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星米(中篇小说)

精品 【流年】星米(中篇小说)


作者:方如 秀才,2710.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59发表时间:2013-05-07 16:49:08


   可上楼去又有什么用呢?也不过就是站着,因为就是没有客人。
   虽然我甜甜地喊她阿姨,徐太也老大不高兴。她临走把菜单甩给我,说让我尽快熟悉菜名。
   “你不是第一次打工么?那就不要只看英文的菜单。抽屉里有个小本子是写了菜的中文名字,你也要熟悉熟悉,能和英文对上才行。因为客人来了,他们用英文点了菜后,你要用中文写出所点的菜名,传给厨房张师傅。”老林上来了,径自走到门口去,站在大玻璃门前,看着夜色中行色匆忙的车海人流,发了一会儿呆,并没回头,背对着我,就开始了指导工作。
   我翻抽屉,找出中文菜单。心想,老板到底就是老板,真是不一样,连后背都长着眼睛。
   可是刚看第一个菜名我就迷糊了。星米?哪道菜叫星米?我于是只好拿着菜单,过去请教老林。
   老林回头在英文菜单上指了一下。“喏,就是这个么”。
   “Singaporefriednoodles.”我念出英文来,更加疑惑,“这不是新加坡炒面么?”我问他,并指着英文菜谱上的配图照片。很明显,看着就是一盘炒面的样子。
   “不是面,是米粉。”他扶了扶眼镜,很认真地向我解释。“这其实是星洲炒米的简略叫法。当然,星洲炒米,其实也并不是起源自于新加坡,在新加坡你根本就找不到。它其实是由香港人发明的,在香港和海外的唐人街最常见。不过,现在在新加坡也有类似这种用咖喱粉来炒面加工而成的食品,当地人却叫它香港炒面。”
   “哦,原来它身世这么复杂,那你们就这么简单地把名字缩略了,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哎,你这个小孩儿,我们是谁,有什么权利缩略?这应该也算是小范围内的约定俗成吧。我讲的你不要不信啊,有时间,你可以请教请教徐太,她在30几年前,是从新加坡来这里求学的学生。”他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我,镜片后面,笑意盈盈。他随手拖过身旁餐桌旁的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下来,还扬扬缩在宽大袖子里的手,示意我也坐下。
   我当然要坐下来,而且还心花怒放地坐下了,看来,这个老板喜欢抬杠,和我一样。
   “其实约定俗成就是颠簸不破的道理。最起码在没有定规之前,这样比较方便。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么。是不是?呵呵。”他的情绪高涨起来,“这种例子其实很多,比如,你看,扬州炒饭就诞生在扬州么?京都排骨就源自于日本京都或中国北京?都不是,对不对?它们其实大多是由老广发明,当时估计无非就是想讨巧,想在食品名字上,生拉硬拽,牵强地加些中国符号而已。不过这些食品,经香港传到了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老外们买了账,渐渐的,倒成了中餐的符号了,可是,就像你说的缩略得没道理一样,炒米炒面是对中餐偷懒的缩略,可这种缩略的快餐能代表得了博大精深的中餐么?”
   我频频点头,为他的博大精深。“可是,林先生,我在唐人街吃饭,也见过这道菜,菜单上写作新加坡炒面或星洲炒米的,没人写星米啊?”
   “这只是一些中餐馆里内部的习惯叫法啊。你看,你的工作是要用英文听顾客点菜,然后写成中文给厨房,为什么?是因为厨房的师傅们不懂英文。他们大多是黑工,是偷渡客,或偷渡客的子女。有些还更惨,连汉字也不识几个,所以菜名就要尽量缩略,字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比如,”他拿过我的记录中文菜名的小本子,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然后,画了一个圈,又写了个茶几的几字——“0几”。他抬头问我:“小林,你猜猜,这两个字,代表什么菜。”
   他得意地面对我的莫名其妙,摇了一会儿笔,才一字一顿拖着了长腔,揭开谜底:“柠檬鸡!”
   “啊!画个圈儿就是柠檬啊?我看倒更像鸡蛋呢。”我乍舌。
   “所以说约定俗成就是颠簸不破的道理么。我刚来的时候,在中餐馆打工,我们老板就要求上面的楼面把菜都写成类似这样的符号,传到下面厨房里来。”
   “啊,林先生,您也打过工啊?那是什么年代?”
   可是,老林说话的兴头似乎已过去了。他对我的惊讶,不置一词,像没听见一样。静了一会儿,他突然又站了起来,淡淡地说:“小林,收拾收拾,就收工吧。差几分钟就十点了。”
   他说着就往门口走去,刚开了门,又回过头,对我说:“对了,小林,你的工钱明天给你好吧?反正你明天还来开工。以后一周一清,你刚来,一小时算4磅,可以吧?”
   我有些猝不及防,更有些不好意思,为自己曾经的小人之心:“林先生,我,其实也没有干什么活儿啊,就来吃了顿饭……”
   他干干地仰头一笑,对我点头:“不能这么说吧,反正你是冒着雨来开工了,没顾客上门,是我当老板的没本事,又不是你的错。”
   4
   “说一个人好与不好,是不能仅凭感觉的。”
   志强和我讲这话的时候,我们正在厨房里忙活着,打算开吃火锅。洗菜、切冻羊腿、和调料,我声情并茂的聒噪伴随着我们的准备工作一起逐渐升温,当后来,我们终于能并肩站在灶台前,看咕嘟咕嘟,小铁锅里的火锅汤儿喧响着,端举出几个奶白的泡泡来,眼瞅着就要热气腾腾地开锅时,志强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公论,瞬间就把我讲话的兴致打击得彻底凉了气儿。
   “我一直在讲老林是个好人吗?”我朝志强瞪眼睛。
   “这半个月来,是的。”他见怪不怪地坏笑。
   半个月了,我其实也就打了四天工,老林还不是总在。我就开始定位他是好人啦?以前,我妈对我的定位是:想知道我这个人心情如何,看我的嘴巴就是了,因为高兴时,我总是哇啦哇啦说个不停,而情绪低落时,我就成了哑巴。这么说来,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哇啦老林是个好人啦?如此看来,我真是不成熟啊,沮丧!!
   “你想想描述老林的关键词吧。”志强向我建议,或者说他又给我提了个继续这个话题的头儿,希望我的聒噪和好心情能一同再次起步。
   然而我却沉默了。“这是个好主意!”我暗自想。毕业论文能把志强憋得一筹莫展,却的确能给我认识一个人提供好思路。
   可是,若描述老林,我都会选择什么词语呢?
   1965年出生在上海,从小寄养在奶奶家里,八十年代初期到北京读名校,理工科,流体力学。在企业工作两年后,又读研。毕业后到研究所。九十年代初留学来英,后来留了下来,娶妻生子,虽然也断断续续读书,据说读博是读社会学,但并没有读完……
   老林的这些信息,我是从徐太那里一鳞半爪、东拼西凑听来的。她说自己是老林的表姨妈,是老林最初来英时投靠的对象,她偶尔会讲些老林从前的事情,但仅限于梗概,且最终都会让绕向相同的句子,来标榜自己的远见卓识:“你看”,徐太拖着长腔儿对我说:“他刚来的时候,就是住在我餐馆的地下室里啊,那时他就和我说,一定要离开餐馆儿的,可结果怎样呢?到头来,还不是要做餐馆儿来讨生活。”徐太讲这话的时候,手总是在忙活,或者在叠台布,或者是在包装龙虾片,她的说话语气和干活儿手法一样,云淡风轻,机械娴熟,褪尽感情色彩,一张一弛、有理有度。可以想象她这感慨一定是对着许多人不止一次地发过了。那么,她也对老林发过么?我不知道。因为老林不能说是个不喜欢讲话的人,只是他讲的话,似乎都是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和自己的实际的日子,总有些阻隔,有些距离。
   然而这些也只是老林的自然信息,这样的描述,既没有色彩也没有温度。
   小铁锅里开始热浪滚滚不绝,我们的战斗力已然不足,投放食物的速度已跟不上锅开的速度了。肚子似乎要饱了,可嘴里还是感觉不过瘾,我又去舀调料,这次狠狠地放腐乳。吃火锅是志强新近的伟大发明,它几乎无需任何厨艺,而且唐人街还能买到几乎所有的调料,或替代品。它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重温了在国内吃饭的感觉一种,比去餐馆还地道。这里餐馆的中餐还是以粤菜口味居多,偏甜,我一直不大适应。虽然妈妈是上海人,但我从小生长在北方,咸才是一切味道的根本,这一点是在我身处异乡后才逐渐发现并重视起来的。
   被结结实实咸了一回后,我又美美地嘘了一口汁稠味厚的汤,闭上眼睛,感觉它慢慢地沉潜入我的体内,顺着食道滑入胃囊,一路流淌着,荡漾起热烈的电流……突然,一个面影渐渐清晰了起来,是红润的,醺然泛着光亮的中年男子的脸,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微微眯起眼睛,自得地高高挑着眉毛,向后仰头,他俨然历经无限沧桑的长者一般,对我说:小林啊,你要知道,这世上错位的事情很多啊……我抿嘴笑了,呵呵,看来吃饱了才是一切的基础,我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描述老林的关键词了。
   “你说,如果一个男人酗酒,会让你产生什么联想?”我问志强。
   “你是说老林吧?”志强对我卖的关子很不屑。“连刘禹锡都说,但凭杯酒长精神呢,贪杯的人一定是在自己实际的日子里找不到感觉,才去酒里寻找浓烈、烧灼和芬芳啊。嘻嘻。”
   尽管志强的说法让我怀疑他就是个十足的酒鬼,但我还是同意他的看法,因为关于这一点,我和我那做心理医生的老妈探讨过。老妈说,酗酒在医学上的名称是酒精依赖,实际上酒精依赖者经常处于中毒状态中。因为酒精是一种亲神经物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所以酗酒其实就是依赖饮酒后的那种松弛、温暖的感觉,来消解现实生活里的紧张和不安。
   当然,妈妈和志强虽风格不同却异曲同工的解释,只是针对酗酒,并非针对老林。酗酒是老林生活中的常态,可是他以此来消解怎样的紧张和不安呢?目前还没有人和我解释这些。
   “餐馆生意惨淡呗。肯定是因为这个。”志强试图首当其冲来解释。
   “应该不会。我听徐太说,他还有一家餐馆,生意火爆的要命。这家店只是刚开不久。”
   “那就是身处海外呗,总有难言之隐。”
   我点头,这还差不多。来英一年多了,我的生活圈子除了老师就是同学,且大多是老外,去餐馆,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了许多如老林一样,有故事的人,他们的故事里一定有许多生活的秘密吧?鲜活茁壮地生长,却在我的书本上鲜见。
   “你知道我喜欢看人物传记,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里说,评价一个男人有两点要害,一个是看他死亡的方式,一个就是看他娶了个什么样的女人。”志强笑嘻嘻地再次发言。
   我愣住了,看着志强吃饱喝足离开灶台,在餐桌前坐下来,袅袅地燃起一根烟,我的思路也随之漫溢着飘摇:这家伙是不是因为方法过多才写不成论文啊。不过我还好,我的工可以一直打到今年暑假,老林还有他周围的人的故事会逐渐在我面前展开,我还会捕捉到描述他的新的关键词吧?
   5
   现在这年头儿,大多数人难道不都是“只作寻常床箦死”么?老林的死亡方式估计我是无缘得见了。可是,那个他娶做妻子的女子,我早晚还是有机会幸会的吧?
   谁能想到呢?仅仅是在我的第五次开工,老林生命里那个重要的女子就登场了。她虽是悄然来去,却是先老林的妻子一步。
   空无一人的餐馆里,我笔直地站在高高的吧台后面,捱着时光。
   那个女子已经跨过敞开的门,慢慢地向我走来了,越来越近了,直到最后,站在了我的面前,我却还是浑然不觉。我那时不会知道,事后,我将会经常回想起这个与她相遇的午后,为此而百思不得其解,是因为她太过娇小还是太过安静呢?那天,她来到了我的面前,如同无时无刻不在飘洒消逝的时光,暗香浮动、喑哑无声,悄然漫过正在兀自出神儿、发呆的我。
   “对不起,你们现在营业吧?给我看看你们的菜单好么?”她安静地开了口,让我瞬间惊觉一个穿厚厚格子呢大衣的东方女子正双手按在吧台上,对我讲着英文。把我吓得啊一嗓子就喊出了声儿来。
   她显然也被我吓住了,但只有表情的反应,并且也没如我一般一惊一乍。她安静地接过我递过去的菜单,扭头向餐桌走去了,来到一张靠窗的餐桌旁,慢慢脱去大衣,搭在椅背上,然后拉出椅子,坐进去,把手并列拄在胸前,趴下来,开始看菜单。
   我用目光一路追随她。脑子迅速跟随着反应。她是哪儿人呢?我的一位南非籍老师说,他判断来自远东国家的学生的国籍,最保险是依靠是她们的着装格调。可是,这个女子的着装,可没提供什么明显答案。她应该是在这里时间不短了,着装已呈现国际化趋势,和老外并无二致。可是要说在这里住久了吧?她刚才的英文讲得可不太好,生涩、僵硬,还试图含含糊糊。
   “就给我这份牛肉汤面吧。”她举起菜单,偏过脸对我说。这回,她是开讲中文了,尾音高挑,是标准的京腔儿。
   点好了餐,她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餐馆。饶有兴趣地左顾右盼。一会儿抻长细细的脖子,一会儿又咪起眼睛,研读经典一般,看着、琢磨着,一个又一个,过筛子般地过她的眼:餐馆墙面用做装饰的日式浮士绘版画、摇荡在门前风里的怡红快绿,参差对照的小宫灯、吧台一侧老林手写的暂时不能接受信用卡的付款提示……不大的餐馆儿,各种元素斑驳陆离,原本它们都是被牵强地汇聚在一起,历经了时光,早成了真正的背景,不再被人注意,可这会儿,全却被她逐个拆分开来,细细密密地、一样一样地、角角落落地寻找着、发现着,玩味着,筛了个仔仔细细。一会儿,我把她的面端来了,她就开始吃面,用筷子一根一根地挑着,滑落了,也不在意,看也不看,漫不经心地吃着,似乎没什么食欲,似乎来餐馆原本就不是为了吃,只是为了赏鉴风景。

共 36663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8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一篇小说,在一个优美的结尾中结束了。读完心里流过一阵暖暖的东西。作为编者,无疑读了很多风格的小说,然而,读作者的小说,我感到一种特有的安静、舒缓,原来是作者的小说就是这样的风格。虽然故事有冲突、有矛盾,却总能在平缓中化解。这让我想起在云南丽江时的感觉,安逸、慢慢的。作者总是在一种舒缓、不张扬、温和的气氛中娓娓道来人生的点点滴滴,而字里行间透露的又是那么清新,最后,一丝阳光缓缓地照了进来。作者通过我--故事里主人小林的眼光,在伦敦读书间打工时,在一家中餐馆里所见所闻,老板老林、老板娘方姐、张师傅、阿平姐、陈娜以及小林的同居男友志强等形象一一登场,栩栩如生,特别是老林、方姐的形象刻画的很丰满,活灵活现。透过小林,让读者在故事里接触了许多不同的人,分享到一些他们的故事,虽平淡,却有味,温润静美。读得出来,作者是一个会用文字书写人生故事的人,一定是阅历丰富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文字写法娴熟,伸张有度,细节描写很给力。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8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05-07 16:56:01
  星米,多么美好的菜名儿。用来做小说标题,让人浮想联翩。
   结尾很美好,是啊,人生有很多故事,故事里总有离别,要向小林一样,会感觉到,原来离别竟然也可以如此的温润静美。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08 12:37:4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