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饺子(散文)

精品 【东篱】饺子(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0.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50发表时间:2021-01-28 07:02:46
摘要:一顿饺子,在曾经的苦日子里,是奢侈的想法;在今天,一顿饺子,平平常常。对比起来,太多的伤感,太多的感慨。写下曾经有关饺子的故事,记下时光里关于饺子的模样。

【东篱】饺子(散文)
   我喜欢这句话:人生的滋味,原不过了一碗人间烟火。母亲曾说,过年的美都在一顿饺子,饺子和过年,在我的生活观里,原本是相同的概念啊。
   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在胶东半岛,这句话应该这样说,不能前后颠倒。前句是为好吃的饺子做的铺垫和起兴,吃饺子才是人们的最大向往,尤其是在那个吃不饱穿不足的艰辛年代,吃一顿饺子太奢侈,也太令人向往。
   饺子,意思意思。这是什么意思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大年初一才可以吃上一顿名正言顺的饺子,穷困始终把饺子挤出人们的口舌之外,而过年吃饺子是老辈子传下的迎年习俗,又不能不包饺子,但饺子的成色与内容都大打折扣了。记得,我母亲拌着白菜饺子馅的时候总是念叨着“饺子饺子,意思意思,有点意思就行啦”,无奈,也有抱怨,也有自我安慰,当然更多的是谅解,谅解这个贫穷日子,因为父母知道,跟苦难的日子抱怨甚至发狠,都是无济于事的,甚至会惹恼了主宰穷人生活的神,而遭到报复。我喜欢看父母用筷子在瓷盆里搅拌馅儿,白花花的白菜末,零星地散着几片碎碎的猪肉腥子,那年岁,吃肉是一种大奢侈,像我们家,没有劳动力,到年底,还要欠生产队上的口粮钱,欠账上的数字每年在递增,父亲等年底分配余钱的社员走了,低着头,垂着眼睑,轻声问会计,累积到这一年,是多少数。其实,父亲不问,会计也知晓他的来意,总是充满同情地说,义叔啊,又多了一点点……其实,会计也不敢说出那个数,数字再大也要往小里说,生怕父亲扛不起这些天文般的数字,因为我才十岁出头,改变家庭现状,尚需时日。因此,吃饺子简直就是罪过,是“铺张”的代名词。
   父亲常年疾病缠身,每到年关,母亲就把积攒下来的鸡蛋拿到集市上卖,因为价钱好,一把鸡蛋可能多卖个一两毛,她回家常说,握在手里的感觉是票子厚了,但年底花销也大,年关了,她还是按照父亲的意思,割回三斤猪肉,用不着计算,我们三口人,每人一斤肉,这个数字可以记取一年,有着“朱门酒肉”的富足感,似乎这一年都是有肉吃的日子,嘴唇都是油浸浸的。想象力使人的味蕾并不感到匮乏,真想不到,猪肉可以在人们心中这样发酵着生活的意义。
   记得有一年,队上突然于年前二十九宰了几头“出过劲”的老母猪(屠宰场拒收),按户口分,每人三斤,哇!这是怎样的待遇啊,管它公猪母猪,肥了都是肉,吃到嘴里,谁分得出公母雄雌,就像刚刚高中毕业的大典哥借机发挥的那样,“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没读过书的乡邻,光知道羡慕青年人出口成章,哪懂得是在调侃啊。那年过年,母亲在父亲的怂恿下,狠狠心,剁了有2斤多母猪肉馅。母亲双膝跪在炕上,撅着屁股,一会揉面团,一会拌肉馅,嘴里嘟囔着,今年管儿的够,让儿香死,油死,撑死……“死”字在那时并不忌讳,反而可以体验出肥甘轻暖的优越,更可发泄母亲对穷困的调侃,满足儿子改善生活的欲望。父亲听着也哈哈大笑。母亲走了那年,父亲落泪说,爹没能力给你妈妈吃一顿像样的好饭。我想,应该是也包括过年吃饺子的事吧。那些年也有素馅饺子,素馅,是凑合着吃一顿饺子,真是徒有其名啊。那不是一种生活健康饮食的追求,而是难以言说的寒酸啊。
   其实,饺子馅儿拌好以后,应该马上包饺子,不然馅儿控出了水分,包起来饺子皮儿就不好咬合于一起了。而母亲还是坚持着看,她说,妈包饺子的本事可大了。其实,她是在欣赏自己的杰作,这是颜色的大餐啊,怎么舍得包进皮儿里呢。白菜的白,韭菜的绿,生姜的黄,还有猪肉的红,这才是五彩缤纷,这才是生活应该有的斑斓色彩啊。把色彩包进饺子里,把一份好心情包进饺子里,把感恩生活的态度,也包进饺子里。
   饺子的“内容”不咋地,可父母尽量在饺子的面相上下功夫,用现在的话说,是给饺子“作秀”,我曾经嘲弄我们家的饺子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母亲包饺子,馅儿装得不多,总是在饺子皮咬合处捏成细细的褶儿,褶皱如花,饺子熟了盛到瓷盘里摆开,就像一朵朵花儿在盛开,母亲若是高兴了,就再捏一层皮儿在饺子周围,做成玫瑰花瓣的样子。父母顾不得开玩笑,说什么相爱的情话,有时候看着发笑,或许他们的内心此时就在表达着爱情,因为妈妈的眼睛里蕴含着羞涩……
   母亲有时调侃父亲几句,然后脸上堆着笑,一年的愁苦,被母亲一笑消解了,包饺子时,常听到父母爽朗大笑的声音。
   或许,这是他们在表达对岁月的敬重,以如花的心,供奉着他们的日子,再贫穷也不能败坏父母对生活的信心。
   盛饺子馅儿的瓷盆空了,油浸浸的瓷釉上,还粘着油腥子,母亲舍不得,总是用饺子皮擦拭几遍,然后将两个饺子皮叠放一起,捏好四边。这样的饺子都是母亲吃的,她不让我吃,说,妈不喜欢吃馅儿,就喜欢吃水煮过的面花儿。母亲说的是违心话,我明白,她不想让我和父亲受一点委屈,把个大的饱满的饺子夹给我们父子吃,这是母亲的一片深爱家人的心。如今每当想起,心中凄然,嘴上要轻唤“妈妈”两个字。
  
   二
   父亲闯荡朝鲜,开过小饭馆,包饺子的手艺也很好,他曾教过我,饺子皮里要撑满满着,拇指夹住皮儿一挤,手掌肚儿跟进上提,适度挤紧,把个饺子肚儿挤紧,落在空着的手心里,然后放手,圆圆的饺子,好像扇动着猪耳朵一样,饱饱的肚子,快挤爆了似的,父亲说,这是“元宝饺子”,我明白父亲心中所想,是希望日子里突然有天降馅饼的侥幸,希望日子里有的是钱财,但他一生没有挣多少钱,他没有赶上很好的时代,也只能象征性地表达着自己的愿望。
   饺子里包上钱币、大枣,胶东人家户户如此,这个习俗延续至今,记得父母对包饺子包钱包枣并未有多大的兴趣,父亲说,年年吃出钱币,咱家也没见个钱;年年吃出枣,也不见得日子怎么甜。是啊,这些愿望在一次次落空之后,父母已经失去了希望,失望总是在这样的仪式下产生,不想放弃。所谓生活的仪式感,只有在红红火火的日子里才顾得上,才能实现,否则都是自讨无趣啊。
   让我记忆铁牢的是那年母亲包了两样颜色鲜明的水饺。母亲一贯是节俭的好手,这也是艰难日子让母亲不得不那样,每当想起贫穷年代的那些往事,我都经不住流泪,太多的苦难给了我们的父母,来不及哭诉,父母就那样仓促地走了。母亲用头箩面给我和父亲包饺子,而自己却用麸皮面给自己包饺子,这种面不劲道,颜色是黑的,包的时候看不出有太大的异样,熟了以后,才黑白分明。母亲吃着黑面饺子,我想夹起几个放进自己的碗里,母亲不允。她说,过年了,门上贴红对子,妈吃黑饺子,口味好,五颜六色,色相也好。母亲总是往好里说日子里的事,无论怎么寒酸,她都笑脸以对,这种生活态度一直影响着我,不挑食,会将就,不抱怨,知感恩。
   吃饺子,懂母亲的心思。现在,在厨房打碎一个盘子一个碗,那叫“碎碎平安”,往吉利上说,绝不因碎了器皿而懊恼,过去太穷了,母亲可不舍得打碎一个碗一个盘,双手捧住,可结实了。但下饺子捞饺子出锅,总喜欢用筷子扎碎几个饺子,不叫“碎了”,坐到炕上,笑嘻嘻对着父亲说,“挣了”(有破碎的意思),就是饺子爆肚了,破皮了。父亲无言。母亲的声音是战战兢兢的,丝毫没有什么底气。“挣”了什么?“挣”了多少?那年月,我家的日子最忌讳“挣”这个字,母亲的愿望,是胆怯地说出来,真的是为难了我的母亲啊。我常想,母亲若还活着,她一定会有说话的底气,喊那个“挣”字,一定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父亲常“骂”母亲是“天生的亏嘴”,什么意思,我估摸着是责怪母亲不能一次吃个够,亏了口舌之欲。母亲吃饺子,都是让我们“使劲吃”,有时候饺子不多了,她还是留下几个,第二日熥了吃,母亲说,熥的饺子真香。现在想来,母亲应该是想让吃饺子的香延续到第二日,一直香着那口铁锅啊。人间烟火里,有着太多我们尚未读懂的东西啊。
   小时候,不懂事,曾嫌过年的饺子馅儿里的猪肉少得可怜。父亲说,白菜饺子,吃的是个年味,不在乎肉多肉少。顿一顿继续说,白菜,百财……他在炕席上写着“百财”两个字,白菜馅才有这个意思,猪肉馅的,哪有啥意思啊。
   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对日子不要太多的抱怨。父亲的话很深刻啊。
  
   三
   七十年代末,母亲去世了,父亲也重病缠身,1980年的寒假,父亲教会了我擀面条包饺子,他说硬面面条软面饺子,会和面,懂得软硬,那才是真的会做饭了。这些话,看似是指导我去做面食,不如说是教我做人的分寸啊。软硬的矛盾,在善于调和转化的人那里,就是一种得体而有意思的拿捏。从那时起,我曾决心尽孝,默默许愿,一定要父亲吃上儿子在过年时亲手包的饺子,大孝就是饺子,这是我的孝道。可是,子欲孝而亲不在,那年夏,我毕业了,可父亲也随着我把毕业证书放在他的怀里的时候,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哭喊着,包一顿丰盛的水饺孝敬您!这个声音还是没有变成现实,父亲没有吃上儿为之包的饺子,默默地离开了,但留给儿子一份谋生的理念,练就自己的手艺,吃上自己挣来的饭。
   手艺上身却不压人,我会包饺子,赢得了前来看我这个姑爷的女人们的赞美。婚前有趣的故事,至今成为最美的回忆。和妻子“过目”(双方见面,相亲),妻子的母亲要包饺子,我便坐在炕沿上熟练地包起来,村子的女人跑来看女婿,见我包饺子,啧啧地称赞起来,不久,村里就传开了,说我是大厨,会包饺子……
   其实,我很乐意接受“大厨”这个称呼的,我想起老子《道德经》里的一段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若烹鲜,我是教书人,教书也若烹鲜,能够做好一锅小菜,上好每一堂课,那就是合格的“大厨”啊。
   我们的婚姻没有波折,因为一顿饺子,我们顺利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每当想起这段事,妻子总是嘲弄一番,我却感到自豪,岳母曾经说过,会包饺子的男人,才是懂得烟火气的人。岳母的评价,也是我们从此以后过日子的动力,绝不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用双手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四
   现在,日子好了,吃饺子不再是奢侈得要命的事儿了,所谓的家常便饭的内容也在变。退回三四十年,在家吃饭,包饺子可不叫家常便饭。如今,谁也没有把一碗水饺看作玉食锦馔,也就是普通一饭而已。吃饺子的频率,在我家那是爆发性增长,动不动就包饺子,除了爱吃,还有很多讲究。
   最讲究的是饺子馅儿。我们家喜欢吃白菜猪肉馅水饺,味道纯正,以为冬吃可御寒,香气可以赶走寒气。冬天里也喜欢包萝卜丝水饺,但馅儿必须是黄海产的鹰爪虾仁,否则,当地人说不“出鲜”,也就是口味不地道。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挑剔,不怕做不了,就怕想不到。萝卜丝吸海鲜,虾仁不能切碎,大虾仁儿蜷曲在饺子皮里,咬一口,好过瘾,虾仁饺子不怕大,当地还有专门做虾仁饺子的店铺,门厅热闹,络绎不绝,很多人,一周不吃一次虾仁饺子,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了,嘴里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春节一般处于“春打五九尽”时,到正月十五,外面是暖暖的小阳春,沟边向阳处已经爬上了荠菜的影子,深绿色,影绰绰,驱车挖上一阵子,保准足够正月十五的那顿饺子。荠菜馅水饺,更喜海鲜,胶东人多是年前就准备好虾仁,放进冰箱,当然近年海鲜市场更会照顾顾客需要,十五前,沿街就有叫卖虾仁的。吃着荠菜虾仁水饺,咬一口,满满的都是春天的滋味,吃的时候,就开始了春色的话题。“呼子来包荠菜花”,那是包一份顽皮和快乐;可别怠慢了山野里的最先点绿的荠菜,“零落东风荠菜花”,我笑那东风不经意;莫等“野田荠菜花如织”,趁着绿色正点点如繁星,此时的口味那才叫一个鲜。汪曾祺在他的《故乡的食物》里说,江南人惯用荠菜包春卷,包馄饨,甚佳。我得补充一条,在胶东,荠菜包饺子,更是一绝。半岛有半岛的风情,无论什么节日,都要包饺子,当然迎春饺子更要好好地包,美美地吃。已经形成的胶东人特有的饮食文化,代代相传,并且更精致,更丰厚了。
   我常想,为何前些年,“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没有出现,哦,原来是这个时代的深情呼唤啊,我们的舌尖从来都是有着期待,十分挑剔的,但在穷日子面前,我们得隐藏了自己的饮食欲望啊。前些日子听朋友说,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播放过“胶东荠菜饺子”这个专题,我正用天猫机顶盒回查,不想错过电视上的这顿饺子盛宴。
   饺子,没想到,对于孩子们考试,也有着祝福的意义,何时产生这个意义,谁赋予的,这都不是很重要了。我妻子包饺子总有讲究,例如最近,赶上外孙的考试季了,这不,昨天大外孙期终考试,晚上就包饺子,拍照,发微信圈,在照片下,妻子还要找我润色几个合适的字,无非就是祝愿外孙考试成功之类的俗套话,但作为长辈的一份拳拳之心,就是俗了也生动,我也被妻子的“饺子情话”感动了。
   我曾经记录一年可以吃几顿饺子,这样的事,可能亘古未闻啊,2019年,我们家曾经吃了106顿饺子,差不多三天一顿,腻歪么?厌倦么?不!只是饺子的味道不是那么强烈了,吃饺子的欲望不再那么强烈了,喜欢饺子,依然如故。
   胶东人喜欢吃饺子,即使没有菜肴,照样可以喝小酒,嘴里说着吉利话:“饺子醉酒,越吃越有。”生活的情调并不因为吃食的丰寡而变化,有爱生活的心,粗茶淡饭都是满满的滋味。
   吃饺子成家常便饭,饺子成为一个时代改变的记录。小小的饺子,可藏匿着苦痛,也可包住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
   有滋味的人生,无论吃多少顿饺子,每顿的感觉都不应该雷同,就像品一壶茶,每一壶茶的口感都不一样,饮食是关乎心情的,是与故事有关的。记得章太炎妻子汤国黎有两句诗:“若非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我曾经仿句道:“若非胶东饺子好,此生何必恋荣成。”(荣成是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的小城)荣成的水饺,在胶东首屈一指,因为饺子皮里包裹着我更多的乡愁亲情。
   散文家汪曾祺说,生活的好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我爱美食,我爱胶东饺子。
  
   2021年1月2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5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水饺是我们的传统美食,在我们北方不喜欢吃水饺的人几乎没有,我想,每个喜欢吃水饺的人,对水饺的切身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经历的时代不同,老年人和年轻人更是有着不同的感受。即使有感受,但你不一定能用最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今天读怀才老师的《水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作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出生在贫瘠的山村,父母都是本分的庄稼人,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日子,在那个年代能吃上顿水饺,也只是年节才可能实现的事。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讲述自家吃水饺的曾经发生的难忘故事。(一)过年吃饺子是老辈子传下的迎年习俗,再穷也要想法吃顿饺子。因为穷,吃饺子只能意思意思,吃个够是没有的。过年,饺子馅多是白花花的白菜末,只有零星地几片碎碎的猪肉腥子,能吃上肉就是一种大奢侈。当年作者才十多岁。父亲常年疾病缠身,干一年活生产队分红总是每份,母亲每到年关,就把积攒下来的鸡蛋拿到集市上卖,换点钱,才能割上几斤肉。有一年,队上过年宰了几头“出过劲”的老母猪,按户口分,每人三斤。母亲在父亲的怂恿下,狠狠心,剁了有2斤多母猪肉,母亲双膝跪在炕上,撅着屁股,一会揉面团,一会拌肉馅,嘴里嘟囔着,今年管儿的够,让你香死,油死,撑死……。在作者印象里,母亲最会包水饺,只要包饺子,就变着花样做,虽馅是最普通的,总是让家人高兴,给家人带来喜庆。(二)父亲闯荡朝鲜,开过小饭馆,包饺子的手艺也很好,曾亲手教作者包“元宝”饺子,希望将来能有钱才。饺子里包上钱币、大枣,这个习俗延续至今,吃水饺吃出钱币,说明能发财,当年父母并不多感兴趣,知道是不可能的。有一年,过年母亲包了两样颜色鲜明的水饺,母亲用头箩面给我和父亲包饺子,而自己却用麸皮面给自己包饺子,这种面不劲道,颜色是黑的。每逢想起来,就让作者痛哭流泪。现在,在厨房打碎一个盘碗,那叫“碎碎平安”,往吉利上说,绝不因碎了器皿而懊恼,过去太穷了,母亲用盘子碗时总是双手结结实实捧住。捞饺子出锅,总喜欢用筷子扎碎几个饺子,不叫“碎了”而是挣钱的“挣了”,因为这样图吉利。父亲常“骂”母亲是“天生的亏嘴”,因为包子有少,母亲总是让父子吃饱吃好,自己却找理由宁愿少吃不吃。(三)七十年代末,母亲去世了,父亲也重病缠身,1980年的寒假,父亲教会了作者擀面条包饺子,说硬面面条软面饺子,会和面,懂得软硬,那才是真的会了。这其实是教会了儿子如何去做人,掌握分寸。儿子也默许尽孝,自己挣钱了能让父亲吃上一顿自己包的饺子,结果没有等到这一天,这给作者留下了一生难以释怀的痛。因为会包水饺,这也让作者很顺利的赢得了爱情,因为岳母喜欢勤快会做饭的姑爷。(四)现在,日子好了,吃饺子不再是奢侈得要命的事儿了,而是,的的确确成了家常便饭。现在吃水饺,不但讲究馅的品质,而且要变得花样吃,想吃随时吃。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还可以到田野挖荠菜来包水饺,这就是时代的变化,对比过去就是新旧两重天。以前包饺子里面放钱币,是祝愿发财,现在吃水饺更是具有祝福的新意,譬如作者的外孙考试,就头天晚上妻子包水饺,就是祝福外孙考个好成绩。在作者看来,吃饺子现成了家常便饭,饺子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时代改变的记录。有滋味的人生,无论吃多少顿饺子,每顿的感觉都不应该雷同。这篇散文作者深情回忆了自己于家人从贫穷到富有的的历史变迁中,吃饺子的酸甜苦辣,通过饺子的故事,重新回味了父母对儿子刻骨铭心的爱。以及儿子对父母没有尽孝的深深地亏欠和遗憾,表达了对父母的永久的怀念和爱。整篇散文,文字优美,真情故事娓娓道来,描写细腻,情节生动感人,以饺子贯穿全文,体现了贫穷年代对父母大爱的难忘,新旧对比,更是充满了对新生活满足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倾情推荐,美文共赏,分享精彩。【东篱采菊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13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1-01-28 23:14:29
  再赏怀才老师佳作,依然是满满的温暖与真情。本想明天留言,刚好看到老师在八一美文下留言,想想莲儿也得来回礼。嘻嘻。问好老师,空了我们再聊。祝老师万事如意。
小小莲儿
回复2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29 06:53:37
  喜欢八一的文,所以就说几句话,鼓励一下啊,也表达喜欢的意思。谢谢莲儿社长美评。来我们这吧,我请你吃饺子。期待你的佳作,满足我的阅读渴望吧。遥握。
22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1-01-29 08:19:08
  谢谢怀才老师,我也想写文,只是没时间。八一佳作多,欢迎老师来八一佳作留言,莲儿文,欢姐文,春草老师文,云彩燕山文,老师多多留言,指出不足,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真正的水平。问好,早安,上茶。
小小莲儿
回复2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29 08:31:24
  好的,八一社团高手如云,怀才抱器一定会经常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谢谢莲儿社长叮嘱。遥握,问安。
23 楼        文友:燕山客        2021-01-29 09:00:30
  久闻怀才老师饱读诗书,胸藏锦绣,今日仔细拜读老师大作,顿生敬仰之心。细读此文,恍若看到白发娘亲手捧着热腾腾的饺子来到面前,慈母脸上的笑容让那味道越发浓香。读到父亲抱着儿子的毕业证走了,却没来得及吃上儿子亲手包的饺子时,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我一贯主张有感情的文章是好文章,怀才老师的作品感情真挚且收方受访,无论哪方面都堪称登峰造极,我辈自叹弗如,只能用世俗之语夸赞怀才老师的作品,真乃是“良心之作”。老师之才,寻常人等难以望其项背,余钦羡之余,顿起拜师之意。怀才老师若不嫌弃燕山愚钝,就请大驾光临八一文学,燕山定当扫榻相迎。燕山恭候老师大驾光临。
燕山客
回复2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29 09:09:19
  燕山客老师好,最近,我特别关注您,您的作品精粹味足,你的绝品文章我读过好几遍,佩服得很,绝品文章也名至实归,敢当。燕山客老师太客气了,给怀才抱器以鼓励之词,心领了,所赞亦谬矣。写点小文,打发日子而已。我也非常关注八一社团的文章,社团人才辈出,也济济啊,我一定多去学习。饺子一文,我是想好好借此再度回忆我的父母,总角色亏欠了父母的,所以就忍不住回忆了。希望我们彼此常来常往,有文告知,互相点评,以期不断提高。我的QQ:2459962830
24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21-01-29 09:53:32
  原来饺子里有这么丰富的文化。
红袖揽叶
回复2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29 10:00:36
  谢谢红袖老师美评。邀请您来我们胶东半岛吃饺子吧,鲅鱼饺子,挺好,先吃这个馅儿吧。以此代邀请函了。
25 楼        文友:东辰        2021-01-30 20:03:26
  贺精品,前来讨酒与君欢,老师雅才染墨香。
   杯中映红佳章酒,朱笔流迹采菊芳。
回复2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30 20:04:35
  谢谢东辰来贺。东辰老师好,馋饺子了吧?好啊,到胶东半岛来,我请你啊。问候晚上好。
26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1-31 10:39:10
  饺子包尽人间情,入口吃出五味香。好一篇饺子文,岁月为皮情作陷,汤煮时光香流年。拜读大作,欣赏。
回复2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31 11:51:30
  把爱包进饺子里,岁月就香甜。谢谢一文老师留墨美评。遥握,谨祝快乐。
27 楼        文友:非语易之        2021-01-31 14:55:31
  我是南方人,之于饺子的认知并不熟稔,但年已不惑的我对家的理解,对父母双亲的感悟日渐深厚。细品怀才老师此文,心有戚戚焉!饺子,教子,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谢谢怀才老师!
回复2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31 15:02:56
  谢谢非语易之老师留墨。饺子是北方人最喜欢的美食,但在贫困的日子里,饺子,说这个词就是奢侈,挑起了食欲却吃不到饺子。回忆那时,找到热爱今日生活的理由。希望在东篱创作快乐。遥握!
28 楼        文友:最美的诗意        2021-01-31 17:18:35
  看罢此文,我想吃饺子了。
最美的诗意
回复2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31 17:19:42
  好的,欢迎诗意老师前来,在胶东半岛处,怀才抱器热烈欢迎您!
29 楼        文友:最美的诗意        2021-01-31 17:52:05
  欢迎怀才老师关注我的文学公众号;思祎199851. 在微信上搜索即可。
最美的诗意
回复2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31 18:07:43
  好的啊,一定欣赏美女作家的精彩。
30 楼        文友:志华        2021-01-31 22:05:50
  怀才老师的《饺子》太诱人了,不光馅料饱满,味道也极佳,我品了一个晚上,一直不想离开。谢谢您的有滋有味的《饺子》,令我脑洞大开!志华拜读美文。
回复3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01 06:43:51
  谢谢志华老师品小文《饺子》,怀才抱器邀请志华老师来胶东半岛吃饺子,我请客,各路特色的饺子我们一路品尝,好吗?早闻志华老师大名,也时常看老师的作品,只是没有留言,学习了您很多精彩的东西,致谢。问候志华老师冬暖,谨祝笔健。遥握。
共 31 条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