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根植恐惧的土壤

精品 根植恐惧的土壤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35发表时间:2017-09-16 22:10:40


   几个“蚂蚱”被隔离在教导处所在的院子里,不能参加以后的几场考试。当然在那里也是有事情要做的,那就是写检查。检查一直写了一星期,期间家长全都被叫到学校,领着孩子给学校领导一一道歉。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全校又开了一次大会,几个小女生被拉上主席台,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念自己的“深刻”检讨。一听说自己班的学生考试作弊,我就去找教导主任,他只说:这件事学校处理,你不用管了。就这样,我被隔离在整个事件之外,不能有任何作为。
   在开全校大会之前,一个小女生找到我,求我去为小蔡到教导处求情,说只要不让小蔡去念检查,所有的责任她自己承担,而且这次考试作弊也确实是她和另外几个人撺掇的,小蔡是被迫的。我很珍惜小蔡,我知道那样一个花一样的小女孩是经不起那样的“大场面”的。我找到教导处主任,试图说服他不要用这样激烈的形式来惩罚几个小女孩,尤其是小蔡,她们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教导处主任当然没有听我的,他的理由也非常有力:“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谁都一视同仁,不能说她蔡小颖一直成绩好就迁就她,如果不处理她,别人再这样做,我们怎么管?这时候就得杀几只鸡给猴子们看看。”
   几只“蚂蚱”又变成了“鸡”,还是几只杀给猴子看的鸡。可是猴子们没有被吓到,小蔡被完全吓倒了。
   大会后,她十来天没有到校,我亲自跑到她家去了两趟,她才肯来上学,但她一直低着头,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楼道。以前早早就到校的她成了迟到的常客。不管我和其他老师怎么劝,她都不肯抬起她那曾经很高傲的头。
   又一次月考的时候,小蔡从全年级第五的好成绩跌到了八十名开外。
   我把小蔡的情况汇报给教导处主任,主任告诫我:“一定要做好她的工作,告诉她,一个人要是这么点挫折都经不住,那以后就别想干什么大事了!”
   小蔡不肯与我面对面,考后的几天她一直躲避我,直到我在楼道里截住她,硬把她拉到我的办公室。
   我握着她的手,和她说了两个多小时,她除了说了几句“太丢人了”之外,就什么也不肯再说。
   我找到她的那几个“同伙”,要她们多和小蔡玩,多劝劝她,开朗一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总陷在其中。但几个女同学告诉我,她们无能为力,因为现在小蔡根本不搭理她们,别说听她们的劝说了。
   从此以后,直到毕业,校园里看到的一直是小蔡孤独的身影,她不和我们任何人说话。那几个撺掇她作弊的女孩在做了几次努力无果之后,就放弃了,因为无论如何她们都是想上县里最好的高中,她们不能放弃努力。
   因为毕业班的工作太多,我也没有再把精力只放在她一个人身上,也放弃了劝说她的努力。小蔡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我也顾不过来了。
   忙忙碌碌、糊里糊涂中,小蔡他们毕业了。小蔡没有考上高中,她去做什么了,我没有问过。
   日子就在这糊里糊涂中过去了,一过就是几年,直到那天遇到她和那个我一直“深恶痛绝”的男孩在一起。
   看到自己曾经那么喜爱的一个女孩和一个自己曾经那么“痛恨”的男孩在一起,我恨恨的。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所有认识小蔡和张凡的老师,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恨恨的。在交流中我也知道了张凡现在是个小混混,与人合伙开个美发厅,可他们却只是四处帮人“摆事”,打架,下手非常狠,而且据说张凡还是个“小钻风”的角色。
   女孩遇人不淑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我暗地里为小蔡捏一把汗。
   不久有人告诉我小蔡要和张凡结婚了。
   又不久,有人告诉我张凡被公安局逮捕了,要坐牢,因为打架一死两重伤,而且查有实证是他组织人去打架。在牢中,张凡让人传话给小蔡,虽然还没有结婚,但自己不在,她必须在家好好伺候自己的父母,不能回娘家,否则自己回来轻饶不了她。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当初小蔡没有参与那次作弊,或者作弊之后学校不用那么极端的方式惩罚她们,或者说小蔡的自尊心不那么强烈,事情过去之后也不那么自卑,还或者说小蔡后来把事情想开一些,还是努力学习,又或者我们对她再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鼓励和理解……那么,小蔡肯定会升入高中,以她的聪明和她的勤勉,她应该可以会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和其他同学一样,成为骄傲的大学生。即使考不上大学,也正常地恋爱、结婚、生子,过平凡却又踏实的日子。
   可是,世界不是说你想到“也许”就会朝你“也许”的方向去发展,而且这么多的“也许”都是理想。“破罐子破摔”的小蔡注定过不上正常、平凡而又踏实的日子了,谁的错呢?
  
   二十
   孟华在反思:
   《谁之错?》是几年前的一篇日志,是一篇真实记录“恐惧”的文字。在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恐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都被学校的规章制度捆绑住了,不管是小蔡还是她的那些姐妹,不管是教导主任还是我。小蔡的姐妹是怕自己考不好会被批评,教导主任是怕不惩罚这些违犯纪律的孩子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利,而我,虽然不认同学校的惩罚措施,却无计可施,后期的补救工作一点效果都没有。
   小蔡最后成了那个“有问题背景的学生”,不过她的问题背景是学校的错误造成的,她的心灵在事件之后退出班级,是她的一种自我保护,她用沉默无言抵抗那种伤害她的制度,只是这种沉默无言后来反而更加深深地伤害了她,以使她堕入更深的深渊为代价。她有过向上的愿望吗?肯定有,只是她没有将这种愿望告诉我,她也没有能力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让自己的内心通达。
   “如果外部世界有人告诉我们重要的事情,而我们当他(她)不存在不予理睬,这个人不是放弃不说了,就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变得愈来愈粗暴起来。”(《教学勇气》p33)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不理睬它,它也会这样选择。
   小蔡就是这样堕入深渊的吗?是我们联手将她推入深渊,而她自己更是最主要的刽子手,如果她自己不愿意掉下去,我们谁也推不动她。
   就像帕尔默教授所说到的那个“有问题背景的学生”,因为帕尔默教授的关注,几个小时之后,他愿意开放自己的内心。
   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曾经为小蔡做过努力,可是现在看来,我虽然把她找回来,虽然也做过很多工作,虽然后来拉着她的手说了两个多小时,但是,我没有读懂她“太丢人了”背后的声音,我当时都对她说了些什么现在都想不起来了,但是我没有倾听她这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那时我不懂这样的道理。帕尔默说:“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语言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而我,给了小蔡这样的机会了吗?显然没有,她虽然来了学校,但是在我们面前,她没有发言权,只是被迫在听我们的说教,不管是我的还是其他老师的还是她的姐妹们的,在这样的被迫里,她就不能对自己负起责任。
   不过,我现在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我能够比那时候处理得更好吗?
  
   尾声
   在充满智慧之爱的视角里,日常发生的事情,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遇。每个事件的起点,是学生能力、行为或性格发展所出现的偏差和误区,引发了同学、教师乃至体制的焦虑和恐惧。
   焦虑与恐惧,即便发自本能之爱,也是教育的大敌。他们一旦控制我们,就会阻断我们与自我、与学生与学科的本质联系,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柔软、同情和敏锐,使我们的灵魂变得僵硬、冷漠和麻木。我们的文化和体制,建立在种种规范之上,而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常常发生在这些规范边缘。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认知和适应规范。
   教育永远是个案,教育的契机就蕴含在学生偏离规范的探索之中。它需要教育者的细心观察、多面思考、换位思维、耐心等待和充满灵动的帮助。
   在每一个故事背后,我们都感受到智慧之爱在苏醒,抵抗着本能的恐惧对教师自我的侵蚀,用反思、探索和自觉承担,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在错误中摸索、学习、成长的天空。

共 28580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的教育故事,从作者参加工作开始,讲述到后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交流。文章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讲述一个又一个作者经历的故事。有初上讲台遇到的孩子调皮的故事,有作者参加教育大赛的故事;有面对特殊孩子的故事,这类孩子的故事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伤了孩子心灵的案例;有作者走出学校,走进西藏的故事,有作者和其他教师交往的故事。这些故事,因为真实而充满真情的细节叙述而感人。这篇文章的故事是感人的,故事中包含的教育内容,又是启迪人的。【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17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9-16 23:37:20
  文章讲述的故事,特别是作者遇到的学生故事,是感人的,是能带给我们很多教育启迪的,这是该文的价值所在。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17 00:55:14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刚劲有力,多漂亮啊!你们还没听过她朗读吧,声情并茂,我真想和你们一起听孙老师讲课,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好吗?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19 10:40:43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