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雀巢】虎背女郎 (小说)

精品 【雀巢】虎背女郎 (小说) ——万里护夫君


作者:黄钶 童生,93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35发表时间:2016-05-26 11:32:51
摘要:用古老的语言述说明朝的古老的故事:描写了一个美丽善良颇会武功的妇女,因为丈夫被人诬陷,流放边塞,因而不顾身怀六甲,保护丈夫远行万里,并且终于洗刷了罪名,惩处了奸臣。

【雀巢】虎背女郎 (小说)
   李万听了,骇得吐出舌头,说道:“这泼妇武功高强,说话也就算数。这事看来十分棘手,如何是好?”
   张千扯着李万,走进路旁一家酒店商议。看那店内,生意清淡,只有一个衣着华丽的秀才,在低头喝闷酒。两人放下心来,边喝边计议了好一阵,末了,张千吞吞吐吐吐地说:“只那泼婆娘十分了得,如之奈何?”
   李万讥讽道:“张老兄色迷心窍,骨头早酥了,哪能斗得过她。”张千脸红过耳,无言可对。二人出了酒店,疾步走上荒山来。
   只见闻氏站在路中,翘首远望,一见他俩便问:“沈官人为何未来?”李万向前,躬腰笑答道:“冯老爷义重如山,杀羊宰猪,要留沈官人小住二三日,因此我特意来接小娘子。”
   闻氏微微冷笑道:“好个李牌头,乱棒逐出的人,还想到老娘面前油嘴滑舌。”
   张李闻言,颜色大变,才知道酒店中的华衣秀士就是闻氏,那么刚才商议的想用药酒弄翻他,押作人质的想法尽皆暴露了。
   李万心想,张千说她武高强,果然不假。于是,不暇思索,大吼一声,右拳一记黑虎偷心,猛扑过去。
   闻氏不敢怠慢,绵掌一翻,早刁住李万手腕。李万手脚颇快,左手如电,掌风飒飒,直向闻氏右耳抽来。闻氏玉臂单摇环,出肘一格,不觉踉跄两步。李万右手趁势一个力担泰山,闻氏竟被抛将起来,足有七八尺之高。
   闻氏急在半空一个柳絮扬风,稳稳落降下来,恰好站在张李之间。这张千见闻氏力气不加,大喜过望,早把昨夜那一百分小心收起,虎吼一声,两人齐齐扑向闻氏。
   闻氏借着刚才弹跳的余势,又是一纵,同时一记外摆腿向张千扫去。张千急忙一个驼鸟钻沙丘,低头躬腰避让,噗地一声,被踢中了尻尾穴,只觉全身一麻,踉踉跄跄,止脚不住,撞向李万。
   李万急忙闪身挽扶。闻淑英早抽身向古松泉边逃去。李万当先追来。闻氏见他来得很是急速,一扬手,一簇银光射向李万丹田,想先泄他气力,再图应付。谁知李万不躲不闪,嗤的一声,钢针沾在他身上,毫发无损,还是若无其事追逼过来。
   闻淑英大惊,跃到泉边,顺手一捞,从山涧中捞出那把亮如雪的倭刀,一个迎风摆柳,呼的一声砍来。李万急忙一招黄鳝钻泥,低头缩身避让,帽子随风飘落,削下了一大缕头发,心中一惊,望后一纵,倏向怀中一摸,一对重二十斤的黑呼乎的流星锤直向闻淑女头顶飞来。她急忙一个鹰旋长空,举刀一格,当的一声,倭刀吸在铁锤上,另一个锤也呼地粘来,把倭刀紧紧夹住。李万用力一拉,闻氏急忙撒手。她辛苦挂着葛藤吊下深崖拾来的倭刀,只一下便到了李万的手中。
   原来,李万的一对流星锤,都是磁铁制成,所以钢针伤他不得,利刃转瞬被夺。
   当下李万舞动流星锤,张千挥舞钢刀,二个公差恶神般逼向闻氏小娘子。她赤手空拳,怎能抵敌,只好转身就逃。山涧那边荆棘丛生,竹树错杂,无路可逃。略一迟疑,李万已跃上来,流星锤闪电般飞向的她后心。闻氏前进不得,后退不能,急切间只好劈叉缩身,流星锤呼地从她头顶飞过,她急忙轻舒玉臂,抓住小锤的铁链,借着李万使锤的冲力,四两拨千斤,弹起二丈多高,落到山涧对面一株老杉树上,锐利的杉刺,扎得她那白嫩的皮肤血痕道道。她抱住杉干,兀自喘息未定。
   李万已弃锤执刀,披荆斩棘,一跃上了古杉。他一手抱定树干,右手举火燎天。闻氏急忙运气提身缩足,刀尖刺着绣花鞋底,划破一条大口子,幸喜未伤皮肉。
   她再振精神。从这棵树到那棵树,或攀或跳,尽力逃奔。虽然她轻功很好,到底是一介女流,打斗半日,气力差点耗尽。李万轻功略逊,闻氏却也抛掉他不下,闪闪寒光的倭刀,老在她背心里舞弄。
   闻氏急极了,尽取囊中绣花针,分上、中、下三路打来。李万身无磁锤,叉兼身在树上,怎能全部躲闪,膝盖和脚踝上,早中了几枚,顿时酸麻入骨,待拔得出来,闻氏已去得远了。
   李万心中火气难熬,死命追去,但两人总是相距二丈余远,再近她不得了。
   这时,早已星斗阑干,月影西斜,也不知追了几百里,这片莽莽青松林也到了尽头,前面树木渐疏,豁然开朗,抬眼望去,一片乱岩岗子,半个人高的枯黄的茅草,在夜风中飒飒摇响。
   忽然,闻氏在前面树上,沉吟不前。李万心疑。又恐她施放暗器,略停一停,只听得一声吼叫,山摇地动,播土扬尘,星月无光。定睛看时,前面一只斑斓母虎,带着一只小虎,在草地上翻滚耍戏,见有人来,咆哮着跳跃前来。
   李万心中大喜:“此乃天助我也!杀了闻氏,也可将功折罪了。”于是,将倭刀奋力朝闻氏掷去。闻氏急忙躲闪,皆因身软力疲,动作迟缓了些,锋利无比的倭刀,在她小腿上斜斜划下,斫断了她所依托的树尖。只听得一声惨叫,象牙般白的小腿上鲜血迸出,她从树上倒栽下来。那母虎见了,张开血盆大口,凌空一跃,一口咬住闻氏。可怜呀,如花似玉贤娇娘,却怍猛虎口中餐!
   这事情一经传开,四洲八县广大民众都叹息不已。对于闻的死,千人万众都知道了,唯独一个人不知道,这人就是沈襄沈秀士。因为冯主事吩咐家人,切切不可让沈襄知道,以免他过于悲伤,而急坏了身体。千人万众都在心中叹息:多么贤惠善良的人儿,为何老天爷不关照呀。
  
   第四回沈秀士悲哭淑英墓——云中女怒绞张刀寡
  
   李万见闻淑女落于虎口,而且被猛虎叼走,心中好不欢喜。那母大虫一摇铁棍般的尾巴,小虎就蹦跳而来,一张口衔着倭刀,一阵狂风,草木乱摇,两只老虎窜岩跳涧,转瞬不见。
   猛虎衔刀,令人费解。李万想了一会,总明不出个理来。但他还是知道,所谓“仙虎衔薛丁山”之事,不过是舞文弄墨的文人学士,闲得无聊。摇唇鼓舌,哗众取宠,以售其书,多捞些润笔费而已。想到这里,不觉又洋洋得意起来,安然回去,寻着张千,分头往经历金绍和宣府杨顺处复命去了。
   再说那沈襄藏在冯主事家中,一日三餐,冯主事亲送膳食。早已一月有余,看看风声渐松,冯主事要管家派人扫净一间偏僻小屋,供其白日功读。每到黄昏,他才到楼后小园内,练练长剑,舒舒腿脚。他几次三番向冯主事提出,要寻着闻氏,一同去宣府祭扫父墓。
   冯主事一听到闻氏名字,欲言又止,脸上难免凄凉之色,良久才说:“实不瞒贤侄,现在到处画影图形,张贴广捕文书拿你。这两日来,府前常有些不三四不的人游来荡去,就连王兵道衙前,也大有形迹可疑之人。出城一事,万万不要提及。”
   看看二年八月中旬,沈公子执意要行,冯主事见他去意已定,料难阻挡。于是,给他打点包裹,装上百两散碎银子备用。纹银五百两,分缠身上。沈襄再三推辞不要。冯主事道:“此去前程渺茫,没有金银,寸步难行。
   沈襄说:“寻着淑英,行李中还有不少盘缠,够用了。”冯主事听到他又提起淑英,不觉眼中坠泪。沈公子心中怀疑,问道:“为何一提起淑英,伯父就十分凄楚,莫非她已有个三长两短,伯父不可瞒我。”
   冯主事揩干眼泪,解释说:“我有个侄女,年方二九,姿容娟秀,心灵聪慧,也叫作淑英,人们平时也喊她作淑女,你来之前,夭折不久。所以一听这个名字,心中不免悲伤。你不要怀疑。”
   “那么闻氏呢?知道点风声不?”
   “有说是她单身去了宣府,去寻贾石义叔;有说是寄居在某尼姑庵中,委实没打听到真实消息”。
   沈公子心中闷闷不乐,去意更是铁定了。八月十四日清晨,沈襄青衣小帽,草鞋绑腿窄袖,绑腿内暗藏两把匕首,以防万一。冯主事借口城外烧香,沈公子混在杂役中,送出城外,洒泪而别。
   出城三十里,红日当头,虽届中秋,只因连日少雨,却也燥热难熬。来到叉路口酒店中,一个酒保笑嘻嘻地迎了上来,只拿眼睛往他身上溜。沈襄要了一壶黄酒,一碟油炸猪杂。那个酒保,殷勤地前来搭话,开口问道:“客官风尘仆仆,想是来了很远,是晋京还是去太原?”
   沈襄正人君子,心怀坦荡,不由得答道:“俺不去太原,要去边关宣府探亲。”酒保开颜笑道:“官人有亲属在彼?”沈襄正要张口,猛然省悟,于是把要说的真话改口为:“我有个哥哥,现在宣府大总督杨顺麾下当差,多年不回——嗯,来贵店喝杯酒,是否也要查个祖宗三代?”
   酒保笑着说:“官人疑虑太重,我可是十分同情你。现在前面山冈上,常常有大虫伤人。去年十月,浙江绍兴有两个解差,押解一对夫妇去宣府,被猛虎咬死。在前山古松边,闲人拾得那女子的散碎骨头和一双绣花鞋,埋在路边。至今无人敢单身下午进山。我好意留你,今晚就在敝店安宿,明天结伙上山不迟。”沈公子心里猛地一沉,脸色苍白,头重脚轻,天旋地转,不能支持。但这里焉是可以悲伤之地?急又运气安神,强自支持忍耐,匆匆喝了一碗酒,偿还酒钱,赐给酒保二两银子小费,拔腿就行。
   沈襄象个醺醺醉汉,踉踉跄跄,跌跌撞擅,好不容易摸上荒山。又是明月清风,但见古松犹在,哪想佳人难寻?沈襄背倚古松,欷嘘涕泣,咽不成声。
   想起去年,和闻氏就着清泉,咽下多少苦辛?患难夫妻情谊似海。而今泉水如绫,溪涧潺潺如诉,你可知道,闻氏今在哪里?举目四顾,草木萧疏,倍觉十二分凄凉。猛见前头路边,似有石碑巨塚。心中叫得一声苦也,拾级寻去,果是一座新坟,疏被浅草,坟头立着一块大榆木牌,上面隐隐有字。沈襄就着月光,凑过去细看,原是用阴文涂红,镌刻着一首谒子:
   猛虎伤健妇,闲人葬遗骨。
   何以为丧资,包裹并被服。
   告诚后来者,过午莫上崮。
   沈襄看罢,只觉心如刀剐,痛不可支。不由得大声号哭起来。这一哭,只哭得天昏地暗,星月无光,声从风送,传遍群山,绵延不绝。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想这沈襄一家,世代缨簪,辈辈忠臣,只因耿直无私,得罪了奸臣权贵严嵩,以罹莫须有之罪。老父与两个弟弟,尸骨难寻。剩下闻氏,并腹中一点骨血,也碎裂于虎口之中,就是铁为心,石为肠,遭到这等惨境,也要下泪。当下鸟雀惊飞,啁啾悲鸣;树木摇曳;籁籁低泣;朽草含泪,萤光乱飞,秋虫尽奏哀曲;泉水呜咽,山涧潺潺,尽在哀嚎,整座荒山,峰回谷应,都在为沈公子涕泣不已。
   就在这撕裂人心的悲哭声中,有数十条魔鬼样的黑影,早已围住了荒坟。沈秀士哭得死去活来,滚倒坟前,全然不觉,这帮人听够了多时,当中竟也有个别人偷偷为之抹泪。为首一条高大汉子,怕乱了人心,“哧哧”两声怪笑,如枭唳霜空,令人毛骨悚然,喝一声“上!”就有两个大汉,如狼似虎,恶狠狠扑上坟头。
   当中一个一伸腿,朝沈襄腰间狠狠一下,道:“歪小子,哭娘儿们哭够了吧!快起来,好送你和闻氏相会!”这踢的正是李万,力气很大,把沈秀士踢得弹将起来,撞倒榆木大“碑”。沈襄收住悲声,定睛看时,认得是李万,正是仇家见面,分外眼红。奇怪的是,这李万踢了一脚后,兀自蹲在地下,揉着脚掌呻吟。前面已经交代过,这沈秀士身上,紧紧缠着三十一斤四两(五百两)纹银,所以,沈襄倒安然无事。
   沈秀士一个良善书生,这时也再不能忍耐,“嗖!”地抽出匕首,一个弓步上刺,直取李万头顶。同来的另一个是张千张寡刀,见李万呻吟着蹲在地上,心中好生奇怪,这时急忙挥刀挡开匕首,又立即一个高祖斩白蛇,望沈囊腰间狠力斫去,只听得“镗”的一声,只觉得手臂酸麻,沈襄这下可立定了脚跟,只是晃了两下,还是没伤着他根汗毛。可是衣服破裂,包裹散开,叮叮当当,铿铿锵锵,无数纹丝白银锭子,骨碌骨碌滚将出来。沈襄急中生智,口含匕首,懒驴打滚,脚踢手抛,一个天女散花,把纹银锭子当作睹器,打将出来。只见满地里一片白光,四散飞开。几十条鬼魂,没弄清是啥子事,被打得鼻青口肿眼歪斜,哎哟连声。也有几个手法快的,接到不少细丝锭子,乐呵呵地直往怀里揣。
   为首的那人接了几块锭子,突然明白了,大喝一声:“都上,往死里揍”!只见棍棒刀锤,如飞蝗急雨般打去。
   沈襄舞动一对短短匕首,怎能抵敌众多长兵器,早已挨了几下,痛入骨髓。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只听得一声猛虎狂啸,声震苍穹,地动山摇,忽地从嶙峋怪石后,现出一头斑谰黄皮西北虎,怒睁圆目,唇边狂须根叫数声,见了阎罗。虎背上一个绛衣女郎,单掌拿大顶,燕子戏蜻蜒,嗖地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倭刀,一个苍鹰扑黄雀,凌空而下,“嗖”地一声,磕飞了刚从地上爬起来的张千手中的钢刀。随即轻舒猿臂,揪住张千头发,微翻玉腕,一个犀牛望月,把他的脸扭将过来,正对着自己,右手即把倭刀架在他脖子上,怒叱道:“贼子张千,还认得闻氏淑女吗”?”
   这张千被虎掌掀翻,还在心惊肉跳,惊悸不已,朗朗月光下,一见闻淑英,不禁五脏皆裂,魂飞天外,颤声尖叫:“啊!遇鬼了。闻氏变鬼来救老公沈襄了!鬼来了!鬼来了!”连叫数声,声嘶力竭,象一团稀泥一样,噗地瘫在地上,兀自眼翻白,口吐沫,手脚乱颤。

共 34011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7
转到
【编者按】读中国小说,章回体样式总难免给人一种亲切感。 《虎背女郎》作为章回体小说篇幅小了些,但也是继承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话史”,这是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主要题材。《虎背女郎》并非一篇以史为梗的小说,但“严嵩弄权”、“锦衣卫”、“白莲教”……这些历史元素还是让这篇不长的小说有了些古意。 讴忠士、鞭奸佞、颂美善、挞邪恶,这些也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主要意旨。《虎背女郎》中的沈公子、闻淑英是正义、忠贞的代表,他们历经艰险终得善果。严嵩及其爪牙是邪恶的小人,他们作恶多端最终下场悲惨,甚至死无全尸。这应该算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形态。“神魔怪异”,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又一大主要题材,更有《西游记》、《封神榜》这类集大成者。其实,中国古典小说中多少都能看到些“神魔怪异”的影子。即使《红楼梦》、《金瓶梅》这样的或通俗或市井的经典著作也未能外。我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追求、乃至对社会现实批判的一种文学表达。不宜简单地用“迷信”来解释。在我看来,《虎背女郎》留给我们的最大悬念是沈小龙的归宿。这个与猛虎彪彪一起长大的孩子并没走他爹娘的“正途”,而是当上了白莲教的教主。这个情节作者只是一笔带过,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像和思考空间。 推荐阅读。编辑:大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2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6-05-26 11:35:11
  不管是历史传说还是社会故事,本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描述都是值得赞扬的。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楼        文友:闲妹        2016-05-26 14:15:13
  能把古代小说写成这样真不错,欣赏学习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05-26 15:35:27
  古代小说的写作好像离我们很远,可是老师的文章写的是真好!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4 楼        文友:大慰        2016-05-27 00:36:10
  读中国小说,章回体样式总难免给人一种亲切感。
   《虎背女郎》作为章回体小说篇幅小了些,但也是继承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
   “话史”,这是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主要题材。《虎背女郎》并非一篇以史为梗的小说,但“严嵩弄权”、“锦衣卫”、“白莲教”……这些历史元素还是让这篇不长的小说有了些古意。
   讴忠士、鞭奸佞、颂美善、挞邪恶,这些也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主要意旨。《虎背女郎》中的沈公子、闻淑英是正义、忠贞的代表,他们历经艰险终得善果。严嵩及其爪牙是邪恶的小人,他们作恶多端最终下场悲惨,甚至死无全尸。这应该算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形态。
   “神魔怪异”,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又一大主要题材,更有《西游记》、《封神榜》这类集大成者。其实,中国古典小说中多少都能看到些“神魔怪异”的影子。即使《红楼梦》、《金瓶梅》这样的或通俗或市井的经典著作也未能外。我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追求、乃至对社会现实批判的一种文学表达。不宜简单地用“迷信”来解释。
   在我看来,《虎背女郎》留给我们的最大悬念是沈小龙的归宿。这个与猛虎彪彪一起长大的孩子并没走他爹娘的“正途”,而是当上了白莲教的教主。这个情节作者只是一笔带过,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像和思考空间。
   问好黄轲先生!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27 01:04:44
  【苏庸平评论留存】这是一篇很精彩的古典小说故事。描写了一个美丽善良颇会武功的妇女,因为丈夫被人诬陷,流放边塞,因而不顾身怀六甲,保护丈夫远行万里,并且终于洗刷了罪名,惩处了奸臣。故事发生在明代嘉庆年间,女主人公产下一子,便是后来的沈小龙,后来,沈小龙不图功名,反成了白莲教首,白莲教越发勃兴,故在二百多年后的清朝中期终于爆发了王聪儿等许多震撼天下的白莲教大起义。本小说很有传奇色彩,酷似《今古传奇》中的一些故事传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尽管有些迷信色彩,却又不乏神话的本色。锄奸匡正,忠良大义是本小说的主题。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6 楼        文友:黄钶        2016-05-27 09:51:46
  感谢大慰,苏教授和社长以及闲妹小泥儿两位妹妹的精准评价。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拙作原本有二十回,此次修改时,砍去了一半。是以分量不足,这是非常对的。以前我很穷,所以为了多点稿费,加了许多水分。现在挤了出去,反而出现了新的亏陷。当然,迷信的成分大大的少了。
   再一次向关心我的领导和兄弟姐妹们致敬。
7 楼        文友:苏庸平        2016-05-27 13:27:14
  古典小说有迷信色彩是公认的,并不是说有迷信色彩就影响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因为古典文学有它的时代性和科学的局限性。这也是在我国的文学评论范畴里所允许的。与《西游记》《封神榜》不同的是,这两部作品就是以神怪为主体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其他的古典文学作品里面有迷信色彩也是因为有的一些现象在当时无法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同时,有的根据小说的情节需要或夸张或虚拟造势,就用具有迷信色彩的内容来佐助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其本意并不在于宣扬迷信。文学作品有的是现实主义的,有的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有的是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统领现实主义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我国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学作品都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这并不影响它文学价值的存在,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学作品基本上剔除了封建迷信的东西,大都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主题,从巴金的《家》《春》《秋》到茅盾的《子夜》以致曹禺的《雷雨》乃至后来的老舍、鲁迅、叶圣陶、冰心、丁玲等现代作家的作品,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了,应该说是社会和科学的进步也带动着文学的进步,至于曹雪芹的《红楼梦》里面的一些情节里也具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应该说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是还应该说,不因为《红楼梦》里面有迷信的色彩就影响了《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伟大,更不影响《红楼梦》这部作品在世界上辉煌的艺术价值。文学评论属于一门学问,文学评论首先要客观地针对作品的实际,不能敷衍,更不能把本来就存在的东西说成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文学评论的基本把握点。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27 13:52:03
  月楼这两天忙于开会,静下来,会好好欣赏拜读。虽然,我的阅读倾向更偏重现实题材。呵呵!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