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瘸子丈夫傻子妻

绝品 瘸子丈夫傻子妻


作者:春雨阳光 探花,22350.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296发表时间:2011-06-21 15:36:15
摘要:文章讲述的瘸子对傻子、对儿子真挚的不离不弃的爱,会让我们高兴得流泪;瘸子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顽强不屈、勤劳坚韧的精神会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瘸子这种弱势家庭,在婚姻,在生存上面临的种种磨难,会让我们震惊和伤心流泪;乌鸦嘴、黄鳝、瘸子的母亲等众多泥土百姓身上表现出的炙热的善良,会让我们感叹而流泪;村干部、老师、辣椒等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会让我们气愤地流泪……整个故事悲喜结合,悲剧收场,会让我们深刻地反思:怎样才能让瘸子和傻子组合的这种弱势家庭正常地生存?呼唤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为这些弱势者提供生存的保障,这些保障仅仅是经济的吗?故事中傻子的悲剧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没有吗?她们的生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故事时间跨度大,从农村改革开放到现在,从瘸子结婚的艰难到他儿子福福结婚的艰难,从福福的读书到福福的打工,从比较广的范围揭示了我们社会大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我们国家为改变农民命运采取的措施,更在这些社会背景下展示着瘸子这种弱势家庭生存的喜怒哀乐和艰难,甚至悲哀,展示着农村人的世态。小说主要次要人物性格鲜明,瘸子善良、勤劳、坚韧执着、有着常人的自私和狡猾;黄鳝混世,但重情重义,敢作敢当;辣椒泼辣,自私,现实;乌鸦嘴,同样泼辣,但善良,乐于助人。其他,像瘸子的妈,瘸子的弟弟,都是自私中有着善良,自私中有着亲情的顾忌,更让我们有一种悲哀和担忧。小说语言流畅,描写平实生动,充满泥土味和个性,特别是黄鳝的顺口溜贯穿故事,小说语言体现着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口语的特点。环境描写,既很好地展现了农村风光,又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紧扣故事。文章对石缝间的桑树的描写,充满着人生的哲理思索,耐人寻味。

瘸子丈夫傻子妻
   瘸子又把锅盖放在了锑锅上,他还没有坐下,锅里的饭汤又从锅盖下涌出来,白白的,急急的,就像泉眼里冒出的水泡,不,更像那奶孩子的乳头里涌出的奶,浓浓的,黏黏的。这是煮饭,咋又想到那地方去了?瘸子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偷偷地笑了。一个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没人说话,只有静,静得无聊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胡思乱想。今天怎么了?所有的胡思乱想都在女人身上,难道自己想女人了,自己也想找婆娘了?
   吃完早饭,瘸子走到菜地边,看看露水大不大。太阳在菜地边的黑桃树里发出软弱的光。淡黄淡黄的太阳,被黑桃树的树枝分得很乱,就像一张漂亮的脸被划了很多很多杂乱的伤口。雾开始大起来。这沟里就是这毛病,有的时候你看见天空亮亮的,可你进屋出来,那沟里就塞满了雾,先是淡淡的,越来越浓,然后,就只看见几米远的距离了。雾很大,你在雾里走上几趟,你的眉毛和头发就全湿了。瘸子伸手摸了一下菜叶,冰冰的,真的打霜了。瘸子一接触菜叶,那指头就像在水里泡着。他看了看太阳,太阳越来越淡,被雾给蒙上了。那……先喂猪吧,等雾散了霜化了再去坡上割草。
   瘸子喂了一头老母猪,有七根猪仔,猪仔已经一个多月了。他走到猪圈边,拉亮电灯,大小的猪立刻哼叫着翻起来,跑到猪槽边,望着瘸子一个劲地叫。随着瘸子的猪叫,大房子里所有的猪圈里也都闹了起来。只听见声音看不见人,但瘸子知道,他们也在喂猪了。整个大房子就在猪们的合唱里热闹起来。
   瘸子跛进雾里,走回灶房,把潲水倒进锅里,热母猪吃的,然后,在中间的菜锅里舀上水,烧热水烫小猪的饲料。瘸子喂猪要跑很多趟,因为每一次,他不能把饲料桶装得太满,装满了会被他跛出来。
   瘸子装了半桶烫好的小猪饲料,提着跛着走到猪圈边,倒给猪,又回来提半桶。自己要是不跛就好了,两手一用力,两只水桶就被提走了,或者扁担一挑就跑起来,就像乌鸦嘴和她的男人那样,可自己不行,就是这半桶也很吃力。想到这,瘸子就想,还是不找婆娘的好,免得成为人家的负担。也幸好乌鸦嘴没有跟着他,跟着他就受大罪了。
   把大小猪喂完,自己吃完饭,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太阳比早晨红了,那雾又变成了薄纱似的。瘸子捏上昨晚磨好的镰刀往草坡走去。如果是他一个人的草坡,还好,只有巴掌大一块,割起来很快的。可他要把一大家人几兄弟的草坡都割完,这草坡就宽了,就多了,也就费时了。得一家一家割完,再分别给他们捆好,还不能弄混了。兄弟们在农闲时,都出去做点工,挣点收入;农忙时,兄弟们除了他们自己田地的收种,还得帮他收帮他种。瘸子能回报兄弟们的就是这草坡,他得帮兄弟们把这茅草割完,捆好,等兄弟们回来挑回去。
   “瘸子,这么勤快?不休息吗?”一个女人的声音从脑后传来,瘸子回头一望,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站在面前,微笑着看着瘸子,那笑很迷人,眼睛很勾人。瘸子一惊,自己想茅草屋想到的女人脸不就是这张脸吗?这张脸经常在他不注意的时候来到他的面前,难道自己被这张脸迷住了?这太可怕了。想到这里,瘸子对这张勾人的脸本能地出现了反感。
   “你来干什么?”瘸子看了女人一眼,没好气地说,说完又埋头割草,不看这个女人。“哟,看不起老娘?老娘不是女人?”女人还是笑着,说着。她自称老娘,也够辈的,她是瘸子的一个远房婶娘。女人蹲在瘸子的身边,看着瘸子。“人家不是骂你没有闻过女人味吗?来,今天老娘让我儿子闻闻女人的味道。”说着,就伸手拉瘸子的肩膀。瘸子一闪肩膀,没好气地说道:“放手!你什么老娘?你才大我几岁?”“大你一岁我也是你娘呀!谁叫辈分管着呢。”女人又往瘸子身边靠了靠,瘸子往旁边移了一下身子。“怕什么?老娘又不是老虎,吃了你不成?”“你比老虎还可怕!”
   “瘸子,老娘一直想着你呢。”女人说着,把胸脯贴在了瘸子的背上,嘴在瘸子的颈窝吹着热气。热气让瘸子想起了做饭看到米汤时想到的奶,这个女人的奶有点可怕。他赶紧往前移动身子,女人身子一空,就往前扑,脸撞在了瘸子的屁股上。
   瘸子赶紧回头看撞着他的女人。说真话,这女人不丑,瓜子脸,脸很光滑,看不出皱纹。这女人耍得好,很少晒太阳,皮肤很白,白得不像农村人,有点像那日历画上的女明星,这样的女人,如果说瘸子不动心那瘸子就是猪,只有猪才不会对女人动心。瘸子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漂亮的女人。如果她是真心要嫁给瘸子,如果她能给瘸子做饭,给瘸子挑水,给瘸子喂猪,帮瘸子挖地,帮瘸子割这坡上的草……瘸子会喜欢她的,可她不是,她是专门掏男人的钱的。就是这一点,让瘸子很怕这个漂亮女人。
   这个漂亮女人和他瘸子一样可怜,她吃不了地里的苦,又想吃好穿好,一家人就靠男人那点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又嫁了个不是东西的男人,她男人经常说:“女人就是找钱的工具,现在不用,就过期作废了。”于是,两口子一唱一和,烂货就干起了专门掏男人钱包的活。不管这个男人是什么人,只要有钱就行。她特别针对有钱的单身汉,因为找这种男人少麻烦,又容易上手。“瘸子!你让老娘给你舔屁股呀!你真狠心。不过,你把裤子脱了,老娘还真给你舔!”
   “婶娘,你走吧!再这样,我喊人了!”女人色迷迷地偏头看着瘸子,笑着说:“喊呀,我倒想你喊,喊得越大声越好!你喊呀!我们瘸子敢喊吗?”女人说着,一下抓起瘸子捏草把的手,就往她胸口上按。瘸子按到了软乎乎的东西,一个湿漉漉的手掌印也贴在了女人的衣服上,有泥有草。瘸子一下抽出手,惊慌地喊道:“你干什么?这是你自己弄的,不怪我!”女人嘻嘻地笑了几声说:“不是你弄的是谁弄的呀?你把裤子脱了,陪老娘耍耍,就不是你弄的,要不然这就是你弄的!”女人说着,又要拖瘸子的手。
   瘸子一下站起,骂了道:“真是烂货,不要脸!”说完转身跛着回家去了。这女人就是给乌鸦嘴男人传话的“烂货”。烂货起身,对着瘸子的背影骂道:“老娘烂货?你这辈子连烂货婆娘都找不到。你不听老娘的,还骂老娘,等着瞧,有你龟儿子好看的!”说完,烂货也往草坡下走去。
   7
   瘸子气呼呼地走进家门,把刀摔在一边,手也不洗,倒在床上。这烂货,只要有机会就缠瘸子,她不是真的喜欢瘸子,她喜欢的男人多了。呸!她喜欢的不是男人,而是男人的钱,这种女人都有人要!听说黄鳝经常和她一起,黄鳝的女人也多,黄鳝还帮一些女人找男人,就是当“皮条”。黄鳝和瘸子很好,可他从来不给瘸子介绍这种女人。
   黄鳝也是单身汉,比瘸子小几岁,也该二十六七了。这是一个身体壮实的男人,他是有机会找一个正常女人安家的,可就是没找。他白天黑夜弄黄鳝能卖几个钱,这些钱在农村比喂猪干活的收入高多了,可他还是不好找女人。他讨厌种地方,他的包产地一直荒着。没有正经女人愿意跟他,在乡下人的观念中,不种地的男人也是一个烂货,是不可能真正养家的。不知道是黄鳝不愿意找还是女人不愿意跟他过,反正他也和瘸子一样当着“和尚”。不同的是,黄鳝外面有女人,瘸子没有。就是这“烂货”也经常上黄鳝的门,黄鳝也不拒绝。
   瘸子正想着,突然听到了急促的脚步声。很快,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站在了瘸子面前,瘸子以为进了“偷”,一下坐起,惊恐地看着眼前的男人。“老辈子,是你?吓死我了。”来者就是“烂货”的男人。“瘸子啊瘸子,平时看你一本正经的,没想到……没想到……你竟然欺负到我头上来了,你也要给我戴绿帽子?别人再怎么喊她烂货,她也是你老娘。你怎么连你婶婶都要……都要……”老辈子好像很痛苦,好像痛苦得不知道该怎么说,他鼓着眼睛,涨红着脸看着瘸子。“不是!我没有……是她自己……”瘸子分辨着说。
   “你还不认账?她再怎么不成器,也不会主动找你。你是她侄儿!”男人盯着瘸子。“真的不是,是她拖我的手去的。如果我愿意,我会这个时候跑回来吗?你看我的手都没洗!”瘸子说着,伸出还沾着泥土草叶的手。“你还要耍赖!”老辈子说着,一拳打在瘸子的肩膀上。“你为什么打我?又不是我勾引你婆娘。你婆娘是什么人你不知道?”瘸子倒在床上,一只手摸着发痛的肩膀。
   “妈的!你还要赖!”又是一拳,打在瘸子的脸上,瘸子鼻子里一酸,一股热热的东西流了出来;眼泪也被打了出来。瘸子一摸鼻子,一看指头,红红的,流鼻血了。“你给老子下来!”老辈子抓着瘸子的腿就往床下拖。瘸子紧紧地抓着床弦,如果不是床弦,瘦瘦的瘸子会像一张纸一样从床上飞起来。瘸子的下半截身子被重重地丢在地上。“你再耍赖,老子今天废了你!让你娃连瘸子都做不成!”老辈子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瘸子说,“这事怎么解决?给老子一个说法!”瘸子费力地撑起身子说:“还有什么说的?人你也打了。反正我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你不就是要钱吗?我没钱!”
   农村里有句俗语说得好,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这烂货和她男人还真的是一挑。女人在外面找钱,男人就充当打手逼钱,有时男人也到外面找女人,烂货不管,各找各的,这两口子竟然能夫唱妇随,过得安宁。很少听说这两口子吵架,更没有听说过这两口子打架。打的都是“烂货”两口子敢打的男人。这些男人或者是单身汉,或者是那种上了“烂货”的床又怕自己婆娘知道的人,他们都是要和“烂货”上床又不愿意给钱的。可瘸子不是这种男人,不是这种男人的瘸子今天也挨打了,挨了打的瘸子怎么也不认账,他觉得败坏自己的名声比拳头更可怕。
   “没钱?”老辈子说着,踢了瘸子一脚,这一脚踢在了瘸子的踝关节上,瘸子疼得蹲了下去。老辈子踢完,看也不看蹲在地上痛苦着的瘸子,就开始翻瘸子的床铺,找他要的东西。
   “没有钱!你再乱翻,我就喊人了!”瘸子忍着疼说道。“有种你就喊!你欺负了我婆娘,不给一分钱,还耍赖!我怕你喊?”烂货两口子是出了名的“厚脸皮”,对这种事情他们无所谓,在他们的眼里,钱比名声重要。
   老辈子伸手掀瘸子床边的柜子盖,上面的东西噼噼啪啪摔在地上。瘸子突然站起,双手压着柜子盖,愤怒地盯着老辈子,吼道:“你要抢呀!”“老子抢又怎样!”“抢人了!打人了!”瘸子突然大声喊起来,“抢人了!打死人了!”声音很大,很悲惨!老辈子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瘸子会真的喊。一愣之后,老辈子突然抱着瘸子,一把把瘸子摔在地上,扑上去,伸手要捂瘸子的嘴。瘸子一口咬在老辈子的手上。啪啪两声耳光,瘸子的脸火辣辣的。“你敢咬老子!”“住手!”一声怒喝。按着瘸子的老辈子赶紧起身,一看是黄鳝,立即站到一边。
   “你婆娘是什么人你不知道?你这个老辈子是什么人谁不知道?瘸子是什么人你真的不知道?欺负一个瘸子,你还算男人吗?”黄鳝数落着“烂货”的男人,语气很重。
   “好好好!我惹不起你,我走,我走……”“烂货”的男人说着就往门外退。“打了人就想走?给老子转来!你娃敢走,老子废了你!”黄鳝对走到门口的男人喊道。“烂货”的男人重新走进屋,愣愣地看着黄鳝。
   “把瘸子抱起来!去端水把鼻血给他揩了!”
   “烂货”的男人搂着瘸子的嘎子窝,把瘸子从地上拉起来。然后又去瘸子的厨房里,找到脸盆,端了水,拧干帕子递给瘸子。瘸子伸手接过帕子要自己擦,黄鳝一把抢过,递给“烂货”的男人说:“你打了人哪有这么简单?你个瘸子也是,你又没偷他婆娘,挨了打还自己揩脸?还对他低三下四?”
   “黄鳝,算了,毕竟是自家人。”瘸子从男人手中拿过帕子,揩着脸。“还自家人?不是我来,你还能揩鼻子?嘿,怪了,我倒成多管闲事的了?回去,把‘烂货’给老子喊来!瘸子怕你,老子怕谁?”“烂货”的男人好像得到大赦一样,赶紧溜了出去。
   “瘸子?有没有事?有没有伤着骨头?”黄鳝站在柜子边,看着瘸子问道。“没事!哪会这么不经打?”瘸子说着笑了一下。“你也是,送上门的东西,不吃白不吃,吃了还不挨揍。这下好,东西没吃,白挨一顿打。你个瘸子,你为谁守身?你想一辈子做处男?你以为你还能娶婆娘?有女人贴上来,玩玩,用用,死了也值了。你留着你那些钱做什么?给谁用?”黄鳝不停地说着,抢白着瘸子。
   瘸子惊讶地看着黄鳝,脸红一阵白一阵。黄鳝停下了话,瘸子才说:“你也看不起我?你不知道她是烂货?要找女人也找一个像样的。”“我看不起你?我说的是实话。你还想找一个像样的女人?吃这种饭的女人有几个像样的?除了这种女人,你还能找哪种女人?”
   “算了,不跟你说这些了。我还要去坡上割草。”
   “哟!谁找我呀!谁欺负了我儿子呀!”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声音从门外传来,瘸子一听就知道是“烂货”。“哟!黄鳝,是你想老娘了?”“烂货”走进屋,嬉笑着,就去抱黄鳝的手臂。“黄鳝,我们到哪里去耍?就在瘸子这里吗?”黄鳝看了“烂货”一眼,阴笑着说:“你问瘸子吧。瘸子都不要的,我要吗?”“黄鳝!有你这么损老娘的?不耍,喊老娘来做什么?”“你男人真有出息,我带个口信,你就跑来了。你那么想钱?”“黄鳝,你说什么?老娘看你是个人物才来的!有你这样糟蹋老娘的?”“糟蹋你?你两口子真有出息,竟然欺负瘸子。你男人把瘸子打伤了,你看是你陪瘸子耍一会,还是把医药费给了?老子等着你回答。”“烂货”看着瘸子,装着惊讶地喊道:“什么?他龟儿子敢打我儿子?老娘回去掐死他!瘸子,你说咋办?我替你那个老辈子赔罪。”说着笑着又往瘸子身上贴。“算了算了,你们走吧!我看着恶心!”

共 226505 字 4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46
转到
【编者按】洋洋洒洒二十一万字,已经不是中篇,而是一片长篇巨制,娓娓道来一个让人流泪和不得不思索的故事。文章讲述的瘸子对傻子、对儿子真挚的不离不弃的爱,会让我们高兴得流泪;瘸子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顽强不屈、勤劳坚韧的精神会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瘸子这种弱势家庭,在婚姻,在生存上面临的种种磨难,会让我们震惊和伤心流泪;乌鸦嘴、黄鳝、瘸子的母亲等众多泥土百姓身上表现出的炙热的善良,会让我们感叹而流泪;村干部、老师、辣椒等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会让我们气愤地流泪……整个故事悲喜结合,悲剧收场,会让我们深刻地反思:怎样才能让瘸子和傻子组合的这种弱势家庭正常地生存?呼唤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为这些弱势者提供生存的保障,这些保障仅仅是经济的吗?故事中傻子的悲剧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没有吗?她们的生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故事时间跨度大,从农村改革开放到现在,从瘸子结婚的艰难到他儿子福福结婚的艰难,从福福的读书到福福的打工,从比较广的范围揭示了我们社会大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我们国家为改变农民命运采取的措施,更在这些社会背景下展示着瘸子这种弱势家庭生存的喜怒哀乐和艰难,甚至悲哀,展示着农村人的世态。小说主要次要人物性格鲜明,瘸子善良、勤劳、坚韧执着、有着常人的自私和狡猾;黄鳝混世,但重情重义,敢作敢当;辣椒泼辣,自私,现实;乌鸦嘴,同样泼辣,但善良,乐于助人。其他,像瘸子的妈,瘸子的弟弟,都是自私中有着善良,自私中有着亲情的顾忌,更让我们有一种悲哀和担忧。小说语言流畅,描写平实生动,充满泥土味和个性,特别是黄鳝的顺口溜贯穿故事,小说语言体现着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口语的特点。环境描写,既很好地展现了农村风光,又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紧扣故事。文章对石缝间的桑树的描写,充满着人生的哲理思索,耐人寻味。问好春雨,特别推荐这篇小说。【友情编辑:秋梧飘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621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1-06-21 15:36:45
  洋洋洒洒十万字,已经不是中篇,而是一片长篇巨制,娓娓道来一个让人流泪和不得不思索的故事。文章讲述的瘸子对傻子、对儿子真挚的不离不弃的爱,会让我们高兴得流泪;瘸子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顽强不屈、勤劳坚韧的精神会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瘸子这种弱势家庭,在婚姻,在生存上面临的种种磨难,会让我们震惊和伤心流泪;乌鸦嘴、黄鳝、瘸子的母亲等众多泥土百姓身上表现出的炙热的善良,会让我们感叹而流泪;村干部、老师、辣椒等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会让我们气愤地流泪……整个故事悲喜结合,悲剧收场,会让我们深刻地反思:怎样才能让瘸子和傻子组合的这种弱势家庭正常地生存?呼唤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为这些弱势者提供生存的保障,这些保障仅仅是经济的吗?故事中傻子的悲剧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没有吗?她们的生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故事时间跨度大,从农村改革开放到现在,从瘸子结婚的艰难到他儿子福福结婚的艰难,从福福的读书到福福的打工,从比较广的范围揭示了我们社会大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我们国家为改变农民命运采取的措施,更在这些社会背景下展示着瘸子这种弱势家庭生存的喜怒哀乐和艰难,甚至悲哀,展示着农村人的世态。小说主要次要人物性格鲜明,瘸子善良、勤劳、坚韧执着、有着常人的自私和狡猾;黄鳝混世,但重情重义,敢作敢当;辣椒泼辣,自私,现实;乌鸦嘴,同样泼辣,但善良,乐于助人。其他,像瘸子的妈,瘸子的弟弟,都是自私中有着善良,自私中有着亲情的顾忌,更让我们有一种悲哀和担忧。小说语言流畅,描写平实生动,充满泥土味和个性,特别是黄鳝的顺口溜贯穿故事,小说语言体现着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口语的特点。环境描写,既很好地展现了农村风光,又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紧扣故事。文章对石缝间的桑树的描写,充满着人生的哲理思索,耐人寻味。
回复1 楼        文友:鬼无影        2011-06-22 06:45:58
  感谢秋梧飘絮编辑的辛苦了。
2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1-06-21 15:36:58
  谢谢春雨。
回复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6-21 16:11:48
  这个篇幅一次发完,让秋梧飘絮受累了!真诚地说声谢谢了!
3 楼        文友:一面风情深有韵        2011-06-21 19:20:12
  真能写啊,看晕啦
爱不释手
回复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6-21 19:58:21
  谢谢朋友光临!
4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7-18 10:19:04
  走马看花地涉猎了一下,觉得作品如行云流水,文笔生动,充满了对底层弱势阶层的悲天悯人情怀与关注,很有警世意义,是一部适时的顺应时代要求之作。十分难得。值得细品细读。赞一个!
晋忻李
回复4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7-18 22:15:28
  谢谢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老师辛苦了。
5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审        2011-07-19 10:29:04
  作者笔触直探底层,对“卑微”的小人物有令人动容的细致观察和人文关怀。几个主要角色形象鲜明饱满,情节也在合理可信的同时,保持着引人入胜。桑树在小说中化为一个意味深长的意象,没有说什么,又把什么都说尽了。
回复5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7-19 16:00:05
  谢谢绝品组的鼓励肯定,这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作方向。谢谢!
6 楼        文友:司药        2011-07-20 23:25:13
  还没有拜读完全篇,但仅是部分,已让药深感作品的厚重……在这个浮躁的快餐文化时代,静下心来写这样“吃力不讨好”(讨市场的好、讨点击率的好、讨读者的好)作品是需要勇气和定力的。当然,能沉下心来沉浸于《石缝之声》,同样需要耐性和审美取向的趋同。每天时间有限,但品读这样的作品,对药来说,是一种“静心”的过程。感谢春雨阳光。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6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7-21 08:34:55
  谢谢司药中肯的提醒,也谢谢司药的肯定。辛苦了!
7 楼        文友:梅香透雪        2011-08-06 10:44:13
  关注弱势群体,作者是个榜样。看过本节,小说语言朴实感人。
大学文化,公务员。在不同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多篇(首)。
回复7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06 20:48:36
  谢谢梅香的点评和鼓励!
回复8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14 16:26:37
  谢谢司药详细透彻的解读,你的解读让我流泪!
9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22 17:53:12
  http://www.vsread.com/bbsshow.php?bid=25604&rid=200649&page=1#200650 />  
   幽暗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感思于《石缝之声》
  
   现实中,小人物的命运已微不足道,那么,《石缝之声》中这对残障人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又将是怎样的幽暗无声?
   瘸子配傻子,貌似天生一对,却毫无美满调和之意,全是怅然、痛惜之章。娶妻、生子、创业,照顾傻子、照顾孩子,这个两眼深陷、颧骨高高的瘦弱之人的命运和人生,作者把它成型于文字,并命名为《石缝之声》,只是要单纯地带给我们这个残障男子生存维艰的故事?行走于文本内外,除非你“绕道”,拒绝“观看”,拒绝“多想”,否则,浸透于其中作者的良苦用心,你就无法避让,你就不能不为之动容。
  
   【人物永远是作品的核心,通过他们,作者与读者进行着关乎命运、关乎人生、关乎情感的背靠背的交流与对接。】
   瘸子,这个只有会计和队长知道他名字的男子,是《石缝之声》绝对的主人公,作者对其倾情、倾墨,也是必然。这个有着正常的思维和意识、有着非常的勤奋和坚韧的瘸子,是怎样带着傻子、带着儿子独立而自强地过活?细碎的日子、田间的庄稼、山上的果树、圈里养的猪、冬天熬制的猪油……流年生活,他的眼里涌溢的、心里泛出的,是怎样的男人温情、男人式的爱恋?
   对傻子,他没有爱情,却有不离不弃的温情和责任感;对儿子,他有诉之不尽的爱意,却总是不经意地陷于怎样才能不成为儿子负累的忐忑中,无奈、无助,歉意如刀,刀刀划伤这个自尊自立的残障人。而瘸子以及瘸子一家的经历,事事的人性考验、时时的亲情底线,同样也是刀,刀刀斩问着我们的公众良知、社会的人性关怀、国家的求助体系。行动不便、生活不便、屡受社会排挤,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之人,不在境况,真的很难“代入”去真切体味瘸子一家,其难、其苦。
   瘸子要结婚,不敢奢谈爱情、妄求条件,只为生理需求,只为繁衍后代,只为排遣比夜还黑还凉的寂寞。傻子也罢,好歹有了媳妇,有了儿子,瘸子有了家。有了媳妇怎么养活、有了儿子怎么教养,瘸子可谓费神费心。傻子媳妇相对容易,到哪儿带着就是,但如果自己“死在前头了呢”?这样的问,瘸子把自己问得心惊肉跳,难有答案。说是“难有答案”也不确切,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只是瘸子不愿正视、不忍面对。是瘸子懦弱、是他在逃避吗?不。我相信换谁,在照料一个傻子吃饭睡觉穿衣等事无巨细的现实生活、在傻子无意识的荒诞让你防不胜防地蒙羞受辱时,都会和瘸子一样“心惊肉跳”,一样有所逃避。其实,瘸子对傻子真算仁至义尽,看看傻子娘家的一家人,我们就不难体会常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亲情,有时也很脆弱,也不是永远的恒温。
   那么,对儿子呢?怎样面对世人的白眼和歧视、怎样面对比生存更为严峻的现实,怎样让肢体、智力健全的儿子健康成长,瘸子更是“早做功课,早疏导”,那棵石缝间的桑树,就是他对儿子“生存教育”的活教材——无论怎样艰辛,要想方设法活下来,要好好地活着。好在,儿子懂了、领会了,外出打工、回家结婚、照料家人,成为了一个自立自强、“混得不错”的人。作为“旁观者清”的读者,对于瘸子对儿子教育的成功,我真的感觉到非常欣慰。因为现实中,太多残障家庭长大的孩子,心智的扭曲并不少见,能像瘸子这样对孩子处心积虑地实施积极向上的“爱的教育”的家长,真的不多。
   比瘸子更让扎人心的,是傻子这个人物的塑造。
   用我生活中一惯的“逃避逻辑”,《石缝之声》中,当属傻子最为幸福。你看她,不操心吃、不操心穿、不在意他人白眼、不在乎冷暖温饱,跟着丈夫叫大哥,满心满脑只认“大哥”……反之,有人全心全意地替你操心吃穿温饱,像大哥一样呵护你,牵你的手,不离不弃……可惜,傻子的幸福她不懂,但懂的人,早已在瘸子对傻子质感的情感中,悟到爱情、悟懂不离不弃。还有一层意味,我看得尤重:傻子可以不在意道德、良心,心智正常的我们呢?被傻子质询幸福、质询良心、质询不离不弃的夫妻之情,这样的视角,再尖锐不过,我愿意把这视作作者成文《石缝之声》的意义之一。
   是的,傻子这个人,从我的角度看,就是作者有意为之,我盯着幸福的傻子,做着主观的猜测。如果作者只是想深化《石缝之声》的悲剧色彩,那么给瘸子“说”一个“脚脚爪爪”健全的媳妇,然后,在家庭琐事中、在世事境遇里,种种不平衡、种种不尽意,可能对瘸子身心毁坏性更强,对读者善感的内心更为撼动。但,偏偏作者设计了傻子这么一个角儿。这就让文本有了另一个特定的指向——残障之家、弱势群体,该如何生存生活、社会该如何支持扶助、民众该如何体恤善待,上升到这些命题的思量,《石缝之声》,立意赫然深刻,内涵赫然凝重。
   健全人的弱势态,福福境况,同样引人注目,惹人伤神痛心。
   把人生起伏,完全归结于宿命,可能过于灰色、过于消极,但,事实是,有些事,确实容不得你这个主人去选择、去取舍。福福便是如此。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子,本可以像其它适龄同伴一样,去爱、去生活,却就因为他有残障的父母,他便被划属于另一阶层。哪一阶层?不是常态群体,也非弱势群体,残障家庭的福福,更多几分尴尬、几分困扰。
   我们来看,瘸子傻子结婚、瘸子傻子的儿子结婚,同样是结婚,前后的“意味”却大不相同。
   与福福相比,瘸子是幸运的。因为他只需养一个事事顺他意的傻子老婆,他不用养爹娘,反倒爹娘在世时,还可以帮衬他。可福福不同,残障父母已让他自觉低人一等,在生活起跑线上已“输了一筹”,更严峻的是,残障的父母老了,他要养活他们。仅此一条,即使再不势利的女子,面对福福,也得驻足思量嫁与不嫁。毕竟,生活仅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再真挚浓烈的爱情,也经不起琐碎日子的斑蚀。
   再是《石缝之声》中的两个举足轻重的非主角。
   瘸子娘,待人接物如泥土般质朴,对世事处变不惊的淡定,对瘸子儿子的关照、关爱,对本家族各家各户的体恤和理解,既有母亲之本分,更有人之善的本源。这个皱纹石板脸的女人,虽然在文中着墨不多,“出场”有限,却足以深深植入我的记忆并留下石刻般的印象。看到她,我觉得安心、觉得踏实,同时也为这个辛苦一生的母亲,儿女多多,却孤独凄冷地住在草房的生存境况,伤着眼伤着神——农村养老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变家庭独力为社会协同。老有所养,不是哪一个人的“眼球”所在。
   擅长哼唱“顺口溜”的黄蟮,话里话外总有玄机,却未能参透自己的玄机——在乡党眼里,这样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谁家的女人愿意跟他?不跟就不跟,他也正乐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黄蟮这个人,狡黠、幽默,不甘束之于“泥土”,不甘循规蹈矩的生活,在他人看来,是个乱说乱唱、没个正形的“混混”,却这个“混混”有他的认真、他的道义。看似他吊而啷当,什么都不在意、不上心,其实他自有他的感动、他的道义标尺。对瘸子的尊重、对瘸子一家的关照,以及为了瘸子的“遗嘱”,送傻子“上路”,这个人的是非道德观,仅用书面的字词和常规的道德伦理规范,难以陈述清楚。
  
   【《石缝之声》整篇都在说婚嫁、说居家过日子,与爱情沾边,却又好像都与爱情无关。】
   瘸子与傻子有爱情吗?这样的问本身就显得傻气。有如何、没有又如何,瘸子对傻子的好,傻子对瘸子的依从,又让多少“脚脚爪爪”健全的我们,羡慕到暗生伤悲?福福与雪雪是有爱情的,但婚后如铁的现实,他们的爱情能走多远?我几乎是提着心看着这小两口子。无论爱情怎样炫目,具体到人生的每一天,只能是一天天的日子,一辈子一辈子的活,请原谅我的低沉和伤感,实在是现实强大到足以“招降”一切。
   确实,十万余言的《石缝之声》,品读中,我总是陷在一种情绪里,说不上是沉重还是失望,还是其它什么,就是觉得像瘸子傻子这样活,挺无聊、挺没意义,但,放眼望去,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的人,谁又能活出多少分强于瘸子傻子本质生活质量和对幸福简单的释意?
   我们总是在讨论幸福、在寻找幸福、在感受幸福,感觉离开爱情、离开健康、离开物质基础,幸福就无从谈及。其实,现实生活这个课堂,无时不刻地在为我们做“现场培训”: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感觉到,幸福在。看,作者为我们布景的这些场景,幸福,并不虚拟、并不书面。“火把瘸子两口子的脸映得红红的,把两口子的影子印在墙上,就像照的相。”暖烘烘的幸福,许是因为残缺的比照吧,这种生发于瘸子傻子身上的幸福,更容易让人触动。“连老天也顾惜残废的两口子。”圈里的猪儿、床上的傻儿、跑跳玩耍的儿子……“货真价实”的幸福,溢得瘸子满心满脸,也溢满我们的心间。我愿意把这些视作作者是在用“比照”向我们说事、说理,让我们在比照下,审视和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幸福以及幸福感。
  
   【《石缝之声》之所以动人,正是源于这种本质到最接近人的生存底线和精神依托的现世状态和人文境况。】
   “不要以为是残疾人就要人家同情,你就什么照顾都该享受……”这话乍听是个理,但,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的今天,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扶助,就是国家乃至个人摆脱物质禁锢良心的体现。谁给残障人一条生路、一丝希望?探问到深处,这样冷酷的现实,倒是瘸子先想到了,“傻子最好死在自己的前面”。想法虽然近乎无情,却对傻子而言,还是一种幸福的“人生规划”。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常人何以作为?难不成,傻子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还是他们(乌鸦嘴)好,脚脚爪爪都是好的,想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既挣了钱,又长了城里人的见识。等下辈子投胎变个健康人,到城里好好地晃荡晃荡。”瘸子这样的感言,让我感觉到极为酸楚,也极为感慨:一个残障的人,对健康、对做个健康人的诉求,居然是如此的低端。霎那间,我明白,《石缝之声》之所以动人,正是源于这种本质到最接近人的生存底线和精神依托的现世状态和人文境况。
   相对而言,《石缝之声》中的瘸子还算是活得相当不错的残障人。他还有能力致富,还有能力规划自己,现实中那些比瘸子更没有生活能力的人呢?街头流落,还是蜷在哪个角落,生不如死地苟活于世?与死相比,活着所承受的磨难和考验,更为尖利。
   其实,在本文的组文中我在尽可能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太主观,不要太悲观,我也在不断地回到文本,反复审视,看作者在这部近乎白描的“瘸子傻子生存史”里,到底想说些什么,我们能听到些什么。于是,我看到了作者博大的悲悯情怀,看到了残障者生命之顽强、生活之执着,看到了人类耐受和应对苦难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看到了面壁于瘸子傻子的人心、人性和社会扶助体系。真的也不完全只是暗色,只有悲情,《石缝之声》还有暖意,作者还在为我们勾勒希望和美好。
   残障人反倒领不到补贴、学校不给减免孩子学费……村长的无情,校长的漠视,都是因为穷?相比之下,这些“坏了的良心”的当权者,更衬得黄蟮、乌鸦嘴这些乡里乡亲的温暖。
   看到瘸子把一份家业搞得风声水起,让我心生希望: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理由活得潦倒落魄、无依无着。
   爱在爱中的福福,结婚以及婚后的艰难,透着对家人的体恤、对世事的隐忍,这个孩子的懂事,让我几度落泪,因为感动,因为感伤。
   被长年的劳作之苦、被养猪的灭顶之灾折磨的眼睛深陷、颧骨高高的瘸子,在儿子福福结婚后的好精神、好心情,让我感觉,原来我们活着的理由,真的可以简单到只是为了看到孩子的好,看到生的希望。
   原以为作者会把本文作成一个“喜剧”,却瘸子肝癌、八十一岁的老妈妈还得养傻子,直到游手好闲的二流子黄蟮最后为了报恩于瘸子而害死傻子,而上了警车……这样的结篇,为本已沉重的文本,蒙上了一层更为渗人的阴悒。
   对于傻子的死,我伤怀,我也松了一口气,然,更重的酸痛横亘于心:残障人真的就只有死这一条生路?或许,他们,根本不应该来到这个世间?合上书,良久,我还在为这样一个结局,不能释怀,还在幻想,如果把文本设计成“正剧”呢,是不是可以让人稍稍舒一口气,得一点安慰?却文本可以设计,现实呢?我想,冷峻、逼魇的悲剧色彩,更容易唤醒人们乃至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视线和行动。毕竟,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只是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叙事而叙事,《石缝之声》可为代表。如果说,石缝间生存的桑树在做一种生存的演示,那么瘸子傻子这一家子,他们的苦乐哀伤,又在为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的人、为我们的社会演示着什么?对弱势群体,是忽略还是关注,是个严重的、严肃的问题。
  
   十万余字、众多人物,一码是一码,“归位”妥帖,纹丝不乱;农村生活气息纯正浓郁、农家农作末枝细节入情入理,无不折射出作者以字做媒、谋篇布局之深厚功底,体察世事、视野半径之阔达悠远。我要说的是,如果作者没有对农村、对农事、对农家的谙熟,没有对身体残障、对残障人心理感同身受的“入境”,断然写不出如此水乳交融的作品,以至于,我狭隘理解和寻求的文学艺术性的属性,在《石缝之声》的品读中,再次“变调”确定为——生活的,就是艺术的。《石缝之声》,既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述生活之重的姿态,让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力道心怀敬意、充满期待。
语文教师
回复9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22 17:55:13
  这是司药为这片小说写的精彩书评,引述在这里,为拙文增辉!也引述了作者书评的网络连接,供朋友去查阅。
10 楼        文友:悠悠岁月        2013-05-18 16:22:07
  我还会再来看的。
回复10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5-18 20:13:47
  谢谢岁月,欢迎指点。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