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中医西医(小说)

精品 【丹枫】中医西医(小说)


作者:苏十 童生,848.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85发表时间:2020-06-02 00:01:13
摘要:原创首发

【丹枫】中医西医(小说)
   B超显示:肝内胆管壁增厚,肝吸虫感染,胆囊内结石。脾脏、肾脏、输尿管未见异常。
   医生继续给我做护肝治疗,同时给我服吡喹酮驱虫片治疗肝吸虫。
   术后第五天,一位肝胆外科的医生来找我,对我说,你的病情我们了解过了,我们希望你能转到我们外科住院部去,配合我们的治疗。
   我问那外科医生,胆囊炎胆结石一定非要切除胆囊才行吗?
   医生说,切除胆囊是目前医学技术上治疗胆囊炎症唯一的最好方法,把胆囊切除了就没有胆囊炎症的发生了,也就没有结石的后顾之忧,一了百了。
   我说,我还以为把石头取出来了就不会再有胆囊炎症了呢。
   医生微笑着说,胆囊炎症跟胆结石不存在正比关系的,有时候没有结石的人同样有胆炎症,这跟饮食、劳作、作息等等有关。简单说结石是由于人体叶酸过多和体内沉积的钙盐结合而生成。
   医生又说,患了胆囊炎后,胆囊的功能大多已有很大的损害,病人会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少数人还会引起胆囊癌病变。而且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物可以根治慢性胆囊炎,各种杀菌、止菌、消炎的抗生素,对治疗慢性胆囊炎症并无明显的效果。因此,患上胆囊炎应以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为宜,这样也就避免了急性胆囊炎、胆囊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我沉默了片刻,对医生说,这我得跟我家人商量再作决定。
   医生伸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站起来说,好吧!一切我都跟你说清楚了,想好了给我们肝胆外科打个招呼,我们随时恭候你们的光临。
   我们又去咨询了一下甘主任。
   甘主任沉思一下,摇摇头说,我们西医对治疗某些炎症是治得快,但作为一个医生说句心里话,有的疾病还是看中医的好,有时候西医治不了的病中医可以治得了,比如慢性疾病,类风湿病,慢性胃肠炎,高血压高血糖之类等等。你们又不想割掉胆囊,我只能说你们不妨去看看中医,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大哥说,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割胆,十个割胆九个悔。我认识一个割了胆的,开头几年没什么影响,现在年纪稍大了点,吃东西都不大正常,一天只吃一餐半餐的,肚子不饥,消化不好,有时一天上几趟厕所,又拉不出什么东西来,老是觉得肠胃胀气不舒服。
   俩位嫂子的意思是先回镇上找伊德贵看看,十几年前村子里有人患了胃癌到医院,医院不收留,断定那人最多活得二十天。后来找伊德贵,伊德贵把人家的病治好了,如今那人还活得好好的,七十岁了,还能上山放羊呢。
   大家最后决定让我回镇上找伊德贵看看,先把胆囊里的石头排出来再慢慢治疗胆囊炎症。
  
   八
   真正的中医临床诊症多是先号脉,不宜先问诊。发现病脉之后,再用望、闻、问诊来映证、补充和完善,从而取得辩证的依据,确立施治的方案。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也称为平脉或缓脉。
   中医号脉这是一门绝学,它分单手号脉和双手号脉。
   双手号脉就是医生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病人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断病人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气呵成九候,三个指头为六个指头,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六部一十八候”,达到了时间上省了一半,工效上增加了一倍。同时,双手把脉可对一种微妙的所谓“阴阳脉”患者的左手与右手的脉强脉弱不一等微妙变化即时做出诊断。
   伊德贵给患者诊病,他从来不问你哪里不舒服呀?有什么情况呀,也不会问你去医院检查过了吗?检查结果是怎么样,拿来我看看。而是让患者坐到办公桌前,与他面对面坐着,伸出双手放到桌子上的小枕头去,他要给你号脉。从而根据脉象来断定你的身体状况。号完脉伊德贵就把你有什么不舒服,哪里疼哪儿痛等等一一说出来,要是你觉得他说得对上你的病情,你就跟他拿药,要是你觉得不对不如意,你可以走人,不跟他家拿药,伊德贵也不会收你一毛号脉钱的。不过从来没听说也没见过有来伊家药堂号脉而不拿药的人。
   伊家中药堂里,伊德贵正在为我号脉。
   我双手搁在号脉枕上。只见伊德贵袖着手,双手扣在我腕脉上,眯着眼,满额皱纹褶子堆在一起,他的眼珠子在眼睑底下鼓起,好一会儿,那鼓起微微一挪,眼皮子睁开了,说,嗯,有办法的!
   接着伊德贵又看了看我的舌头,然后对我说,你那是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的胆囊炎胆石症。
   他又用手指了指我右上腹部,问,这地方是不是经常疼痛或偶然剧痛、绞痛?
   我听了大吃一惊,不得不十分佩服伊德贵的切脉之精准。我大哥问伊德贵,伊老,情况怎么样?同时把去医院的病历出院证明递给伊德贵。
   伊德贵不看病历那些东西,他慢条斯理地说,人吃五谷杂粮,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毛病的,但是真能要人命的病也不多。说到底这世上还是人太多,生病的人更多,负责任的医生太少,其实现实中人真正因病而亡的人很少,大部分是被医生吓死惊死的,乱投医乱吃药而吃死的。
   伊德贵停了停,喝了两口茶,接着说,就说这胆囊炎胆石症吧,也不是什么十分可怕的疾病,只需要前期积极医治是能够治好的。医院里大约只是前期抗炎医治,后期手术,但这并不是处理患者痛苦的最佳的医治办法,我们需要达到医治意图是在处理患者痛苦的同时尽量防止手术,胆囊也是人体中较重要的脏器,能保存尽量保存,中医中药是完全能够达到这个医治意图的。只需辩证精确,组方用药合理,调整胆囊内环境,防止再次发生。
   伊德贵朝旁边的儿媳妇甘丽说,胆囊炎有胆囊结石症和无结石症,同时又分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是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多发生在进食高脂肪食物之后,在夜间,右上腹一般性疼痛。见于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放射性。如恶心,呕吐顽固或频繁,可造成脱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多见于结石或蛔虫梗阻胆囊管有寒颤和高热。如有黄疸一般说明炎症已侵犯胆总管,造成了肝损害。如呈现轻度黄疸,则是炎症累及胆总管,形成oddi括约肌痉挛和水肿,导致胆汁排出障碍。如黄疸显得加深,则表明胆总管伴结石梗阻或并发胆总管炎的可能。严重病例可呈现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血压常偏低,乃至可发作感染性休克。急性胆囊炎有百分之一以下的死亡率。
   甘丽认真地听着,不时嗯,嗯地应着。
   我终于明白了胆囊炎对身体的危害,伊德贵的解说显然比钟主任的通俗易懂得多了,听得我头皮发麻。
   伊德贵又说,慢性胆囊炎是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或不适感;有厌恶、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火热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下肩胛区疼痛;进食高脂肪或油腻食物后症状加剧,病程长,病况有急性发生和缓解相交替的特点。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但无反跳痛;胆汁淤积病例可扪到胀大的胆囊;急性发作时右上腹可有肌紧感,体温正常或低热,偶可出现黄疸。胆囊压痛点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的交点,胸椎压痛点在8~10胸椎旁,右膈神经压痛点在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两下角之间。
   伊德贵最后说,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利尿排石,调理气机全面高效祛除风、湿、热邪,消除炎症,恢复胆囊的储存,运化功能。
   我大哥和伊德贵的儿子伊志秋是好朋友,他经常去伊家喝酒。没有我大哥的话,伊德贵不会解释得这么详细、清楚的,能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病痛,对于治疗本身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拿了一个月疗程的药,伊德贵又吩咐,要按我交待的去熬药,服药,要坚持,不能喝三两天药就又不喝了。这中药不比西药,它是一个见效很慢的疗效。但你吃完一个疗程也可以到医院去做个B超,就清楚效果如何了。还有喝了这药之后,第三天起,每天早上屙的第一泡尿看它的颜色是不是有点黄黄的,尿液中有像烂棉絮样东西,而且尿骚味比往常难闻,泡沫儿比往常增多,这就是排石有功效的结果。
   我和我大哥再一次感谢伊德贵。
   伊志秋送我们出来,笑着对我大哥说,现在好多的中西医结合其实是打着中医的幌子搞西医的。
   我大哥笑着说,我也听人家这么说过,但我还是不十分明白。
   伊志秋说,就像我,当初在学校学的是西医,现在诊所却是中医诊所,我老婆是学中西医的,我爹也是中医的。有人来看病,有些是我接诊的就开西医,打针就由我老婆去打。是我爹接诊的,他就开中药,所以说……
   我大哥说,这个药堂是你祖上的遗产,你爹名气大着呢。中医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验证和传承。但中医比较根本,比较慢,要熬药,很麻烦,速度慢但不伤身体,无副作用。
   伊志秋说,确实西药服用方便,疗效速度快,有些副作用,伤身体,急诊看西医比较快些,比如一些发烧、咳嗽类。对了,西医上没有湿热的说法,统称发烧。再比如说盲肠炎,中医治疗很麻烦,而且效果不好,病死过很多人,西医很直观的是盲肠进入异物引起发炎,切除消炎即可治愈。
   我大哥说,西医速度快,比较科学,一刀下去一切炎症就解决,但中医也有中医的优势,它标本兼治呀!
   伊志秋叹口气说,治标不治本是对西医错误的理解,何为标本,根治为本,抑制为标嘛!
   中医的熬药是道十分讲究的工序。
   熬中药得用砂锅来熬。一般人熬中药时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洗过,又泡二十分钟左右,把中药泡好再加温水或冷水,水位要高出药面一半左右,把中药放在煤气或火炉上,第一次熬开十分钟就可以;第二次可以熬久一点;第三遍熬三十至四十分钟即可。一服中药一般最多熬三遍,后面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所以说药渣就可以倒掉。
   然而伊德贵开给我的中药各有各的熬法。有的中药大火熬开后转小火熬四十五分钟,最后五分钟放入另一味药即可;有的中药熬前要用冷水泡二十分钟,比如通心草;有的中药熬开后需小火熬六十分钟,喝药有的是饭前一小时喝药,有的是饭后一小时喝;有的喝时拿另外一种中药粉末冲入药汁再喝,比如鸡内金粉末。所有的中药熬过一次就要全部倒掉,每天一服中药;每服中药是怎么熬放多少毫升的水,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喝多少毫升药汁,药袋里有张纸条写得清清楚楚。
   虽然写得清楚,但我还是觉得熬中药确实是件十分麻烦的事儿。然而我大哥不怕麻烦,他每天拿个小闹钟放在煤气炉旁边,小心翼翼地亲自为我熬药。
   我大哥对我说,熬中药要有耐性才行,要想保证药汁的质量,得按伊老给的方法来熬,不可大意。
   我大哥说,以前村里的刘麻子患了刮痧症,去镇卫生院打针,好得一两天又反复发作,而且是红痧症。治疗反反复复不见好转,后来去伊家药堂,伊德贵给他开“了哥王”来熬水喝。那“了哥王”是剧毒药,以前生产队时,村人拿生的了哥王来捣烂然后拿到河流的上游去投进河水里,这叫放鱼药,几个钟后,守在下游的人就看到河流里有白花花的大批中毒的鱼儿顺水漂流而下。可见“了哥王”的毒性有多大呀。
   我大哥说,伊老开给刘麻子的药方子应该是以毒攻毒方。当时伊老交待刘麻子,把药放入锑锅中,加入满满一锅水,把药烧开后,再继续熬两个钟左右才能喝那药汁,千万别太心急,药一烧开就喝,这样很容易中毒的。伊老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的,可刘麻子不当一回事,不怕死,那了哥王才烧开没多久他就拿来喝了,后来差点弄出人命来。所以说,熬中药千万不能太大意。
   我问我大哥,那了哥王真的对治疗刮痧症有用吗?
   我大哥说,有的,以毒攻毒吧。我们村后来就有几位经常患有红痧症的人按伊老的教法来熬了哥王,然后拿那药汁来喝,听说很管用,有人喝后十年再也没有生过刮痧症了。
   我喝完了一个疗程的中药后,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镇卫生院做了个B超。B超显示胆囊里还有一些石头。
   我大哥就把上次我做手术时,在县医院拍的B超图片拿给医生对比一下。经过对比,医生笑着说,现在胆囊里的石头确实比之前的少了许多,还得继续服药哦,不能因为有些好转就停药。我们看到了希望,心情一下子好起来。
   我们满心欢喜地来到伊家药堂,但伊德贵不在。我们把在镇医院拍的B超图片拿给伊志秋夫妇看,他们看了也很高兴,甘丽又按上次的药方为我抓了一个疗程的药。
   甘丽说,记得千万不要吃油腻的东西,不能吃酸辣,烟酒这些刺激性的食物,忌海鲜菠菜,动物内脏,少食多餐,不能一餐吃得太饱太胀,有什么不适就前来就诊。
   我说,嗯,我知道了,谢谢甘医生!
  
   九
   伊德贵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成功的医生不是从生到死都没有出过差错,而是经得起差错,于差错中寻找原因,吸取教训、经验,从而渐渐立足于成功之上。

共 44365 字 9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89
转到
【编者按】因为从小受家里兄弟与村民的欺负,使得作者十分讨厌家乡,家庭不睦更使作者早早离开家乡出外打工,几十年不与家里联系。常年在外打工时,作者与一名来自贵州的女子搭帮过生活,因为自己生病患上胆囊炎胆石症住进了医院,贵州女子便不辞而别,作者理解女子的不易,内心并不记恨与她。为了治病少花些钱,作者回到了离开了二十几年的家乡,家乡的变化和哥哥的热情相迎,让作者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经过几次三番的治疗,西医大都建议切除胆囊炎,作者在无奈之下听取了医生的建议,改吃中药调理,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终于治好了顽疾。在治病的同时,作者回忆了儿时的艰辛日子,隆重的介绍了中医世家的发展历史,亲身体会到了中医与西医各有长处与利弊!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洋洋洒洒,直叙治病坎坷经历,感叹健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60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6-02 00:07:04
  很是佩服老师的思维与写作能力,为我们娓娓道来一路治病的艰辛与坎坷,并给予深深启迪,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身体健康!为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苏十        2020-06-02 06:29:52
  感谢梦锁孤音老师的点评与建议,辛苦了老师!
3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06-03 22:50:13
  既有残酷的现实性又有浓郁的亲情,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感人,好文大赞!
4 楼        文友:苏十        2020-06-05 22:33:39
  感谢陆老师的点评,现在越来越发现自己在写作上存在很多问题,希望陆老师能多提意见,谢谢老师!
5 楼        文友:相思        2020-06-10 06:37:29
  祝贺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期待更多精彩纷呈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