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民办教师

精品 民办教师


作者:守备师令 秀才,1776.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12发表时间:2015-07-01 14:13:25


   发开会补助,王清明允许老师们说,大张旗鼓地说都行。最好让“三人帮”早知道早受气。
   有老师说,柳老师,你们三人怎么一放学就走了呢?我们放学后还开了会,领了一百块钱的开会补助。
   “三人帮”不吱声,咬掉牙往肚子里吞。放学后,都不轻易回家了,继续办公,不声不响。老师们却接二连三地走了,王清明也抱着水杯离去。没有开会的气象。一连数日如此。民办老师,家里事多,不可能天天放学后还坐在办公室里办公,等王清明开会。放学后一走,王清明又开会发钱。扬叉打兔子,“三人帮”尽在空里过。
   知道王清明在故意为之。“三人帮”无法可施,再也不敢找伍书记。伍书记只会帮王清明说话。找学区李片长诉苦,请李片长从中说些好话。
   李片长是个阿弥托佛的人,也深知双方之间矛盾深重,嘿嘿地笑着,操着宜都腔,“老王,你开会怎么不喊他们一声呢?”
   王清明也从来没有将李片长放在眼里。故作镇定,“他们人都跑了,我到哪里去喊他们开会?”
   李片长奈何他不得,只有从中柔声细语说好话,“我说老王,再开会你还是喊他们一声!过去的事就算了,你大人不计小人的过。”
   王清明心里说,你这是吃咸饭操淡心,他们告我的状时你在搞么事?罢课唱反调的时候你在搞么事?
   李片长从中斡旋无效,“三人帮”只有硬着头皮亲自找王清明。柳开国萎着身子,说王校长,还有气就打我两耳巴好不好?望您那再开会不要把我们甩了。李中文说,开一次会相当于教半个月书呢。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学年末考试。半年时间过得不平凡。但形势一片大好,学校从大乱中大治,彻底粉碎了“四人帮”,教学成绩也稳步上升。小考排名全学区第一,全镇第三。一至五年级也多数科目居学区前三名。王清明喜不自禁,一车将全体老师拖到沙口市开心酒家聚餐。喝得醉眼迷离时,王清明粗声大气,大发感叹,“老高当了一辈子校长了,也不晓得他屙过一尺高的尿没有。原来当校长,比当村干部简单一百倍。”
   回来时,王清明交待赵后英。“赵主任,记得去文具店买十本证书。这学期十个人都优秀,都评为学校优秀教师。要规规矩矩盖上学校公盖。”
   学校发的优秀证书有么用呢?红通通的丝绒硬壳,漂亮又大气。但档次太低,民转公不加分。不像镇级、县级、市级、省级乃至中央,他们的表彰才算数,民转公时级别越高加分越多。有些老师看着“三人帮”说随手将证书扔了,也将证书丢在垃圾桶里。王清明悄悄提醒他,“赶快捡起来,放好,丢了肯定吃亏。”
   8
   镇政府表彰,每所村小学分了一个指标。高潮村小学上报的是郑得民。“三人帮”很不满,说一所小学办得好不好关键看小考。小考排名全学区第一,柳开国与李中文贡献最大。再说评郑得民优秀没得作用,是浪费。民转公考试加考核,郑得民在全镇综合排名一百多,加个三五分的根本不起作用。张家湖镇每年最多转十几个?派到郑得民时不知还转不转。王清明说:“我们无记名投票,选中谁就是谁好不好?我们也搞他一回民主,不搞一言堂。”多数都说这个办法好。“三人帮”也不好有异议,也跟着说好。王清明安排赵后英执笔,用信纸复写了十张选票,每人分发一张。选票上有十位老师的姓名,只需用笔打钩就行,也只能选一个人,打一个钩。打一个钩也看不出笔迹,谁选谁根本不晓得。王清明说,这民主吧?今后就用这个办法。“三人帮”互传眼神,不知选谁好。李中文长期教毕业班数学,民转公考试最有优势,本身也功底过硬,语数两科考了两百多分,文化分全镇排名前五,只是考核分不高,没当过领导,没发表过论文,没得过表彰。文化加考核总分便不高,全镇排十八名了。于是毫不犹豫地打了自己的钩。柳开国悔不该长期教语文,改教几年数学就好了。民转公考试,数学卷基本上就是小学六年级的内容,不教它你就太生疏,难得获高分。语文是拉不开档次的,行和不行差别不大,因此教过毕业班数学的老师大多都是考分较高。柳开国考得较差,但他教龄长些,发表过论文,得过县级表彰,考核分较高,综合分比李中文不相上下。他不想李中文评上优秀,综合分跑到他的老前面去,也在自己姓名的后面画了钩。周正全虽说长期教数学,但功底不硬,要想民转公,全指望考核分撑腰的,便当仁不让画自己的钩。而其他七人如出一辙,都钩的郑得民。王清明望着这叠选票浑身舒坦,百分之七十的人是拥护他的,他指到哪他们就打到哪,一切按他的意愿行事。“三人帮”也是泥菩萨过河各顾各。王清明说:“看、看,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郑得民老师确实不错,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老婆得了白血病,从来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一节课。还有谁能做得到呢?”于是猛拍办公桌,一锤定音,“就报郑得民。”
   李中文太在意这次的镇级优秀。评上了,民转公加三分。遂提了一条烟到教育组,找陈书记。陈书记教训他,还闹不闹呢?闹出麻烦来了吧?要夹紧尾巴做人。要低调些。从抽屉里撕下一张评审表递给他,眨了眨眼叮嘱道:“赶紧填好,回去盖上学校公章,再亲自送来。”又说:“公章不在王校长手里吧?不在就好,千万不要让王校长晓得了。”
   李中文将评审表当下填好了,像捏着一张圣旨,回去找赵后英。赵后英管公章。赵后英一脸询问地笑,“这个章盖不盖得?盖了,王校长晓得了,他不骂死我?”
   李中文姐姐长姐姐短地叫得亲热,也显示出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可怜。你帮我不是帮别人,我会八辈子都记得你的好处。赵后英一想,原来同属“四人帮”,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平时李中文又帮过他很多忙。主任份内的事,比如列计划、写总结、写汇报材料,赵后英要抠破脑壳皮,很吃力,喊李中文帮忙,李中文不谈条件,快而好地完成了。李中文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电工、木工都来得几下。周正平病倒后,屋里门坏了,电灯不亮,电视机不响,都是李中文来解决。李中文人也老实,从来不乱说话。心里有苦处,赵后英爱找李中文倾诉,甚至男女之事,都找他解渴。理由很多,电灯不亮,电视机有雪花点,随便那么一说,李中文必到。赵后英承认自己很风骚,开始是她勾引李中文。新搭建的房子很安静,李中文将赵后英的洗衣机刚刚修好,在卫生间洗了手出来,前后的铁门早关闭了,赵后英脸刷地红得像关公,气吼吼地扑过来,一点过渡都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李中文毫无准备,多少有些惊慌失措,但很快就滚到了床上。李中文虽说不善表达,将欲念和想望置于黑魆魆的角落里,由它自生自灭,看上去是个正人君子。但对赵后英早有杂念,而且星星之火早已燎原。赵后英大他几岁,走出来却比他妻子群英还年轻,一对肥壮的奶子就快从衣衫里钻出来,要钻到他心里去。遇到赵后英抛过来的橄榄枝,李中文慌忙应接,醉生梦死在温柔乡里。赵后英本想清心寡欲,做个贞洁妇的,但身体却不听使唤,三十岁时男人便断了她的“供应粮”,太年轻,心慌慌熬不住。后来跟了王清明,接识了新朋友,忘了老朋友。对李中文歉意多多,形势所迫,也无办法。李中文求她盖个章,举手之劳,章也就盖了。
   李中文连家也没落,出校门便遇到了去县城的客车,招招手,车停下来。客车要经过教育组。
   心情愉快。镇级表彰加三分,民转公的总分排名肯定要上跳一大步。李中文坐在客车里,感觉新换的客车很漂亮,正值暑天,冷气也很足,吹得每个毛孔都舒畅无比。乘客不多。票务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中等个,满脸雀斑。李中文认得,但叫不出名字,知道她是沙口市采购站的职工,下了岗开始跑客车,好些年了。雀脸正在说笑话,雀斑都一舒一展的,上下跳舞。说是昨天一个女人从县城里来,要到高潮村走亲戚,车还没进张家湖就问:司机同志,高潮到没有?司机说:没有。走了一截,又问:司机同志,高潮到没有?司机又说:没有。又走了一截,她又问司机,把我们的司机问烦了,司机吼道:喊么事你喊?到了高潮我是要喊的。满车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司机反驳她,说你这婆子添油加醋。雀脸笑道:你把人家的高潮都搞起来了,我讲都讲不得噢?李中文突然想起了赵后英,她橫陈在床上,扭动着身躯,紧闭着双眼,哎哟哎哟地叫着是不是有些夸张?女人的高潮到了就那个表情?像一脚踏进了生死线。
   下了客车,直奔教育组办公室。陈书记正同一村小学校长谈话,谈新建校舍的事。陈书记侧过头,说:“李中文,将表放在我的桌上就行了。”陈书记正忙,没时间继续理他,屁股都没动。李中文识趣,放下优秀教师考核表,下了楼梯。
   刚从楼梯角转弯,迎面遇着了王清明。王清明刚从摩托车上下来,一边上楼一边拍打身上的灰,嘴里骂骂咧咧的。
   李中文忙笑脸相迎,“王校长,您郎来了?”
   王清明黑风照脸,没理李中文,迅速上了楼。不一会传来争吵声,捶打桌子的声音。王清明和陈书记的声音都很高,都带枪走火。李中文立在楼梯口,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原来,赵后英给李中文悄悄盖了章,想想王清明迟早会晓得。晓得了肯定会骂得她狗血淋头。迟晓得不如早晓得。出得沙口市中学的大门,正好遇上骑自行车回家的王清明。王清明来街上剃了头,容光焕发。赵后英便将盖章的事说与他听,说事情很急,又找不着王校长的人,这个章她就卯起胆子盖了。
   王清明瞪着眼要吃人。脏话也脱口而出,“老子要你管好公章,你管个XX。”
   听说李中文上了客车,正赶往教育组。王清明连忙喊了辆摩的,上了河堤,也往教育组赶。河堤与泥青公路,并行着蜿蜒,河堤好走些,但灰多。
   他要拦下优秀教师审核表。爱翻雕的人,还想评优秀么?痴心妄想。
   9
   吃一堑长一智。王清明收回了学校公章,自己亲自保管。说今后老子睡瞌睡都要把公章挂在屁股头。
   李中文的优秀证书还是到了手。王清明没拦住,与陈书记大吵大闹,要求收回评审表。陈书记不是李片长,不买他的帐。我堂堂教育总支书记,指定个把优秀,犯了法?犯了法你去吿。元仲从中调和,好话说尽,才化干戈为玉帛。陈书记与王清明握手言和,双方都让了步,工作上相互依存,要相互配合。教育组每年要在中小学收入资料费、试卷费、防预费、录相放影费等五花八门,名目众多。校长不采你,故意拖延,你也干瞪眼。陈书记也毕竟住在镇里,与镇领导说得上话。村里的干部对书记镇长还是有所敬畏,何妨一位区区村办小学校长呢?
   王清明坐在办公室,面对埋头办公的老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说:“今后学校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经过我王清明。这次若不是陈书记说尽好话,李中文的优秀就评不成。”
   赵后英讪讪地笑,“王校长,你不烦,今后我们保证放个屁都向你汇报。”
   “三人帮”早已伏首称臣。说我们一切听王校长指挥,王校长指东我们不敢向西。
   其他老师本来是王清明的铁杆部队,跟他最紧。于是学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之所以风平浪静了,不仅是几个坏分子三番五次翻雕也没有翻出三尺高的浪,主要是都想民转公,都想吃皇粮拿国家工资。王清明看得明白,自己捏着他们的七寸。若想使他们的乱眼药,他们只怕是一个也转不成。
   如今,王清明成了学校说一不二的太上皇。
   九月份民转公,张家湖转了五人。李中文排第八,看来明年可能有希望。
   柳开国排名靠后,没有李中文掩饰不住的兴奋,有些落寞。说:“民转公就是几颗米,民办老师就是一群鸡。丢下三五颗,一群鸡围着抢啊抢,多数的鸡脑壳都挤破也抢不上嘴。”
   伍兴凤眯眯地笑,说:“柳老师真幽默,到底是才子,比喻好恰当。”
   王清明圆眼一鼓,“恰当个屁。你们还有几颗米在抢,老子一颗米都没有抢的。”
   伍兴凤讪讪一笑,不敢多说,瞄一眼老师们,都埋头在工作,像刚才的谈笑根本没发生过。办公室里突然鸦雀无声,静如子夜。
   王清明是八六年之后进的村小学,不具备民师资格,当校长,名誉上属临时代课老师。
   “四人帮”都归顺了,对他们的恨却一直悬在心头,挥之不去。特别是柳开国,是“四人帮”里的姚文元,吹阴风,点鬼火,摇鹅毛扇子。脚板长疮,头顶灌浓,坏透了的角色。想起来就要打压他一番。
   日期逍遥似水流,不知不觉到年尾。学生放了寒假,老师们关起门扎帐,结一年的工资。柳开国千方百计讨好王清明,说王校长应该列一项联系费。如今学校要生存要发展,不联系领导不行。您郎私人也不能贴钱。帐目摊在办公桌上,王清明说大家都过目,合理的就签字,做证明。无论合理不合理,大家看都不看,说清清白白,张张合理。争先恐后地签字。
   宣布工资发放方案。
   王清明说:“今年老师们工作都很出色,我想,人平发三千吧!”
   听说人平三千,都喜形于色。三千啦我的爷!外村民师都在人平两千左右。三千的工资还从没听说过。于是欢呼声一片。

共 57896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9...12
转到
【编者按】民办教师,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以高潮村一所小学突然换校长,打乱了民办教师们平常一边教书一边务农的惯例,让部分老师的生活发生了突变,难以适应,甚至觉得难以生存。于是,由柳开国为首的“四人帮”,达成了抵制新校长王清明的一系列闹剧。诸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四人用尽心机,无奈就是扳不倒王清明,反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由于各自的家庭状况不一,“四人帮”逐步瓦解,并一一缴械投降、俯首称臣,唯王清明马首是瞻。从此让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外行人,真正统管这群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知识分子。在相互间斗智斗勇的时候,学校的账目成了大家的软肋,作者巧妙地安排了首次查账的落空,到最后王清明却真有贪污巨款一事,前后呼应,体现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一深刻道理。这是一篇人物众多,层次分明,性格突出,语言流畅,发人深省的文章,推荐赏阅!【编辑:风飞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702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飞沙        2015-07-01 14:14:28
  感谢作者对短篇小说的厚爱,祝文安笔祺!
回复1 楼        文友:守备师令        2015-07-02 21:00:43
  谢风编了!
2 楼        文友:风飞沙        2015-07-01 14:18:29
  这篇文章,讽刺了外行管理内行的霸权,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民办教师掬一把同情泪,也证实了某些所谓内行的管理缺陷,值得深思。
3 楼        文友:风飞沙        2015-07-01 14:27:47
  文章结束,虽然该惩治的得到了惩治,但那些为了教育事业奉献半身的人,迟迟未能等到优惠政策的橄榄枝,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他们闹过、贪过,但比起王清明那样的蛀虫,只能说水至清则无鱼。都有难处,都要生活,在名办教师待遇不高的状况下,动了一些小心机,虽让人不齿,却也让人对管理方面的疏漏和给予名办教师的酬劳上感到不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愿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4 楼        文友:风飞沙        2015-07-01 14:32:32
  王清明的管理模式,也许是许多中低层管理人员的伎俩。他的手段虽然为学校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他毕竟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天要其灭亡,必先要其疯狂。他最后被杀被告的下场,也算自食恶果。很精彩的小说!
5 楼        文友:风飞沙        2015-07-01 14:36:36
  温馨提示:文章有些别字,有的人物名称也不统一,比如李片长,有几处写成了李片子。还有就是标点不规定,许多标点都没有进行中英文转换。有的省略号是几个句号或者几个问号表示,正确的省略号输入法是shift+6
   发现的均作了修改,望作者下次投稿前仔细修改一下。期待更多精彩,欢迎继续赐稿!
6 楼        文友:鹦鹉        2015-07-02 08:44:49
  拜读老师佳作,体会民办教师的生活不易,问候老师,祝福老师佳作不断。
回复6 楼        文友:守备师令        2015-07-02 21:04:57
  谢了。望与文友们在江山这片土地里喜获丰收!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