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漫漫人生路(散文)

精品 【星月】漫漫人生路(散文)


作者:白常学 举人,3035.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79发表时间:2016-09-05 15:43:10
摘要:我的人生经历


   第二天,我们从中山停车点上车,往家走。当时载客的是货车,我把父亲驾上车,就见他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好半天才甦醒过来,把我和旅客都吓坏了。到林县城后,人们都下车了,我父亲还坐在车上歇息。我说:“爹,下车吧。今天没车了,回不了家,咱去住到书文家,明天再走。”父亲说:“常学,我感觉不好。我要是不行了,你就在县里买口薄皮棺材,把我装进去,运回家。”我说:“爹,你没事,怕是坐车累的,歇一会就好了。”父亲又坐了一会,才下车。我扶着他下车后,他一屁股坐在地下,又晕过去了。等他恢复过来后,我雇了一辆三轮车,和父亲一块来到本家书文哥家。这时,他已不能进食了,喝口水都噎。当天晚上,他直喊肚子疼,一小会就要去厕所一次。我扶着他,艰难地向厕所走去。走几步就得歇歇,喘喘气。到厕所后,我扶他蹲下,拉着他的手。其实他也不屙,可能感觉下坠。就这样,他一夜去了好几次厕所,俺俩都没睡。好不容易熬到天明,我又让三轮把我们送到汽车站,坐车往任村。我背着父亲上了车,坐到座位上后,他又晕过去了,我又是叫他又是给他拨拉胸脯,才又醒过来。上车前,我们路过医院,我让医生给父亲打了一针,打的啥,我也不知道,反正是保命或营养之类的药。到任村后,父亲又发愁下车。他坐在那里不动,没啥事。一动就大口喘气,上气不接下气,难受一大阵子。可也不能不下车呀。我掺扶着他下车后,就又昏过去了。这次比前几次更严重,脸色都变了。我看他也是用尽气力,提着精神,在勉强支撑着性命。等他醒过来后,我说:“爹,你在这坐着别动,我去我干爹家,找人把你抬回家。”我说罢就一溜小跑来到我干爹家,说明情况后,我干爹和我朋友王兴富找了两根扁胆和一个圈椅,来到汽车站。我又找来我哥的朋友王虎林,我们四人抬着父亲往家走。刚开始见面,我干爹就问:“好生生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成了这个样子,这是咋啦?”此刻,我父亲的身体已极度虚弱,形神俱散,但说话还行,他对我干爹说:“兄弟,我恐怕不行了。”我干爹忙安慰他:“老哥,别胡想,回家歇歇就好了。”走了一半路程时,父亲就呻吟起来,说肚里难受。我们就安慰他,忍着点,快到家了。”过了红儿站,父亲长叹一声:“唉,我总算能死到家了。”回到家,我们把他抬到炕上,他又昏了过去,口吐白沫,不醒人事,好一阵才恢复过来。家里人都感到很突然,去时还好好的,这才过了几天,怎么就成这个样子了?这时父亲坐在炕上,对家里人说:“我可算到家了,总算没死到外面。把个二孩吓死了。”邻居们闻讯后,纷纷来探视看望。我母亲和我媳妇就赶紧给我干爹他们做饭,擀面条。这一年,我三弟才13虚岁,他一见父亲成了这样,就坐在里间楼梯上哭。我父亲看了看他,顿时泪如泉涌,悲伤至极,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一看见三儿呀,心里就像刀割一样难受!”他感到内疚,难过。是啊,他还是个孩子,正需要父辈的关怀和抚养,长大了还得成家娶媳妇,这些应该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就这样撇下未成年的孩子,能不伤心遗憾吗?这时,村支书王成富也来看望,他们也是亲家。两个人说了一阵话,我们又灌了父亲几口面汤。只见他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继续跟支书交谈。不料他俩正说着话,父亲突然一口气没上来,就与世长辞了。全家人齐哭乱叫,也未能把父亲唤回来,丢下我们一家人走了,終年54岁。从我们回到家到父亲断气,不到两个小时,就这样急,这样突然,给家里弄了个措手不及。接下来就是买棺材,做寿衣,大家手忙脚乱,一齐帮忙,把父亲安葬了。
   父亲离世的现实,使我好久不能接受,很长时间缓不过神来。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怎么说没就没了?这是真的吗?心里总覚得父亲还活着。可事实是无情的,残酷的,父亲确实去世了,我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想到此,我就止不住放声大哭。父亲死得太早了,才54岁,还没到休息享福的岁数,就这样匆匆地走了。我知道他不想死,因为他还没有完成任务,还没有把三儿养大,还没给他娶上媳妇,他死不瞑目啊!父亲是个老实善良,非常勤奋的人。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就去赶脚,撵着我家的大黄骡,上山西,下河南,起五更,搭黄昏,吃了不少苦,受了许多罪。有一次他和李牛山去赶脚,两人回到南谷洞时,已是半夜时分。他俩撵着牲口走了一晚上,还没走出这个鬼地方。南谷洞仅5里地,为什么走了一夜?他俩也说不上来。直到鸡叫天明,他俩才迷瞪过来,原来他们一直在转圈,用迷信的话来说,就是叫鬼缠住了。赶脚路上碰到的凶险怪事,三天也说不完。靠着父亲多年的奋斗,我家买庄置地,过上了好生活。我父亲还买了一处蚕坡,好大一片,估计有几十亩。蚕坡能养山蚕,烧木炭,卖点子(煤窑用),卖柴火,上栈上种着花椒树,每年能收100多斤干花椒。光蚕坡上一年就能收不少钱。放山蚕,烧木炭,我亲自见过;卖柴火,我亲自赶着大黄骡去卖过。记得三弟小时没奶吃,我去集上卖一次柴,回来就买一瓶炼乳,贴补着吃。父亲能干,但生活上从不讲究,不管好賴,吃饱就行。他经常让我母亲做杂面汤干饭,因为他能喝萝卜条汤,那里面没米没面,就是萝卜条和水。他喝了一碗又一碗,直到灌饱肚为止。一年365天,他半天也不肯歇着。碰上下雨天,他就在家砸杏核(换油),钉鞋掌,搓玉茭(把玉茭从穗上剥下来),劈柴火,或者给牲口铡草,垫圈。反正一刻也不闲。想到父亲一生奋斗的情景,就更加思念他了。
   这一年的农历闰7月29日中午时分,我的大儿子白向民出生了。他降临到了这个穷家。父亲去世,塌下一屁股饥荒,家庭沉重的负担就压在了我身上。我才23虚岁,哪经过这种事,若在今天,可能还是个无忧无虑的毛孩子,或者正在上大学。但我却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当时我的月工资才35元,除我的生活费外,还要养活母亲、媳妇、三弟和刚出生的儿子,经济上捉襟见肘,十分艰难。一家人过着俭朴穷困的日子。吃糠咽菜,勉强支撑。
   人走背运的时候,喝口凉水都赛牙,买二斤盐也会生蛆。从1968年到1972年,运交华盖,诸事不顺。屋漏又逢连阴雨,船破偏遇顶头风。当时大概是因为我看书看得多了,眼睛和脑筋承受不了的緣故,竟患上神经衰弱症。表现症状是头晕,心慌,气短,难受,不能看书看字,怕看大红大绿,怕听一切声音,怕见激动场面。既然不能工作,我就请假回家养病。当时我还借调在市文化局工作,给领导说明情况,我就回到老家。本想在家安安静静地养病,谁知祸从天降,母亲也生病了。她得的是喉咙上生疮,医生每天输液,不见好。我和哥商量,决定去任村或县医院治疗。哪知没等动身,母亲竟突然去世了!这情景如同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我打懵了。我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也会撇下我们就早早地走了。她那年才53岁,也不是什么绝症,怎么就会死呢?真叫人难以想像,难以预料。父母亲相继去世,我们家的天塌了!这还是个家么?老天爷,我们究竟作了什么孽,为何这么惩罚我们啊?没了父母,今后的时光可咋过呀?一家人齐哭乱叫,呼天喊地,看着逝去的母亲,号啕大哭,悲痛欲绝。正在做棺材的木匠王太保加快了速度,邻居们都来帮忙做寿衣,我媳妇赶紧给母亲洗脚,穿衣。就这样把母亲给打发了。后来我越想越后悔,母亲的病,纯属耽搁了,要是早早地去县医院治疗,根本不会要命。我越想越歉疚,越想越悔恨。我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早地去给母亲治病呢?现在后悔还有啥用?母亲去世一事,使我遗憾一生,悔恨一生。也怨我当时有病,自己还顾不上自己。这是客观原因,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每每想起这事,我就狠狠自责,自我埋怨。后来,每当我看见人家有白发苍苍的父母亲时,我既羡慕又内疚。心想,我父母如果健在,那该有多好啊!父母生养我们不容易,操尽了心,吃尽了苦。可还没到我们孝敬报答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多么想让父母再活过来,让我们做儿女的尽尽孝心,给你们买好吃的,好穿的,孝敬孝敬你们,叫你们享享福,过两天好时光。唉,这个愿望是实现不了了,只能遗憾終生。我有时就想,现在的年轻人,有的真不懂事,不知道孝敬父母。有的有心孝敬父母,却不知该怎么做。他们和父母沟通少,交流少,不知道父母在想什么,不知道父母想要什么。有时给父母送的礼物,不对路,不合适。所以,儿女要了解父母,给其所爱。比如,父亲爱吸烟,你就给他买两条好烟;爱喝酒,就给他买两瓶好酒。给母亲买些好吃的,好穿的,好戴的,好玩的。或者买些鸡蛋,食油,米面,好菜等实用品或补品。不要光图包装好看,买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这才趁父母的心,合大人的意。有父母的人,是有福之人,要知道孝敬父母,要懂得珍惜机会。不要像我这样,等到父母去世了,才醒过神来,有心孝敬父母,却没机会了。到那时悔之晚矣!
   父母相继离世,使我这个本来就不幸的穷家雪上加霜,陷入窘地。不仅外债累累,粮米也所剩无几。四年就办了两桩事,支了好几回大锅,把粮食都捣干了,那还有吃的东西?当时因为我有病,光给我做点好的,全家人就吃糠咽菜,勉强度日。在我母亲去世的头一年,即农历1971年10月11日中午时刻,二儿子白向军出生了。一家五口,在凄风苦雨中艰难地过活。这一年夏末,我发现全家一天三顿都是稀饭,没有糠疙瘩或黄面饼吃。我问媳妇:“怎么成天光喝,不叫立学和孩子们吃点疙瘩和糠饼?”媳妇不吭声。我急忙掀开盛粮食的缸盆瓮罐一看,发现都是空的,只有一个小瓦缸里还有些玉茭。这些玉茭,就是全家两个月的口粮。假如撑足吃,最多能吃一星期。我说:“离秋收还有两个月,就这些粮食怎么能支撑到秋天?没粮食了,咋不给我说?”我马上凑了些钱,去任村买了些高价粮(玉茭),才接续到秋天。
   那几年,家里缺钱少粮,生活十分困难。别说粮食不充足,就是糠也不多。为了省粮食,冬天只吃两顿饭,孩子们晚上就光喝稀饭,不叫吃糠。反正是睡觉,睡着了就不覚饥了。记得有一次要推糠,我和弟弟推着独轮车,去离家25里地的井头加工糠面。当时弟弟十五六岁,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扶车把,往前推。为此我还哼了一首诗:“弟兄二人去推糠,一拉一推上山岗。可怜爹娘去世早,黄连堆里过时光。外债累累如山重,缸盆空空无米粮……”后面两句忘了。家里除了吃糠,就是吃菜。菜是野菜,只要我在家,就会去山上捋野菜,什么龙末芽、羊草叶、灰灰菜,猪毛缨,扫帚羽、木兰芽……等,我都采摘过,至于槐叶、杏叶、柿叶、楚叶、榆叶、桑叶,在当时是上等好菜,求之不得。那时候,近处的野菜都让别人摘了,我就到罗门沟、天平栈和山高坡陡,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找。一天捋一布袋,回来一煮,借以填肚充饥。我在厂里的粮食也不多,每月35斤,根本不够吃。为了省粮省钱,我就自己做饭吃。秋后去附近地里遛红薯,遛萝卜。晚上去山坡野沟摘些柿子,装到茶壶里,加些水,放到暖气沟里,第二天早起取出来,那柿子就漤好了,吃上三五个,就不用吃早饭了。
   后来,我借调到市文化局帮忙,想让恩师张励中想想办法,给我三弟找个工作。一来能减轻家庭负担,二来也让他有饭碗。张老师满口答应,找见其老朋友——时任矿务局劳资处长的席ⅹⅹ,看看能不能借招工的机会把我弟弟招来当工人。不久,矿务局真的去林县招工了,对象是矿务局的职工子弟,正好具体负责的是任村老乡,就这样,我三弟被选为招工对象,并通知我让他到县城检查身体。
   检查身体的头一天下午,我和三弟准备从尖庄坐车到县城,不料那天没来客车,我们只好步行往县里走。我家离县城65华里,要步行八九个小时才能走到。当时已是下午四五点钟,到县城大概就后半夜了。怎么办?是走还是不走?不走不行,明天八点就得检查身体,不能耽误,必须得走。于是,我们弟兄两个就顺着通往县城的公路往前走。走了不到20里,天就黑了。黑倒不怕,我们两个人呢。偏偏这时又下起了雨,走到姚村,已是夜里十点多。我俩又饿又累,雨还一个劲地下。这时我说:“三儿,咱这样走到县城,也找不到地方住。姚村西面定角村有你一个朋友,叫段建民。我看咱不如住到他家,明天起五更再走。”三弟听我的,我们就拐上小道,往定角去投宿。这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只知道大致方位,却不知路径。路是田间土道,由于下雨,道路泥泞,脚下又稀又滑,每走一步,都得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就这样,我俩摸黑慢慢地往前挪,短短三里路,就走了一个小时。等找到建民家,已是半夜了。当时是热天,屋里蚊子多,咬得我一夜没睡。建民也是个苦孩子,当初给三弟成朋友,是两边大人的主意。那年月他父亲住在我村修红旗渠,他把干粮放在我家,到晚上就来我家吃。有时也喝我家点稀饭。就这样慢慢混熟了,便成了亲戚。可我们当晚住在他家时,他父亲早已去世,母亲狠心撇下四个儿女,一拍屁股改嫁走他娘脚了。当时建民才十六七岁,却很懂事,他照顾着最大13岁,最小才三四岁的弟弟妹妹,苦苦地支撑着这个不幸的家。当夜不到天明,建民就起来给我们做饭,亲自擀面条,烧火。他擀的面条又粗又厚,也没卤菜,但心意却真诚热情。我们就着盐水吃罢面条,就急忙上路了。到县城时,正好赶上检查身体。虽说我们经受了一晚磨难,最終还是如愿以偿,三弟来到鹤壁矿务局八矿当了工人。后来一想到他已有了工作,并且是铁饭碗,我就感到欣慰。

共 34054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的一篇人生传记上部,写的很详尽,从自己的庞大的家族成员写起,几十年的风尘岁月,留下不灭的记忆,一一记录盘点,字字句句都是艰难的人生历程。作者出生于解放前,那些个年代所经历的生活,都是饥寒交迫的日子,能够从饥饿困苦中活下来都算不易。在作者大半生的记忆里,生活都是与饥饿有关的,吃不饱穿不暖,还得辛苦地劳作,那个年代的人走过的路,是我们所难以想象和体会的。人生是经历,也是阅历,我们曾经吃过的苦,走过的路,陪伴我们身边的亲人,给予过我们帮助的陌生人,点点滴滴都是岁月的见证,是命运的馈赠。回顾历史,我们才更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生命历程的漫长坎坷。从作者的文章里,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对那些苦难岁月的描述,还有一种积极阳光的精神,一种感恩和执着。作者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走出学校后步入社会,从农民到打工汉,从工人到作者,每一步路都走得艰难而执着。人都是有梦想有追求的,平平庸庸一辈子,轰轰烈烈也是一辈子,或许我们都只是平凡的人,没有显赫的历史和荣耀,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在追求,在尝试着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用顽强自立的精神,让生命更丰盈更厚重,不辜负岁月,不辜负自己。看到最后这一部分,我心里只剩下钦佩和感动了,作者在晚年大病后依然能从颓废中崛起,不屈不挠地和命运抗争,养精蓄锐,做好准备,再次上阵。这种精神和力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欣赏老师佳作,推荐阅读!【编辑:红尘有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905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9-05 15:49:49
  感谢老师赐稿星月,问好!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2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9-05 15:51:09
  这是作者的一篇人生传记上部,写的很详尽,从自己的庞大的家族成员写起,几十年的风尘岁月,留下不灭的记忆,一一记录盘点,字字句句都是艰难的人生历程。人生是经历,也是阅历,我们曾经吃过的苦,走过的路,陪伴我们身边的亲人,给予过我们帮助的陌生人,点点滴滴都是岁月的见证,是命运的馈赠。回顾历史,我们才更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生命历程的漫长坎坷。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3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9-05 15:52:16
  佩服白老师的毅力和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4 楼        文友:高山明月        2016-09-05 15:56:47
  拜读老师精彩,问候老师。
5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16-09-07 13:38:16
  一篇厚重朴实的自传性散文,恢宏大气。从白老师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变迁。白老师一生坎坷,经历了很多大起大落,亲人的离世,身体的变故,让我们感受到了世事无常。老师的坚强意志和豁达心态让我们感动,祝愿白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在文学的道路上笔耕不辍,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6-09-07 21:47:49
  漫漫人生路,悠悠岁月河,无论悲喜和坎坷,都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过。惟愿在我们晚年的时候,能够问心无愧。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7 楼        文友:宏声        2016-09-23 05:41:05
  该文虽短我欣赏了赞不绝口。文章不论长短,长文短文质量优都是美文。向远方的作者问好,相聚大型文学网--江山文学网是缘份,祝老师万事如意!宏声又去欣赏老师美文。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