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感恩】写给儿子(散文)
一
三四级的风吹了又吹,刮了又刮,树儿朝东方弯着腰、探着头。傍晚时分,风终于赶着灰云近了、近了,天空渐渐灰暗起来,爸爸妈妈忙着室外的活计,将东房内的玉米袋用细绳扎好,抬到西仓子里摞稳,一袋、两袋……
儿子你欢快地跟随着爸爸妈妈,嘴里不停地嘟哝着,像是在数数。紧张忙碌之中,便有几声轻雷于空中响起。爸爸将外园栅栏里的小鸡崽抓到纸箱中,挪进东屋。夜里它们一家须在主人的屋里度过,否则会遭歹毒的耗子侵袭。此时白母鸡正带着二十多只小鸡崽在那里刨食玉米料。儿子你特别喜欢小鸡崽,毛茸茸的,攥到手里玩,还嚷着要爸爸给你照相。结果你手劲儿用力过大,差点把那只小黄鸡崽掐晕。一切收拾妥贴,回到屋中。妈妈用烧火棍从灶坑里扒拉出几个地瓜,那是奶奶舍不得吃,留给你的,尽管已不是那样新鲜甜嫩,儿子你却吃得很香,吃完后还直嚷着要。可是在那青黄不接的六月初,哪里还能找到更多的美味呢?
雨如塞豆般落了下来,砸到如饥似渴的土地上,五只大鸭子喜滋滋地踱来踱去。天气变得凉爽起来,空气异常清新,似凌晨打开后窗后,迎面扑来的那种混杂着泥土芬芳的气息,一阵阵沁人心脾。过了一阵儿,雨不知不觉地停下来,风也小了,杨树枝头慢悠悠地晃动。妈妈打开电视机,喊道:“快来看啊儿子,动画片!”接着,妈妈又用铅笔在一张纸壳上面画起了小图案。西瓜、玉米棒、土豆、苹果、茄子,各种车辆、人物……儿子你不停地说着画这画那,凭自己的想象,可是你自己却很少动笔。急了,妈妈便不顾你的哭闹将你弃置一边,你险些掉下“金豆子”来。无奈做爸爸的只好过来解围,鼓励你自己握笔,画地瓜、花鸟、鱼虫,一旦动起笔来,画得还真带样,爸爸鼓掌称好。此刻,雨终于大面积地落下来,土地得以滋润,尽管来得很迟,但也足以让乡亲们感到高兴和激动了。
二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晚饭后,天还没黑,儿子你吵着要到外面去玩。于是,妈妈给你戴上毛绒帽,穿上妈妈的棉外衣,来到院子里,陪你踢起了“球”。说是“球”,其实只是一个成人拳头大的冻萝卜而已。幸好儿子你穿的是棉皮鞋,鞋尘很硬,否则你的脚趾头会吃些苦头的。尽管没有像样的好玩具,儿子你却玩得很开心,忘记了天气的阴冷,居然还出了一身汗。于是妈妈将你的大棉袍脱掉,换作你自己的棉毛夹克。这下你感觉轻松多了,玩起来更活跃、更开心了。天渐渐黑了,妈妈唤你回屋休息,你赖着不动。于是妈妈便哄你说:“天黑去奶奶家”。你终于进了屋,可是嘴里却不停地念叨这句话。爸爸将大锅中的水烧开,灌满暖瓶,一切收拾就续。
大人既许了诺,便要对孩子负责的,何况儿子你也不依不饶。爸爸提了手电,一家三口着好装,锁好屋门和院门,去后院奶奶家。不光是为串门,其目的还有一个,那就是逮麻雀。因为在这之前,儿子你已吃过两只烧熟了的麻雀,感觉味香,馋得直流口水。我举着手电,沿着奶奶家的土房檐,小心翼翼地照下去,但麻雀还是被惊飞了几只。最后在西房檐又照见一只,躲在檐下木板间的夹缝里,爸爸忙关了手电,以免再次惊飞。轻轻地从屋里提来木凳,踩上去,怎奈伸手还是够不到。于是又找了根细棍,瞄了目标,猛地一戳。麻雀被惊动了,挤在木棍与木板间挣扎着出不来。接着妈妈过来,爸爸让妈妈去取木梯。可妈妈见情况紧急,木梯没取,便蹬上了右侧大房与鸡舍相连的土坯墙,用手勉强触到了那只麻雀的头部。刹那间,只听“突”的一声,这窝中居然又逃出一只麻雀。于是,在爸爸妈妈的齐心合力下,只获得了这么一只活麻雀。妈妈将其拿到屋内,用细线拴了它的一条腿,然后打着手电回到自家。打开灯,将麻雀线的另一头系在小单车的尾部。麻雀挣扎着一次次腾空而起,一次次又被细线拽回地面,重重地一摔……如此这般,重复了几次,儿子你终于玩够了。妈妈想忍痛把麻雀摔死扔进灶里,来补养你这只小弱猫。谁知小小的你那次竟然心生怜悯,劝妈妈不要伤害它。第二天早晨,爸爸如你所愿,让你亲手放飞了那只无辜的麻雀。
三
儿子你自小就喜爱玩车。不必说邻居送的旧BUS,舅舅给买的精致赛车,爸爸在你三周岁生日前买的黄色CAR;单说那些积木、玩具狗,以及其它一些零散的实物,在你娇嫩的小手里,都可以当作车来驾驶,爱不释手,乐此不疲。有时一个人竟默不作声,想必在仔细观察思索研究着什么。逐渐长大点儿了,你已不再局限于炕上的玩具车了。而是到宽敞的院落里,推着个独轮车畅通无阻地来回跑,使得那个小太阳似的铁轮不断发出吱吱扭扭的响声,像一曲悦耳的音乐。最最讲究的,莫过于儿子你玩的单车了。那单车很漂亮,半米来高,后轮两侧还各配了个小硬塑轮,起支撑作用,所以车子能站立,不易摔倒。那是春季妈妈去县城专门为你买的,花了近百元。可你胆子小,迟迟不敢骑。况且你骑到车座上去,双脚也还不能充分踩到踏板上。有时爸爸妈妈推着你玩,你也显得很恐慌。更多的时候,是你自己张啰着将车子弄出室外,一个人悄悄地玩。
儿子你推车有个特点,手不是握在车把上,而是用一只手或双手,掐在把前的网状车筐沿儿上,拽着车子缓缓前行。尽管一路之上你加了小心,但转来转去,在拐弯处有时还免不了连车带人摔倒,致使你搓在车筐里的玉米粒洒了大半。每每这时,大人若不在场,你可能会若无其事自己爬起来。但爸爸妈妈若是在身边,儿子你却变了副模样。往往哭哭啼啼地盯着大人,央求援助。待爸爸将你和车子一同扶起,又把玉米粒捡起来吹去沙子,再放入车筐里,你才重新露出笑脸,顾不得抹去脸上的泪痕,继续驾驶你的单车。
四
儿子你5岁时,妈妈把你送进了五里外的民办幼儿园,园长是下岗不久的中学代课老师。每天车接车送,中午供顿饭,倒也让爸爸妈妈少了些麻烦,多了些忙活计的时间。每周五天,儿子你起床很早,妈妈帮你穿好衣服,爸爸帮你整理好书包,削好铅笔尖,还装些苹果及小饼干之类吃的东西。洗完脸吃罢饭,带你到大门外等园长的面包车来接。下午放学前,妈妈就早早地在门外守候。下车后,一天不见爸爸妈妈的你,常常变得娇气起来,央求妈妈把你抱回院里或屋里。摘下你身后的大书包后,妈妈嘘寒问暖,唠叨个没完,并放上小炕桌,辅导你完成所留的作业。
有时妈妈去远在几十里外的姥姥家,便只能是爸爸照顾你。想方设法让你吃好,夜里搂着你进入梦乡。也不管穿多穿少,你却总是翻转着踹开被子。爸爸不断地给你重新盖上,因此爸爸往往困得一塌糊涂。次日一早,爸爸便忙着烧火做饭,并煮了几枚鸡蛋,将蛋白扒给你吃,因为蛋黄你不爱吃。而后,匆忙地带你到户外等车。每次儿子你都是高高兴兴地坐上面包车,从未因上学而耍过小脾气,这一点特别让人省心。半个月下来,儿子你已经会背诵课本上的一些儿歌,写过的四线格本已有好几册,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儿子你爱动,在会走路之前,双手扶到窗台上,站立起来,听到欢快的音乐,小屁股就左右摇摆,好像天生会跳舞似的。有时也爱静,一个人看起电视,或摆起积木来,可以半天不作声,爸爸妈妈只管忙碌,也不必看管你。盛夏有时戴着小红帽的你会到园子里摘“天天”吃,弄得小嘴油黑,爸爸还给你照了两张相,起名为“万绿丛中一点红”,极为贴切。儿子你特别喜欢照相,每次爸爸妈妈给你拍照,你都会把最阳光的笑容展露出来,活泼可爱。儿子你对什么都很好奇,模仿能力特强,也很勤快。秋后见爸爸在场院扒苞米皮,你就来回地抱苞米叶;见爸爸用铁锹戳土干活,你就拿来小锹也使劲戳。你的记忆力也很棒,各种水果、动物名称的英语单词,爸爸妈妈教你几遍,就牢牢记住了,而且发音准确。儿子你爱清洁,懂节俭,小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给妈妈少添了麻烦;你吃饭时,倘若不小心掉到桌子上的饭粒儿,都会认真地捡起来。
五
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爸爸农闲时不得不外出打工。每次临行时,都会偷偷地走。如果被你知道,就会拽住爸爸的行李包不撒手,眼泪险些流出来。一旦离去,儿子你都会落寞几天,心里想爸爸。母子连心,父子也连着心呢!春天里,乍暖还寒时节,经常刮大风,夹杂着沙尘,夜里呼呼作响,敲打着门窗,疯狂肆虐,像是要掀开土房盖似的,吓得你娘俩心惊肉跳、彻夜难眠。背井离乡的辛苦奔波,逐渐改变着家中生活清贫的状况。儿子你出生在三间土屋内,与大多同龄伙伴相比,吃的零食少,买的玩具不多,更换新衣服也不频繁。可是儿子你也很少向爸爸妈妈要吃的、穿的、玩的。于是别的孩子家长见了就说,孩子不要就不给买,这哪行?——苦了儿子你,爸爸心疼,觉得愧疚。然而,看到你整天总是那样快快乐乐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嵌着浅浅的酒窝儿,还是让爸爸妈妈得到些许安慰。
望着儿子你一天天健康茁壮地成长,做父母的,再苦再累也值得。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未来与希望!
人在路上,有些剧情,只有自己写,才会有精彩结局;人随景走,有些无奈,只有自己释怀,才会走出迷途绝境;心在爱中,有些情缘,只有自己把握,才会有幸福可享。一程风雨一种顿悟,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能感知美好;一次坎坷一种历炼,用纯静的心灵解读人生,能坚守执念。看尽了人世繁华,方觉平淡为真;走过了山水人生,才知简单最美;品过了缘深情短,才懂珍惜最久。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你生命里的一块跳板,让你成长。
【原文】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译文】宁可遭受小人的猜忌和毁谤,也不要被小人的阿谀所迷惑;宁可遭受君子的责难和训斥,也不要被君子的雅量所包容。
【赏析】做人应该有高尚的气节,即使才能有天赋的大小,但节操却没有天生的高低,一切都在于自己的修炼。这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一二,凡是小人所称道的,并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凡是被小人诋毁的,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坏事,因为小人津津乐道的常常是丑言恶行,小人诋毁攻击的常常是美言善行。与此相反,君子的态度,倒正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君子所赞赏的,可以高兴,君子所责备的,更是提高自己的机会。
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不能说的心声;微笑的表情下,掩饰着不可露的心情。
总把最灿烂的笑容,展示在人前;总把最落寞的心痛,掩埋在身后。
路一步一步走着,留下的脚印自己最清楚;事一点一点做着,其间的艰辛自己最明白。
你走得累不累,脚知道;你撑得难不难,肩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心知道。
坚强的人,都是在风雨中含泪奔跑的人,这就是人生。
当我要写下“感谢文学”时,不由又想起著名作家路遥曾因经济窘迫而借钱到北京领奖。文学,可怡情养性,但要真指着她大富大贵就难免成为奢望。文章憎命达,大概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但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动物学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社会学上的属性。因此,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应当有“诗和远方”!
——选自《任贤良:感谢文学滋养》
从来都不是生活在给予我们什么,其实一切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你宽容,就收获厚厚的友谊;你努力,就收获累累的硕果;你豁达,就收获天天的快乐;你和善,就收获暖暖的笑脸。如果,生活给了磨难,请相信,那是另一番的偏爱。
散文能否虚构?这个问题在散文界和评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既然争论不休,说明争论双方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不妨先放下这个问题,我们从散文的本质谈起。
按照传统的定义,散文是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还没有人能够提出为大家所接受的新的定义之前,这个定义仍然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我们当然不能固守传统,但是大的原则还是要尊重。在文学的几种样式中,散文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活动,是最直接表达自我的文学样式。在表达形式上,散文作者可以直接进入文本,面对读者,而小说作者只能通过叙述者进入文本。因此散文不是叙述,而是自述。不管如何创新,散文的这一本质特性无法改变。散文中既然有“我”,读者当然对“我”深信不疑,他们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如果“我”在散文中撒了谎,读者会对“我”失望的。小说可以宣称“内容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而散文不能。这就对散文创作提出了“真实性”要求,作者的身份真实、经历真实、情感真实,相关的事件真实。因此,说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并不为过。
散文是一门真诚的艺术,必须说真话,抒真情。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这样直面读者,不管你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写作手法,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扉向读者敞开。就像巴金先生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阎纲先生说: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拉家常、同朋友交心说知己话。跟亲人谈心、跟朋友交心,重要的都是一个“真”字。散文相对于其他文学门类,距离作者的本心最近,是人生境界的展示,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审美情趣的呈坦,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潜心追求。
散文拒绝虚伪。散文必须以真面目对待读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伪。即使是最坚定的虚构论支持者,也从不敢公开宣称自己的作品是编造的,感情是虚假的。真实性原则与虚构等写作技法,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两者对立起来。即使是坚持虚构的作家,我相信他们的感情、思想也是真实的。一些作者为了强调虚构的合理性,不惜否认散文的真实性原则,我认为是一种不明智的举动。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但是又不能用真实性原则束缚住散文的发展。所谓真实,包括事实真实和感情真实。这不是说散文必须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原貌,而是说作品中的基本事实和情感褒贬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编造;至于对一些细节、局部事实和心理活动进行合理想象、发挥(或者称之为有限虚构)则是完全允许的。此外,散文所写的事实,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事实。如果仅限于作者自己亲历过的真实,那散文的题材就非常匮乏了。
有人说,散文不能虚构,那散文作家就没有想象力了。这是把虚构简单地等同于想象。虚构不等于想象,会虚构不等于会想象。散文作家同样需要想象力。散文需要想象也鼓励想象,没有想象的散文是干枯的,没有灵气、没有生命的。小说、戏剧中的很多元素应该为散文所借鉴吸收,改变目前不少散文想象力、创造力不足的弊端。
主张散文虚构论的朋友,喜欢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将它们目为虚构散文的代表作,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前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非普通意义上的虚构,因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本就是想象的产物,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想象在古今中外散文作品中比比皆是,没有人把它们当真。而后者同样不是虚构的产物,虽然作者并未去过岳阳楼,然而他笔下所写是有所本的,作者说得很清楚:“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作者根据“前人之述”以及其他可能的途径了解了洞庭湖的“胜状”,怎么是虚构呢?无论是“桃花源”也好还是“岳阳楼”也罢,作家借助它们寄托的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和真诚的感情,以此为散文虚构论张目岂不牵强可笑?
只要我们能够接受散文的“真实性”原则,只要我们敢于真诚面对读者,那么,一切文学样式的创作手段都可用于散文创作。包括适度、有限、合情合理的虚构。这不仅不是对散文的冒犯,而且是对散文创作方法的开拓和有益补充。
——作者为《文艺报》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