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清韵】 冯存孝(中篇小说)

编辑推荐 【清韵】 冯存孝(中篇小说)


作者:老榆树 童生,9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01发表时间:2016-07-31 09:46:10
摘要:中篇小说《冯存孝》故事要点                    冯存孝从小就想成为一个让村里人敬重的人。土改时有劣迹的冯六成却被土改工作组扶持为积极分子,升任为武委会主任。这件事启发了少年冯存孝,决心在政治上很好表现,以求出人头地,在统购统销、合作化中积极参与宣传,在反右运动中勇敢地给老师写大字报,在“除四害“运动中成为消灭麻雀的实际指挥者,在大跃进中更成了推波助澜的急先锋,一直到“三年困难时期”为避免被饿死,“盲流”到北方一家军工厂当了临时工。当了分厂调度员的冯存孝成了学雷锋标兵和学毛著积极分子,并终于入了党,又衷心拥护文化大革命,“夺权”后当了分厂革委会副主任。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他衷心拥戴的林副统帅折戟沉沙于温都尔罕事件,把他的精神彻底击溃。


   大跃进就是大浪费,更是大破坏,“左”旋风不断升级,发展到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后全国反右倾、拔白旗、批判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冯村便开始了饿死人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时代。
   两年来,西街党支部始终处在尴尬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来自上面的各种压力,生产要放卫星,炼铁要完成任务,修水库还不断加大工作量,公共食堂要大办,文化活动要掀高潮等等,另一方面是广大社员的不满,越来越难管,还有团支部冯存孝几个年轻人翻着花样地出主意,瞎折腾,压制是不行的,支持又不情愿。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进入一九六0年后社员们没有饭吃了可是个天大的问题,各大队连库存的粮食种子都吃光了,“低标准”低不下去了,“瓜菜代”也代不成了,人们靠晒太阳生养生息,普遍得了浮肿病,老弱病残不断有人饿死,很多妇女闭经,新生儿夭折率增高,县里给调拨来的几千斤红薯干儿也快吃完了。党支部也曾想过停办食堂的问题,可是,社员家的铁锅在一九五八年已经全都扔进炼铁炉里了,早就没有条件自己做饭了,各队的食堂也就没有办法停下来。南街的集市交易被取消两年多了,切断了人们互通有无的一条生路。牲口不断饿死,从长远看是坏事,但每家多少能分到几口肉吃,让老人和孩子们见见久违了的油星儿。人们背井离乡的情景是从一九六0年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初六那天开始的,讨吃要饭的,投亲靠友的,重新走上老辈人“闯关东”、“走西口”的老路的,盲流到大城市当临时工的,去向不明而又不知所终的,社、队干部挡不住这股决堤的洪流,也只好任其流去。
   大跃进中的干将和急先锋冯存孝在村里成了臭狗屎,大人孩子们见到他都侧目而过,没有人理他,好像这一切灾难都是他造成的。
   一天凌晨,冯存孝告别了始终是村里的小人物的父母,背着一个小行李卷儿,也远走他乡了。他得活命呀。
   第三章走进工厂
   冯存孝的一个叫郭起林的初中同学(冯村北街人)在“试行”义务兵役制的一九五五年当了兵(第二年国家才正式“实行”义务兵役制),一九五八年集体转业到边远的北方一家军工厂。一九六0年冯存孝千里迢迢投奔郭起林去了,郭起林就帮他进厂当了一名临时工,在“管具分厂”的表面处理车间干喷砂、喷漆这些享有保健费待遇的活儿,属于熟练工种,没有学徒期,试用三个月后就能定为一级工,月工资三十七元,一年或两年后可以升为二级工,从此可能终生不再长工资了(有几个干了七八年的老资格“临时工”,始终拿的就是四十多元的二级工工资)。干这种活儿的人大都是来自农村的“盲流”。冯存孝来了以后,成了这十几个临时工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又聪明好学,一个星期后他便熟练地掌握了干活儿的全套程序和技术,加上吃苦耐劳,与人为善,早来打扫卫生,晚走收拾场地,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三个月后便当上了表面处理车间第三工段的段长。
   这家军工厂有七八百名来自农村的“盲流”临时工,干的都是“辅助工”的活儿(工人登记表上常写成“附助工”,不知道哪个写法更准确反映实际),是工厂里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一九六二年的时候,工厂经请示上级和地方政府,通过发函外调,凡不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右派分子家庭出身、没有海外关系、社会关系清白、本人又没有劣迹者,一律准予落户,转为正式工人。借这个机会,冯存孝成了正儿八经的工人了,一九六三年春节的时候,还和一个叫刘春凤的油漆工结了婚。
   由于冯存孝有文化,脑子好使,嘴会说,得到了分厂厂长李文忠的赏识,便调到分厂调度室当了生产调度员,工资“靠”为四十元,是“实习”干部的工资(该市行政二十四级干部的工资是四十三元),从此就算改变了“终生二级工”的社会地位,以后就能正常升级长工资了。善于表现的冯存孝很快成了分厂机关的红人,便让“人保室”把他老婆刘春凤改调为缝纫工了。喷砂、喷漆是有害工种,干久了会得职业病的,冯存孝通过个人表现或叫个人奋斗脱离了这个有害工种,当然也得让他老婆远离这个有害职业。
   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冯存孝最初读了雷锋的事迹后很有感触,认为自己本来就属于雷锋式的人物,贫农出身,热爱党,听党的话,在合作化、反右、大跃进、“拔白旗”反右倾等政治运动中都是冲锋在前,到了工厂后,更是不怕苦,不怕累,早上班,晚离厂,各方面表现毫不逊于雷锋。跟雷锋不同的是,自己没有当过兵,没有坚持写日记,没有遇上记者或作家来总结自己,不然的话,也早就成为雷锋式的人物了,说不定伟大领袖毛主席还会来个“向冯存孝同志学习”的题词呢,那就全国扬名了。经过了多日的思考,冯存孝决心要成为人们仰慕的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活雷锋了,一但上了报纸,不信自己就入不了党。
   大企业里的调度员的工作是很忙的,下达了生产计划后要不断了解并统计生产进度,有时还要帮工段或生产小组解决困难,到各个分厂联系委托事宜,甚至亲自抱上或拉着“协作件”直接送到外分厂的生产小组去。大宗的协作项目当然都要通过各个分厂的调度室统一安排,零星小件则常常绕开对方的调度室而直接到生产班组凭“交情”请人帮忙“捎带”干一下。冯存孝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要经常地在厂里这样地跑来跑去,于是他就跑到哪里把好事做到哪里。比如在厂区的道路上发现了一些丢弃物,他必然捡起来送到适当的地方去;发现漏水的水龙头、吊着的电线他必然去关紧、去整理好;不管到哪个班组联系协作事宜,他都要帮人家整理一下场地或码一码散放着的待加工或已经加工完了的零部件;在本分厂,协助勤杂工打扫卫生、清洗厕所是经常的事(到外单位不干这些事,怕有“显白”、“表现”之嫌)。所有干过的这些事儿,他都要写进当天的日记里,还多半以发议论为主,很像是在写杂感。比如他写道:“有些人没有节约的习惯,不,是没有节约的意识,这很需要教育。如今天下午四点我去三分厂跑外委件,发现厂门南侧有一个水龙头在滴水,我还以为是水龙头坏了呢,就去修一修吧,其实,没有坏,只是没有拧紧而已。这就是用水者没有节约意识的表现。我要是不去关紧它,就这样一滴一滴地滴到明天上午,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水呢。一滴水,别小看,积少成河能撑船,还能照出一个人的世界观。”
   一九六三年底,冯存孝先是被评为管具分厂“学雷锋标兵”,后来是全厂十个“学雷锋标兵”之一。一九六四年“五?四”青年节又被评为全厂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之一,陆续被各单位请去作“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报告,简称“讲用”报告。几场下来,一向聪明的冯存孝不但口才有很大长进,文才也有很大提高,以至不用讲稿也能声情并茂地“讲用”两个小时。他先后用过“向雷锋学习,为人民做一辈子好事”、“向雷锋学习,做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毛主席著作指引我如何学习雷锋”等题目,后来较长时间坚持使用的题目是“在毛泽东思想照耀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九六四年二用中旬,冯存孝向总厂团委递交了一份倡议书,倡议全厂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在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一周年的三月五日,一律上街搞一次“为人民服务”活动。厂团委书记李步东支持了这个倡议,并把倡议书印发给了全厂各个团支部。
   团支部的活动,各党支部一般都是支持的;党支部支持的事情,各级行政领导也必然积极配合。一九六四年的三月五日是个星期四,为纪念“题词一周年”,几乎全厂总动员,每个团支部、车间甚至班组的人们早早地抬着精心绘制的黑板报,扛着各色旗帜,敲锣打鼓地涌上街头,在新城区南北大街的街道两旁摆出了各自的摊位,前面摆着摘抄自《雷锋日记》的黑板报或整块黑板就是临摹的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后面竖着几面彩旗,有不少单位还赶制了新旗,上面是一行大字:“XX分厂学雷锋大队”、“XX分厂XX车间学雷锋分队”、“总厂供应处学雷锋小组”等等。大家的服务内容十分广泛,为行人理发、修自行车和给自行车打气、摆着几台缝纫机给人缝补衣服、给人修鞋和擦鞋、医护人员给人量血压和开处方、木工车间的人带着几件常用工具给人修桌椅,还有替老弱病残买粮送煤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吸引得社会上各单位正在上班的职工和政府机关的干部也都溜出来看热闹,满大街人山人海,以致车辆只能缓缓通行。好在那年头汽车不多,更没有私家车,搁在今天,非堵半天车不可。这样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追求的就是政治效果,算经济账的话,那损失就大了,全厂几乎是半停产,还大大影响了其他单位的工作,其损失是无法统计的。
   冯存孝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是由他倡议、号召和发动起来的。
   一九六四年“五?四”青年节的时候,总厂团委在厂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学雷锋专题报告会”,主讲人就是冯存孝,其演讲效果简直达到了让人惊奇、惊叹的程度。他没有拿讲稿,条分缕析地、有理论又有实例地一口气总结了五条“雷锋精神”:
   一、 奉献精神;
   二、 傻子精神;
   三、 钉子精神
   四、 艰苦奋斗精神;
   五、 螺丝钉精神。
   子弟学校来的几个领导和老师听了冯存孝的报告后,都觉得冯存孝是个当老师的材料,
   做政工工作更合适,但不大可能把他从生产第一线调到学校来工作。但是,请冯存孝到学校给师生们做一次报告总还是可以的。
   十天后,学校党支部果然把冯存孝请到学校来给师生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冯存孝的
   报告己形成两个新特点:一,根据不同的人群,联系不同的实际,一定要让听众觉得你了解他们,或觉得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冯存孝初中毕业,对学校的事情并不陌生,不难找出或想象出一些师生们可能感兴趣的典型例子。二,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不同的口号、建议或倡议。如这次在学校的“讲用”报告的最后,他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建议同学们今年过一个革命化的六?一儿童节,到街道上去为群众做好事,到工厂去为工人叔叔做好事,参观一下工厂,大体了解了解生产流程,看看工人叔叔是怎么工作的。今天我们向工人阶级学习,明天我们就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光荣成员。甚至在今年暑假里,同学们还可以到农村去劳动三五天,到部队参观参观,甚至参加几天军训。向工农兵学习,与工农兵相结合,是中国青少年应该永远坚持的方向。”
   听了冯存孝的倡议,同学们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多想到工厂、农村、部队看一看、新鲜新鲜呵。
   距六?一儿童节还有七八天的时候,学校领导果然派人跟总厂团委联系让学生去工厂参观、学习、做好事的事宜。总厂团委书记李步东比较冷静:“我的意见,你们组织学生到街道上做做好事就行了,别到工厂来,一,会影响工人们的工作,二,会危及学生们的安全。”
   学校来的团支部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解释说,同学们不愿意到街道上去做好事,都要求到工厂来参观、学习和做好事,而且一定要到冯存孝叔叔所在的管具分厂,……。
   李步东送走学校的两个人后,就向总厂党委书记周全荣汇报了学校的请求,周全荣就跟总厂厂长钱如奋商量。那个时候的干部对政治活动不管内心有什么想法,一般都采取支持、合作的态度。两个总厂领导商量的结果,同意按学校的意思安排这次活动。钱如奋把决定布置给管具分厂厂长李文忠,要求李文忠在六?一那天即使半停产,也要接待好学生,第一,保证学生安全,第二,还是保证学生安全。
   自从三月五日几乎全厂职工上街学雷锋之后,李文忠从内心已经不太喜欢冯存孝了,嫌他太爱出风头。李文忠知道这次活动又是冯存孝给学校出的主意,心里非常反感。李文忠一向重视生产和安全两项工作,别的事情他一概不感兴趣。既然钱如奋传达了总厂的决定,他也就只有坚决执行的份了。
   五月三十日是个星期六,李文忠召开了分厂“紧急”又“扩大”的生产会议。
   分厂有个“生产例会”,都是每个星期一上午召开,李文忠主持,各车间主任、计划调度室全体成员和材料库主任参加,今天提前到五月三十日星期六召开,所以称为“紧急”;把工段长们也请了来,所以叫“扩大”。李文忠说:“今天召开这个紧急的扩大的生产会议不谈生产,生产的事儿可以放一放,缓一缓,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必须请大家认真去做好,那就是保证把六?一儿童节过好,……”
   与会的人以为厂长在说笑话,大笑了几声后就问厂长:过六?一儿童节跟我们有啥关系?
   李文忠始终没有笑:“下星期一这个儿童节跟咱们的关系大了去了——子弟学校的孩子们星期一上午要来咱们分厂各个车间参观、学习和学雷锋做好事,咱们一定要热情接待。热情接待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必须热情接待。我这里有个接待方案,请大家补充意见,以求更加完善。……”

共 37319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冯存孝”这个经历了“土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小人物为主角,特别描写了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卓越”表现,反衬了小人物在历史大潮中的沉浮不定、无可奈何的悲催命运。特别是工厂总厂、党支部讨论其入党这一节,各色人物陆续登场都有上乘的表现,符合当时的历史氛围和人物表现。坦白地讲,冯存孝的青少年期间是个积极上进的人物无可非议,但他又是个狂热的政治投机分子,其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悲剧在小人物身上的具体表现。整篇小说回忆历史、反思历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小说不足的是结局,这样一个人物后来是倒腾文物发了家,有些突兀。倒腾文物是违法的,如果改成做古玩生意也许会效果好一些。感谢老榆树老师的精彩分享,推荐大家广为阅读。【编辑:海域听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6-07-31 10:03:31
  冯存孝的青少年期间是个积极上进的人物无可非议,人应当有所追求,但成了狂热的政治投机分子,其是个人的悲剧,他在历史的潮头没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悲剧在小人物身上的具体表现。小说不足的是结局,这样一个人物后来是倒腾文物发了家,有些突兀。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上、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上,榆树老师还可以更精炼些,更纯粹些,小说的适读性就会大大增强。感谢老榆树老师的精彩分享,欢迎您常来!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老榆树        2016-07-31 10:54:32
  海域听风老师的按语和评论是准确的,所提意见是诚恳的,由衷地表示感谢。老榆树在众文友中年龄偏大,有责任反映真实的历史,让大家在反思历史中共筑中国梦,一起为完成中国的复兴大业而努力。
2 楼        文友:项梅        2016-08-01 10:10:52
  小说洋洋洒洒,挥洒自如,作者用朴实的文笔道出了冯存孝的一生,好文欣赏,祝夏安!
项梅
3 楼        文友:晨爱        2016-08-10 14:33:44
  欣赏学习榆老的大作!问好,顺颂秋祺!
晨爱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6-11 09:03:28
  一滴水珠能见太阳,老榆树先生通过描写冯存孝的人生经历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中国政治运动无疑是很成功的。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故事情节细腻,人物描写生动,真是一篇优秀小说。
回复4 楼        文友:老榆树        2018-06-11 11:54:40
  孙老师,你不要着急看我的作品,先集中精力把剧本写出来是大事。我有给你寄几本书的想法。等你写完剧本再说吧。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