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湘西明珠凤凰城(散文)

绝品 【江南】湘西明珠凤凰城(散文)


作者:简单爱好 秀才,230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29发表时间:2013-11-11 20:08:08
摘要:凤凰之美——苗寨做背景,朦胧之美在于山;沱江做依托,神秘之美在于水;虹桥作点缀,意境之美在于诗。

【江南】湘西明珠凤凰城(散文)
   有些人,有些风景,在你一转身之后,便注定永不回来。“如果沈从文可以活到1988年10月之后,那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是他的。”这是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评价。是啊,以先生的才情、人品和文学成就,他理应成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惜的是,先生早走了几个月。这是先生的遗憾,更是我们的遗憾。或许,正如季羡林所言,不完满才是人生的真实,有残缺才是生命的美丽吧。
   在凤凰逛街也是一种享受。踩着方正润滑的石板漫步,凤凰就像一架放大的钢琴,而片片石板就如镶嵌在钢琴上的黑白键,我们踏出的每一步仿佛都在敲响久远的足音。凤凰的街道主要分布在沱江的两岸,窄窄的,瘦瘦的,如同苗家姑娘纤细的腰身。在小巷里穿梭,体验着从未有过的闲适,感受着小城纯朴的民风,是喧嚣的大都市难以寻觅的享受。街的两旁招牌林立,店铺相连,经营各种民间工艺品,杂货土特产,鼎沸的吆喝,低语的讨价还价,演绎着一幅凤凰城的“清明上河图”。人来人往的街道,像桂林的阳朔西街,还是似丽江的东大街?哦,其实都不是,凤凰自有她独特的韵味。
   沿古城南行,一间黑木门、青石墙的老宅现于眼前,门楣上有“凤凰蜡染坊”的招牌。牌匾上的金粉虽脱落殆尽,可隶书却苍劲老辣。门半敞着,院子中央,安放着一张长桌,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正往棉布上打蜡,他见我探头就招呼我进去。只见大堂四壁挂满了蜡染画,大部分是凤凰的山水,与一般单调刻板的旅游纪念品不同,这里的每一幅蜡染画都钟灵毓秀。师傅姓李,祖辈都开染坊。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古城沧海桑田的变幻,也可以听到沱江悄无声息的奔涌,能感受到边城人家的平和与安宁。看着满堂的蜡染,听着古拙的楚音,忽然想起沱江上的船夫和码头边的浣纱苗女,我的内心霎时被一种无以言传的震撼击中,五脏六腑像被沱江淘洗过一样,一片空明。
   踏着古老的石板路,也像踩着一部悠久的历史,聆听一曲古老的歌谣。在小谢的带领下,我们又赶往10多公里外的香炉山苗寨。小谢三十出头,嘴甜,瓜子脸,一上车就逗我们开心,常引得满车哄笑不止。她向我们介绍了苗族人的礼仪,介绍了苗寨的风俗,还教我们学唱一首简单的山歌:“唱得好来唱得乖,唱得桃花朵朵开。桃花十朵开九朵,还剩一朵等你来,等你来,喲——喂。”
   在欢快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到达了香炉山苗寨。这是一个还保留着原始风貌、民风醇厚的小寨子,居住的都是没有被汉化的苗族人,是一部《血色湘西》让它走出了大山。山寨得名于背靠的香炉山,依山而建,主要是石头建筑,无论房屋还是院墙都是由一块块青灰色的石板垒成,处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寨子虽不大,信息却闭塞。从低矮的土房,昏暗的灯光,羊肠的小道,可以看出苗寨人还很贫穷。小谢说,这里吃的无非是南瓜、红薯之类,孩子们几乎都没有上学,每逢有游客来,他们就三三两两地站在路边给大家唱山歌,希望游客们给些零钱。听到这里,我的心突地一沉:苗族人喜欢唱歌,以歌传情达意,本是好事,但眼前是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啊,他们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这么早就沾上了铜臭,对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看着那些期盼的眼神,我拿出身上的零钱递过去,心却是沉重的。
   品尝了苗家妇女精心为我们准备的饭菜,欣赏完苗家姑娘小伙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我们跟着小谢的脚步,赶往位于凤凰古城老街南端的文昌阁小学。在巷子里拐了几道弯,直走到巷子的尽头,文昌阁小学便赫然于眼前了。
   学校始建于1903年。进门是一座刻有“童年不再”的绿色雕塑:一个小孩子骑在另一个的背上,嬉戏玩耍,表情生动。正值周末,校园内静寂一片。操场边的墙上,记载了沈从文的自我评述。从先生的自传中得知,他认字是从这所小学开始的。16岁时,他投身行伍,随部队浪迹于湘川黔边境一带。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他以不屈的步伐行走,也不忘书抒写心灵的行板。且行且歌,成了一个行吟的诗人。三十年代弃武从文的这个想法,成就了他特有的文字魅力,一代文学大师如一只翩飞的凤凰,从湘西的青山绿水中腾空而起,振翅水云间。
   文昌阁的教学楼粉墙上,写着这样的校训:学校像学校样子,领导像领导样子,老师像老师样子,学生像学生样子。细细品味,大实话里倒有先生遗风。神秘的湘西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青山碧水造就了美丽典雅的凤凰。诚然,凤凰与沈老之间,很难说是谁造就了谁,是因为《边城》让凤凰蜚声世界,还是因了凤凰让先生功成名就?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凤凰与先生早已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了。
   扁舟轻摇的沱江水,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富有灵气的凤凰人。一座青山抱古城,一弯江水绕城过,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雄伟古石桥。凤凰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历史,美在文化,美在天地人三界的和谐统一。这,就是古城之美。
   湘西明珠凤凰城,沈老笔下飞出的金凤凰,翩然于纸上,翱翔于九天。弥漫硝烟的南长城,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喧嚣与宁静的碰撞,有人选择视觉上的风景,有人沉浸于心灵上的享受。徜徉其中,让人震撼,让人迷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好一派宁静祥和的小城风光!
   来到凤凰城,我想,便是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别离的时候,我频频回望,青山绿水间,难舍那个娉娉婷婷的倩影。“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城,原来古老的《诗经》里就有你的身影了呀!你莫非就是那来自远古的绝唱?

共 7394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凤凰,因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先生而家喻户晓。凤凰是一座小城,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之独特美在于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起,其呈现的沉重感尤其吸引人。随着笔者的文字走进凤凰,犹如走入一幅美丽的雅致的律动的画面。作者以向往而静美的心境,灵动的思绪,不辞远路,走进古城,触摸凤凰,感受凤凰,领略着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融的和谐魅力。这是一曲来自心灵的放歌,也是一首情感的饱满蘸墨,每段情景交融的文字,每笔优美的唱颂,都是见证。作者因了沈从文先生的《凤凰集》,从而完成了这个萦绕于心的梦。凤凰之行,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也是触觉的体会,更是心灵的享受与升华,每一步的行走感悟,都是收获。从沈从文笔下走出世界的湘西明珠凤凰小镇,又在作者的妙笔生花中走向了每位读者的心里,聆听古凤凰的沧海桑田,感受新凤凰的千万姿态,呈现给我们一个静美的,悠然的,安恬的凤凰。“凤凰之美——苗寨做背景,朦胧之美在于山;沱江做依托,神秘之美在于水;虹桥作点缀,意境之美在于诗。”每次阅读作者的文字,总是惊喜不断。在作者的笔下,夜色中的凤凰迷离如幻,小巷酒吧,灯光旖旎,灯火交映,充满了浓郁的现代气息。阳光下的凤凰,错落有致,相依相偎,青翠澄澈,秀色可餐;店铺林立,商品繁多,银号小摊,各具特色。河边那别致的吊脚楼,沱江的乌篷船、通体辉煌的万名塔,还有那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工艺品,蜡染,沈先生长眠的墓地和就读过的小学,每一笔都是历史,每一处都是文化,勾起作者的无数联想。想来作者在观赏这颗明珠时,心中一定是敬仰的,欣然的,宁静的,安恬的,感动的,震撼的。于自然,于生命,若充满了这份心情,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能感受到美,都能享受到美。作品把人物行为意识和眼前美景巧妙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印证,有景有情,有滋有味,意蕴深长,尤其是流荡在字里行间的文化意味非常浓郁,这是本篇散文之精妙所在。凤凰,是沈老的凤凰,是历史的凤凰,更是世界的凤凰。全文笔触细腻,由景及思,由人及情,或描述,或抒情,或引用名句,过渡无痕自然,如似梦回,如酒醇香。好文,倾情推荐!【编辑:简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1225】【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40326第92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希        2013-11-11 20:17:36
  这篇散文语言流畅自然,笔力老到,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游记散文,让我们也目睹了这座美丽的凤凰城。凤凰城,该是怎样的一个美丽的地方?读着作者的文章令人不禁欣然神往,这座美丽的小城,曾见证过作者行走的痕迹。作者将一次切身游历及内心对凤凰的怀念之情完美地描绘出来,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让人浮想联翩的美丽画卷,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凤凰的那一腔情怀。作品文笔优美,滋润,通透,含蓄,唯美,也有张力,读来自然清新,酣畅淋漓,别有一番韵味。作者笔下的凤凰城,是一种是惊艳的美,也是一种境界的美。问好破简。
简希
回复1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11-14 08:50:22
  哗,长按,长评……辛苦了,多谢,问好。
2 楼        文友:简希        2013-11-11 20:18:11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祝你在这里玩得开心和有更大的收获,期待你更多的精彩佳作!
简希
回复2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11-14 08:50:41
  嗯,收到。。
3 楼        文友:洛漾熙        2013-11-11 20:57:51
  你下次去让我粉丝包你吃包你住嘛。省钱哇。。
   哈哈。
回复3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11-14 08:51:10
  有这么好的事,那我马上出发了。
4 楼        文友:竹叶儿        2013-11-11 22:23:17
  不错啊,去过,来回味一次……
回复4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11-14 08:52:14
  那地方确实不错哦,叶儿副社。你也整个出来欣赏下哦,哈,感谢叶儿副社到访。
5 楼        文友:星空下的蝶舞        2013-11-12 09:12:58
  跟着破简优美细腻的笔墨,游览神话般的凤凰古城。沱江的乌篷船,吊脚楼,别具一格的苗寨,沈老的墓地与学校,都在一支曼妙的笔下生了花,不禁让人有了一种出发前往的冲动。感谢破简这篇让人浮想联翩的佳作,写作辛苦了。问候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11-14 08:53:06
  蝴蝶,跟评辛苦了,多谢。
6 楼        文友:嫣然盼晨曦        2013-11-12 09:41:35
  话说,我也想去沈从文的故居看看……
   不过这个奢望,貌似这辈子不可能实现!
嫣然盼晨曦
回复6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11-14 08:53:56
  去吧,去吧,那地方确实可以的。感谢小然然到访。
7 楼        文友:简希        2013-11-13 21:49:00
  啥人啊,都不回评的,不礼貌!
简希
回复7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11-14 08:55:15
  啥人,也是人。向简希主编汇报,最近忙,回复晚了,不好意思。
8 楼        文友:雪千寻        2014-03-24 00:07:37
  今天来看这篇这篇文章真的不容易,电脑卡机,反复进了许多次才成功,而且是左手插着输液管打的字,也算是有纪念意义的一次评论了。不过也荣幸跟着破茧的足迹游历了一次凤凰古城,心灵也在震撼中感悟到其外在的灵秀俊美,内蕴的丰厚博大。凤凰的美景和人文文化是引人入胜的,传统的民族风情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作者带着向往和欣然的心态徜徉其中,不仅为灵山秀水沉醉,更为听觉和触觉上的体悟而感到梦幻样的痴迷。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使得文章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一样引人流连惊叹,画里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精美丰富的的场景变化让读者的思绪变得悠长,自然流畅的文笔更是锦上添花,将凤凰古城与新城的样貌描述的生动形象,更将沈老的文化贡献连缀其中,使得人们把凤凰城的自然风光与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欣赏,提高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历史研究价值,使得读者对这座蜚声国内外的名称过目不忘。作者将一片游记写的如此精美,情景交融,耐读,耐品,可见匠心独具,知识渊博,精与观察,能与细微处发现大感悟。时间限制,就说这些吧。简单,了不起。向你学习!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皆是花好月圆!
回复8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4-03-27 15:48:33
  谢谢千寻的鼓励和表扬,编辑过你多篇的作品,很不错的,向你学习,我们一起加油。
9 楼        文友:雪千寻        2014-03-24 19:34:58
  再来细读这篇游记散文,不禁沉醉于凤凰古城独有的诗情画意中,更为简单精巧的构思和优美流畅的文笔叫好。那沱江、虹桥、吊脚楼、乘夜泛舟、红灯笼、酒吧、水车、学校……所有的一切都体现着湘西凤凰城的于众不同之处。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这里是灵山秀水绕古城,也孕育了独有的人文特点。因为对人文文化的敬畏和向往来到这个人间仙境,又因为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画卷更难忘此行。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精彩的内容,然后经过作者巧笔润色,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加深它的艺术感染力,既能带给读者精神层面的通感享受,又能带来灵魂深处的思想探索。散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场景铺排有序,浑然天成。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皆是花好月圆!
回复9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4-03-27 15:51:19
  谢谢千寻的鼓励和表扬,编辑过你多篇的作品,很不错的,向你学习,我们一起加油。 再次多谢你的长评,辛苦了。
10 楼        文友:星空下的蝶舞        2014-03-26 17:42:00
  文章经过精心修改,无论从语言文字还是内涵神韵都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凤凰小城,山的雄浑壮阔,水的柔美多情,刚柔相济,水乳交融。让人爱不释手的文字,完全超越了普通游记的意义。读来是一种美的享受。不得不说,破猴,你真牛,真心佩服!
回复10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4-03-27 15:52:23
  谢谢蝴蝶的鼓励和表扬,阅读过你多篇的作品,也编辑过你的作品,很不错的,向你学习,我们一起加油。 祝好!
共 40 条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