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马奶奶和她的儿女们  

精品 马奶奶和她的儿女们  


作者:马华东 布衣,40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54发表时间:2017-04-21 22:37:13
摘要: 一大批一大批,传统式家庭确确实实逐渐解体,且渐行渐远,模糊的背景却清晰地裹挟着多子多福观念下的人文情怀,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生存状态、谋生方式、利益纷争。世间万物,周而复始。若干年后,背影必将涅槃,华丽转型的又将何等尊容?任何设想和预期必将徒劳。礼赞远去的背影,当述往事、望来者——作者手记


   南东心情糟糕透了。
  
   54
   南东依旧是每天一早就转到李家山头,丢下几样菜放在厨房的方桌上,一般是两样蔬菜、一条鲫鱼或是半斤绞好的猪瘦肉或是杀好的鸽子,再进屋告诉妈妈,说买了哪些菜,保姆来了怎么做。星期天保姆休息,几乎都是南东负责父母三餐。哥哥嫂嫂和弟弟弟媳妇有时单独或成对来看父母,有时不期而遇同时过来,但大都在厨房里陪着父母七扯八拉一些话题,引得马奶奶哈哈大笑;有时话题或是意思不对,也引得马奶奶很生气,并大声责怪他们。这中间,邻居们经过马奶奶家门口,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心理,朝里面瞅上几眼,或是插上几句。南东因此也经常对妈妈讲,以后嫂子他们来,就到房间里讲话,在厨房里讲人家都能听到;不然我家什么事人家都知道。
   这些话,南东也和嫂子他们讲过,但没用。
  
   55
   马奶奶马爹爹双双已过85岁了,一日三餐等等,自理能力已经很差,身边确实已经离不开人。大儿子业务正处于兴旺期,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时间过问父母饮食起居。二女婿单位在南方有个航运工程,女儿已去了丈夫那里,一年回来也就一二次;一般情况下隔上半月二十天的往李家山头打电话,问问爸妈情况而已。有时马奶奶接了电话听不清楚就叫老头子接,性急的马奶奶一边站着一边问着老头子:“南霞她讲什么啊?问问南霞她什么时候回来?”马爷爷像是根本没听见马奶奶问话,只是在放下电话后,再和老婆子讲女儿在电话里讲的事情。二儿子南东属于“常回家看看”的人,但他有自己的家和工作,也不可能来了就扎根不走。小儿子弟身体不太好,马奶奶马爷爷想都没想过要他照顾自己,就指望他好好的别加重病情。
   因此,请保姆成了马奶奶家的当务之急。关于保姆的事,马奶奶大儿子有过安排,请保姆的钱他出、南东负责找保姆。照邻居们说的,这就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
   马奶奶家保姆经常在换,长的一两个月,短的十天八天甚至是三天两天。保姆随便找个理由提出不干了,而南东总是要求对方再坚持几天,等找到接手的再走。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南东经常人到或是打电话到保姆行或是劳务中介找保姆。
   马奶奶家保姆大致经过了三种形态:吃住全天候、上下午中间不包吃、上午半天不包吃。不管什么形式,马奶奶都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包保姆吃、二是不要保姆买菜。马奶奶时不时地对大儿子说:“反正我和你大眼睛都看不见,人家做好饭菜赶(挑捡的意思)好的吃、吃多少我们一点都不晓得,还不如给儿子吃。”马爷爷虽然耳朵背得厉害,但也有听到的时候,一旦听清楚了,就反驳老婆子:“你家有什么好吃的,人家给你做事,你还怕人家吃!”马奶奶也不依不饶,反驳老头子:“她给我家做事,你少给她一分钱看看还行?”马爷爷也就再不吱声了。
   有好多次,南东在上班,马爷爷打来电话说,你妈又要保姆走了,你到保姆行再找一个吧。给老年人找保姆真的是不好找,有时南东人领到李家山头,人家一看两个老人不但岁数大了,而且马奶奶总要问这问那,提些要求,人家就不愿意了。
   马奶奶家请的保姆最终确定为上午半天。马奶奶是称心的。她和对老头子还有徐妈妈他们讲过这样的话:“我家保姆上午做事,下晚的事南东下班后过来做;星期天保姆不来,南东上午下午都来,这样最好;要是找了全天保姆,南东他们就来得少了。”徐妈他们几个邻居知道马奶奶的心事,她吵着要找半天的保姆,实际上是离不开小孩子,想要孩子们多陪陪她。一次,马奶奶到徐妈家串门子,徐妈点破了马奶奶的这点心事,马奶奶就哈哈哈地笑起,笑得上下一嘴的假牙都松动了,差没蹦出来——马奶奶的这点心事也不知几个孩子还知道不知道。
   这中间,也有保姆断档的情况,二天三天、十天八天不等。因此,南东就过来衔接:早上7点之前,买上二三样蔬菜和一条父母喜欢吃的鲫鱼,赶到李家山头洗好后好在篮子里,烧好开水灌在水瓶里,再给父母下好面条,把鱼煎好放在小号沙煲配好佐料兑好水,完了再交待爸妈几句中午怎么做饭的话,就骑车赶去上班;下午下班再转到李家山头做些家务。这中间,南东大嫂子有时也赶过来看看,将南东洗好的菜烧好做好、安顿好两位老人的中饭。
   在这种情形下,马奶奶和马爷爷商定要南东当家。理由是南东从小到大,除了下放那几年就一直身边,人又勤快会做事。南东没办法就担当下来,接了爸爸的工资卡。为了当好这个家,南东把父母每天的生活开销的数目金额都记在一个练习簿上。一个本子记满后,就挂在厨房墙上挂历边上,至于哥哥嫂子弟弟弟媳妇看不看,他并不是太不在意。
  
   56
   马奶奶病了,住进了二院内分泌专科病房。大儿子、二女儿、二儿子、小儿子及其配偶都不约而同地往病房里跑,几个孩子还商定好了轮流送饭,给老妈加强营养;再转道李家山头看望看望老爸,交待保姆一些家庭事务。
   马奶奶被医生诊断为二型糖尿病并引发心脏病。主治医生对马奶奶几个儿女说,老人要控制病情最好是通过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吃药效果要差一些。几个子女又问了其他情况,并没有太多的商议胰岛素问题。
   糖尿病属于常见的老年病,这个马奶奶说她知道的。没有工作没有医保,生病住院都是大儿子掏钱,因此,马奶奶总是笑着对大儿子和大媳妇说:“又要你们花钱了。”每当这个时候,大媳妇也总是说;“妈妈,就只管看病就是了,别的不要多想,钱,你大儿子出,你就不要烦神了。”说这话的时候,媳妇总是笑着脸,有时眼光还辐散到周边的病床,很有点自豪感;而丈夫又总是一旁站着,笑着看着妈妈,不大话说。病房里的其他病人及其家属,大都也会这样说:“老奶奶,你有福气,儿女真孝,都围着你转。”马奶奶听了也点头,嘿嘿嘿地笑。
   一周后,马奶吗吵着要出院,大儿子向医生问了一些情况后,准备办理出院手续,从南方回来不久的女儿南霞对哥哥说她想让妈妈再住一两天,再检查一下别的项目,并在过道里征求弟弟南东意见。她和弟弟商议说:“是我要哥哥暂时不要办理出院手续的,就不要哥哥再花钱了,妈妈这两天的费用我们两个共同出还吧。我今天没带钱,你先垫着吧,还好?”南东说好的。这家医院续交住院治疗费一般都是1000元起步。南东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编了一个理由给一个叫郭义琪的高中同学打电话借了1000元,当天下晚的时候交了。三天后,马奶奶大儿子打电话要南东把后续的缴费收据送过来,办理出院手续后,开车将妈妈送到李家山头。
  
   57
   马奶奶长孙结婚了,喜酒是在市里一家叫海洋的大酒店办的,据说场面还很热烈。马奶奶马爷爷望着装扮一新的大孙子大孙媳妇,一大家子人在灯红酒绿的大饭店里开心地讲着话、喝着酒、吃着菜,看着儿女和孙子们又相继地端着酒盅子走到身边、笑呵呵地祝他们健康长寿,那个乐呀,嘴都没合上拢。摄像师将这一切统统装进了镜头。
  
   58
   邻居们走过马奶奶家小院子里或是厨房,又一次听到了一条新闻:南东一家居然没有参加亲侄子的婚礼!大儿子大声地对马奶奶说:“南东是看不起我们,我哪一点对不起他啦!”大媳妇说:“请帖是我送到南东家的,他有多忙啊,侄子婚礼都没时间去?真是不像话!我们哪一点对不起南东?他结婚的家具是大哥打的、住院开刀是大哥出的钱,想不到他忘恩负义!”
   马奶奶听了就说:“你们不要吵,明天南东过来,我和你大问问他。”
   第二天,南东回答母亲问话时说是去迟了,坐在了别的地方。
   后来,马奶奶就将南东的话转给大儿子听。大儿子一听就火冒三丈:“他黑讲,南东是个孝子,就是迟到了,他怎么会不到你和爸爸跟前敬酒?我和小雯子都把录像带从头看到尾,也没看到南东的影子!”这一下马奶奶不再讲话了,她想起了那天在酒店里确实没看到南东。南东要是来了,那还能不到老娘跟前敬酒?
   这条新闻,让邻居当然还包括南东的女房客清楚地知道,马奶奶大儿子二儿子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势必还将殃及他们的下一代。有邻居在私下议论:这南东到底怎么啦,哥哥对他的确帮助不小,不管怎样,亲侄子的婚礼,做叔叔的应当是要到场的,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哥嫂都是一个交代。南东在这个问题上的确做得太差劲、不合情理;以后就是再弥补也很难消。也有邻居认定:南东没去一定是有另外的原因,想想看,他哥哥那么有钱,一般情况下弟弟总是会和哥哥处好关系的,想抱大哥的大腿还来不及,除非这个弟弟他头脑不好!
   南东真的没有和妻子儿子去喝大哥大嫂儿子的喜酒,至于为什么,他也没说过。不过,马奶奶没少责怪南东:“你大哥儿子办喜酒,你怎么不到酒店喝酒,你怎么能怪大哥大嫂不讲你?我和你大反正已经老了,活不了多长时间,你们以后走不走,我们是看不到了。”马爷爷也责怪二儿子:“账东西,你上大学是白上了,你大哥对你还不好,侄子结婚你怎么不去,一大家子就差你们一家没到场!”
   望着已经很苍老的父母、听着父母伴着叹息声的责怪,南东愣愣地听着听着,脸上苍白。
  
   59
   半年后的一天下午。
   马爷爷先后打电话给三个儿子:“你妈又在家里搅了,搅得叫人没法过,说家里东西这不是她的那也不是她的,简直闹得家里不得安。”南京、南东、南西接了电话分别来到李家山头。
   马奶奶已经让保姆搀扶出来坐在小院子里的藤椅上。打听到第一个跨进小院门的脚步声和喊出的“妈妈”声,马奶奶就站起身来:“哦,是南京你来了?”接着就拉起儿子伸出的手,紧紧攥着,目无方向的挪动着小脚、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对着儿子的脸,就说:“你看看这是不是我住的家?我长这么大,也没有‘看到’天是这么的黑,我这是住在什么拐角窝子,这不是我的家,睡觉的床不是我原来的,盖得垫得都不是原来的,这是那个搞的啊。”说着说着,南东、南西也都进了小院。南东看到妈妈已经站在房客门前的杏树前,像是对着树在说着什么。南东意识到,妈妈眼睛是看不见了,妈妈眼睛已经失明了。
   趴在楼上走道栏杆上的邻居、经过小院子门前的邻居,分明都看到听到了。他们不乏同情地小声说道:“马奶奶眼睛看不见东西了,马爷爷眼睛也有白内障,看不清楚东西,两个老人也蛮可怜的。”
   儿子们搀扶着马奶奶回到屋里,按照母亲的意思,调整了床铺的位置,重新铺上垫被盖被,叫妈妈摸摸看看还称心。马奶奶一摸又说:“这是怎么搞的,你们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不是我睡的床,被服又不是我以前盖的,你们长大了都有本事了,不能叫我连个睡觉的地方都不称心……”这让几个儿子一点办法也没有,大儿子和小儿子在以不同的姿势闷着头吸着烟,南东不抽烟,只是神情焦虑地看着妈妈。坐在床沿边的马爷爷一直没说话,这时也有些不耐烦了,他也是目无方向地说:“死不着的,一天到晚搅得不停!不要理她,你妈神经兮兮的。”
   马奶奶老是说床不是她的,大儿子就接着说:“妈妈,那我给你买一张新床吧,你看还行?”马奶奶就讲:“那好吧。”很快,大儿子就叫人送来一张新的单人床,放在屋里,屋里立刻显得一点空间都没有了。
  
   60
   南东在网上查看并下载了有关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材料,并在家中仔细研读。
   两天后的晚上,哥嫂前脚走、南东后脚到,在李家山头小院的出口处,南东向哥哥要妈妈上次住院的病例,大哥问要病例干什么。南东说:“我想带妈妈查血糖,打胰岛素。”大哥说:“你打胰岛素?没用的。糖尿病是顽固性的老年病,不过你真是想打,那你就试试吧。”第二天下午,南东到李家山头拿到了妈妈病例,就去大半年前那家医院住院部,找到主治医生。那医生还记得这个病人,因为当时在查房时包括病人出院时,她曾经提到过控制血糖的两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由家里人为病人打胰岛素针,可病人的子女没采信这个方法。南东向医生提出现在自己想为妈妈打胰岛素针,请求医生指导和开个处方。医生说:“那不行,你要带病人来检查。”南东笑着恳求说:“医生,老人岁数大了,来回不方便,帮个忙吧。”医生说:“打胰岛素不是随便打就能打的,要经过实体检查之后,医生才能开处方,你还是带病人过来检查吧。”
   南东照例往返于李家山头,看着妈妈睁着眼睛却看不见黑白、看不见儿子时的无助无奈神情,真的好伤心。南东承认自己在哥哥姐姐弟弟中间,可能是最黏妈妈的,并总是想为妈妈做些当儿子应该和必须要做到的事情。马奶奶早些年落下风湿性关节炎,每当发作,南东就及时买来膏药给妈妈贴上,还托人从上海买来某品牌的特效液体药品,为妈妈定时定量涂抹,马奶奶疼厉害了就会发出带着颤抖的“哼-……哼-……哼-……”的呻吟声,南东就会推车带着妈妈去医院挂号打青霉素针。此时此刻,南东一直在想,妈妈因为白内障失明,之所以不能做白内障切除手术是因为血糖高;要是通过打胰岛素控制好了血糖,不就可以给妈妈做白内障切除手术,让妈妈重见光明?!南东坚信这种推论。

共 76279 字 16 页 首页上一页1...9101112131415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将一个时代的烙印,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让人读起来亲切、回味,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在平铺直叙中,紧随历史的发展,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历史大背景融合在一起,通过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塑造出主人公马师娘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三寸金莲”的马师娘不识字,一生养育了五个孩子,跟随丈夫在城里生活,相夫教子,在艰苦的日子里,为了将儿女养大,她常常带着儿女做一下糊火柴盒、边网兜等小活来贴补家用,含辛茹苦把孩子们拉扯成人,孩子们个个成家立业,马师娘也荣升为马奶奶,也渐渐地放下辛苦的劳作。谁料想大女人突然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永远是悲痛的,马奶奶哭得死去活来,好不容易从失女之痛走出来,却看着儿女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亲情,马奶奶和老伴的心里是无比痛苦的。在搬迁中,儿女们的关系很僵持,尤其是老大儿子和老二儿子,他们之间的矛盾公开化,都是马奶奶的心病。小说还塑造了一个孝子——南东,也就是马奶奶的二儿子,他夫妻两个都下岗,经济困难,为了能在搬迁中分到房子,将马奶奶老夫妻的房子和弟弟分割、过户。从此,在兄弟姐妹的面前抬不起头,更是在心里后悔莫及,常常处在悲痛和自卑中……用尽自己的所有能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马奶奶和老伴的晚年生活中,南东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人感动。小说将人性的贪婪,在利益面前,情感的苍白无力一一的表述出来,人物形象鲜活丰满,故事情节合理,语言流畅。倾力推荐共赏!【编辑:清纯芳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2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4-21 22:39:19
  感谢赐稿江山短篇小说组,您的到来,是江山的精彩!
清纯芳心
2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4-21 22:45:38
  平常人家的平凡日子,却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孝顺的儿子。一堆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构建出一部很感人的小说。
清纯芳心
3 楼        文友:老土        2017-04-22 22:03:46
  欣赏佳作,期盼新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老土        2017-04-23 05:52:35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期待更多佳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5 楼        文友:雅润        2017-04-23 16:28:32
  恭喜作者,作品获精,现已收入系统精品典藏,候选绝品。您的作品已经达到优秀作者条件,为方便交流沟通。特邀请您加入江山优秀小说群,群号码:560535959 期待您的加入。
雅润
6 楼        文友:林小白        2017-04-23 17:21:36
  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拜读
7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4-23 19:32:57
  寻常百姓的酸甜苦辣本身就是故事。精准发掘,用心铺陈,赋予情感,文章便活泛了。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8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04-23 22:07:25
  问安作者,恭贺斩获精品!
9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4-23 22:12:09
  很看好您,恭喜获得精品!
清纯芳心
10 楼        文友:阳媚        2017-04-23 22:13:04
  一篇感人的小说,贺喜精品!期待佳作连连!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