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瘸子丈夫傻子妻

绝品 瘸子丈夫傻子妻


作者:春雨阳光 探花,22350.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293发表时间:2011-06-21 15:36:15
摘要:文章讲述的瘸子对傻子、对儿子真挚的不离不弃的爱,会让我们高兴得流泪;瘸子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顽强不屈、勤劳坚韧的精神会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瘸子这种弱势家庭,在婚姻,在生存上面临的种种磨难,会让我们震惊和伤心流泪;乌鸦嘴、黄鳝、瘸子的母亲等众多泥土百姓身上表现出的炙热的善良,会让我们感叹而流泪;村干部、老师、辣椒等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会让我们气愤地流泪……整个故事悲喜结合,悲剧收场,会让我们深刻地反思:怎样才能让瘸子和傻子组合的这种弱势家庭正常地生存?呼唤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为这些弱势者提供生存的保障,这些保障仅仅是经济的吗?故事中傻子的悲剧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没有吗?她们的生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故事时间跨度大,从农村改革开放到现在,从瘸子结婚的艰难到他儿子福福结婚的艰难,从福福的读书到福福的打工,从比较广的范围揭示了我们社会大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我们国家为改变农民命运采取的措施,更在这些社会背景下展示着瘸子这种弱势家庭生存的喜怒哀乐和艰难,甚至悲哀,展示着农村人的世态。小说主要次要人物性格鲜明,瘸子善良、勤劳、坚韧执着、有着常人的自私和狡猾;黄鳝混世,但重情重义,敢作敢当;辣椒泼辣,自私,现实;乌鸦嘴,同样泼辣,但善良,乐于助人。其他,像瘸子的妈,瘸子的弟弟,都是自私中有着善良,自私中有着亲情的顾忌,更让我们有一种悲哀和担忧。小说语言流畅,描写平实生动,充满泥土味和个性,特别是黄鳝的顺口溜贯穿故事,小说语言体现着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口语的特点。环境描写,既很好地展现了农村风光,又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紧扣故事。文章对石缝间的桑树的描写,充满着人生的哲理思索,耐人寻味。

瘸子丈夫傻子妻
   “三娘,在哪里呀?”这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
   “在这里。他们正在欺负老娘呢。”蒋三娘说着,笑着,从板凳上立起来,摇着她那湿漉漉的手巾扇着风。
   大房子的狗又吼起来,追撵出来,瘸子的两个弟兄赶紧起身,几步跑到院坝里,吆喝着,挥舞着手里的竹棍,赶打着扑向那个陌生女人的狗。瘸子妈和五弟迎了出去。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她身后跟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嘴角流着口水,嘴唇过不了一会儿就会左右扭动一次,眼睛细细的。
   瘸子也走了出来,她看清楚了先走上阶檐来的妇女,他知道不是她。又往后看,他看见了一个小女人。小女人走路跳跃,也是一个瘸子,只是没有瘸子跩得厉害。她的身子矮矮的,薄薄的,穿着蓝绿的衣裤。头发很短,有点乱。左手缩在胸前,就那么平端着,好像是和胸膛连在一起的;那手指很细,就像鸡爪,“五根”鸡爪垂直在手腕上,一动不动,就像锄把上的锄头。
   瘸子明白了,他的婆娘真的是一个傻子,而且是一个左手没用的傻子。是一个不能穿衣服,不能自己吃饭,甚至不能上茅厕的残废傻子。他心里的期盼变成了一丝失望。
   “傻子傻傻子瓜,傻子不会‘马眼哈’……”这是黄鳝的声音,他在大房子外的路上唱着顺口溜,他知道瘸子说的婆娘是傻子?这“马眼哈”就是“打马虎眼”,就是做事不认真、敷衍、骗人。傻子连事情都不会做,哪里去“马眼哈”?这个黄鳝,既然知道他瘸子找的婆娘是傻子,怎么还在那里反复地唱?他是在安慰瘸子还是在讽刺瘸子?以前瘸子就听黄鳝唱过这顺口溜,当时不知道黄鳝唱的意思,现在明白了,黄鳝是专为他瘸子唱的。听着黄鳝的歌,瘸子说不上高兴,也好像没有忧愁,唱吧,愿意唱就唱吧。想着,瘸子走进了厨房。
   与瘸子心情相反的是瘸子母亲,母亲很高兴:“瘸子,把开水端出来!赶紧炒菜了!你们饿了吧?这么热的天,走这么远的路……”母亲像放花炮一样噼噼啪啪地爆着她礼花似的话,话里充满着喜悦的歉意。是啊,不管成不成,总算见到人了,母亲的心愿能够了一半了。母亲高兴,瘸子也应该高兴,因为他早就认命了。瘸子摇摇头,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端着开水跛着来到阶檐,笑着说:“请喝茶!你们等着,我马上炒菜。很快就好。”客人坐好了,狗也就不叫了。
   瘸子做着菜,三个兄弟躲在屋里打下手。外面,几个女人叽叽喳喳地聊着,小娃儿挤在一边,听着等着吃饭。“我们瘸子除了不能担,还是很能干的。你看他把这屋收拾得多漂亮,很多女人都赶不上。他还会做饭,当个厨子都行。这瘸子人瘸心不瘸,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好心人。”这是蒋三娘的声音,她啥时就和瘸子成了“我们”?媒婆的嘴就是会说,难怪人都说,媒婆连天上的麻雀都能哄下来。“你家傻子嫁给他,是你当娘的前世修来的福。”
   吃饭了,傻子妈和蒋三娘、瘸子妈以及瘸子的弟媳妇等女人一桌。傻子愣在那里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坐哪里。确实,和傻子一桌,看着那鼻涕,看着那歪扯的嘴角流出的口水,就没法吃饭。
   几个弟弟看看傻子,看看瘸子,看看傻子的妈,他们真希望傻子的妈能把傻子喊过去,可傻子的妈好像没看见似的。侄女们叽叽咕咕,把嘴翘得老高。
   “傻子,过来,挨着大哥坐。”瘸子走过去,把傻子牵过来。弟弟们和侄儿侄女们只好上了桌子。难受也得忍着,不能让女方家里看出这家人嫌弃傻女人,弟弟们知道大哥说个婆娘难。
   傻子妈低着头吃饭,不看傻子他们这一桌。瘸子很有耐心,他找来一根干净的围腰,围在傻子的脖子上。又找来一根小勺子,舀着饭和菜,一勺一勺地喂,喂得很慢,很小心,就像喂婴儿;傻子的鼻涕一流出来,大哥马上牵围腰角轻轻地把它擦掉。
   “哟,这么热闹?我儿子说婆娘怎么把婶娘忘了?”大家正吃着饭,外面传来了响亮的声音。瘸子愣住了,这“烂货”来干什么?瘸子心里刚跳出疑问,“烂货”已经进了屋。
   “哪个是我侄儿媳妇?是你?哦,你是三娘。是你?你会看上瘸子?不可能。哦,我看出来了,就是她吧?”“烂货”指着傻子说,“嗯,不错,还般配。瘸子,老娘以为你有多大的能耐,原来也只能找个这样的呀?你不是要找个比老娘漂亮的吗?你龟儿子是饿昏头了?”“烂货”说着开始骂起来。
   瘸子尴尬地看着,他不知道“烂货”今天为什么要来耍泼。他的家人也是看着,他们都被“烂货”的突然光临弄懵了,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你在我肚皮上哼哧的时候怎么说的?你那话多好听呀。你们听,瘸子是这样说的:老娘,我这辈子都不要婆娘了,我只要你一个人。你在老娘屁股上贴着的时候,你往老娘胸脯塞钱的时候,你说的什么话?瘸子说呀,说给你妈你兄弟听听,说给你这么漂亮年轻的岳母娘听听。”
   “你胡说什么?”瘸子红着脸吼道。“哟哟哟,一个男人凶什么?你们家小心,你看这个男人这么凶,小心你们傻子受气挨打哟!”
   “你再胡说,我就要动手了!”瘸子五弟喊道,“我哥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谁不知道?要你在这里嚼舌根!”
   “侄儿,你别凶,我说完就走。不要你赶!你哥和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怎么知道?你哥和我一样是‘烂货’,他的钱塞到老娘身上的不少。”烂货转身看着傻子的妈,指着瘸子,“这样的人,你们也要把女娃子嫁给他?有你们这种当老娘的?人家那些真正爱娃子的妈,听说这些,拉起娃子就走,你们还吃得下饭?哼!”
   傻子妈低着头,好像没听见。“烂货”一看傻子家没人理睬她,她立刻走到傻子娘的身边,弯腰偏头打量了一会傻子娘,然后站直了腰,挺着胸脯说:“瘸子,你这岳母娘不错,人也年轻,东西比我的还大,还有劲。嗯,眼光不错。一下娶两个,怪不得要甩了老娘娶个傻子……”“烂货”说完,哈哈地笑着转身走了。
   “妹子,你别听她乱说。”瘸子妈说道,“我们瘸子是什么样的人,你走一转就知道了。你从他收拾的屋子也看得出。”傻子妈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接瘸子妈的话,她只顾埋着头吃饭,好像她才是傻子似的。瘸子又一口一口慢慢地喂着傻子,等傻子饭饱汤足了,饭菜早凉了,可瘸子还是笑呵呵的,并没有被“烂货”的搅场影响情绪。
   这几弟兄啊,也真没忘了大哥,他们给大哥碗里夹了许多肉和菜。看着大哥高兴的样子,老五就想:“看来啊,人就是动物,也需要那回事,就是没人想当和尚。”
   不知道是看出了瘸子待傻子的真心,放心了,还是有别的原因。傻子娘好像没有听到“烂货”的话似的,一放下碗,起身就走,边走边说:“我家傻子就丢在你们这里了。你们好好看着她就行!哪天不忙了,你们愿意,带上她把结婚证办了就行。我要回去打麦子!”“妹子!你等等!不用忙的,我让他们几弟兄去帮你!”瘸子的母亲说着追了出去,可傻子娘已经跑远了。傻子娘跑了,傻子抬头看了看,坐在瘸子身边不动,没有一点撵路的样子。
   “别追了。傻子娘和你一样,早就盼着给傻子女找一个下家。她害怕你们反悔呢,怎么敢让你们去帮她打麦子?”蒋三娘坐在饭桌旁,用帕子扇着风。
   瘸子听着桌上的谈话,看着身边的傻女人。她虽然傻,虽然残,但也和自己一样,是先天的,不是药罐子,这比娶一个正常的药罐子女人强。瘸子又想起了黄鳝的顺口溜:“老子傻老子残,老子不是药罐罐。你会算,你娃精,药罐子里钱用尽。”当初以为,是黄鳝被人骗了,编着顺口溜咒骂人;就像那打牌输钱的,咬着牙说:“赢了拿去吃药!”好像这样一骂,心里就平衡舒坦了似的。现在看来,这顺口溜竟然是送给瘸子的安慰话,也好像是在替傻子说好话,就是要促成瘸子和傻子的婚事。看来,黄鳝才是他瘸子和傻子的真正媒婆啊!
   唯一遗憾的是,瘸子害怕人家会不同意,而且看到“烂货”的撒泼,他更担心了。他在喂傻子吃饭的时候已经在心里准备了一大堆说辞,准备吃完饭慢慢给岳母娘说。哪知道岳母娘不听就跑了,让瘸子白准备一场,白忧虑一场。瘸子本来准备说:“自己虽然不能挑不能担,但是,有三个好弟弟,他们会帮着种帮着收,不用愁的。”他估计人家不同意婚事,还准备说:“我会好好待傻子妹的。不会像沟下头那家,每天把傻子婆娘打得像猪一样叫。我会把傻子妹当婆娘一样好好待的。”准备讲“烂货”纠缠他的事情……谁知道,这些都没用上,人家就把女儿丢在这里,急急地走了,就像逃避瘟疫似的。
   瘸子就这样娶到了婆娘,啥彩礼钱都没花。他昨晚还为彩礼钱担忧得睡不着觉,谁知道这么容易……晚上,瘸子把自己和傻子的澡都洗了,他把傻子的身子擦干,抱到床上,傻子真轻,就像一个十几岁的瘦娃娃。电灯下,瘸子看到了傻子手臂上乌黑的疙瘩,背上的竹条痕迹;傻子的屁股上,也是一条条血痕。瘸子呆了,这是谁打的?是傻子的妈?
   11
   瘸子搂着傻子婆娘想着……
   傻子女人是真的傻吗?难道她傻得连自己的妈都不认识,妈走了才不追赶?难道她不是很傻,是她妈把她打怕了,她感觉到瘸子对她才好,所以她不走了?不管怎样,她妈是像扔包袱似的把她丢给瘸子,就像躲瘟疫似的匆匆逃离的。瘸子既然接受了她,就没有必要去问这些了。至于傻子女人的妈是什么样的女人,傻子女人家里还有哪些人,瘸子不知道,只是从蒋三娘那句话里,瘸子感觉到傻子是她家里的负担。也奇怪,这傻子女人好像命里就该是他瘸子的婆娘,不仅来了就不走,而且很听瘸子的话,瘸子要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瘸子第一次体现了男人的威力后,傻子女人就在他怀里甜甜地睡了,就像一只温顺的猫。半夜里醒来,瘸子心里有了一点担忧,她会到处乱跑吗?这几天是农忙,谁有时间跟着她屁股转啊!睡吧!明天看看再说。
   瓦房缝里露出了亮光,那亮瓦也明起来,大房子还是静静的。瘸子不敢再这么早上山,他怕傻子婆娘到处乱跑。带她在身边?这么早就把她带上山?瘸子不忍心。那先煮饭吧。他坐在床上,一边穿着衣服,一边看还在熟睡的傻子。傻子的嘴巴歪扭着,鼻涕和口水流着,细小的身子,就像一个小女孩。除了外表的丑陋,还是挺可爱的女人。瘸子轻轻摸了摸傻女人的头,下了床,拿来傻子的洗脸帕,把那鼻涕和口水擦了。又找一根新毛巾围在傻女人的脖子上。
   煮好饭,天已经大亮。瘸子看了看表,五点钟。他走到床前,使劲摇着熟睡的傻子:“傻子!傻子!起床了,起床了,给大哥一起上山割麦子去!”傻女人醒了,她用另一只手揉着眼睛,嘴里咕噜着什么,瘸子没听清楚。瘸子在傻女人脸上亲了一口,说道:“乖!听话!不要乱跑,大哥走哪里,你都要跟着!不然,会有人欺负你!打你!听见了吗?傻子?”傻女人点了点头。瘸子一惊,这傻女人能听懂话?看来不是想象的那么傻。想着心里又是一阵欢喜。给傻子穿好衣服,瘸子又端来洗脸水,给傻子洗脸。被水润泽了的傻子的脸,也是细嫩光滑的,与漂亮女人没有差别,自己的女人也这么漂亮?瘸子呆呆地看着傻子。傻子的口水又流了出来,滴在瘸子的手上,凉凉的。瘸子醒了。如果不是那口水,如果嘴不歪,如果那眼睛不是总看着地面,如果她的颈子能伸直……哦,那她肯定就不是他瘸子的婆娘了。瘸子轻轻地抹着傻子的脸,比抹那灶台轻柔多了。洗完脸,又伸手轻轻摸着那光亮的皮肤,真细!30年了,这是瘸子第一次放心地摸女人。
   傻子真的听话,瘸子在山边的地里割麦子,傻子或站或蹲,或在麦地里闲逛,玩着她的事情,就是不乱走,瘸子放心了。割一会儿麦子,看一会儿自己的傻女人,瘸子心里甜了。傻子总比疯子好,你看她不乱跑,不让人担忧。她不会帮忙,但也不乱骂人,一切都是他瘸子说了算,瘸子的权力比那皇帝还大。那些娶正常女人的,有几个不是三天吵两架?乌鸦嘴不是和她男人经常吵吗?哦,瘸子结婚了,也许他们不会再吵了。有几个男人在婆娘面前不变成“趴耳朵”?乌鸦嘴的男人在乌鸦面前不是服服帖帖的吗?这样一想,瘸子越加觉得幸福,割着麦子更加有力了。
   是刀更快了,还是麦秆更细了?瘸子看看锯锯镰,没变;看看麦秆,没变;那怎么今天割麦子特别省力,特别快?管他呢。瘸子割着,唱起了川剧。唱完了,就在心里学黄鳝编顺口溜:“傻子傻,傻子瓜,傻子是个乖娃娃。对,是一个能和自己做那个的娃娃,是个要和瘸子生娃娃的娃娃……”瘸子休息时,不再去看人家两口子亲热,他有自己的傻子了。那些婆娘再漂亮也是人家的,要摸一下都不行;那“烂货”,自己没摸还挨了白打。傻子虽丑却是自己的,自己想怎么都行,看谁还敢打他。
   太阳离山头很远了,那傻女人还是呆在麦地里,不乱跑。她的脸晒得红红的,头发下的汗水,就像那乱草里的泉水,细细地冒着。她在家里受过这太阳的罪吗?瘸子看着,心疼。但有啥法呢?
   瘸子起身,看着麦地四周,麦地边有一棵桑树,桑树下面有一块癞疤石,那癞疤石就像蛤蟆的背,又像麻子的脸,石面坑坑洼洼的。这些癞疤石灰黑灰黑的,很大很干净,并不像蛤蟆那么可怕。癞疤石,是农村里很好的晒场,晒棉花,晒花生;冬天躺在上面晒太阳,很舒服,瘸子以前就经常躺在桑树下的癞疤石上睡觉。

共 226505 字 46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9...46
转到
【编者按】洋洋洒洒二十一万字,已经不是中篇,而是一片长篇巨制,娓娓道来一个让人流泪和不得不思索的故事。文章讲述的瘸子对傻子、对儿子真挚的不离不弃的爱,会让我们高兴得流泪;瘸子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顽强不屈、勤劳坚韧的精神会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瘸子这种弱势家庭,在婚姻,在生存上面临的种种磨难,会让我们震惊和伤心流泪;乌鸦嘴、黄鳝、瘸子的母亲等众多泥土百姓身上表现出的炙热的善良,会让我们感叹而流泪;村干部、老师、辣椒等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会让我们气愤地流泪……整个故事悲喜结合,悲剧收场,会让我们深刻地反思:怎样才能让瘸子和傻子组合的这种弱势家庭正常地生存?呼唤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为这些弱势者提供生存的保障,这些保障仅仅是经济的吗?故事中傻子的悲剧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没有吗?她们的生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故事时间跨度大,从农村改革开放到现在,从瘸子结婚的艰难到他儿子福福结婚的艰难,从福福的读书到福福的打工,从比较广的范围揭示了我们社会大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我们国家为改变农民命运采取的措施,更在这些社会背景下展示着瘸子这种弱势家庭生存的喜怒哀乐和艰难,甚至悲哀,展示着农村人的世态。小说主要次要人物性格鲜明,瘸子善良、勤劳、坚韧执着、有着常人的自私和狡猾;黄鳝混世,但重情重义,敢作敢当;辣椒泼辣,自私,现实;乌鸦嘴,同样泼辣,但善良,乐于助人。其他,像瘸子的妈,瘸子的弟弟,都是自私中有着善良,自私中有着亲情的顾忌,更让我们有一种悲哀和担忧。小说语言流畅,描写平实生动,充满泥土味和个性,特别是黄鳝的顺口溜贯穿故事,小说语言体现着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口语的特点。环境描写,既很好地展现了农村风光,又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紧扣故事。文章对石缝间的桑树的描写,充满着人生的哲理思索,耐人寻味。问好春雨,特别推荐这篇小说。【友情编辑:秋梧飘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621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1-06-21 15:36:45
  洋洋洒洒十万字,已经不是中篇,而是一片长篇巨制,娓娓道来一个让人流泪和不得不思索的故事。文章讲述的瘸子对傻子、对儿子真挚的不离不弃的爱,会让我们高兴得流泪;瘸子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顽强不屈、勤劳坚韧的精神会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瘸子这种弱势家庭,在婚姻,在生存上面临的种种磨难,会让我们震惊和伤心流泪;乌鸦嘴、黄鳝、瘸子的母亲等众多泥土百姓身上表现出的炙热的善良,会让我们感叹而流泪;村干部、老师、辣椒等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会让我们气愤地流泪……整个故事悲喜结合,悲剧收场,会让我们深刻地反思:怎样才能让瘸子和傻子组合的这种弱势家庭正常地生存?呼唤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为这些弱势者提供生存的保障,这些保障仅仅是经济的吗?故事中傻子的悲剧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没有吗?她们的生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故事时间跨度大,从农村改革开放到现在,从瘸子结婚的艰难到他儿子福福结婚的艰难,从福福的读书到福福的打工,从比较广的范围揭示了我们社会大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我们国家为改变农民命运采取的措施,更在这些社会背景下展示着瘸子这种弱势家庭生存的喜怒哀乐和艰难,甚至悲哀,展示着农村人的世态。小说主要次要人物性格鲜明,瘸子善良、勤劳、坚韧执着、有着常人的自私和狡猾;黄鳝混世,但重情重义,敢作敢当;辣椒泼辣,自私,现实;乌鸦嘴,同样泼辣,但善良,乐于助人。其他,像瘸子的妈,瘸子的弟弟,都是自私中有着善良,自私中有着亲情的顾忌,更让我们有一种悲哀和担忧。小说语言流畅,描写平实生动,充满泥土味和个性,特别是黄鳝的顺口溜贯穿故事,小说语言体现着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口语的特点。环境描写,既很好地展现了农村风光,又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紧扣故事。文章对石缝间的桑树的描写,充满着人生的哲理思索,耐人寻味。
回复1 楼        文友:鬼无影        2011-06-22 06:45:58
  感谢秋梧飘絮编辑的辛苦了。
2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1-06-21 15:36:58
  谢谢春雨。
回复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6-21 16:11:48
  这个篇幅一次发完,让秋梧飘絮受累了!真诚地说声谢谢了!
3 楼        文友:一面风情深有韵        2011-06-21 19:20:12
  真能写啊,看晕啦
爱不释手
回复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6-21 19:58:21
  谢谢朋友光临!
4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7-18 10:19:04
  走马看花地涉猎了一下,觉得作品如行云流水,文笔生动,充满了对底层弱势阶层的悲天悯人情怀与关注,很有警世意义,是一部适时的顺应时代要求之作。十分难得。值得细品细读。赞一个!
晋忻李
回复4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7-18 22:15:28
  谢谢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老师辛苦了。
5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审        2011-07-19 10:29:04
  作者笔触直探底层,对“卑微”的小人物有令人动容的细致观察和人文关怀。几个主要角色形象鲜明饱满,情节也在合理可信的同时,保持着引人入胜。桑树在小说中化为一个意味深长的意象,没有说什么,又把什么都说尽了。
回复5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7-19 16:00:05
  谢谢绝品组的鼓励肯定,这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作方向。谢谢!
6 楼        文友:司药        2011-07-20 23:25:13
  还没有拜读完全篇,但仅是部分,已让药深感作品的厚重……在这个浮躁的快餐文化时代,静下心来写这样“吃力不讨好”(讨市场的好、讨点击率的好、讨读者的好)作品是需要勇气和定力的。当然,能沉下心来沉浸于《石缝之声》,同样需要耐性和审美取向的趋同。每天时间有限,但品读这样的作品,对药来说,是一种“静心”的过程。感谢春雨阳光。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6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7-21 08:34:55
  谢谢司药中肯的提醒,也谢谢司药的肯定。辛苦了!
7 楼        文友:梅香透雪        2011-08-06 10:44:13
  关注弱势群体,作者是个榜样。看过本节,小说语言朴实感人。
大学文化,公务员。在不同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多篇(首)。
回复7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06 20:48:36
  谢谢梅香的点评和鼓励!
回复8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14 16:26:37
  谢谢司药详细透彻的解读,你的解读让我流泪!
9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22 17:53:12
  http://www.vsread.com/bbsshow.php?bid=25604&rid=200649&page=1#200650 />  
   幽暗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感思于《石缝之声》
  
   现实中,小人物的命运已微不足道,那么,《石缝之声》中这对残障人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又将是怎样的幽暗无声?
   瘸子配傻子,貌似天生一对,却毫无美满调和之意,全是怅然、痛惜之章。娶妻、生子、创业,照顾傻子、照顾孩子,这个两眼深陷、颧骨高高的瘦弱之人的命运和人生,作者把它成型于文字,并命名为《石缝之声》,只是要单纯地带给我们这个残障男子生存维艰的故事?行走于文本内外,除非你“绕道”,拒绝“观看”,拒绝“多想”,否则,浸透于其中作者的良苦用心,你就无法避让,你就不能不为之动容。
  
   【人物永远是作品的核心,通过他们,作者与读者进行着关乎命运、关乎人生、关乎情感的背靠背的交流与对接。】
   瘸子,这个只有会计和队长知道他名字的男子,是《石缝之声》绝对的主人公,作者对其倾情、倾墨,也是必然。这个有着正常的思维和意识、有着非常的勤奋和坚韧的瘸子,是怎样带着傻子、带着儿子独立而自强地过活?细碎的日子、田间的庄稼、山上的果树、圈里养的猪、冬天熬制的猪油……流年生活,他的眼里涌溢的、心里泛出的,是怎样的男人温情、男人式的爱恋?
   对傻子,他没有爱情,却有不离不弃的温情和责任感;对儿子,他有诉之不尽的爱意,却总是不经意地陷于怎样才能不成为儿子负累的忐忑中,无奈、无助,歉意如刀,刀刀划伤这个自尊自立的残障人。而瘸子以及瘸子一家的经历,事事的人性考验、时时的亲情底线,同样也是刀,刀刀斩问着我们的公众良知、社会的人性关怀、国家的求助体系。行动不便、生活不便、屡受社会排挤,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之人,不在境况,真的很难“代入”去真切体味瘸子一家,其难、其苦。
   瘸子要结婚,不敢奢谈爱情、妄求条件,只为生理需求,只为繁衍后代,只为排遣比夜还黑还凉的寂寞。傻子也罢,好歹有了媳妇,有了儿子,瘸子有了家。有了媳妇怎么养活、有了儿子怎么教养,瘸子可谓费神费心。傻子媳妇相对容易,到哪儿带着就是,但如果自己“死在前头了呢”?这样的问,瘸子把自己问得心惊肉跳,难有答案。说是“难有答案”也不确切,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只是瘸子不愿正视、不忍面对。是瘸子懦弱、是他在逃避吗?不。我相信换谁,在照料一个傻子吃饭睡觉穿衣等事无巨细的现实生活、在傻子无意识的荒诞让你防不胜防地蒙羞受辱时,都会和瘸子一样“心惊肉跳”,一样有所逃避。其实,瘸子对傻子真算仁至义尽,看看傻子娘家的一家人,我们就不难体会常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亲情,有时也很脆弱,也不是永远的恒温。
   那么,对儿子呢?怎样面对世人的白眼和歧视、怎样面对比生存更为严峻的现实,怎样让肢体、智力健全的儿子健康成长,瘸子更是“早做功课,早疏导”,那棵石缝间的桑树,就是他对儿子“生存教育”的活教材——无论怎样艰辛,要想方设法活下来,要好好地活着。好在,儿子懂了、领会了,外出打工、回家结婚、照料家人,成为了一个自立自强、“混得不错”的人。作为“旁观者清”的读者,对于瘸子对儿子教育的成功,我真的感觉到非常欣慰。因为现实中,太多残障家庭长大的孩子,心智的扭曲并不少见,能像瘸子这样对孩子处心积虑地实施积极向上的“爱的教育”的家长,真的不多。
   比瘸子更让扎人心的,是傻子这个人物的塑造。
   用我生活中一惯的“逃避逻辑”,《石缝之声》中,当属傻子最为幸福。你看她,不操心吃、不操心穿、不在意他人白眼、不在乎冷暖温饱,跟着丈夫叫大哥,满心满脑只认“大哥”……反之,有人全心全意地替你操心吃穿温饱,像大哥一样呵护你,牵你的手,不离不弃……可惜,傻子的幸福她不懂,但懂的人,早已在瘸子对傻子质感的情感中,悟到爱情、悟懂不离不弃。还有一层意味,我看得尤重:傻子可以不在意道德、良心,心智正常的我们呢?被傻子质询幸福、质询良心、质询不离不弃的夫妻之情,这样的视角,再尖锐不过,我愿意把这视作作者成文《石缝之声》的意义之一。
   是的,傻子这个人,从我的角度看,就是作者有意为之,我盯着幸福的傻子,做着主观的猜测。如果作者只是想深化《石缝之声》的悲剧色彩,那么给瘸子“说”一个“脚脚爪爪”健全的媳妇,然后,在家庭琐事中、在世事境遇里,种种不平衡、种种不尽意,可能对瘸子身心毁坏性更强,对读者善感的内心更为撼动。但,偏偏作者设计了傻子这么一个角儿。这就让文本有了另一个特定的指向——残障之家、弱势群体,该如何生存生活、社会该如何支持扶助、民众该如何体恤善待,上升到这些命题的思量,《石缝之声》,立意赫然深刻,内涵赫然凝重。
   健全人的弱势态,福福境况,同样引人注目,惹人伤神痛心。
   把人生起伏,完全归结于宿命,可能过于灰色、过于消极,但,事实是,有些事,确实容不得你这个主人去选择、去取舍。福福便是如此。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子,本可以像其它适龄同伴一样,去爱、去生活,却就因为他有残障的父母,他便被划属于另一阶层。哪一阶层?不是常态群体,也非弱势群体,残障家庭的福福,更多几分尴尬、几分困扰。
   我们来看,瘸子傻子结婚、瘸子傻子的儿子结婚,同样是结婚,前后的“意味”却大不相同。
   与福福相比,瘸子是幸运的。因为他只需养一个事事顺他意的傻子老婆,他不用养爹娘,反倒爹娘在世时,还可以帮衬他。可福福不同,残障父母已让他自觉低人一等,在生活起跑线上已“输了一筹”,更严峻的是,残障的父母老了,他要养活他们。仅此一条,即使再不势利的女子,面对福福,也得驻足思量嫁与不嫁。毕竟,生活仅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再真挚浓烈的爱情,也经不起琐碎日子的斑蚀。
   再是《石缝之声》中的两个举足轻重的非主角。
   瘸子娘,待人接物如泥土般质朴,对世事处变不惊的淡定,对瘸子儿子的关照、关爱,对本家族各家各户的体恤和理解,既有母亲之本分,更有人之善的本源。这个皱纹石板脸的女人,虽然在文中着墨不多,“出场”有限,却足以深深植入我的记忆并留下石刻般的印象。看到她,我觉得安心、觉得踏实,同时也为这个辛苦一生的母亲,儿女多多,却孤独凄冷地住在草房的生存境况,伤着眼伤着神——农村养老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变家庭独力为社会协同。老有所养,不是哪一个人的“眼球”所在。
   擅长哼唱“顺口溜”的黄蟮,话里话外总有玄机,却未能参透自己的玄机——在乡党眼里,这样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谁家的女人愿意跟他?不跟就不跟,他也正乐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黄蟮这个人,狡黠、幽默,不甘束之于“泥土”,不甘循规蹈矩的生活,在他人看来,是个乱说乱唱、没个正形的“混混”,却这个“混混”有他的认真、他的道义。看似他吊而啷当,什么都不在意、不上心,其实他自有他的感动、他的道义标尺。对瘸子的尊重、对瘸子一家的关照,以及为了瘸子的“遗嘱”,送傻子“上路”,这个人的是非道德观,仅用书面的字词和常规的道德伦理规范,难以陈述清楚。
  
   【《石缝之声》整篇都在说婚嫁、说居家过日子,与爱情沾边,却又好像都与爱情无关。】
   瘸子与傻子有爱情吗?这样的问本身就显得傻气。有如何、没有又如何,瘸子对傻子的好,傻子对瘸子的依从,又让多少“脚脚爪爪”健全的我们,羡慕到暗生伤悲?福福与雪雪是有爱情的,但婚后如铁的现实,他们的爱情能走多远?我几乎是提着心看着这小两口子。无论爱情怎样炫目,具体到人生的每一天,只能是一天天的日子,一辈子一辈子的活,请原谅我的低沉和伤感,实在是现实强大到足以“招降”一切。
   确实,十万余言的《石缝之声》,品读中,我总是陷在一种情绪里,说不上是沉重还是失望,还是其它什么,就是觉得像瘸子傻子这样活,挺无聊、挺没意义,但,放眼望去,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的人,谁又能活出多少分强于瘸子傻子本质生活质量和对幸福简单的释意?
   我们总是在讨论幸福、在寻找幸福、在感受幸福,感觉离开爱情、离开健康、离开物质基础,幸福就无从谈及。其实,现实生活这个课堂,无时不刻地在为我们做“现场培训”: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感觉到,幸福在。看,作者为我们布景的这些场景,幸福,并不虚拟、并不书面。“火把瘸子两口子的脸映得红红的,把两口子的影子印在墙上,就像照的相。”暖烘烘的幸福,许是因为残缺的比照吧,这种生发于瘸子傻子身上的幸福,更容易让人触动。“连老天也顾惜残废的两口子。”圈里的猪儿、床上的傻儿、跑跳玩耍的儿子……“货真价实”的幸福,溢得瘸子满心满脸,也溢满我们的心间。我愿意把这些视作作者是在用“比照”向我们说事、说理,让我们在比照下,审视和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幸福以及幸福感。
  
   【《石缝之声》之所以动人,正是源于这种本质到最接近人的生存底线和精神依托的现世状态和人文境况。】
   “不要以为是残疾人就要人家同情,你就什么照顾都该享受……”这话乍听是个理,但,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的今天,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扶助,就是国家乃至个人摆脱物质禁锢良心的体现。谁给残障人一条生路、一丝希望?探问到深处,这样冷酷的现实,倒是瘸子先想到了,“傻子最好死在自己的前面”。想法虽然近乎无情,却对傻子而言,还是一种幸福的“人生规划”。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常人何以作为?难不成,傻子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还是他们(乌鸦嘴)好,脚脚爪爪都是好的,想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既挣了钱,又长了城里人的见识。等下辈子投胎变个健康人,到城里好好地晃荡晃荡。”瘸子这样的感言,让我感觉到极为酸楚,也极为感慨:一个残障的人,对健康、对做个健康人的诉求,居然是如此的低端。霎那间,我明白,《石缝之声》之所以动人,正是源于这种本质到最接近人的生存底线和精神依托的现世状态和人文境况。
   相对而言,《石缝之声》中的瘸子还算是活得相当不错的残障人。他还有能力致富,还有能力规划自己,现实中那些比瘸子更没有生活能力的人呢?街头流落,还是蜷在哪个角落,生不如死地苟活于世?与死相比,活着所承受的磨难和考验,更为尖利。
   其实,在本文的组文中我在尽可能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太主观,不要太悲观,我也在不断地回到文本,反复审视,看作者在这部近乎白描的“瘸子傻子生存史”里,到底想说些什么,我们能听到些什么。于是,我看到了作者博大的悲悯情怀,看到了残障者生命之顽强、生活之执着,看到了人类耐受和应对苦难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看到了面壁于瘸子傻子的人心、人性和社会扶助体系。真的也不完全只是暗色,只有悲情,《石缝之声》还有暖意,作者还在为我们勾勒希望和美好。
   残障人反倒领不到补贴、学校不给减免孩子学费……村长的无情,校长的漠视,都是因为穷?相比之下,这些“坏了的良心”的当权者,更衬得黄蟮、乌鸦嘴这些乡里乡亲的温暖。
   看到瘸子把一份家业搞得风声水起,让我心生希望: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理由活得潦倒落魄、无依无着。
   爱在爱中的福福,结婚以及婚后的艰难,透着对家人的体恤、对世事的隐忍,这个孩子的懂事,让我几度落泪,因为感动,因为感伤。
   被长年的劳作之苦、被养猪的灭顶之灾折磨的眼睛深陷、颧骨高高的瘸子,在儿子福福结婚后的好精神、好心情,让我感觉,原来我们活着的理由,真的可以简单到只是为了看到孩子的好,看到生的希望。
   原以为作者会把本文作成一个“喜剧”,却瘸子肝癌、八十一岁的老妈妈还得养傻子,直到游手好闲的二流子黄蟮最后为了报恩于瘸子而害死傻子,而上了警车……这样的结篇,为本已沉重的文本,蒙上了一层更为渗人的阴悒。
   对于傻子的死,我伤怀,我也松了一口气,然,更重的酸痛横亘于心:残障人真的就只有死这一条生路?或许,他们,根本不应该来到这个世间?合上书,良久,我还在为这样一个结局,不能释怀,还在幻想,如果把文本设计成“正剧”呢,是不是可以让人稍稍舒一口气,得一点安慰?却文本可以设计,现实呢?我想,冷峻、逼魇的悲剧色彩,更容易唤醒人们乃至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视线和行动。毕竟,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只是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叙事而叙事,《石缝之声》可为代表。如果说,石缝间生存的桑树在做一种生存的演示,那么瘸子傻子这一家子,他们的苦乐哀伤,又在为我们这些“脚脚爪爪”健全的人、为我们的社会演示着什么?对弱势群体,是忽略还是关注,是个严重的、严肃的问题。
  
   十万余字、众多人物,一码是一码,“归位”妥帖,纹丝不乱;农村生活气息纯正浓郁、农家农作末枝细节入情入理,无不折射出作者以字做媒、谋篇布局之深厚功底,体察世事、视野半径之阔达悠远。我要说的是,如果作者没有对农村、对农事、对农家的谙熟,没有对身体残障、对残障人心理感同身受的“入境”,断然写不出如此水乳交融的作品,以至于,我狭隘理解和寻求的文学艺术性的属性,在《石缝之声》的品读中,再次“变调”确定为——生活的,就是艺术的。《石缝之声》,既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述生活之重的姿态,让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力道心怀敬意、充满期待。
语文教师
回复9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22 17:55:13
  这是司药为这片小说写的精彩书评,引述在这里,为拙文增辉!也引述了作者书评的网络连接,供朋友去查阅。
10 楼        文友:悠悠岁月        2013-05-18 16:22:07
  我还会再来看的。
回复10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5-18 20:13:47
  谢谢岁月,欢迎指点。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