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情】米凉皮,我的家乡情结(散文)
我的家乡陕南汉中,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汉中盆地不大,四面环山,物产却极其丰富,世世代代的汉中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汉高祖刘邦就是利用这里,休养生息,屯兵秣马,建立了大汉王朝。
汉中是陕西出产稻米和油菜的最大粮油基地,也是米制品最繁荣的地方。米糕、米豆腐、凉粉、汤圆、米酒、米饭,糍粑……各种米做的食品,琳琅满目。
米凉皮是汉中人的早餐食品,也是最让外乡的汉中人魂牵梦绕的一道美食。
幼年时,母亲做了米凉皮,经常会送给左邻右舍尝尝。这样的差事,自然就落在我身上。这是一个落人缘的事情,邻居家婶婶对我客气地道谢,并拿出自家的碗把我碗里的凉皮翻过去。邻居家做了米凉皮,也会给我家端来,邻居走后,我们姐弟三人为争食那一碗凉皮而衍生出各种矛盾,谁都认为自己应该多分一些,可最终都是弟弟耍赖。母亲象征性地给我和妹妹挑几根凉皮,大多数都让弟弟连吃带占,占尽了便宜。我和妹妹就极其不喜欢弟弟。妈妈转过身,弟弟就会被我和妹妹各种“报复”。长大了,想起儿时的不懂事,也就越发想对弟弟好一些了。
制作凉皮的工艺,还是有讲究的。据我所知,光选米就有学问,不是哪一种米都可以制作凉皮。要粘性正合适的米,我只知道汉中的杂交稻可以制作米凉皮。
选好合适的米,先把米洗净泡起来,泡一夜,泡到手轻轻一捏米就碎了,这样米就泡好了。
泡好的米,要用石磨磨成米浆。石磨磨米浆是个技术活,一个人扶着推杆推磨,一个人灌浆,灌浆就是把泡好的米,连带适量的水,一起灌入磨心。灌浆并不是等推杆停止了再灌,而是在推杆运动着的情况下,猛然灌入,猛然离开,动作一气呵成。推杆一直在转动,大米就不停地被碾压成米浆,源源不断地流泄下来。石磨有一个磨心,米,水从那里灌进去。磨好的米浆流入磨槽,浆槽有一个出口,米浆从出口就流入米浆桶。
米浆就是做米皮的原料,米浆的稀稠直接影响米凉皮的筋道。太稀了,米皮容易粘、烂;太稠了,米皮硬得没有韧性。最简单的办法,是试浆。试浆就是把浆舀在布单上,蒸一张米皮出来,看看效果。合适的话,就开始上笼屉蒸了。
凉皮都蒸结束了,就要准备底垫子,和油泼辣子、蒜泥、醋。
底垫子就是伴随米皮一起吃的,这个比较随意,家里有啥可以焯水吃的时令蔬菜,拿出来配颜色焯水就行,土豆丝、豆芽、菠菜、黄瓜……都可以做底垫子。
汉中油泼辣子,是用石臼舂出来的辣子颗粒,大小不匀,却更有辣子的味道和质感,不是那种加工成的辣子粉。油泼辣子里要配制调料,有草果、大香、冰豆子、花椒……我父亲吃米皮,还要自己熬醋的,里边放一些花椒,大料,熬制的过程很随意,但醋的味道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了熟醋,味道更香更醇。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熬醋的。那太麻烦。我也不蒸米皮,没有米浆,也没有锅和笼布。
记得我幼年给母亲灌磨,母亲推磨一圈又一圈,我舀了米,在磨杆转到对面去了,也不敢灌米进入磨心,把自己急得不知所措。最终下定决心,灌米入心,慌乱中,把勺子碰在磨杆上,米都撒在磨槽里,把母亲急得赶紧停下推磨,不停地在磨槽里摸索,把撒下去的米摸起来,然后才继续推磨。母亲在我灌磨时,有意放慢速度,而我终于克服恐惧心理,把米灌入磨心。慢慢地我灌磨就从容了,后来就快捷了。那比吃了糖更让人感觉甜蜜。我还记得母亲把米皮蒸多了,一张一张在蒲蓝里就把米皮摊开晒干,变成米皮干。等到冬天或者过年的时候,父亲把凉皮干放进油锅,“哧溜”一声,米皮就鼓了泡,吃在嘴里又脆又香,那可真是无可比拟的美味。
换着法地找米皮做得好的店铺吃,也是我的一大爱好。
最初的记忆,是到咸阳中山街吃米皮,老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就他一人,没有帮工,他爱打牌,出一天摊休息几天不确定。我就换到咸阳市中华小区的小芳米皮店吃凉皮。小芳米皮店有两间门面,有个小女孩帮忙,这个老板后来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关了门。我又没地方吃米皮了。
再后来,我知道了西安市朱宏路上的小军凉皮,我就开车去吃。老板是勉县人,有时候去他在店里就聊一会儿天,他家的辣子做得非常香,我对小军凉皮就情有独钟了。每每绕道去他家吃一碗带一碗,在急切与期盼中,那种难以述说的情怀,只有汉中人可以理解。
不管在关中吃了多少家米皮店的凉皮,也慰籍不了一个老汉中人思念汉中米皮的心。每次一到汉中地界,我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家生意红火的米皮店,吃一碗米皮过瘾。我每次回汉中,到城固就迫不及待地去城固县吃米皮,等不及回到家。城固距离我家只有十几里地。城固人用精瘦的豆芽做底垫子,配以花生酱稀饭或者菜豆腐。看着凉皮红艳艳的辣子,细品慢咽的滋味,回忆时光的味道,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享受。
每次离开汉中,最后一餐饭,一定会有米凉皮。吃完还会再买一些打包带走。冬季走的时候,带几碗米凉皮离开汉中,回咸阳后,需要上笼屉蒸,调出来,口感就变了。各种带凉皮的方法,都呈现出一个汉中人的米凉皮情结。
我离开汉中这么多年,去过很多地方,也吃过米浆蒸的各种食品。如广州的肠粉、湖南的河粉、云南的卷菜肠粉,都有他们各自的烹调技艺和特色味道,却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我心目中的汉中米凉皮,以及汉中米凉皮在我心中的那份情怀和那个独特的味道。
越来越多的家乡人,把汉中米凉皮,传送到各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每当看到新开张一家汉中米皮店,我都习惯性地去问老板是汉中哪里人。不管他回答是汉中哪里人,我都能听到那熟悉的乡音。我感觉我离汉中又近了一步。
上次回去,在南郑区政府工作的一个官员同学,告诉我在他那个区,光在外乡卖米皮的人累积年收入就达到了八个亿。这个数字太惊人呢。我觉得真不可思议。
如今,汉中米凉皮,已占据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了老少皆宜的美食。可与我一起推磨的母亲,却再也无法相见。我做梦都梦不到母亲,我多想梦见母亲,再回到那些吃米凉皮的时光里,重温儿时的梦。
汉中米凉皮,已是家乡汉中的一个特定的符号。喜欢米凉皮,作为一个流落在外乡的汉中人,这是一份独有的凉皮情结,更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乡情。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函〔2014〕2号文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加快发展地条件和实力。
您现在能看到咸阳市政府大楼区域半径几公里,和西郊纺织新城,隶属于咸阳市管辖。等咸阳市这届领导期满,十有八九,咸阳市就不复存在了。这次感觉回复清楚了。o(* ̄︶ ̄*)o
刚才没回复完,女儿叫出去,立马跑了。请您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