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派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墨派】秃鹫(小说)

精品 【墨派】秃鹫(小说)


作者:孤亭 童生,631.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38发表时间:2013-12-27 14:01:53


   “好样的,阿布德拉,再来一口,你会感到全身都在澎湃,这就是真主赐予的力量。”
   真主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样,阿布德拉并不知道。吸食完所有粉末后,阿布德拉只觉得天晕地转的一片,中枢神经里有一种强烈的兴奋感不停的刺激着他的灵魂。
   阿布德拉的目光有些呆滞了,五颜六色的色彩在他面前不停跳跃着,许多高大的黑影纷纷向他迎面扑来,张牙舞爪,如同一个个面目可憎的魔鬼。
   极度恐惧的压抑,阿布德拉也不由自主挥舞双拳,疯狂发出了“圣战万岁”的怒吼。
   在阿布德拉带动下,全场的气氛已到了顶点。所有信徒都舞动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声嘶力竭叫喊着。
   看着眼前的林林种种,伊索姆内心不安极了。他做梦都没想到,阿布德拉会如此深谙丛林生存的法则。就在阿布德拉挥拳吼叫的那一刻,伊索姆感到了一丝恐惧,一个更加嗜血的工具似乎就站在他的面前。
   可是这一切又该去责怪谁呢?公平、正义在这片大陆上早就绝迹了,这里通用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要想活下去,必须选择并去适应冷酷、残忍、杀戮。只有杀的人越多,生存的几率才会越大。
   想到这些,伊索姆不禁暗自好笑。自己还去担心别人是嗜血杀手,他妈的,自己不也就是个工具吗。
   疯狂依旧上演,杀人射击的游戏也继续进行着。“圣战”中,枪声如约响起。在这场生存与死亡的游戏中,苟活的人们终究还是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世间所有狂热总会有平静的时刻。靶场恢复了安宁,殉难者的尸体杂乱的躺在空旷处,没有裹布,没有土殓。鲜活的生命,如风吹落叶般,如此的静悄悄。唯有几只争食的秃鹫,发着尖利的嘶叫,在天空中呼啸盘旋。
   死者固然无声无息,生者的灵魂也终将无声无息。
   七
   为了让阿布德拉成为真正的穆斯林,更加利于控制。阿齐兹郑重的将念清真言和作证词的程序,安排在了晨礼祈祷之后。
   阿布德拉是在睡梦中,被一声高亢雄浑的男中音惊醒的。睁着惺忪的睡眼,阿布德拉向窗外看了看。月亮隐着半边脸,像裹着素纱的阿拉伯少女,羞怯的舔着嘴唇,虽不忍离去,可东方的天际已泛出了一丝惨白。从远处加扎勒河吹来风,起伏着、激涌着,掠过屋外的荒草丛,迅疾的皱起波纹,响起“沙沙”声一片。
   胡乱穿好衣服后,阿布德拉按照吩咐,将双手清洗干净。
   晨礼的场地设在一处空旷的开阔地,一位穆斯林长者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高声在颂唱着。他有着一个天生的好嗓子,吐词清晰,声音低沉、浑厚。悠长的召唤声,唤醒了众多信徒前来祈祷。
   灰暗阴沉的天空下,一会儿就站满了众多的穆斯林。他们神色庄严肃穆,向着东方,翘首期待。
   转瞬间,东方地平线透出了缕缕红霞,一点点的紫红色缓缓升起,由暗到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顷刻便已朝霞满天了。朝霞渐渐地向这边的开阔地扩散过来,头顶的灰暗色被映得淡了些,又淡了些,天终于完全亮了。
   伴着太阳升起,所有的穆斯林都双手捧合至下巴高,嘴里念念有词,整齐划一的向着太阳跪拜。他们双手背贴着地,前额触着手心,整个场面气势宏大,蔚为壮观。
   “伟大的真主啊,我承认您。安拉,是唯一的真主。我指主为誓,不肯崇拜主的人,他们必将卑贱地堕入火狱。伟大的真主啊,我信仰您,只有尊奉您的教诲,才将会一直的遵循正道。”
   悠扬的祈祷穿透了时空,仿佛从远古中走来,充满着凄凉、哀怨、呐喊,既严厉,又悲壮。
   晨祷的仪式结束后,阿齐兹站到了所有信徒前面,用着阿拉伯语大声的说着。大意是,今天将有一个黑人少年自愿加入穆斯林,他会在众人面前念清真言和作证词,请众人一起做个见证。
   阿布德拉惶恐的走出了队伍,面朝圣城麦加方位跪拜着。他右手食指向天空,拇指打开,虔诚庄重的高声念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最后使者。我作证此事:没有个真应受拜的主,除非是真正的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愿真主赐你平安。”听到阿布德拉的誓言,所有在场的穆斯林都致以亲切的问安。
   阿齐兹异常欣喜,他一把扶起阿布德拉,高兴的说道:“恭喜你,我的小孩儿队长,从现在起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了。为真主驱赶那些叛逆者吧,真主会饶恕你的一切罪过,并解决你的一切需求。圣战的旗帜定会插满整个非洲大陆。”
   成为穆斯林后,阿布德拉最大的感觉就是待遇得到了显著改善。尽管每天都要不厌其烦的说着“愿真主赐你平安”的问安语,但也的确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回礼。当然,除此之外,最大的变化还是内心深处对于权利的追逐与渴求。
   虽然只是个小孩儿突进队长,可在他手下还是有着十来名小战士。阿布德拉头脑聪明,很快就学会了阿齐兹的那一套。偶尔也会当着部下的面,高声的祷告真主。看着部下被渲染、鼓动的时候,阿布德拉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真的就拥有了真主无上的力量。
   八
   整个阿齐兹民兵队伍里,阿布德拉真正感激的只有伊索姆。他很清楚自己生存的权利并不是源于真主的仁慈,而是伊索姆给予的。至于之后发生发的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事情,都是为了活下去,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每当黄昏降临的时候,阿布德拉都会找救命恩人闲聊。在这个阴森恐怖的环境中,随处都充满了杀戮和被杀的危险,阿布德拉太需要给无处安放的灵魂找一个寄托的角落。
   对于阿布德拉,伊索姆始终都有着近乎父亲的仁爱慈祥。
   “伊索姆大叔,为什么穆斯林必须要参加圣战。”
   “《古兰经》说:在没有穆斯林教义的地方,处处充斥着混乱、压迫和不公。所有的穆斯林都要诉诸武力,将伊斯兰教的和平、公正,传播到先知穆罕默德没有垂青的土地上。不接受穆斯林教义的人们终将受到死亡的惩罚。”
   “圣战真的只是简单的凶残杀戮吗?”
   “不是的,在教义中,圣战是指在伊斯兰教信条的引导下,努力升华自己,扩大伊斯兰教和先知穆罕默德的影响力,改善全人类。最伟大的圣战莫过于一个人为真主、为强大、为崇高而开展的与自我的斗争。”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罪恶发生呢?”
   “因为少数掌握真主代言权利的人,违背了先知的法规,追随了内心的私欲。”
   “我们如此的杀戮,真主会饶恕我们吗?”
   “不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祈祷都是自欺欺人。真主只答应信道而且行善者的祈祷,并以恩典馈赠于他们。”
   “我真想知道是谁这么残忍,发动如此旷日持久的战争。”
   “其实战争的实质就是几个掌握至高权利的军阀、政客、野心家,为了自身的政治、经济的利益,指挥他们统治下的人们相互残杀而已。这个过程本身就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若必须分之,也不过是强辞夺理罢了。”
   “伊索姆大叔,您真的信奉伊斯兰教吗?”
   “信,又能怎样;不信,又能怎样。当我们抛弃上帝的时候,已经注定了无法回头。能够活到今天,只是说明了当初的选择是合理的。孩子,你要始终牢记,在这片土地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生存才是唯一的目的。”
   九
   地处加扎勒河上游的便利,春天播种的时候,北方穆斯林就在政府的支持下,修筑起大坝,将原本稀缺的水资源截流下来。到了秋收季节,北方的广大地区还是有些收成的。与之相比,南方就惨多了。天灾人祸,干旱截流,杀戮动乱,使得整个苏丹南部几乎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南北的巨大差异,促使南方更多土著黑人为了生存,加入叛军,同北方伊斯兰教政府对抗到底。
   为了防止叛军越过穆格来德河谷,跑到自己的地盘掠夺庄稼。秋收到来的时候,阿齐兹是万分的小心。他把小孩儿突进队放置在了河谷的最前沿,再三叮嘱阿布德拉一定要守住河谷隘口,密切监视叛军的一举一动。
   观察清楚隘口的地形后,阿布德拉决定将哨所设在正对河谷大道的山坡上。山坡右边有一条伐木工人踩出的山路,顺着山路往上走去,就是穆格来德山的腹地。那里山高林密,一直都是“圣基督军”活跃的天堂。
   选好了隐蔽的位置,阿布德拉将手下的五名突击队少年分成了两班,确保每个班次都有三个人。他让第一班负责白天,自己带第二班负责晚上。为了便于应急,阿布德拉不敢让轮班的人回河谷里的驻地。他在哨位北侧寻了块平整的洼地,做为休息和指挥的临时场所。
   安顿好一切后,阿布德拉松了一口气,惬意的躺在洼地草丛里休息。同班的两个少年在一旁不失时机的奉承着他。
   “队长真是指挥有方。”
   “能和安拉最勇敢的战士一起并肩战斗,将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
   听到手下的恭维,阿布德拉嘴里虽没说什么,心里却很是受用。
   山谷里以常绿阔叶林居多,枝叶茂密,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枝的罅隙扑泻而下,映着古木的虬枝和苍老的树皮,像是一幅幅的油彩画。山风轻轻拂过丛林,无数不知名的鸟儿,便在树枝间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
   一动不动的平躺着,呼吸大自然的清新芬芳,阿布德拉有些迷糊了。眼前的一切让他觉得又回到了幼年。那时的生活无忧无虑,他经常会和小伙伴们在山林里捉迷藏、掏鸟蛋。记忆中的山林并没有什么改变,天翻地覆的也许只是世间人们的内心。
   阿布德拉被伊索姆叫醒已经是傍晚了。伊索姆是专职给小孩儿突进队送饭的。
   做过例行公事的暮祷后,阿布德拉预留出白天的饭食,就招呼部下一起用餐。吃饭的空隙,阿布德拉询问了白天的情况。白班的少年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发现,就是通往穆格来德山腹地的山路上,林叶抖动得厉害,喊了许多声也没见什么异常。
   听到这个情况,没来及走的伊索姆提醒着,要注意警惕叛军的袭击。
   送走了伊索姆,阿布德拉就带人摸上了哨位。山中的夜晚显得过于安静,白昼里群鸟的啼叫都消声匿迹了。孤零零悬挂在半空中的月亮,透过层层的黑幕,映射出含混的暗色光晕,光影中浓密的树枝显得格外的张牙舞爪。风在高高的树顶摇晃着,发出一阵阵缓慢的沙沙声。远处的群山黑洞洞的,静谧得如同巨大的怪兽,周遭的一切都沉睡在死亡的气氛中。
   阿布德拉想起了自己八岁掏鸟蛋在山中迷路的情景。同样的阴森可怖,同样的神秘莫测。不同的是,当年父亲动员了全村的人上山搜寻,漫山的红灯笼曾照的黑夜分外的温暖。如今这山风中似乎依稀还可听到父亲悠长的呼唤声。
   十月的山谷,夜色中已有了凉意。阿布德拉伸了伸僵硬的双腿,双手握成个圈,在嘴边呵了口气,驱散了些寒气。
   这时不远处的树丛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它,它,它”声,声音快速断续的奏鸣着。再一细听,又有些像是婴儿的啼哭,阿布德拉知道那定是只灰头翡翠。
   对于这种栖息在矮木树枝,羽毛鲜艳多彩,尖嘴红脚的美丽鸟儿,阿布德拉向来都是喜爱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捉个一只,用竹笼装好,挂在床头。
   听着熟悉的鸣叫,阿布德拉不禁童心大发,他悄悄地向前寻去。要是能捉到一只,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
   那片树林乍一看并不算茂密,可真正进入其中,却是极其幽深。一棵棵金合欢树的虬枝肆意飞舞,夜空下像是一片片迷云,高深莫测。
   阿布德拉在林间东看看,西看看,鸣叫声似乎在和他捉迷藏,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明明感觉就在身边,可再一细寻,又是了无踪迹。这叫声就如同一根无形的线,渐渐将阿布德拉越拉越远。
   不经意间阿布德拉趟过了一片茅草丛,突然感到脚下碰着个柔软的东西,脚尖离开的时候,那东西竟蠕动了起来。阿布德拉心中大骇,迅捷的往后一跃,左手端好AK47步枪的同时,右手拉动枪栓的动作也已经完成了。
   “什么东西。”阿布德拉厉声叫到。
   几乎是同一时间草丛里也传出一声:“放下枪,不然打死你。”黑暗中亮晃晃的枪管探出了头,草丛被拱了起来,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黑人少年站了出来。
   来不及细看对方模样,阿布德拉知道自己是遇到危急关头了,稍有不慎可能就要丧命于此。那该死的灰头翡翠,阿布德拉在心中反复咒骂着。
   “你他妈的才放下枪呢?信不信我一梭子就能在你身上开十几个血窟窿。”定了定神,总算看清那小子拿的竟是支老破筒步枪,阿布德拉心宽了些。
   “哼,枪好有什么了不起。一颗子弹就可以打死你。有种就比比谁快。”
   对手如此彪悍,阿布德拉大呼倒霉,碰上了硬茬,可嘴里却丝毫没犯怂。“吓唬谁呢,那破枪能不能打响都成问题。”
   “不怕死呀,那好得很。”对方也毫不嘴软。
   黑暗中两杆枪在两个少年手中对峙,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为了生存在僵持。时间一点点的流逝,阿布德拉被夜风吹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长时间的举枪让每一块肌肉都在不停地抽搐。
   阿布德拉咬牙坚持着,他能感到对手颤动似乎更为厉害。哼,小兔崽子估计饿了很长时间,再拼一回,定会累趴下的。
   “小子,饭都没吃饱,跑出来打什么仗。”
   那少年为了保存精力,竟也不回嘴。阿布德拉心中大为高兴,继续讥讽道:“快饿死了吧,不如投降算了。放心大家都是黑人,我保证不杀你。”
   “你他妈才投降呢。早知这样,一开始就应该打死你。再说废话,老子和你拼了。”
   那少年如此的强硬,阿布德拉心头一凛,也不敢啰嗦了。
   对峙在无声的进行着,那该死的鸣叫声竟又响了起来。阿布德拉寻声望去,只见一只美丽的灰头翡翠展动着五彩的翅膀,“扑哧”一下飞了过来,在两个少年高举的枪管上急速掠过。

共 2132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非洲是上帝遗忘的地方,非洲也是对上帝呼唤最深的地方,可是上帝显灵是在书里,我们眼前徘徊的只有秃鹫。说起这类动物,可能有人第一反应是各种徽记——苏丹、埃及、沙俄……不得不说它弱肉强食的天性举世皆知,尸鬼般的特性更令人瞠目。其实这世上可怕的不是存在食尸鬼,而是食尸鬼出没,人却无能为力。当年在这个问题上,那名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摄影师备受争议;而今孤亭又挑起这段往事,依旧震撼着我们安逸闲适的心灵。主人公从被迫加入民兵到成为队伍中的小头目,从因为心思单纯而被蒙骗到开始思考人生的救赎,无不从满了矛盾和分裂,偏偏在丛林法则的引导下,结局就只有活着的人才有权反思和挣扎——这点恰恰又是死者解脱,生者悲哀的地方。也许某一刻我们的人生都将在无法预计的时刻走到尽头,但这个问题并不会从我们的尸体上飘走。因为总有只秃鹫要来急着大快朵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傻乎乎的像只饥不择食的秃鹫。【编辑:黯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229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笑堂        2013-12-27 15:29:09
  细细品味中,拜读!
2 楼        文友:康桥没有桥        2013-12-27 18:37:29
  往往人在最原始的需求的促使下,往往会忘记信仰,忘记其他无关的东西。看完全文之后,不禁深省,关于人性,关于战争。我们又了解了很多。真是好文,拜读了。
3 楼        文友:沐之歌        2013-12-30 00:40:21
  孤亭的文适合细细地去咀嚼,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品味到其中的滋味!
4 楼        文友:三月传奇        2014-02-23 01:02:25
  激赏!拜读!向老师学习!
5 楼        文友:铁禾        2014-04-12 23:29:46
  有作家言:“小说最大的挑战不是主题,不是结构,不是语言,而是细节,情节只能组成小说的骨架,细节才是小说的血肉。”优秀的小说当有细节之魅!读到好的小说,当顶!
铁禾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