写能说,对文字有着近乎宗教意识的喜欢。他其实是懂得欣赏和怜惜陈诗瑶的。这样的一对璧人相配,自是琴瑟和鸣,郎情妾意,不但是惺惺相惜,也算得上是珠联璧合,天造地设了。
   然而毕竟现实社会不是理想中的桃花源,除了爱情,还要吃饭,谈情说爱固然重要,面包也是重要的,所以残酷无情的现实生活并不能允许两人自由轻松地生活在两人世界,从此不问世事。冯超在一个杂志社从事文字工作,为了坚守自己喜欢的文字,不得不对上司作出许多妥协,甚至包括不得不通过前女友袁苑的关系,不惜伤害陈诗瑶以保住自己的职位,继续委屈求全地呆在那个杂志社。
   诚然在此时,爱情就牵扯到了柴米油盐的问题,要吃饭,要过日子,不是风花雪月的爱情就可以抵挡住温饱的。而在这些方面,陈诗瑶却成了一个低能儿。在冯超杂志社有急事时,她居然因为钥匙断在锁眼里这样的事情,而不停地打电话向冯超求主意。最后弄到深更半夜才等到冯超从单位回来得以解决。更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单单一件请客这样的小事情,陈诗瑶便已应付不来,她请朋友李漓及男友余承志吃饭,只做了一锅鸡汤,连要配两个小菜的常识都不知道,还要害得冯超半夜出去切熏烧,结果冯超把熏烧带回来了,饭又被陈诗瑶给烧糊了——这样的女人作老婆,智商一流,情商却实实令人难以恭维,也真是难以想象,无怪乎冯超最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她。
   她本是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但却是现实社会的低能儿,在这一方面,确实让人困惑不已。陈诗瑶在此时,就像一朵古典味极浓郁的花,空有观赏价值,却没有了实用价值——而这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冲突所在。作者让她披着爱情美丽的外衣,却给人物另一种隐喻与暗示,这正是此文深刻的内涵所在,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甚至于读到最后已经不能用“同情”二字来让我们表现对于陈诗瑶所有的感觉,除了叹息,也别无他法了。
   而冯超呢?作为欣赏并热爱传统文化的一个参与者到最后成为了旁观者以及离弃者,他其实是很痛苦的。冯超最是懂得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陈诗瑶的好,那种暗香袭人的古典美,他何尝不知道是这个社会难得的稀有资源。可是他却不是合适的护花人,除了放手,他别无他法。这一点儿上,冯超和贾宝玉倒有很多的相像之处。贾宝玉打心眼里是爱花惜花护花的,可惜他因为所处环境限制,最终被迫离开了大观园中他最欣赏的一朵花。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看花人,也很懂得怜香惜玉,可惜他终是斗不过环境之惨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被命运所左右。而林黛玉也在这一场情场角逐中彻底落败,被薛宝钗这个“世俗主义女人”占了上风,成了宝二奶奶。陈诗瑶在某些方面倒和林黛玉有得一比。同是才貌双全,可是相对于工于心计、才貌双全的袁苑来讲,她的优势便已然变成劣势,面对现实社会,她手足无措,显现出她生存能力之低下。最后不败亡简直无可理喻。
   而袁苑——这个和薛宝钗有得一比的同样的“现实主义女人”,则是在这样的商业社会中如此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她对冯超旧情难忘,被陈诗瑶一次次吃醋,最后终至闹得陈诗瑶被冯超甩掉。她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敢于扭转人生的方向,当初为了攀上高枝,果敢和冯超分手;再到后来发现老公是徒有其表,其家族已经败落,又和老公毫不留情地离婚,和纸业集团的老板结婚。这样的女人不但精明能干,而且让人感到可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且步步为营,不取得最后的胜利誓不罢休,勇敢地对自己的现状进行突围,这样的女人还是很让人震撼与钦佩的。
   在这样一篇小说里,作者将深刻的小说内涵穿上华美的爱情外衣,使得此小说在具有可读性与艺术性的同时,也更让我们深感作者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胸怀韬略,镇定自若地把握全局,当算是让我们颇有收益的一篇了。
   除了小说内涵深刻之外,文章的语言清妙绝伦,清丽华美,仿佛一餐姹紫嫣红的文字大宴,色香味俱佳,美不胜收,余味无穷。比如在写冯超和陈诗瑶第一次在一起的情景,作者用了曲笔的写法,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太阳底下是奶奶买给她的冰糖葫芦,红红的,一颗一颗的,捏着糖球,反复地舔着,很甜,太甜了,甜得受不了了!”,爱情之甜美,之微妙,之幸福,被作者用这样芬芳浓郁的句子演绎出来,让人露出会心微笑,仿佛在和陈诗瑶一起享受那快乐的刹那。
   而有些精妙的感觉,则是被作者用有形具象的语言来表现那些无形的幸福与快乐,“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盖在他送给她的那幅画上。放大了多少倍的影子,唱念做打,像她刚才的演出。太像在电影里了。冯超不要光,他喜欢雨天,密不透风的雨,抽打着他,又激励着他。雨下到他身体上,体温是热的,雨也变成热的。他喜欢热雨。她不觉得热,她觉得烫。阳光太强了,尖锐的烫,灼伤的感觉像火锅里的勺子。金属的,又烫又硬,刺到深处……”初尝幸福的滋味,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表现出来,更是让人如此叹服作者的确文笔之高超已经达到某一深远境界了。
   而此文更值得玩味之处便是结尾了,这也是作者一向注重的行文习惯,每写一篇文章,他必定会将文章结尾仔细打磨,反复斟酌,不说其佳音绕梁三日余味不绝,也是清风拂面,明月映窗,必是让你沉吟其中,再三玩味,只觉心旷神怡,如品佳酿,如闻琴音。比如此文结尾这样写冯超面临陈诗瑶被广告牌砸中的现实,作者用了镜头回放的方式来体现陈诗瑶人已不在,其情犹存,又用送奶工为他送来陈诗瑶订的牛奶以及陈诗瑶为他准备好的一摞硬币这两个细节来表现他又愧悔又难过的心情,“一时只觉得空旷清远,如同日暮时分,风过荒原,凄惶无限……”,这样的句子让人读罢,不禁心里酸楚不已,似与主人公一起共同回味那时那景,那人那事。
   此外除语言之外,作者在古玩、纸币收藏、佛教典故以及民俗、民风等方面的修为造诣上也相当精深。读作者的小说,就像进入了一个美妙绝伦的“陶氏小世界”,你可以尽情领略世间风情,也可以尽情体味人间百态。你可以饱餐一顿丰盛的文字大宴,也可以全身心享受“陶氏小世界”为我们带来的别样精彩。总之,读罢作者全文,真乃是兴味无穷,欣幸之甚。说句毫不夸大其辞的话,此篇小说至少也可算得上是笔者最近读过的很多作品中“最丰盛的收获之一”了。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33 楼        文友:夏冰        2010-07-02 23:36:52
  先看了两篇评赏文章,心动不已。再来欣赏这篇小说,真惬意。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4 楼        文友:夏冰        2010-07-02 23:41:44
  按语十分精到。概括了文本的精髓。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5 楼        文友:冷寞同城        2010-07-03 13:04:30
  写周庄的一段极为优美,把弹琵琶的声音比成一钩眉月,比成半个括号,比成弯弯的伞柄,不下雨也是烟雨江南了。这样的比喻精美新奇!冯超是好人,陈诗瑶更是,好人与好人的矛盾,更让人心碎。我是流下了男儿泪呀。唉。
落花有魂,信了,你有了感伤;不信,你有了心痛
36 楼        文友:司药        2010-07-03 13:05:31
  两人世界,小对话、小心思,再入神入景不过。如“冯超握着她的手指不放,也许只有几秒,两个人都觉得像隔了几个小时,他终于松开了手,她却又觉得时间太短了。”“我这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情。”唱念中,悄然觉得然便是那“剧中人”了,只是这“剧中人”多收获了“超度”的文字。
   然言情状态,是药偏爱的模式:两人世界的情爱,点到为止,心暖即止,再多炽热的情欲交织都在这“一点一止”中余音自品。妙不可言。
   女孩子的心思由你猜,男孩子的心思也要由你猜。虽然这是恋爱中人百玩不厌的心理“测试”,但实则这种状态真的很容易引发双方认知错位进而错过。药一直认定,即使是爱人也不可能“好到变成一个人或变成某人的影子”,所以,心心相印的默契也需要适度的直面表达和沟通。
   诗谣“玉”碎,冯超碎“玉”,药感慨多于悲戚。相信每位“入戏”的读者都读出了个中味道。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37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07-04 11:03:55
  此作厚重,分量千钧。把小说当做百科全书来写,这只有在博览群书,踏平世路以后才可以做到。
38 楼        文友:ran.t        2010-07-04 11:07:37
  再次感谢各位朋友,耕兄最近事繁,百忙中还抽空阅读此作,既感且佩。
39 楼        文友:淡紫幽梦        2010-07-05 17:09:55
  我真希望作者能让陈诗瑶醒过来,要不,太悲情了......在后面这一章里,看到一个曾经那么纯洁,那么任性, 那么娇俏,那么才华横溢的精灵女子,就那样倒在俗世的广告牌之下,心也为之一紧.一个应该得到幸福的女子,却被所爱之人伤得支离破碎.玉碎,心碎,情碎,世碎......前面不急不缓地看下来,本来以为南京的风俗,生活的琐琐碎碎,一腔爱人的真情,一种甜蜜的依恋,一个女子的才情,可以容得下一对恋爱中男女的相处,但是,还是难免世间的种种的捉弄和现实的变迁,爱究竟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幸福地存在吗?在这个空漠的世间,谁又是真的懂爱情呢?一对曾在同一屋檐下的男女,最终也没有走在起一起,太清醒,看透爱情,如冯超,太糊涂,不懂爱情,所以,注定是伤.一出<<玉碎>>剖析了现实男女的恋爱.总觉得就是身边的某个人,或是某个时段的自己,总有那么一种共鸣在.
一个喜欢娴静的女子,一个人,一座城。临窗,低眉,凝睇,这落寞的人间
40 楼        文友:淡紫幽梦        2010-07-05 17:16:43
  很佩服作者博古通今,包罗万象的知识.在里面,无论是南京的风俗,小吃,特产,还是那些雨花石,或是连环画的制造,甚至一些景点的游玩,典故,更不用说作者一向擅长的戏曲,从《贵妃醉酒》到《铡美记》无不巧妙地穿插于行文里。不过,这次有幸看了一出默剧,还挺有趣的。从相敬如“姘”,到相敬如“宾”,再到相敬如“冰”,也召示了世间男女的一个蜕化过程。一句话,看作者的文,就如读《百科书》。
一个喜欢娴静的女子,一个人,一座城。临窗,低眉,凝睇,这落寞的人间
共 58 条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