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那时风】皈依(征文·小说)

精品 【流年·那时风】皈依(征文·小说)


作者:廖静仁 举人,3050.4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2发表时间:2017-08-19 15:43:48


   圆满和尚是在不知不觉间入睡的,并且起了微微的鼾声。他觉得梦中的一切真好。他真想一直停留在美梦中。然而他还是醒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圆满和尚便不敢再迟疑,他几乎是雷急火急进了寺院,那一匹已从禅房又到了庙堂蒲团上打瞌睡的花面狸见到主人回来,努力支起了年老体衰的身子,深绿的眸子里似乎也饱含了委屈。
   “老伙计,我这也是没得办法的事,你老了,我也快老了,可是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要我去做,我不能总是呆在庙里陪你的。”圆满和尚安慰了他的老伙计几句,便进禅房倒水吃了几片慕容居士给他配的西药,又到右侧的杂屋里取来了一把修枝的大钢剪,早年间栽种的桃树、李树和梨树正是挂果期,他必须一棵树一棵树地巡查过去,把那些只开花而不结果实的旁枝剪掉,免得吸收了挂果枝条的养分。
   “也总算快修剪完了,只剩下最后几十棵树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圆满和尚几十年功夫的成果。花面狸很知趣地复又爬在了蒲团上,它已经习惯了,自从圆满和尚开始为梦想奋斗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只能在一早参禅理佛的时间和夜晚收工的时间在庙陪它的。“老伙计,你早已是慈善寺的一员了,就安安静静地在寺庙里陪着菩萨吧,我佛会成全你百年之后也进入天堂的。”圆满和尚有几分心酸地蹲下身来,抚摸了一下老伙计的头,又毅然而然地出了寺院。
   七
   山脚下的梯土上栽种的是杨梅树,大的已经碗口粗了;再往上是板栗树,去年也开始挂果了;而半坡以上则分别是桃树,李树和梨树。圆满和尚这么安排自然是有讲究的,因为这几种花开得好看,开得热闹,便特意栽种在高处,人们远远地就能看得见花的鲜艳,花的皎洁,感觉到花开时的喜庆。看来今年的挂果率比去年高多了。圆满和尚不由得瞥了一眼半山腰那间用几根杉木条搭成的简陋杂屋,心中充满了感激。那是他几年前一时心血来潮时搭建的,原本想等漫山的果树成熟了守夜防贼用,没想到歪打正着成了堆满着家畜肥料的储存库。
   去年果实成熟的时侯,一批一批的乡邻都往山上涌,连井湾里年近九旬的廖姓盛字辈的老人盛余爹都拄着拐杖爬到半山腰来了。
   “这慈善山的水土还真是托了菩萨的福,结出的果子就是比别的地方好,又甜又脆,水份又多。”老人家硬是一口气啃完了三个脆皮梨,才腾出嘴巴来翻古道:“我就说嘛,自从三十四年前明德族长提出要让井湾里人也学会做土特产贸易的生意以来,汉子们才不用到擂钵山伐木解板,不用趁桃花水涨去资江赌命驾毛板船哒。多好噢!”
   “能不好么?有圆满大和尚当亲儿子一样护着,就是一座石头山也被他所花的心血浇肥了!”盛余爹的孙子廖大成接过了话茬,他有意又把话题引向了圆满和尚。大成已经是井湾里大队改村后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兼团支部书记了,也算是村里名正言顺的第三代有文化的主事人。他虽然也对井湾里廖姓家族最后一任族长明德先生心怀敬意,但那毕竟是解放前的往事,以他现在的身份不方便过多渲染和重提。
   上山的村民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又议论起圆满和尚的不容易来。也就是那一次,盛余老人给当村主任的孙子廖大成口述了一条规矩:“从今往后,凡进山品尝果实者,都必须或肩挑或手提十斤以上家畜肥料放入山腰的杂屋,并且只准现吃.而不得携带果实出山。”
   没想到此后竞无人敢违反活祖宗信口开河的这一指令。
   圆满和尚正在满心喜悦地埋着头剪枝,一个粗重的声音却劈面而来,“满和尚,你还真把慈善山当成庙里的私有土地啊!”一股浓烈的酒气也随风灌入了鼻翼,他着实吓了一跳。抬首望去,原来是村支书廖明权又领着上午在欧阳慕容诊所纠缠过他的一男一女找上山来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圆满和尚实在找不出别的话说。
   “沃土公司起草了一份与我们村联合开发慈善山果园的合约,你是这山上的老人,也确实为果园付出了不少劳力,给你算上一份,过来签个字吧,到时可参与红利分配。”明权支书说话的态度非常明确。
   如此看来,他们这是势在必得,由不得和尚分说了。
   圆满和尚听得呆若木鸡,像一根老树桩直直地立在原处。他此时正好脸朝对面的金鸡岭坟地,目光忽地就被拥着里三层外三层花圈的欧阳大夫的坟墓吸引住了。也就是刚跨人1981的今年春头上,欧阳大夫的冤魂终于得到了彻底平反。清明节那天,资水两岸凡受过他们夫妻俩恩惠的乡邻,全都自发地来到了金鸡岭上,为死者献上了迟到的花圈。就连已是省委顾问的原中共湘中地委书记李正,也微服专程到唐家观看望了欧阳老夫妇,还由慕容白陪着也到坟前表示了吊唁。
   “欧阳大夫是受我的牵连出事的,但我们还得朝前看,相信这样的悲剧不会重演!”老领导的言语中既有着歉意,但更多的却是鼓励。
   也就是在那一次,李正老书记还顺便到了一趟慈善寺,并且颇为深情地发了一番感概,他说:“在抗战时期,这庙里的和尚们为驱逐外虏,是出过不少力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些爱国的宗教界朋友啊!”不知是碰巧,还是由县乡的领导有意打过了招呼,村主任廖大成正好也在。临别时,老首长望着已是满目繁花的漫山果树,脸上漾溢出了由衷的悦色,但他还是像早有预感地交待身旁的廖大成说:“你是村长吧?年轻人,今后若是遇上有什么过不去的难事,你可以随时来找我。”只是当初谁也没有太在乎老书记说出这一句话的用意。
   如今突然想起这事的圆满和尚,不禁心就一动,却依旧不语。
   见和尚半天没有吱声,那个着西装革履的老总就赶紧打圆场,“我们还是先给大师傅几天考虑的时间吧,改日来签字也不迟嘛!”他是见识过圆满和尚如犟牛一般的脾气的,不想把事态扩大,让宗教部门知道又会受阻。于是只好围绕着慈善山参观一圈后,复又扬长而去了。
   那一夜,圆满和尚只小寐了一会儿,他回忆起明禅法师临终前的所托,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年来风里雨里开荒植树,浇水修枝的辛劳,为的不就是想给村邻们留下一处无须花钱也能共享四季花果的人间仙境么?但现在眼看着就要经自己的手把这座花果山交给以挣钱为目的的承包商……他虽然也想到了去找李正老书记或许还有挽回的可能,但再一想,自己毕竟是个出家人,不应该卷入这尘世是非的,况且挽回了又能怎样呢?他使劲地咬紧着牙关,不敢再往下想了。
   正左右为难时,圆满和尚的耳边忽然传来一声短促的哀嚎声。
   像是不忍心主人再为它分心似的,那一匹整整陪伴了圆满和尚二十四个冬春的花面狸终于断气了。这时,天已朦朦亮,东边向阳岭山垭也呈现出了微红的晨曦,仿佛早有心理准备或正好可以自我解脱似的,圆满和尚并没有表示出任何惊讶,而是用自己的双手轻轻地抚摸了一遍老伙计那一身几近干枯的狸毛,又用一方洗脸巾帮它擦干净四蹄,然后抱着它,来到了寺庙后那两排瓦缸旁,“老伙计,这最后的两口瓦缸是菩萨留给我用的,但我答应过送你去天国,你也算得是护守这慈善寺庙的有功之臣了,还是先成全了你吧!”圆满和尚平静地把他的老伙计盘腿放进了缸中,又吃力地把另一只瓦缸也合上……
   “阿弥陀佛!”待把这一切做完,圆满和尚长嘘了口长气,他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位白发大娘,心里也终于又有了别样的盘算。
   嘡!嘡嘡!……
   钟声又敲响了,这是他最后一次敲钟,虽然手有些发抖,声音却格外地悠远而平和。圆满和尚是踩着袅袅余音下山的,他忽然似把一切都想明白了,自己亲手救下的老伙计已有了好归宿,师傅圆寂时最不放心的慈善山也已花果满园,我或许也真该去寻找自己梦中的那个叫江南的小镇了,说不准梦中的那位白发老母还真在翘首等着我呢。
   “你想想看这地方多好!满镇子人各做各的生意,虽是五名杂姓,却和和睦睦,亲一如家……天下之大,哪里真有什么净土啊!回老家来不也是一种皈依么?”圆满和尚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老人的声音。
   “是的,一切皆是云烟,凡事总有定数。”
   圆满和尚就这么悄然地走了,正如他谜一般来,又谜一般去了。
   从此,慈善寺竟成了一处空着的古迹,不过人们的心中并没有悬念,因为寺庙里最后两口瓦缸已严严实实地一直封存着那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但还有一个秘密就更不会有人知道,因为他会一直把它封存在心灵的深处,那才是他最后下决心一定要离开慈善寺的真正动机。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圆满和尚的牙龈咬出了血来,他使劲地摇了摇头,又终于“否!否!否!”喊了数声,但他还是无法阻止昨夜里梦中的景象仍再一次浮现在眼前:那是荒鸡快要唱响的五更天,一阵闻所未闻的扑鼻香风徐除拂过,似梦非梦间,仿佛一尊用羊脂美玉雕塑而成的观音神像乘着莲云缓缓而来,轻盈的体态闪着月亮的清辉,朱唇欲启未启,像有什么重要的旨意要向他昭示,虔诚的圆满和尚正要顶礼膜拜时,菩萨果然就开口说话了:“师傅您不必拘礼呀!”软软款款的声音竟是那么熟悉,圆满和尚忽抬眼一看,伫立在面前的菩萨居然又变成了慕容大夫,那徐徐拂来的香风原来就是从她婀娜的胴体中散发出来的,尤其是酥胸前那两个微微隆起的肉团更是诱人……他努力地想使自己镇定,便立马紧紧地闭上了眼睛,然而似是在瞬间就膨胀得快要燃烧起来的身子,却怎么也无法控制地向慕容居士扑了过去……结果……慈善寺轰然倒塌了,菩萨也逃匿了……
   “你还敢称自己是个出家人吗?圆满啊圆满,你……你……”他醒来后,顿觉得无地自容,恨不得纵身就跳进庙门前那口千年古井中。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凡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因果轮回中,当初师傅赐他法号圆满时,就已经预言他是这慈善寺最后的一个和尚了。但是,圆满在这花果山上的慈善寺里做的最后一个梦呢?那或许是连得道高僧明禅大和尚也未必能预料得到吧!
   值得庆幸的是,慈善山果园并没有被转包出去——因为此事不知怎么还真的惊动了李正老书记,在他的亲自过问下,慈善山被例入了湘中地区的名胜古迹,所有权归属国家,由井湾里村代为管理。这当然是由相关部门以红头文件形式直接送到了村支委和村民管委会的。
   那一天,明权支书一看到红头文件,当即就傻眼了。
   “他娘的,难怪这几日没见到人,原来是告我的黑状去了!”愣了半天,明权支书突然就记起圆满和尚失踪后,反对他把慈善山承包出去的大成也说是有事要出一趟远门……想到此,他不禁怒火中燃,情绪失控,把红头文件撕了个粉碎,并顺手一挥,纸片如梨花般飘落。
   接下来的事就明摆着了:目无上级组织,独断专横的村支书被免职,廖大成顺理成章当选为新一届村支书。为此事乡党委还专门来了一位副书记,参加了盛况空前的首次村支委民主生活扩大会议,井湾里新老党员近百号人全都到齐了,就连已是普通党员的廖明权也发了言,还诚恳地承认了自己在任职期间的盲目和私心。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由新任支书廖大成提议并亲自操刀为如何管理好慈善山出台了一个山规村约,并一致同意凿石立碑于慈善山下的路口。
   碑文日:慈善山自古以慈善扬名,经千年风雨,历百代沧桑,斯为胜迹。凡享此胜迹者,皆应以释圆满大和尚为楷模,祛除妄念,常怀善心,履护山之职,尽守土之责。故井湾里村每家每户必按人头每年须投入三个义工日,在村委会统一安排下为果树翻耕、施肥、浇水、修枝等。果熟季节,凡资水两岸无论老幼男女,均可上山尝鲜却不能随身携果出山。此为山规村约,有违反此规约者,必理当众口殊之。
   公元一九八一年立此碑之日起永久生效。
   释圆满的事迹终于被刻进了的石碑,成为了资水两岸的传说。
   在此期间,慕容居士曾按照以往的惯例,仍然先后到过慈善寺多次,她同样是带了药物上山的,也同样给菩萨上过香,给功德箱里放过纸币,未了,她又来到齐崭崭陈列着两排青色瓦缸的后院,并在最末尾处的那一对紧合着的瓦缸旁站定,呆呆默立良久后,才复又下山。
   山上花落花开,山下的那一条土路便越来宽阔了。
   第三年春天,慕容大夫居然不顾一儿一女的强烈反对,竟独自一人搬进了残破的慈善寺,她的理由很充分,“如今镇上已有了新的公立医院,我不应该挡了公家人的道,再说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在家居士,也该正式皈依佛门了,菩萨也总得有个敬香作伴的人吧!更何况慈善寺开门即可看到我男人欧阳青的坟地金鸡岭。这未必也有错么?”话虽然说得很是平静,眉目间那份浅浅的哀愁却只有她自己方可懂得。
   心安处即是皈依。儿女亦无言,只好依从了人称活菩萨的母亲。
   井湾里人当然是欢欣鼓舞,大成支书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还为慕容居士争取了寺庙主持的正式身份。后来又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人们投工出资,把半边已毁的庙宇也修葺一新了。
   “我终于也做成一件让井湾里人安心的事了。”大成支书长嘘了一口气,他还有意把“安心”二字,说得更重一些。
   从此,既是寺庙主持,又是大夫的慕容白,便在这一座亦古亦新的慈善寺里,从容度日,安享晚年,继续着她人生中的安徒生童话。
   果林中亦时有如描过眉眼的花面狸出没,瓜子样的脸庞,梅花般的脚蹄,毛色光滑而油亮。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它:果子狸、果子狸。
   春去春又回,如今慈善山已经是一处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了。

共 30567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
转到
【编者按】圆满是慈善寺的最后一位和尚,当年,他是被师傅救回的一个痴傻少年,竟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姓甚名谁。几十年来,他遵循师傅的遗愿,不辞劳苦地将在大跃进中被砍光古树的慈善山上种满了果树,每到春天来临时,满山苍翠,鲜花盛开;每到夏末秋初时,满山瓜果飘香,令人陶醉。然而,这一切却被利欲熏心的村支书视为赚钱的工具,他要将慈善山转包出去。圆满坚决反对,却又没有能力阻止,一气之下,他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因圆满尘缘未尽,几十年来,他一直喜欢慕容白,感觉自己愧对佛门,便消失在了尘世中。慈善寺成了空寺。慈善山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最终安然无恙,成了一处静养的世外桃源,圆满的名字被刻入了石碑。慕容白是个诊所医生,文革中,因丈夫无辜被打死,而入了佛门,做了一名在家居士。从此,她以慈悲为怀,为百姓行医治病,按时上山烧香拜佛,为圆满送药,人称活菩萨。圆满走后,慕容白走上山来,做了寺庙里的主持。慕容白从白雪皑皑的北方来到风景秀丽的南国,从俗入佛;圆满走入佛门几十年后还俗,兜兜转转,这难道不是上苍在冥冥之中的安排吗?因果有缘,一切皆是定数。小说以善为本,主题饱满,场面宏大,人物形象饱满。并通过圆满师徒,慕容白医生的善良来告诫人们,无论是身在佛门,还是身在红尘,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2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8-19 15:47:55
  很有意义的一篇小说,充满了正能量,读罢令人深思!
   感谢作者的分享,问候作者!
五十玫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