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天道酬韶华

精品 【赏析】天道酬韶华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札记


作者:辛见 布衣,28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581发表时间:2018-05-15 14:50:55
摘要: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他在困境中的奋斗,在逆境中的锤炼,是一场激响历史时空的鸣奏,是每个共产党员学习的生动教材,是新时代人民公仆者效仿的榜样。


   闲暇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感触颇深。这是中央党校策划的一个系列访谈录,先在《学习时报》上连载,尔后结集出版。书中若干篇访谈稿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和“各界说”三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习近平在农村的知青生活和劳动经历,读来回气荡肠,受益良多。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上世纪“文化大革命”阶段的独特产物。从1969年1月到1975年10月,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度过将近七年的知青岁月。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把七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陕西梁家河这个山沟里。也正是在这个山沟里,习近平厚积薄发,不断充实自己;身体力行,不断磨砺自己;立志做事,不断塑造自己。在这个不起眼的陕北山村,习近平放下身段忙农事,静下心来学知识,脚踏实地树理想。他俯下身躯,沾满黄土,贴近人民,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习近平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起为人民做大事的宏愿,也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山村中,在不断的学习与劳作过程中,逐步成熟确立起来的。
   歌德曾在《浮士德》中写道:“有为者巍然看定四周,这个世界曾几度对他沉默”。正是这本《浮士德》,让几十年前在陕北梁家河插队的习近平“三十里借书,三十里讨书”。也正是习近平这样的有为者,面对世界对己沉默的现实坦然自若。在西北寥廓的黄土高原,他锻炼体格,磨砺意志,怀揣梦想,熬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使翱翔的羽翼日益丰满。习近平初到梁家河,带了满满两大箱书,为了读书,他还经常到更远的文安驿镇去借书、讨书,阅读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在插队的岁月里始终与书为伴,“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夜晚靠自制的煤油灯照明读书,因太过靠近,常常把鼻子弄黑。”“一进窑洞,第一眼就看见炕上、窗台上、箱子上到处都堆着一摞一摞的书。”习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的方法让他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抓住事物的矛盾、重点和本质;熟读中国历史和文学作品,凝就他看问题瞻前望远的缜密思维。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前进方向,自身修养是人生迈步的引擎,习近平用七年的芳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舵盘,积累了自身前进的动力,从而在逆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习近平通过这段艰苦生活,磨砺了成长的历程,铸就了执着的信念,培育出坚贞的品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日益深厚。“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在实现人生价值伊始,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贫乏的经济困境,而且还要背着“黑帮子弟”的政治包袱,蜷在一个小小的山沟里辛勤地劳作。如果没有过人的毅力恒心,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支撑,没有对世界理性客观的认识,这种从“负数”起步,是难以旷日持久下去的。蹲在中国的最基层,做着最基础的工作,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但是习近平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并没有削弱为人民做好事、多做事、做实事的信念,反而始终保持着阳光向上的心态。正如习近平的自述:“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凤凰涅槃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处绝境时不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困境带给人的是打击,但更多的是磨练,是激励。于困境中得到的东西,弥足珍贵。当习近平告别最初的迷惘和彷徨,找到了彼岸的目标,终隆起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执着。他铭记“不忘初心”,立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七年的知青岁月,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劳动生活和严酷的政治考验,磨炼了他坚毅刚强的意志、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这样的赤子情怀使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对普通群众充满真情。习近平是从那个特殊年代中走出来的杰出领袖,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他在困境中的奋斗,在逆境中的锤炼,是一场激响历史时空的鸣奏,是每个共产党员学习的生动教材,是新时代人民公仆者效仿的榜样。
   掩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细细品味感悟有三:
   一是 要能善学善悟。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要学习习近平“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的孜孜以求精神。善于学习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必要素质。“书籍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是有用的,知识积累使人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理智的人。”人生有限,知识无涯,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是托起梦想、成就梦想的“奠基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很多人总说自己很忙,工作忙、会议忙、应酬忙,就是不忙着学习,即便学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是很有害的。首先学习要耐得住冷清寂寞,静下心来埋头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持之以恒。其次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用,用有所得,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检验效果。再是要掌握学习方法,既要勤学,还要会学,学得实、学得透,循序渐进,深入思考。正所谓“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前人经验后人可鉴也。 
   二是要具为民情怀。“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是萦怀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在当年插队时就已经建立起来的执着信念。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不管是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还是被推荐到赵家河村搞社教工作,总是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且每件事都干得很出色。他在当村支书一年的时间里,为梁家河村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等等,给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为百姓做实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的信念。无论是在农村插队当知青,在赵家河整队修厕所、带领群众办识字班、打坝造田等,还是如今站位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群众一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始终把人民摆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正象他发自内心的感言:“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口“赞”,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群众多作实事。有道是“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星就是老百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手段,赚取一些暂时的、廉价的奖牌和掌声。
   三是要有责任担当。梁家河村民们对青年习近平评价道:“他敢担当,能做事,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把一件件事情都办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敢于担当,就是要肩负责任,践行好人民与时代赋予的职责与使命。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越有益。”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受人民群众拥护的政党;共产党人的党性,共产党人的初心,就应该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就应该给人民当靠山和脊梁。如今恣意妄为现象之所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在其位谋其政的领导不敢不愿主动担当,致使有关职能部门懒于作为手腕不硬,宠成当事人把法规当儿戏我行我素,日久形成“扯皮事儿”。其症结追根究底,不外乎一个“难”字。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抓改革,他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以上率下,亲力躬为,始终把改革抓在手上,主动自觉地在改革中勇于担当,破解难题发挥了关键作用。责任担当重要的是扑下身子抓落实,少听取汇报,多走访基层;少走马观花,多了解民情;少耍嘴皮子,多下实功夫。只有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履职尽责游刃有余;只有把“扯皮”的难事儿解决出名堂,方能打发群众心情舒畅,群众才乐意跟党同心同德奔前方。

共 32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开始先总体介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中习近平在农村的知青生活和劳动经历,以及给与他的感悟,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去概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上世纪的产物,详略得当的介绍了习近平主席在上山下乡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表现,通过这段时期的劳动过程中,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逐渐成熟起来。然后从习近平去借书、讨书,阅读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在插队的岁月里始终与书为伴,引发出逆境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进而给与习近平极高的评价。铺陈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细细品悟,一是 要能善学善悟;二是要具为民情怀;三是要有责任担当。详略得当,笔法独特,层层递进,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没有大话高歌,踏实实在,赏识有度。语言中肯流畅,值得品读。感谢赐稿,推荐阅读。期待更多佳作!祝笔丰!【编辑:秋日枫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1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寒霜傲菊        2018-05-17 15:38:25
  恭喜老师好文加精,祝再创辉煌!
12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5-17 15:43:31
  这是一篇读书学习感悟性精美文章!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好书就像一盏明灯,会在你人生的道路上行走时,通过望远镜和灯盏的指引及时修正自己的方向,从而走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路。辛见老师读的是关于伟人习近平总书记的书,自然就是好书。他从书中悟出的道理想必对他的人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辛见老师这篇札记概述完整,结构严谨,论理清晰,如拨灯盏,非常精致精美。赞!祝贺辛见老师美文斩获精品,期盼老师精美佳作继续纷呈江山!
13 楼        文友:辛见        2018-05-17 16:00:44
  读大地琴韵编辑老师的点评,使作者满心温馨,勾起年轻时读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类似感悟,人的青春年华有限,但奋斗进取无涯,正象雷锋所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才能绽放出人生的光彩。谢谢江山编辑慧眼识珠,鞠躬????
14 楼        文友:嫦娥奔月        2018-05-18 08:23:22
  文如其人,浩然正气!客观公正地剖析评论了文中主人公习近平的知青生涯。理性地总结出三方面感悟:1学悟,2为民情怀,3.责任担当。这是作者的感悟,也是给读者的启迪,仰慕之余,还需多多向老师学习!
15 楼        文友:辛见        2018-05-18 15:23:25
  感谢嫦娥奔月老师点评,读好书品真味树正气,是全社会的责任,愿大家齐心协办传播正能量。
16 楼        文友:小草含笑        2018-05-19 08:17:10
  到底是前辈,妙笔生花,大赞!
17 楼        文友:琳璃        2018-05-21 23:12:12
  首先,题目:“天道酬韶华”这五个字蕴藏着非常惊艳的魅力,当然,由习以为常的“天道酬勤”变为“天道酬韶华”这个似乎有种新意的词汇里面,必然会引起不少人的疑惑之意。而接下来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札记”瞬间让读者了然如心的同时又增添了巨大的阅读兴趣。而接下来作者倾情奉献地每一粒文字,的的确确没有辜负所有读者的静心品味,让已提前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更让还没来得及阅读原文的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为快!欣赏学习了!感谢作者爱心奉献!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18 楼        文友:思恋        2018-05-22 00:23:35
  通过老师的精美文章,深刻的了解到们伟大的习主席是一个爱书,爱民,有责任担当,从最难苦岁月磨炼出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领导者。让读者越发崇拜敬爱习主席的同时,也震憾般的领略了老师无比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文字驾驭的挥洒自如,拜读佳作,认真学习了,感谢老师。·
19 楼        文友:菊韵        2018-05-30 10:40:46
  作者文笔细腻,作品内容祥实,为大家呈现一幅总书记的成长画卷。亲民,爱民,服务于民,这是习主席执政的方针。爱民如子,源于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体验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无疑都是幸福的,幸运的。谢谢老师赐稿荷塘,让更多的人欣赏您的思想,您的佳作。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