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左门(中篇小说)

精品 【家园】左门(中篇小说)


作者:扬眉出鞘 秀才,1982.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54发表时间:2013-09-23 21:00:41


   这天,童书记派秘书到吕林家,吕林正在写字台上整文章,秘书说:“吕作家,童书记让我来跟你商量为你塑像之事!童书记说,这件事很重要,也必要,也非常有意义,因为你是我们整个华林地区解放以来第一个在全国闻名的名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个。”吕林给秘书沏了一杯秦巴雾毫茶,没吱声。他继续整理他的文章,准备自己联系出版社出文集。吕林明白,那些“新体验”、“新状态”、“新女性”、“新都市”之类的文学作品,他已无力问津了,他心力交瘁,不再有别的图谋,只想出一套文集,他怕自己某一天一口气上不来,而使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
   秘书呷了几口茶,又提塑像的事,躲不过,吕林就直接说:“请你转告童书记,谢谢他的好意,我对塑像不感兴趣。中国各种名人塑像已经很多了,比如一个十几岁的运动员在世界上拿了金牌也塑了像,这样一代代下去,将来我们960万平方公里怕会有比960万还多的塑像。”
   秘书说:“那不正说明我们民族有许多优秀儿女吗?”
   吕林说:“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对于名人塑像也是这样,太多了,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秘书说:“我们泱泱大国,有的是资源。”
   吕林说:“再多的资源,也有用光的时候。”
   秘书停了一下,若有所思,然后问:“你真的不想搞塑像?”
   吕林说:“是的。”
   秘书说:“好,我们不说这件事了,但我会把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转告童书记。童书记还关心你的故居的事——对不起!也许故居这个词用得实在欠妥,但童书记确实是这么说的。其实也不是童书记的创造,他沿用是省委陈书记秘书的话。”
   吕林脸一沉说:“我还没死嘛,你们是想让我像莫应丰、周克芹、路遥那样英年早逝吗?即使我像他们那样早逝了,他们那样的大作家都没留什么故居,我凭什么留呢?”
   秘书急忙解释:“吕作家,你误会了,我们不仅希望你的肺癌早日康复,还希望你寿比南山。童书记的意思是,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你希望将来你的故居是保留成现在这样子,还是有所修善?你跟莫应丰周克芹那几位不同,他们是大地方人,你在我们华林这个小地方,就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我们树的是典型,激励的是后人。”
   吕林不愿再提这些无聊而荒诞的话题,可他必须给秘书一个态度,人家毕竟是来工作、是来传达童书记也可以说是组织的意图的。他就说:“我去北京逛过许多名人故居,如茅盾故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等,我看到由于没有抽干和制冷设备,大量珍贵展品已经发霉甚至腐烂。坐落在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故居,顶檐生了荒草,砖瓦碱化斑驳,而门上还贴了‘危房,谢绝参观’的布告,让人在哀怨中生出一种莫名的伤感。同鲁迅故居一样,李大钊、齐白石等名人故居内都住满了居民,不仅激励、教育、研究价值消失,就连参观凭吊价值也几乎荡然无存。名人故居,留下来究竟有多大意义?你想,它们大多仅作几幢古旧的房屋而存在,既不能代表历史,也不能创造什么价值,反成了城市沉重的包袱。我们不能因为谁是名人就把谁的一切留下来,该留的思想、作品、精神我们自会永远铭记的,如果连他们住过的房子都要留下,是不是有点爱屋及乌了?”听到这,秘书站起来搓着手,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就自找台阶说:“那你让我回去怎样给童书记汇报?”吕林说:“猫有黄睛蓝睛之分,鸭有黑嘴白嘴之别,你告诉童书记,就说我这人的个性与别人不同,不搞世俗那一套。”秘书很无趣,夹了公文包就灰灰地走了。
   秘书刚走,丫丫就进来了。丫丫一进来,就“叭哒叭哒”掉眼泪,吕林看见丫丫眼睛红肿,好像已经哭过一回。吕林问丫丫,丫丫也不吱声,径直到自己的闺房,将身子扔到床上,嚎啕起来。
   吕林跟到丫丫的房子,丫丫一翻身扑在床上,头埋在被子里痛哭,肩一耸一耸的。吕林将她搬过来,她又扑下去,搬了三次,扑了三次,吕林便不再搬。吕林怔怔地立了片刻问:“怎么了?”丫丫哭得更凶。吕林扯开嗓门火了:“究竟怎么了?”丫丫的哭声嘎然而止。她一下子坐了起来,眼睛发直,冲楼顶说:“爸爸,我命好苦呀!张明敏结婚了,听说他太太才是个普通的银行职员,个子不到一米六!我好赖是个作家的女儿,他怎么就不等我呢?”说着一蹦下了床,用一把钥匙开了一节抽屉,取出厚厚一沓信说:“难怪,我给张明敏去了那么多信也不回,而多半都给我退回来了,我也不想活了,我把它烧了作为我在阴间的纸钱算了!”丫丫真就划一根火柴烧了。烧毕,猛跑几步就往墙上撞。似一根木桩怔在那里的吕林,突然醒悟忙去抱她,可她已经“咚”地一声撞到了墙上。等吕林抱住她时,她一下子就瘫软在吕林怀里。凝视着怀里血流汩汩的丫丫,吕林泪流满面:丫丫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对于明星的崇拜至于要死要活么?
   吕林把丫丫放到床上,作了简单的止血处理,就给解丽拨了个电话。吕林认为尽管他和解丽已经分手,但很有必要通知解丽,这不仅因为解丽是丫丫的亲生母亲,更重要的是,母亲对于女儿本身就是一剂良药。果然,不到10分钟,解丽就赶到了。和解丽一块儿赶到的,还有司马男。解丽做了面膜,风韵依旧,司马男梳了个背头打了发蜡,油光闪闪。解丽见丫丫那样,竟没有掉泪。她摇醒丫丫说:“丫丫,你不要钻牛角尖,你千万要想开,世界上并不是只张明敏一个优秀男人呀!”丫丫鼓着挺吓人的眼球盯着解丽:“你们给我滚远点,我不要你们,我要张明敏!”司马男在一旁不阴不阳地说:“莫不是神经了吧?”吕林狠狠瞪了司马男一眼:“你才神经了呢!”又对解丽说:“怎么办?送医院不?”解丽说:“现在的医院责任心差,没几千块押金住不进去,即使住进去了,好人也治成了神经病!”可吕林突然十分坚决地要送丫丫去医院。他抱起丫丫就走。
   走到门口,碰上了来串门的黄记者。自从吕林借了他一万元后,他就经常来串门。黄记者问明情况,眼珠转了转说:“我有办法!”吕林说:“有办法就赶紧说,别等我女儿死了你幸灾乐祸。”黄记者就拿出一张票在丫丫眼前晃了晃说:“丫丫,北京又有一场流行音乐会,这次……这次不是上次,张明敏肯定参加!”丫丫眼珠转了一下,死鱼一样的眼神慢慢有了灵气,随之,她竟从吕林怀里挣脱下来,一把从黄记者手里夺过票,惊喜地叫道:“真的!真的是音乐会的票!”又问:“干爹,啥时候演呀?”黄记者说:“那背面写着呢!”丫丫把票翻过来一看,自语道:“明晚8点,又是首都体育馆。”吕林忙说:“丫丫,你伤成这样明天咋去呀?”丫丫说:“我不好好的吗,伤成什么样了?看,我的头血都不流了。”吕林查看丫丫的伤口,果然血已凝固。一张票就像一贴神奇的膏药,拿到手里,血就止住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吕林和丫丫就跟黄记者一块儿去了北京。虽然现在已值八五计划的初年,但他们还是坐的若干年前的那趟火车,还是没买票,还是靠的黄记者的熟人。
   为吸引观众,增加票房,组织者绞尽脑汁,把流行音乐会和中国金曲排行榜演唱会放在了一起,除了当红“纤夫”尹湘杰与于文华、《祝你平安》的孙悦、《借你半块橡皮》的老狼及白雪等,还有摇滚歌星崔健、唐朝、黑豹、指南针、呼吸、眼镜蛇,可谓阵容庞大(组织者曾邀国际大牌摇滚明星杰克逊、普瑞斯、麦当娜来京,但人家婉拒了,其实是嫌报酬太低)。遗憾的是,过去那种满堂彩的场面荡然无存,场内观众稀稀拉拉,连演了三天,才卖出去不足三万张票,且许多是赠票。令人可笑的是,主持人说本来香港大腕刘德华要来,但因香港雾大飞机无法起飞,刘德华就不来了,为对观众不失信,这里有一盘他新出的歌曲放给大家。会场立刻一片哗热,甚至出现了不满的口哨和乱七八糟的鼓倒掌声。从头至尾没见张明敏一根人毛,丫丫涕一把泪一把地骂黄记者:“什么狗屁干爹,骗子!”骂着就向火车站奔去,吕林和黄记者赶忙紧跟其后。
   上了火车,丫丫哭得更凶,边哭边神兮兮地喊:“明敏,你在哪里呀?”有的乘客吓得见丫丫就躲。黄记者见吕林束手无策,就从兜里摸出一粒绿色的三唑呛片塞进丫丫嘴里,不一会儿,丫丫就归于平静,并很快呼呼入睡了。
   丫丫睡着后,吕林和黄记者没事就闲谝。吕林说:“没想到,这场音乐会是娱乐圈名人的滑铁卢。”
   黄记者说:“以前观众是上帝是衣食父母,现在金钱至上钱是亲爹亲娘。你不给钱,大腕就不来,大腕不来,就没有票房。”
   吕林说:“当然,如今流行音乐会不景气的原因很复杂,依我之见,歌坛式样多元化,听众分流最主要。其次就是观众品味提高了。再次是新闻媒介已从以前的捧星炒星转变为监督作用,如星们偷税漏税、对记者和观众肆意谩骂、遇事对群众大打出手、为出场费什么的甩挑罢演,以及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等等——这造成了观众深恶痛绝的反感。”
   黄记者说:“我看歌坛也有假冒伪劣,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歌星放录音假唱。”
   吕林则说:“明星失宠,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是个好现象,说明百姓在文化消费方面的质量意识增强了。”
   黄记者说:“当前急待解决而且又关键的问题,是对通俗的商业性演出加强规范与引导。”
   吕林笑了:“我们在这儿乱侃胡诌什么呀?”黄记者说:“我们不是坐火车没事随便说说吗?”吕林说:“不要自以为把脉很准,其实是市场在作祟。知道吗,现在我们已告别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这叫做名人初尝市场味。”
   回到华林,丫丫真就神经了。吕林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把她送进了“二康”——华林市第二精神病康复中心……
  
   十
   从北京回来,黄记者催账已经三次了。就是那一万元。
   在黄记者催第四次时,吕林苦笑着讨饶:“黄老弟,再宽些日子吧,近段时间我写不成东西,脑子太乱,挣不来钱。”
   黄记者瞪了眼说:“我急用,你从别处去借,借来还我。”
   吕林说:“我没地方借。”黄记者脸一沉说:“你不是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吗?”
   吕林说:“他们也没钱。我要能借早就从他们那借了,何至于从你那借?”
   黄记者的脸拉得更长:“那怎么办?”
   吕林说:“你即使给我翻脸我也没有。”
   黄记者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我有个主意,你看行不行?我在省城给你安排一次签名售书活动,既可给你的名气锦上添花,又可赚钱,无论赚与赔都与你无关,一万元的账你也不用还了,两清。”
   万般无奈,吕林只好颔首默许。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黄记者肯定有鬼。但吕林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在黄记者的安排下,一个秋雨霏霏的下午,吕林赶到省城西京,下榻火凤凰大酒店。下榻后才知道,黄记者还弄来一个“走穴”的影星。
   次日上午,让吕林有些意外的是,闻讯赶来的影迷和读者团团围住了火凤凰。一些影迷其实早上五点便守候在此。读者们从报纸和电视上的广告得知,著名演员王某与报告文学作家吕林将一同为购买《军魂》的读者签名,且售出的《军魂》里夹有与王某和吕林联欢的门票。影星和作家同为一本书签名,这是再别扭不过的作法,甚至可笑,但影迷和读者还是争先恐后地购买《军魂》。当然,大学生居多。他们像当年年轻时的吕林一样狂热。这和吕林在北京看到的冷清相反。吕林分析,这些大学生不是真正的崇拜作家和影星,他们渴望的是成功,是从作家那儿吸取成功的经验,哪怕一星半点。他们想以这些经验去赢得未来的成功。然而一位师大的女学生接连买了6本《军魂》后才见到一张门票,而上午九点了王某和吕林还迟迟不出来签名。为平息众怒,10时许影星和吕作家才总算一脸深沉地登上二楼阳台,在黄记者的“教唆”下,像首长一般神采奕奕地“接见”苦苦等待的影迷和读者,并不时地挥手致意……
   当晚,在火凤凰大酒店开联谊会和面对面座谈会。影迷和读者们赶去时惊讶地发现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说晚上联谊会和面对面座谈会取消。一省报记者前去采访时,遭到酒店人员的百般阻拦。那记者使出浑身解数,闯过一道一道关口,走进7楼歌厅时,只见已有上百名影迷、读者和记者拿着《军魂》及照相机焦急地等待影星与吕林出场。
   直到晚上八点二十分,影星与吕作家才在几名“随从”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他俩满脸的冷漠,却并未走上舞台,而是径直在包厢坐下,悠闲地喝起饮料,置影迷和读者的叫喊于不顾。八点四十分,他俩终于蹬上舞台亮相,可黄记者像跟屁虫一样跟在他俩身后。吕林对大家说:“承蒙大家的厚爱,这是我的福气,可是……”吕作家打住了,声音有点哽咽,似有难言之隐。

共 47344 字 10 页 首页上一页1...5678910
转到
【编者按】小说《左门》表述一个记者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新闻记者的工作听起来使人羡慕,但其中的艰辛和困难只有记者自己知道。主人公吕林从一家工厂的新闻干事,到创办自己的事业,再到成为《华林报》一名堂堂正正有编制的党报记者,开始了执着追求的记者之路。一次机会难得,还要有巧妙的计策。一个信念支撑着这位奔赴老山前线的吕记者,他用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在与前线部队官兵采访攀谈,在潮湿阴冷的猫耳洞里,写下了震撼心灵的《军魂》。功名代表着什么?名人效应又是什么?是不是成名自然就飘飘然?光阴似箭,生活还是五味俱全。其间,吕林这个对事业执着的人,在黄记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所设下的圈套里无法自救。宣传是带着社会效应的,生活需要平静的氛围,在人潮汹涌的经济时代,人的精神能支撑多久?人生是一次经历与坎坷的过程。事业、家庭、名利、收获、情感、痛苦。渴望成功,渴望成名,也许是很多人的梦想。成功与失败仅一步之遥,也许一夜风雨两片天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人心总隔着肚皮,伪装的总会露陷。欺骗与被欺骗就是这个世界的悲哀。小说写作特点:1.作者娴熟的工笔技巧。从专业的角度和技巧展示主人公的形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使故事起伏跌宕,紧扣读者的心弦。2.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吕林一味地追求名人效应,为自己为家人,而付出的艰苦和心酸,以及被人利用后内心的爱憎情愁,从幻想到成功的喜悦,从家庭的分裂到病痛缠身,精雕细刻,入木三分,使人难忘。3.揭示社会复杂性。人与人利益熏心的揭示;情感与真爱的展露;幻想与现实的残酷;以及新闻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和轰动效应。正像小说结尾主人公所说的“你的丑能看见,我们的丑看不见。这不能怪你,你没有错,错的是时代。”具有一定的警醒、警示作用。引人入胜的佳作。欣赏!推荐共赏!建议加精!【编辑: 伊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24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扬眉出鞘        2013-09-23 21:38:51
  伊蕊看得很细,点评也很到位,非常感谢!
2 楼        文友:伊蕊        2013-09-24 08:36:09
  一篇优秀的文章,细细品读,真挚感人,人生就是拼搏加努力,碰壁是难免的,没有一帆风顺的航行。欣赏佳作!创作辛苦了!问好扬眉出鞘!佳节快乐!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3 楼        文友:伊蕊        2013-09-24 19:54:59
  恭贺扬眉出鞘作品获精!好文章值得品读!问好哈!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4 楼        文友:天阙梅香        2013-09-27 09:08:22
  人生就要搏几回,让自己的青春无悔,坎坷如何,碰壁也无妨。欣赏扬眉精彩!梅香恭贺并问安!
回复4 楼        文友:扬眉出鞘        2013-09-27 19:36:41
  谢谢梅香!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