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校园叙事

绝品 校园叙事


作者:区评之 进士,664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80发表时间:2009-01-10 14:03:44
摘要:吃过晚饭,他俩又到校园东北角那块小菜园转。这是十几年来他俩养成的习惯。小菜园长三十米,宽十米。唐诗不知用脚量了多少遍。他俩把小菜园当成宝贝疙瘩,侍弄得很好。茄子、辣椒、豆角,甚至还种了几棵甜瓜。校园里种甜瓜得保密,不然让学生知道趁黑会摸光的。还是宋词坚持要种的,女人家爱吃这个。唐诗拗不过就种了几棵,鬼鬼祟祟掩映在豆角架里面。

校园叙事
   魏校长这几天跑工资和寝楼的事有了结果。说起结果,魏校长直摇头。原来大家都天真地想,白书记一来会给老师补发工资,拿钱给学生盖寝楼。谁知白书记耍了个小聪明:给每位老师发三十袋面粉,顶俩月工资;盖寝楼美其名曰收“普九”押金,每生每期加五十元,羊毛出在羊身上,连收五年绰绰有余。是官刁死民,当官的真聪明呀,亏他白书记想得出,发点面哄哄老师,盖寝楼又一毛不拔。你想老师就“老实”?学生的钱是韭菜割一茬又一茬?咱咋给老师解释,咋给学生家长解释?难哪,难都叫夹在中间的学校作了。魏校长长吁短叹,叫苦不堪。
   唐诗从魏校长办公室回住室,很远看到门口停辆红色出租车。进了屋,见赖货坐在那里正在和宋词说笑。唐诗说,赖货你咋来了?想嫂子了呗。赖货看了一眼宋词,开玩笑地说。唐诗笑笑说,你嫂子那干瘦样,哪有银枝够味?嘴上说心里却想:别看
   宋词脸瘦一点身上浑圆着呢。赖货说,这你就不懂了,唐诗,现在城里流行嫂子这种标准体形,你弟妹草篓子身材那能和嫂子比,不中咱们换换?宋词脸一红说,你们滚一边去吧!扭身上里间去了。赖货的眼光就跟到了里间门口。唐诗坐下,问赖货来有啥事。赖货说,也没啥事,咱婶说种的西瓜熟了,让我顺路捎来几个。唐诗这才看见破课桌底下,堆了几个又圆又大的花皮西瓜。唐诗想,还是娘挂牵儿子呀。每当遇上不顺心的事,唐诗就想娘想家,想逃到娘的怀里痛哭一场。
   赖货说,咱婶还说让我问问你发工资没有,没有发让我捎来几十块钱,说你们三口日子咋过的。说着赖货掏出五张皱巴巴的十元票来。唐诗就感到鼻子酸酸的。哦,差点忘了,前天朋友送我一台彩电,先放你这,现在谁还看破黑白电视?赖货说着,站起身从车里搬出一个彩电来。唐诗说,赖货,这哪好意思呢?赖货说,咱弟兄俩谁跟谁呀!我看你的日子够紧巴的,要不我先借给你一两千,给嫂子和侄子添件像样的衣裳,以后有了再还,没有就算了。唐诗真想张口,但张几张没张开。宋词出来接着话茬对唐诗说,要不咱就借赖货点,跑职称跑你的事都花钱。唐诗犹豫了。他是不甘心啊。
   记得新婚之夜,闹洞房的人离去,他拥搂着宋词喁喁地说,词,嫁给我不会叫你受委屈的,我就是财富。那时唐诗受陈祖德报告文学《超越自我》的影响,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一切都会有的。望着简陋的新房,望着床周围泥墙上和房顶棚糊满的旧报纸,宋词也充满期望地点点头。他俩不约而同地吟诵起唐诗写给宋词的一首小诗:你说你怕/前面的路是黑的/我说别怕/有你相伴/我们可以把它走亮……也有人劝他们,树挪死,人挪活,东方不亮西方亮,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本学校和其它学校几位老师,两年前去南方学校应聘,听说一个月拿一两千块,已经站住了脚跟。唐诗和宋词不知是舍不得来之不易的“铁饭碗”,还是学生渴求的目光,还是父母的打罢,他们始终没有勇气下决心去。为遏制教师的大量流失,局领导大会小会讲困难的暂时性,甚至说,孔雀东南飞,现在有些麻雀也开始东南飞了,再想飞回来也没有他们的窝了。唐诗宋词他们抱着希望在苦苦等待。
   赖货凭啥始终比他唐诗过得滋润?唐诗想不通。小时候,赖货的父亲刘收当大队书记,父亲是生产队赶马车的,人家赖货家吃的啥穿的啥?唐诗清楚记得,那天晚上父亲进城卖牲口回来,刘收让父亲捎回一大块熟牛肉,父亲叫唐诗给书记家送去。那牛肉真香啊,半路里,唐诗经不住诱惑,找个背旮旯猛啃了几口。那年头时兴的确良黄军褂,赖货穿破了一身又买一身,唐诗给娘嘟囔了两句。第二天,娘上街撕了几尺稀白洋布,染成草绿色,给唐诗也做了一件。唐诗勉强在同学面前脖子仰了好一阵子。他十年寒窗,以为从此可以居高临下跟他赖货说话了,可还是要仰脸看人家赖货。每次回家,娘就宽慰唐诗,孩儿啊,跑得慢了穷撵上,跑得快了撵上穷,人呀,要知足,冻不住饿不住,没灾没病平安就是福,心不能太强了。
   赖货掏出一打崭新的百元大票,哗哗数了二十张摆在唐诗和宋词面前。这时唐虎放学回来,正好看到这么多钱,嚷着要买双旅游鞋。宋词“口”道,写作业去,这是你赖货叔的钱。唐虎看看三个人的脸,又看了一眼钱,很不情愿又很懂事地写作业去了。唐虎学习很好,宋词经常跟唐诗说,咱就盼着小虎长大出息了,巴不定也弄个书记县长啥的当当就好了。唐诗说要写个借条,赖货说就不必要了。唐诗不依,说,亲是亲财帛分,还是写个条吧。唐诗就起身找来纸笔,写了个便条。当签自己的名字时,唐诗笔尖迟疑了一下,不知咋的,他突然感到手中的笔就像李鸿章和日本人签《马关条约》一样沉重。
   这一晚,唐诗失眠了。他要仔细想想咋合理地使用这屈辱的两千块钱,他又想起明天局纪检组要来调查的事,临明他才强迫自己睡了一会儿。
   十
   上课铃响过好一阵子了,各班教室还乱哄哄的。老师们一堆堆,一伙伙,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教室外学生蹭秃了叶子的柏树下大声小调发牢骚。还有几个倔的干脆骑车“一劲子”回家了,魏校长亲自拦也没拦住。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这老师没法当了。有人说。就是,这不是又回到解放前啦,私塾先生年根就是落几斗粮食。有人接着说。发面还不如发麦呢,麦还管放放,大热天几十袋面放焐了咋办?有人开始发起愁来。想得怪能,当官的不傻,发麦人家上哪赚麸子去?“老精”说。
   “老精”是吴有才老师的外号。凡事没有吴老师看不准看不透的,没有他不懂不会的。遇到难事,老师们当真不当假爱找他讨个主意。他曾在酒场上喷过这样的大话:凡是我老吴想过的事情,别人就不要想了;除了不会生孩子,我老吴没有不会干的。
   这两句大话,有人也叫吴氏名言,奠定了吴老师“老精”这一外号的基础。吴老师每接一个新班级,不出几天,全班几十号学生他能不拿点名册提问。学生都很佩服吴老师的记性。有一个叫顾富江的学生,无意间发现了吴老师好记性的秘密。原来他每次提问前,总是先走下讲台,眼睛有意无意往学生写有姓名的书本上斜。怪不得哪。又轮到吴老师上课,顾富江故意把书本封面上“顾富江”三个字,遮去一个“江”字。吴老师恰巧走到顾富江桌前,斜了一眼后走回讲台说,这个问题由顾富同学回答。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顾富江竟成了“顾富(姑父)”。这件事吴老师弄砸传出去后,有老师就开玩笑说,“老精”这回你咋没“精”点子上啊,怕是你得改改姓了。吴老师说,咋讲?那人就说,你叫“有才”不错,可和你的姓连在一起你想想变成了啥?变成了“无有才”呀!
   吴老师一开口,朱老师扔掉快烧着手的烟把说,“老精”这回该用上你的“精”了,俺孩子的学费总不能让我扛几袋面去交吧?朱老师的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高中,正是爬坡的时候。吴老师刚要说啥,这时看到有两个夹公文包的人从大门口晃了过来。魏校长赶紧迎了过去。这边唐诗和班子其他人,就好劝歹劝让老师们进教室先招呼着学生。也许是牢骚发够了,也许是怕把事情闹大,也许是见了夹公文包的就害怕,老师们陆陆续续进了教室。
   来人是局纪检组的老黄和小牛。他俩是纪检组纪检员,在局干部会上郑局长曾说过,纪检员享受股长级待遇。下到底下,学校领导就黄股长长牛股长短喊他们,他们也就正正经经地应承下来。进到魏校长办公室,魏校长正忙着递烟倒茶,外面突然有几个人大声吆喝着闯了进来。魏瘸子,你腿瘸了手怪狠呢!带头的吃了呛药似地出言不逊。魏校长一看,是泥河村支部书记张强。张强在泥河村泥河镇是响当当的人物。曾有人形容说,泥河村三里长街,张强在街东头跺跺脚,街西头的树梢就会晃荡。泥河村是泥河镇政府所在地,村里就有人拍他的马屁说,如果泥河镇改成泥河国,您就相当于北京市的市委书记,天子脚下,厉害着呢!当有人簇拥着他,像几级干部似的在街上指指点点时,他也就真的有了市委书记一样的感觉。除了镇党委书记、镇长,别说一个小小校长,就是副书记副镇长他也不鸟,不往眼里夹。去年,他邻居二蛋的孩子在学校和外村一名同学打架,二蛋的孩子吃了点亏。二蛋骑着摩托闯入教室,不由分说把外村那名学生打了一顿,胳膊骨折。学校制止不了,就向派出所报了案,把二蛋抓了起来。刚把二蛋带到派出所,这边张强就到了,非逼着派出所长立即放人。派出所长反过来跟张强说好话,说刚抓了就放不太好说。张强说,给你个面子,限你今晚八点前准时放人,在二蛋家我还要给他压惊呢。八点整,二蛋果然昂首回来,坐在了为他压惊的酒桌上。外村那个学生的家长不依,闹腾了几回没有结果,至今还憋着学校让处理呐。
   魏校长忙陪着笑脸说,张书记啥事呀让您动这么大的肝火?
   张强瞥了一眼老黄和小牛,说,我不管这两位是那级领导,我问你老魏这回书钱为啥又多了几十块?张强的儿子在上初中二年级,昨天才把下学期书钱布置下去,今儿张强就找上门来了。这时张辉和张大毛站出来打圆场,把张强几个人拉到外面劝说了一阵子。张强他们气呼呼地走了。张辉和张大毛都是泥河村的,论门次,他们和张强是一门子的。老黄和小牛让张强一闹腾,感到这泥河中学按下葫芦浮起瓢,事儿还真不少,就没再多问。临走对魏校长说,老魏啊,你是老校长了,学校出这么多乱子,俺俩做不了主,回去跟王组长汇报后停几天俺再来。
   魏校长显得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等人都走后,他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半天没有再出来。
   十一
   学生没有上晚自习,都回家拿书钱去了,大部分老师也都回家了。老齐、老冯和朱老师、杨老师几个人心里憋闷,就找到唐诗兑壶喝酒。每人兑五块钱,让老冯上街买了几斤散酒,二斤猪头肉。唐诗到小菜园摘了一把豆角和两个茄子,炒了两盘菜。准备停当,老齐对老冯说,走咱喊喊魏校长喝两杯解解闷。他俩就到魏校长办公室敲了一阵子门,没动静。老齐爬上窗户,见魏校长大热天蒙个被子躺在床上。老齐连敲带喊,半晌,魏校长哼了一声。老齐大声说,魏校长,起来到唐诗屋里咱喝两杯。魏校长扒开被子睁开眼说,老齐,我不舒坦你们喝吧。老齐和老冯只好回到唐诗屋,几个人闷闷喝了起来。
   喝了一会,话题自然又扯到工资和面粉上。唐诗说,这几天我留意了报纸,有几个省和咱省几个县已经解决了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估计咱县也不会远了。看来这是大气候,不光咱县咱学校,我总想憋了个大脓包就得动大手术。朱老师说。唐诗说,我还留意了一条消息,说教师工资准备收归县里管。大家兴奋起来,说这样太好了,免得镇里挪用咱的工资,还派咱老师干这干那。教师工资由镇里发,镇里就好象抓住了理把子,交公粮让老师带头,种烟叶让老师带头,搞农田水利建设学生放假让老师参加劳动……这样一来,咱老师就不再看镇里的脸色了。可眼前这几十袋面咋处理?老冯发愁了。老齐说,好说,俺亲戚多每家分两袋,到时候再还我。朱老师说,我急着花钱都低价作给街上打火烧的了。我干脆全都存在了面粉厂了,杨老师说。老冯说,唐诗你是双职工,这么多面你咋办?反正你不用再回家带面了,够你三口吃两年了。宋词一旁插话说,俺也不会眼看着焐了扔粪池里。对了,小宋以后走娘家啥也不用带了,扛几袋面回去算了。老冯笑着说。
   人都走了,老齐没有走,心里似乎有话要跟唐诗说。唐诗收拾收拾桌上的残局,给老齐又倒了杯茶。老齐边喝茶边说,唐诗啊,不是我当哥的说你,不能光死脑筋,你看到现在的形势没有?老魏老了,又出了这些擦屁股的事,人家都盯住他的位呢。唐诗说,咱凭本事吃饭,其它的咱学不来。老齐说,学不来也得学,不然你会吃亏,我跟你说个事你心里要有个数。啥事?唐诗问。前天晚上,听说张辉和杨镇长去了城里白书记的家。老齐压低了声音。他俩和白书记说了一会话,杨镇长就把装有两千元的信封压在茶几上。白书记装做没看见,说张校长年轻有为情好好干了。临走,张辉不知是怕书记没看见信封,还是表明钱是他送的,就说:白书记让您操心了,钱您点点数,给您小孩买件衣服。白书记一听拉下脸来,抓起信封扔到了门外,说,你俩给我滚出去!钱被甩出信封,撒落了一地。杨镇长一看这阵势,赶紧捡地上的钱,说,张辉你先滚出去!张辉灰溜溜地出来了。杨镇长拐回屋里,跟白书记解释了一大堆才出来。唐诗啊,人家开始行动了,你可不能按兵不动呀。
   齐老师也是好心,要不咱找找王一帆?等老齐走了,宋词从里间出来说。王一帆刚调进教育局,还不知他担的啥职,说话顶事不顶事。唐诗嘀咕一句。学校这一烂摊子,咱也不想发财,也不想操那个闲心,别说了,睡吧。唐诗开开电扇和衣躺下了。
  
  
   十二
   魏校长病了,请假回了家。学校工作暂由张副校长主持。这一决定是杨伟带领教管站几个人,代表镇党委政府在全体教师会上宣布的。宣布后,会场有些骚动,杨伟及时制止下来。张辉脸一紫一红的,有点坐不住。杨伟说,下面让张校长讲几句,给大家表表态。张辉说,这个,镇党委政府让我主持工作,这个,我服从安排,不过这个有一点大家要想明白,今后这个你们要服从我的安排,这个不服从我的安排,这个就是不服从镇党委政府的这个安排,完了。张辉讲这番话的中间,杨伟瞪了张辉几眼,张辉只顾讲,没有看见。在底下张辉说个俏皮话的时候,说得很顺溜,不知咋的,一到正场上讲话就有点结巴,上气不接下气。据“老精”吴老师统计,张校长讲的兔子尾巴长的几句话,用了七个“这个”。
  

共 26875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编辑:槐花乡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寒鸦        2009-01-10 20:39:54
  这算得上是这期擂台赛刚开始的比较好的作品了。看来作者很熟悉教师这个职业,也相当了解学校的生活状况,由此笔触所描述的情形显得非常真实自然,鲜有斧凿的痕迹。好的小说不一定非得摄取什么大的背景,只要是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涉及的上下面比较广的,且有不断的新鲜素材可以攫取的,那怕舞台再小,一样能描绘出一个大世界来。学校就是这样的典型之一。小说的铺叙很细腻,脉理也很清晰,再去赘叙其中的故事情节,已然是多余的了,读者都能用眼睛看懂。只是强调一点,小说里面有些小比喻,同样精彩,不容错过。
热爱生活,喜欢文字.
2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09-01-10 21:51:23
  小说开头如同电影镜头一样,从主人公唐诗夫妻身上慢慢拉开。让所有人物一一出场,学生,老师,校长,镇领导等。通过细腻地叙述,把基层教育的种种现状呈现在读者眼前。小说不仅扣住读者的眼球,小说人物的命运也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拖欠的工资,白书记用物抵资,向学生摊派,张辉坐校长的位置,这些情节的安排,书写着现实中的悲哀与无奈。无论从人物的刻画,情节的交待,与作者驾驶故事的能力,这篇小说可称得上是值得一读的力作。
江山编辑部
3 楼        文友:飞扬的季节        2009-01-12 12:47:01
  小说以小菜园作为切入点,别有一番用意。从唐诗宋词这一对夫妻转小菜园将故事序幕徐徐拉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相继登场,情节错综复杂,环环相扣,人物之间关系微妙。结构严谨,陈铺有序,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4 楼        文友:一夜迷茫        2009-03-04 21:11:38
  也许,这篇文章让我们的执政者看到之后能够了解一些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
用真诚的心待人,用宽容的心待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