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张若虚孤篇压全唐

精品 张若虚孤篇压全唐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64发表时间:2011-01-17 14:17:32

共 1045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故事亦真亦幻,灵虚九重,足踏人间仙界幽冥,描绘天地人神鬼的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读得人屏气凝神,思接千载,好不酣畅痛快。作者用笔大气磅礴,叙述奇诡迭出。特别是后篇,大笔如椽,横扫千军,席卷苍莽,把那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演绎得梦幻般旖旎,迅雷般闪回,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篇中人物,莫道是张旭、张若虚、辛夷、曹娥等主要人物,就连那阎王、刘安、黑白无常陪衬的一干人等,莫不栩栩如生,声情并茂,以其夺目的鲜活,巍然壁立眼前,立体灵动,幡然生色。作者以当代小说的笔法,融合三言二拍的节奏,杂取其精华,赋予当代小说技法以创新的精髓,让人一见而惊。应该说,这是作者对小说创作技巧的可贵探索,具有警醒学界的普遍意义。在纯文学的传统写作手法和网络文学风行一时玄幻、穿越的对抗中,这种探索具有划时代而创未来的启示。老耕欣赏之余,向读者诸君做隆重推荐!【编辑:耕天耘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118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1-03-12 13:55:4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这是一千多年以来,令无数的读者为之倾倒的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
   近代的伟大文学家和革命家,著名的爱国主义战士闻一多先生曾高度地赞誉《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篇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深刻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结句“落月摇情满江树”,是那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而那“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相思的离愁别恨,却也在千百年间,于人们的心头回响不已。到底诗章的背后,隐喻着什么样的情感故事呢?敬请走进Ran.t的创新演义小说《张若虚孤篇压全唐》。
   Ran.t的小说《张若虚孤篇压全唐》,以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为背景素材,在拓展演绎的基础上,运用亦真亦幻的创作技艺,给我们描绘了一段令人惊颠,荡气回肠的千古奇情故事。作品构思奇巧,叫人作咂的故事情节可以演义为如下几个环节:
   一、上元节,明月桥,惊遇淑才女;三五夜,春江畔,呆恋痴情男。
   二、秦广王,地幽府,拘错魂魄案;张若虚,阎王殿,据争返阳间。
   三、曹娥仙,爱书生,成就一缘面;二无常,步尘埃,协助魂魄还。
   四、赴梦约,见故人,两界人生叹;得相见,凤愿还,咏和赋奇篇。
   五、饮八仙,书狂草,墨韵舞飞旋;真情淡,似流水,义感神灵显。
   作者在小说中,以其丰富的联想,非凡的气势,奇异的韵墨,隽美的刀笔,给我们刻划了张若虚、张旭、曹娥、辛夷、秦广王、刘安和黑白二无常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天地间的迥异,人鬼神的似同,痴恋柔情的温馨,深意豪情的激昂,扬古喻今的思想内涵,无不打动着读者的心绪,感憾着人们迷乱的心灵。优美,精彩,赞赏,感叹!
   (一)光彩斑斓的故事情节
   1.联想丰富,构思精巧,悬疑陡生
   小说的情节内容联想丰富。在时空上,涉及到天地之间,再现千古之前的情形。在人物上,列及人、鬼、神。一切都是如幻似真,让人有灵虚九重的感觉,犹如意在身边。以主要人物张若虚牵贯故事首尾,从其在明月桥上偶遇辛夷,思恋成痴,到地幽府拘错魂魄,为能够与辛夷一见倾诉心愿力与阎王抗争返还人间,及在曹娥女的相助之下得以愿随,但却是愿随人非,在无奈和激情之中,感叹出奇诗章。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顺畅自如,人们的情感也随着张若虚的得意和失志而起落迭宕。
   悬疑陡生,引人深入。如:“张旭拍他肩头道:‘贤弟因何出神?’张若虚道:‘适才明月桥头端然立着一位仙子,转眼就不见了,想是回归瑶池去了!’……有道是:‘元宵灯会,三夜不禁。算来已过两日了。’张若虚道:‘这样说来,明日此时,明月桥头,还能见她一面!’张旭道:‘正是。’张若虚道:‘初更已至,风紧寒侵,贤兄请回。’张旭道:‘你呢?’张若虚道:‘我就在这里和衣而睡,将息一夜。’张旭深知他禀性最不听人劝的,只得自回。”
   这一段,是张若虚在看到辛夷后,为其容貌所感,看得出神,而张旭却不知张若虚出神的原因,问过之后,方知是因那明月桥上的女子。待得知还有相见的可能的时候,张若虚决定在此守候,以倾诉爱慕之情。这一段落主要地给读者展示了三个层次的含意,一是说明辛夷的确是一位容貌娇美、气质优雅的大家女子,是值得张若虚心动和欣赏之人,因以张若虚的才气和狂妄,他绝不会对庸俗的女子动起心思。二是说明,张若虚对辛夷是真心的爱慕和执著的追求,若不然,他何以愿意以不惜自身将会遭受风寒之苦,来痴痴地等待辛夷那明月桥上未知的再现呢?第三个层次是命运捉弄人的悬念。“这样说来,明日此时,明月桥头,还能见她一面!”听着张若虚这似是自我言语的话语,可以看出,张若虚有几分怀疑,有几分相信;还有几分的犹豫,又有几分的坚定。这就为张若虚和辛夷二人生不能相会,只能在阴阳两界的时候才能相互思牵,又在仙人的相助之下,得以相会,却只能是相见的时候只能意会,不能痛痛快快倾诉彼此的爱慕之情,唯有用诗语咏和来表达各自内心难以言状的深情挚意的情形埋下了伏笔,这简短的十八个字,却似拥有了万钧之力,为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势。
   故事从开始到此段落,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小情节,这正是:
   上元节,明月桥,惊遇淑才女;三五夜,春江畔,呆恋痴情男。
   2.情节流转自然,段落层次清晰,谷峰波起合理,侧面烘托氛围
   “一夜一日,展眼即过”、“正是闲时光阴易过”、“却说那扬州城早又上元”、“话分两头,如今且说次日晚上”、“正自心中忐忑,忽觉肩上有人一拍。”、“便在此时”等引导句式,使得故事在情节流转上显得各外顺畅自然,层次清晰,这不仅是对古时二拍板和演义故事的语言技巧在现代小说中的巧妙融合,也为现代小说的情景创设和意境的处理方面起到了独特的探索创新引领作用,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扬,更是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简洁含蓄之美的巧妙运用。
   在第一个层次之后,故事从“一夜一日,展眼即过”到“秦广王怒火蹭蹭蹭直冲顶门”这一部分段落应为第二个层次。主题也就是:“秦广王,地幽府,拘错魂魄案;张若虚,阎王殿,据争返阳间。”
   本层次就要是描写张若虚与阎王的抗争,要求重返阳间,决意与辛夷一见的情节。张若虚对辛夷那份执著的爱,也令曹娥为之心动,并起了同情和爱慕之情。为下面曹娥去刘安处为张若虚讨要仙药,并和刘安奋力相搏争夺仙药,再同黑白二无常到张若虚的坟墓为张若虚修复肉体、返回魂魄做了铺垫。应属小说的初次高峰。
   第三个层次主题为:“曹娥仙,爱书生,成就一缘面;二无常,步尘埃,协助魂魄还。”
   应从“张若虚听得“上元”、“扬州”二句,由不得心口突的一跳:”至“张若虚道:‘啐!见你二位光降,伯高兄还以为他油尽灯枯,命不久长,这次不准你们跟来。’”
   故事发展到这个环节上,主要是从侧面来烘托张若虚对辛夷的爱慕和执著的追求。
   “秦广王虽恨他赖在地府不走,这时却也于心不忍,……秦广王怜他痴心,又有曹娥相随……‘好好好,有仙姑引路,你但去无妨。只是快去快回,掩饰行藏,……’”
   “曹娥道:‘先生莫悲,我有一法,或可相试。’……曹娥苦苦相求,刘安只是不允。曹娥急了,蓦的大张双臂,上衣像吃饱了风的船帆,猛然鼓起,额头现出一缕幽蓝色光晕……刘安道:‘你既有不拔之志,我也无话可说,只盼你日后莫要后悔。’……”
   “张若虚一瞥眼间,见到心爱的凤凰琴,忙道:‘啊,曹娥姐,云英膏救得小生,可救得这弦琴么?’……曹娥叹道:‘一琴尚且如此,何况于人?……’”
   “黑白无常一听,吵着也要同去,且说‘若带了我弟兄,阎罗那里我们替你圆谎……’……”
   像阎王、刘安、黑白二无常都对张若虚的痴情动了恻隐心,而曹娥更是犯了仙家的大忌,起了思凡和爱慕之意。除此之外还有那把凤凰琴,都起来了烘托的作用。
   第四个层次主题为:“赴梦约,见故人,两界人生叹;得相见,凤愿还,咏和赋奇篇。”
   从“话分两头,如今且说次日晚上”到“张若虚弹唱,辛夷轻声和之,双声便如大鹏与灵凤,一刚一柔,一烈一韧,一者翱翔九天,一者清鸣万里。张旭不知何时已然酒醒,听得入神,此时直呼‘好曲啊,好曲!’”
   小说的情节到此,把故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潮,随着“好曲啊,好曲!”的欢呼声起,一首千古名篇从此垂名青史,为历世歌咏传颂。
   最后的层次主题为:“饮八仙,书狂草,墨韵舞飞旋;真情淡,似流水,义感神灵显。”
   是从“歌声往复萦旋,渐响渐弱。”到故事结尾。通过主人翁之间的对话,留给人们深远地思考。
   (二)生动的语言描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凸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那张若虚发了豪兴,拍栏吟道……张旭笑道:‘可惜你那凤凰琴不在身边,不然又是一曲妙响!’张若虚道:‘虽无琴,亦有意趣。伯高你看,一灯铜雀悲,一灯西子颦。’那张旭亦是当世大才,随口便道:‘一灯掷果潘安,一灯免胄兰陵。’张若虚对答如流:‘一灯明妃青冢怨,一灯文君白头吟。’张旭与他较上了劲,不肯服输,平生又最酷爱书法,因又笑道:‘处处琴瑟相谐,如椽狂草书难尽。’张若虚脱口而出:‘抱枕恨独衾。’
   张旭听出了言外之意,……直言相劝:‘贤弟,人之无妻,如房之无梁。你年介三九,婚姻之事,不能拖了。’张若虚叹道:‘婚姻之事,全凭天定,我辈劳心无益。来来来,今日不谈鸾凰,只谈风月。’张旭不好再强,只得罢了。”
   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张若虚,不愧是大唐才子,年青血刚,才高志远,豪情冲天。而“婚姻之事,全凭天定”一句即让人们看到张若虚因自己的婚姻不成而心怀遗憾,也看到了他对爱的追求是高傲的,不是自己不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只是没有找到令自己能够真正心仪之人,他所追求的爱应该是一种完美型的。此处的对话,也为张若虚在明月桥上看到辛夷之时而出神发呆作了埋笔。
   “秦广王喝道:‘孤王驾前,岂容喧哗!来人,取生死簿来让他死心。哼,个个都不肯死,人世间怕不挤得无法立足了。’低头一看册子,吃了一惊道:‘这阳寿该尽的名叫张若虎,下面这位先生却自称‘若虚’!虎做虚,虚做虎,真真鬼画符了!’……”
   “孤王驾前,岂容喧哗!”充满显示了阎王的自高自大的形象,神圣不可侵犯的凌人气势。“来人,取生死簿来让他死心。哼,个个都不肯死,人世间怕不挤得无法立足了。”体现了阎王的自信,把自己看得是天地之间最是公平、最是公正和大公无私之人。“……虎做虚,虚做虎,真真鬼画符了!”是阎王自我羞愧、内疚无适、无奈无着的形象体现。阎王的这两句自语,从语言的情感语调上,不难看出反差较大。前后两次几乎是没有时间间隔的话语的反差情调,把一个由显得无比公平、公正,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阎王形象一下子变得低矮了许多,那种盛气凌人的气势一下子殆尽全无。这样的语言描写极奇富有生动的形象讥讽意义。
   “歌声往复萦旋,渐响渐弱。张若虚眼望辛夷,脸露微笑。突然之间,辛夷灵犀一动,道:‘你是……’张若虚忙道:‘我不是。’辛夷怔怔地望他,目中渐渐湿润,点头道:‘好,你不是。’张若虚转过头去,眼望水天相接处,哽咽道:‘我当真不是。’辛夷默然良久,道:‘你……先生此作,可有诗题?’张若虚定了定神道:‘仓促之间,尚未思得。’辛夷道:‘题为《春江花月夜》,如何?’张若虚张旭一齐赞道:‘好一个《春江花月夜》!’张旭道:‘表妹,这位便是……’辛夷淡然道:‘白驹过隙,岁月如流,表兄又何必执着?人世间有过了这一曲,你我三人有过了这一刻,人生在世,夫复何求?’张旭道:‘正是!’”
   “你是……”、“我不是。”、“好,你不是。”、“这位便是……”、“正是!”。这几句简洁的问答,欲言却又止,止而反复言,言而却不明,不明但意达。相见不识有愁也有恨,相识相见无怨也无悔。几多欣喜,几多哀伤,几多惆怅,尽在“是”与“不是”和“正是”之中。三个心理矛盾的人,三个人的矛盾心理,一一鲜明,跃然纸上。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够表达得清楚和解释的完美哪?那也只有辛夷的一席心言,“人世间有过了这一曲,你我三人有过了这一刻,人生在世,夫复何求?”
   是啊,一个人,他或她的人生,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在追求人生的完美的过程,不应只为那份尘俗的情爱,要学会用豁达来对待人生中的失缺,只要自己的心灵深处,有那么一块明亮的绿洲。这已是最美好不过的了。
   (三)丰富的思想内涵
   1.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本篇参照明代凌蒙初‘二拍’的拟话本风格,不过在行文中还是杂用了一些现代小说技巧,我戏称之为“拟‘拟话本’。”也正如耕天耘地老师在作品的编辑按语中所评说的那样,“以当代小说的笔法,融合三言二拍的节奏,杂取其精华,赋予当代小说技法以创新的精髓,让人一见而惊。应该说,这是作者对小说创作技巧的可贵探索,具有警醒学界的普遍意义。在纯文学的传统写作手法和网络文学风行一时玄幻、穿越的对抗中,这种探索具有划时代而创未来的启示。”
   2.独特的创新,优美的解析,深幽的禅悟,唯美的哲理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同时也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而ran.t却另僻溪径,用一个文者所特有的心灵触角去感知诗章,把“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付之于别人难以透视的素材背景内,并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集天、地、人、鬼、神的统一,凭借着丰富的联想,把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张若虚、张旭、辛夷、曹娥等人物的神话般的演义,借而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把诗人的情感体验,拓展演绎成为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张若虚和辛夷的故事,使我们看到的是:人生之短暂,宇宙之永恒。人的生命是不能够延续的,而能够延续的却是人的精神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不要伤感于那短暂的人生,更不能因一时的不幸而使自己陷入颓废和绝望之中,应该时时充满着对人生的不断地美好追求和无限的热爱,用一种超俗的心灵触角,去感知和追求那种超凡脱俗的、高尚的人世间的真情。
   “人世间有过了这一曲,你我三人有过了这一刻,人生在世,夫复何求?”是对人生的参透,是人生的禅悟。拜读ran.t的小说《张若虚孤篇压全唐》,也如在阅读一部人生的哲理巨著。
   读ran.t的小说,品人生的禅道,创人生之完美。
回复21 楼        文友:ran.t        2011-03-12 18:10:13
  桐疏兄花诺大工夫解析拙作,周详备至,是作者之幸。握手!
22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1-04-23 21:03:37
  好一个陶然,走进春江花月夜的奇传,用小说独到的慧眼,展示了张若虚诗笔巨椽。读来突兀见诗仙,隐者看到诗境的高远,感慨万千。
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
23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1-04-24 21:10:39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写的确实不同凡响。然而,经过陶然的传奇加工,仙界,地府,人间共同传唱,怎不令人荡气回肠,心驰神往。传奇绝,绝在情节的丰富想象,时空隧道将曹娥、刘安、阎王以及大唐才子张若虚、草圣张旭共聚一堂,传奇得炉火纯青,堪称新时代的拍案惊奇。欣赏,酣畅淋漓的构思,行云流水的自然手笔。
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
24 楼        文友:杨钟雄        2011-08-24 09:54:06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此两句已是让人难以忘怀。
   来读陶然美文,并问候安好。
青春受谢,白日炽只。
回复24 楼        文友:ran.t        2011-08-30 09:12:30
  感谢杨兄,问好,期待新作!
25 楼        文友:叶舞风        2012-10-23 13:06:54
  文重品也重!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共 25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