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胶东锅贴鱼(散文)

精品 【东篱•追】胶东锅贴鱼(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24发表时间:2021-02-16 06:44:22
摘要:胶东锅贴鱼,是海鲜中的佳品,味道丰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解读一道美食,将生活的意境推向精致的层次。

【东篱•追】胶东锅贴鱼(散文)
   在胶东半岛,啥最好吃?大锅的花饽饽,小锅的鱼。正月里好饭容易让人吃腻了,那就来这两大件,白白的饽饽,鲜鲜的锅贴,来一个地道而实惠的年趣。这所说的小锅的鱼,就是胶东锅贴鱼。
   窗外雪花飘,屋内鱼锅香。这是多少年胶东半岛农村冬季里的特别美景。一家人三五口,围坐在冬炉前,夹着锅贴鱼,吃着黄金饼(玉米饼子),真正过着年年有鱼的日子。
   胶东半岛的荣成,三面环海,有千里海岸线,七百多自然村,半数都镶嵌在一条蜿蜒的线上,海曲处,崖岸上,沙洲边,处处安居地,户户海草房,靠山吃山,守海吃海,鱼成了渔村人的主食,鱼和玉米,是美食里的绝配,所以在沿海渔村,散落的住户周围多是种植玉米。夏秋时节,青葱围裹,海潮翻波我不管,屋内别有安静时。绿色的青纱帐,隔绝了几步远的海,让安宁成为安居的定义要素。秋末收割三五百斤玉米,一年的锅贴鱼饼子就甭犯愁了。这饼子入锅成锅贴饼子,那可是上讲究的啊。玉米穗子沿着屋檐下系在钉子上木橛子上,冬闲时,踩着梯子“摘米”,此时的玉米吸纳了秋阳的暖气,口味饱满,纳香甚多,尤其是沿海的“海味”也附着其上,潜藏其中,渔村人称这道口味是“海味”,骨子里爱海,嘴里就不能闲着,就要品海味,吃海鲜。海边的风景亭,也有很多设计成玉米穗子样,名字离不开吃,一读,就忍不住食欲了,“品海”“餐澜”“宴涛”“啖鲸”,够味吧?电视上常说,饭可以乱吃……可胶东人不乱吃,要吃出精致,吃出名堂。胶东人讲环保,守着海,却不胡吃海喝,鱼是菜肴,那是吃得的。“品”“餐”“宴”这些字眼,包含着对大海的满满的爱,而“啖鲸”只是表达胶东人的豪迈而已。
   笨重的大石磨,随着改革开放,已经成为路边村口公园里的风景石了,可胶东人的“石磨情结”始终在,深藏在骨子里,他们各家为了吃锅贴鱼,便打造了很多乖巧的小石磨,磨的直径不过尺,两腿夹住就可以推磨了。小石磨碾压出来的玉米面,碴子粗,口感好。吃正宗的锅贴鱼,没有小磨玉米饼子,吃的人会摇头。农家乐饭庄,还推出了“看推磨吃锅贴”的项目,食客还可以亲自尝试推磨,去寻找古老多情的岁月感。胶东人很羡慕“鱼米之乡”几个字,江苏客人来了,胶东人故意要在客人面前纠正这四个字的理解,说什么,住在鱼米之乡,不如吃上“鱼米之香”,手指头在桌子上写一个“香”字,敲两下,引起关注。时至今日,被胶东人演绎的“鱼米之香”几个字,还让小学老师犯难了,孩子们写“鱼米之乡”常写错,还振振有词,说家长就认这个“香”。进饭店要锅贴鱼就这样喊,锅贴鱼,玉米饼,两种香融合在一锅里,恰如其分。
   吃锅贴鱼可不是什么奢侈的事儿。我老家距海七八里,那一带,老屋里都安两口锅,一大一小,小的就是做锅贴鱼的小锅。十几斤的大鱼,人们嫌盐油作料浸不透,大多喜欢小杂鱼做锅贴。大冬天,蒲扇一扇,炉灶内的碳火就红了,不用半小时,满屋鱼香早把个胃的情绪调整好了,夹杂的玉米饼香,更让人饥肠辘辘。
  
   二
   退回四五十年,各家吃粮不足,就拿吃鱼来度荒。记得村上拉一大车杂鱼,两三分钱一斤,就是好吃的青鱼才五分钱一斤,超便宜。谁家没有小锅贴,那一定是口粮足够的主。这锅贴鱼延续至今,做工不断精细,口味不一样了,过去是糊口充肚皮,现在是品滋味鲜舌尖。
   我曾经看着邻居六母一家子围着铁锅子吃锅贴鱼的情境,六母家人口多,锅是特制的,用大筒铁敲打出的铁锅,差不多是平底,直径有两尺,好羡慕。我曾向六母发出岁月之问。
   灾荒之年,粒米空缸,葫芦瓢闲置,粮荒蔓延,怎么就不去海里网鱼度日?六母笑了,一根针,一把梭,一段线都没有,哪有渔网!老家也有把锅贴鱼变成锅贴蟹的创举,我又问,为啥不能从海滩捡螃蟹(是一种胶东人称之的“淤泥蟹”,个小,稍扁。晚上可提灯捕捉)入锅?六母笑了,人饿得面黄肌瘦,只能靠在有日光的墙根,哪有力气赶到海边啊,孩子!是啊,旧日子里,吃上锅贴鱼,不是那么容易,守海吃海?说着都心寒。灶上锅贴鱼,心中满是酸。
   鱼花花飞上了灶,多少泪儿去煎熬,蒸干了眼泪儿,总也蒸不出农家的笑。这是几句胶东民谣,那时吃锅贴鱼,默默地吃,吃不出大快朵颐的欢乐来。有名人面对富足的社会不安起来,做了思考,得出一个结论是:我们对物质的强烈渴望,是精神匮乏带来的。是吗?不完全是。对物质的渴望,才是丰满的精神状态的源泉。很长一段时间,兄弟吃请到饭店,现在很多人选择了居家吃锅贴鱼,颇有时尚感。人们追求的是精神满足的细节,也不冷落应有的物质饮食。
   六母做的锅贴鱼,味道纯正。六母说,得加好东西,啥?六母告诉我,把糖精化开做甜水,最好加白砂糖,熬鱼的汤儿才够鲜。六母说这话来劲,鼻子一紧,“咶溜”一声,似乎把个鱼鲜儿都吸进鼻孔里了。原来是甜可中和腥味,厨子的秘密就在“一匙甜”上。作家高晓声说:“吃东西就是文化。”我特别赞同这个说法,六母没有读过书,但她有文化,从“味寡”做到“意丰”,这是给一道吃食做了文化的加工。现在胶东人更得真传了,在锅贴里加一点点榨菜末,或者揉碎两瓣橘子放进去,解腥盈香。汪曾祺在《五味》里说:“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一眼看透啊,旧日子里没有甜,怎么放?为难了我的老乡啊。胶东有句话叫“腥腥锅”,就是改善生活的意思,可能就源自锅贴鱼。
  
   三
   合适的朋友,不讲排场,只在乎温情脉脉的氛围,那就围着小锅,摆上小酒,来一次“鱼家乐”。感觉单调了,那就来一圈海鲜,都是“陪菜”。裙带(海带之一种)凉拌,下酒得很;超辣海带丝,下饭得很;糯软干鱼片,吃出鱼被涅槃后的快感;蒜蓉海蜇冻,爽到了心底还不算,可以照亮红脸蛋。就怕冷落了锅贴鱼,落寞了心底的情,不过,这些是配角,绕着锅边,海鲜在于品味,品味才是丰盛的内涵。锅贴鱼就是这样很有号召力,唤来五味俱全的海鲜,升华了自己的主题。
   曾经在淮安受朋友之请,吃了一席“江淮小鱼锅贴”和一个精美的故事,故事属于江淮,一直是我这个胶东人的失落。不过,据说,日本人称烤羊肉为“成吉思汗料理”(青木正《中华腌菜谱》),于是,我吃胶东锅贴鱼,也用“小鱼锅贴”的故事来下酒。江淮的特色美食很多,“小鱼锅贴”是特别里的特别。朋友说,也叫“小鱼锅塌”,他语音太家乡化,我听成了“相遇卧榻”,我说,相遇了,无言相对,一塌糊涂了。“小鱼锅贴”用料是湖鱼,小草鱼小鲫鱼都可入锅,一二寸长,排在锅底,就像整齐列队欢迎的架势。不过锅沿贴的饼子是麦面团的,饼半浸在鱼汤里,半被烤熟,也是颇具风味。
   朋友说,这道名吃与朱元璋有关。相传朱元璋幼年逃荒至淮河附近,曾和渔民一起在锅的四周摊上面糊糊,再把从洪泽湖里捞到的鱼放进锅里,添一勺湖水,烧上一阵子,新鲜出锅。朱元璋后来当上了皇帝,怀念曾经,便赐名“小鱼锅贴”。这个故事真的好,别忘了一段贫寒出身,不一定写进典籍,但要留一个名,记住曾经的岁月。
   坐在饭桌,听一个与饮食有关的故事,不在乎食物是丰盛还是单薄,不在乎口味是否对味,我记住了故事,不忘朋友之请。可我的家乡“胶东锅贴鱼”攀不上皇帝,也不寒酸,藏的是乡邻的饮食智慧,味道更适合百姓,那叫接地气,入口香。我相信,每一道饮食都有着故事,甚至有着奋斗的传奇,岁月的驻留,并非千篇一律,反而更生动了。就像我们吃豆腐,没有豆腐西施的故事,而有着母亲的影子,反而更温情,母亲切豆腐用棉线绳儿,要切开肥嘟嘟的日子,我更相信“锅贴鱼”里肯定藏着乡邻的丰满感人的故事。分手时,我的邀请词是:请你把故事写在胶东锅贴鱼里。
  
   四
   做一道锅贴鱼,也有着名堂。在锅底抹上少许的油,醋和面酱喷锅,一碗葱姜蒜倒入,加“半浅”的水,没过半个鱼身最合适。鱼可清蒸,也可熬煮,而锅贴鱼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厨艺,出锅的鱼,是味厚而不腻,鱼相原样,看着舒服。
   适合锅贴鱼的品种很多,小黄鱼,大头宝,花脖子,老头辫子,小鲳鱼,一把溜,黄鱼棒,小黑鱼,都是入锅的好“鱼材”,胶东人喜欢杂鱼品种多,一锅吃好几种鱼的口味,那才叫过瘾。吃的时候,还有交流各色的鱼有何不同的口感,说不出个一二三,朋友会说你“败兴”。
   根据经验,最好吃的是小黄鱼和大头宝做的锅贴鱼。出锅的鱼肉,劲道精香,成型成花,片片若指头,似千层的花瓣儿。口味聚鲜,入口擎在舌尖打转,真有玩味小家碧玉的感觉,口感当然赛过吃大鱼。出锅的鱼也好看,一色的鱼,中间放一条小鲳鱼,四围可随便来点“摆功”,或天女散花,或光芒向日,或列队推磨,这些都是胶东人的描述。如果是两种鱼入锅,更可摆出花样来,如“鸳鸯和居”,不过就是两种鱼鲜,但在食客心中,是一道风景,是一种生活意趣的形象表达。
   锅贴鱼上桌,吃前先欣赏,哪怕忍不住食欲,也得耐住性子。一看就赏心悦目,鱼上撒几个葱卷儿,就像音乐的音符,将鱼儿变成了“都来咪”。几截翡翠般的香菜,放在中间,绿色点亮了一锅鱼。一道精熟的艺术品,是烟火气升华了鱼的灵魂,成为让食客注目的风光。此时吃鱼,鱼不觉得疼,胶东人说这是“寐鱼”,是睡着了的鱼,就是风卷残云,鱼也听不见了。胶东人的性格很外向,而吃锅贴鱼则变得慢条斯理起来,有静享大海所赐的含义。最好看的是大头宝锅贴鱼,鱼目白亮,鱼色金黄,如琥珀色,入眼温心,像珠玑雕刻的鱼串,所谓“鱼贯而入”,描述的不正是这种情境么?吃胶东锅贴鱼,会将人引导到朴素而精致的审美意境里,是一道精美的工艺,是一锅做鱼人的心思。
   锅贴鱼,还穿起了中国传统文化。胶东人还称锅贴鱼是“烹小鲜”。这可是高雅的词儿,语出《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几尾鱼在铁锅里整齐地摆着,有条不紊,这是“大治”的状态,这种联系的确藏着人生智慧。
   很多人都有一个体会,过年吃年饭,人会吃腻的,而胶东人最会调整口味的,穿插了锅贴鱼,在满足的审美意境里过好年。说不上是年饭的一道大餐,但绝对是饶有风味的尤物,可品可爱。胶东人喜欢开玩笑,称在家吃锅贴鱼,叫“家锅情怀”,爱一道美食,就是热爱生活,情怀朴素,也是高雅,雅俗包容,情怀博大。
   其实,胶东锅贴鱼,还有一种吉祥的蕴意。圆圆的锅,圆圆的饼子,大圆纳小圆,团团圆圆。白天吃是太阳照到了家,夜晚吃是月亮来探望。这是一种民俗的审美,更是诗情画意的审美。
   你来过胶东吗?如果没有吃过胶东锅贴鱼,那不算来,起码是不算吃过胶东海鲜。不是诳你再来,是不能留下舌尖审美的遗憾啊。
  
   2021年2月16日发出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年最大的乐趣也许就在饮食上,也就是吃文化,品美食,过大年。近读怀才老师的美文,大都是与吃有关的话题,像《1974年我家的年味》《饺子》,记得还有曾经读过怀才老师的《兰州的味儿》《香椿》《槐花纪事》等,都是与“吃”有关的。每读一篇这样的文章,说实在除了享受语言的文学魅力外,总是被里面的吃的文化和艺术所诱惑,甚至有一种想钻到文字里寻找美食的那种垂涎欲滴的感觉。虽然并不见的都是“大餐”,但每种餐饮里都浸透着浓浓的地域文化和乡情亲情在里面,既享受着美食的飘香,又有温馨甜蜜在其中。作者怀才老师今天隆重推出的散文《胶东锅贴鱼》,让你一看题目,就会很自然的感受到胶东大海里飘来的鲜美的海鲜的味道。锅贴鱼是作者家乡胶东半岛的传统美食。窗外雪花飘,屋内鱼锅香。一家人三五口,围坐在冬炉前,夹着锅贴鱼,吃着黄金饼,真正过着年年有鱼的日子。胶东沿海居民家家户户都喜欢吃铁锅鱼,甚至把铁锅鱼作为主食。改革开放后,胶东人骨子里深藏着“石磨情结”,各家为了吃锅贴鱼,便打造了很多乖巧的小石磨,小石磨碾压出来的玉米面,碴子粗,口感好。吃正宗的锅贴鱼,没有小磨玉米饼子,吃的人会摇头的。胶东人很羡慕南方“鱼米之乡”几个字,但更喜欢把家乡的铁锅鱼称之为“鱼米之香”,锅贴鱼,玉米饼,两种香融合在一锅里,恰如其分。现在吃铁锅鱼是享受,可是在作者眼里,四十年几年前,各家粮食不足,就拿吃鱼度饥荒,粮食不够,鱼来凑,才有了锅贴鱼,那时是贫穷的象征,也不像现在意义上做工精细的锅贴鱼。灾荒之年,粒米空缸,葫芦瓢闲置,粮荒蔓延,就像文中六母说的,旧日子里,吃上锅贴鱼,不是那么容易,守海吃海?说着都心酸。灶上锅贴鱼,心中满是酸。鱼花花飞上了灶,多少泪儿去煎熬,蒸干了眼泪儿,总也蒸不出农家的笑。这民谣里包含精神匮乏所带来的对物质的渴望。六母没有读过书,但她有文化,因为六母做的锅贴鱼,味道纯正。这也是作者津津乐道的。合适的朋友,不讲排场,只在乎温情脉脉的氛围,那就围着小锅,摆上小酒,来一次“鱼家乐”。锅贴鱼就是这样的有号召力,唤来五味俱全的海鲜,升华了自己的主题。作者出差江阴在朋友宴请的“江淮小鱼锅贴”听到了一个关于日本人烤羊肉为“成吉思汗料理”和“小鱼锅贴”与朱元璋的故事。自然想到了家乡的胶东锅贴鱼。朋友围坐饭桌,听着饮食的故事很是温馨,同样家乡的锅贴鱼也一样讲给朋友听,因为“锅贴鱼”里也藏着家乡人的丰满感人的故事。锅贴鱼如此有故事,有历史,如何做好一道真正的锅贴鱼呢?我想在这里卖个关子,想把这道美味留给喜欢这道大餐的读者朋友,因为怀才老师不仅是文字写作高手,更是对厨艺精通的大厨,怀才老师是怎样在文中讲述这道美味的做法,到底美到哪里?这里面还包含者什么样的深意呢?倾情推介,敬请欣赏,分享精彩。【东篱采菊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21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2-16 09:22:12
  其实,吃锅贴鱼喝小酒是最美不过的享受,几个朋友围坐一起,海阔天空,把酒小酌,神仙则个。如果再上盘鹰抓风味饺子那更是锦上添花,俗话说,饺子酒,年年有。有机会一定再去胶东,与怀才老师来一顿美美的锅贴鱼宴。哈哈!酒酒是不能少的。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6 09:27:06
  习之啊,你最善于想象这样的场面啊。饺子一定有的。小酒也要有,但不可贪杯,省得把锅贴鱼剩下了。下个月,别出差京城了,掉头向东,来胶东吧,我请你天天吃锅贴鱼,并且不重样,好吧?
12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1-02-16 09:51:28
  我好像闻到胶东锅铁鱼的香味了,流口水啦。怀才老师的神笔把个胶东锅铁鱼写得传神入化,强烈要求胶东一带卖锅贴鱼的餐馆要给老师广告费。呵呵,和乐乐社长想得差不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支一小桌,摆上锅贴鱼,来盘胶东水饺,再添上一碟风味鹰爪,红酒杯端起,美哉!(⌒o⌒)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6 09:56:32
  如果评“最美吃货”,据我了解,应该投票给太阳老师啊。好吧,惹乱子就得收场,那说好了,就在胶东半岛的荣成,摆上一桌,胶东锅贴鱼,喷喷香;鹰爪虾仁饺子,满满的馅儿;小酒,喝酒不能随便,习之说吧,要啥名牌?怀才抱器盛情邀请太阳老师光临。再问一遍:过年好,牛年大吉!
1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2-16 10:24:03
  怀才老师是写作加美食大咖啊!胶东锅贴鱼色香形味俱佳,强烈地诱惑着我的食欲。锅贴鱼与玉米饼的组合,简直是绝配,玉米经海风吹拂、经暖阳朗照、经海味熏染,怎个香浓了得?锅贴鱼的制作程序讲解细腻,火候掌控妥帖,香味穿越千里,扑鼻而来。游走在老师的字里行间,我是大饱眼福持饱口福,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一起被充分调动。文中还穿插着朱元璋皇帝与锅贴鱼的故事,有历史底蕴,有文化气息,有绵延不绝的香醇。同时忆苦思甜,回忆与六母相关的苦涩经历,更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感恩时代的赐予!力作,满满正能量,用词活泼俏皮,表达淋漓通透,美味极尽,咀嚼生津,回味绵绵!怀才老师创作辛苦啦,感谢奉献人间美味,问安,谨祝新年鸿福,好运相伴!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6 10:30:43
  得罗老师的美评,心花怒放,真的是过年的感觉啊。问候罗老师过年好!罗老师的点评,提纲挈领,将小文的意蕴提升一个档次,满满的温暖啊。各地皆有美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都有机会多出去走走,尝尝各地的美食,感恩生活的好。胶东锅贴鱼,好吃得很,我邀请罗老师光临,领你去最美乡村东楮岛吃一顿,怎么样?在禁渔的日子,我曾经和妻子一起去吃,一锅近海的小鱼,看着活蹦乱跳的下锅,不老实,心有不忍,想起鱼肴这个字眼,就放弃了不忍的想法了,一盘好菜啊。不过,最好在家自己磨玉米面做饼子,那味道无法言说啊。不知鱼好还是玉米饼子好,那就锅贴鱼好了。哈哈。遥握,问候罗老师过年好!
14 楼        文友:东辰        2021-02-16 10:43:00
  锅贴鱼妙之牵出很多美食,一道道菜儿,它们不仅好吃更色香味美之感,怀才老师入笔浅画带出赏者垂目更赏文嗅秀赏美。好文欣赏,新春之时赏此文欣然了,文之画卷之美,读之诗赋之骚。大贺大赞了。
   东篱藏雅才,双骄再呈,双龙珠戏也。美篇美按。特赞了。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6 10:49:03
  馋死人了是吧?我想吃查干湖的大鱼,东辰想吃胶东锅贴鱼,你来我往,把个年过得喜气洋洋了。鸿雁南飞礼数说,徽州锅可以快递,可胶东锅贴鱼好像不能。那就邀请东辰老师来吧,酒,一醉方休;鱼,年年有鱼。
1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2-16 10:49:25
  感谢怀才老师的盛情邀请,老师的家乡胶东半岛,风景绮丽,物产丰富,美味纷呈,早就心驰神往,有机会定然走一趟,让“江南水乡”的我细细品味“江南水香”,该是满满的别有韵味,只怕乐不思蜀,沉醉不知归路啦!怀才老师的文字诗意盎然,趣味横生,妙笔生花,叹为观止!再赞,再次问候老师牛年????大吉,平安幸福!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6 10:52:03
  鱼米之乡的罗老师来吧,胶东这里有“鱼米之香”等着你!胶东问候是豪放的,也是细腻的,去了喧哗,只取宁静,我们找一处僻静的地方,一锅鱼儿,一杯酒,说江山文事,好吗?谢谢罗老师再度精墨落纸。遥握,致敬!
16 楼        文友:岚亮        2021-02-16 11:24:53
  由于忙,兄长上了一道这么鲜美的美食我竟没有及时品尝,真是太亏了。还好,这道美食已经形成了美妙的文字。民以食为天,人以吃为要,在我国,最有文化的可能也就是吃和美食了。兄长的这锅鱼,绝味也,美得有古风,鲜得有今韵,气弥四海,香飘八方,你这不是引诱大家的馋虫吗?下次来,给我来道锅贴鱼,那个花饽饽也顺上,外加一瓶红酒。深度佳作,大大的赞!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6 11:30:03
  胶东的话说,晚饭是好的。过年的吃饭,几乎打破了点,啥时想吃就吃啊。限制不住嘴巴了。胶东锅贴鱼,等着岚亮老弟来,大饽饽,锅贴鱼,喝白酒,吃和醉,享受美食吧。谢谢岚亮老师美评,邀请来胶东吃锅贴鱼,问候过年好,牛年大吉!
17 楼        文友:鸿鲲        2021-02-16 12:18:15
  怀才老师的锅贴鱼真是地道。小时侯,鱼是我们内地的稀罕物--海鲜啊。玉米却是最平常的粗粮。两相搭配,简直有暴殄天物之嫌。没想到竟是绝配的美味。胶东,好地方啊!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6 12:33:33
  鸿鲲老师好,来吧,去请你好好吃一顿锅贴鱼,不稀罕了啊。利津那的美食是德州扒鸡?始终没有吃出滋味,希望鸿鲲拉介绍啊。再祝过年好!
18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2-16 13:00:56
  一篇锅贴鱼,穿越时空,香飘千里。在怀才老师温润、优雅的文字里品尝到了香喷喷、热腾腾的锅贴鱼,真是一场美妙的舌尖之旅,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怀才老师好,遥祝春安!
回复1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6 13:04:07
  明月梅花老师好,过年好!谢谢您对这锅鱼的好感啊,岁月的好,在饮食的美上体现得更清晰了,感恩生活,怀才抱器邀请您到胶东半岛来吃锅贴鱼,好吗?问安。谨祝牛年大吉!
19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2-16 22:21:36
  会吃不如会说,会说不如会写,老师的文总能写出吃食的香,色、味,总能翻出吃食的底蕴和文化。读来,有口福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回复1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7 06:19:16
  天马老师过年好,谢谢你美评。其实,就是琢磨了一下吃的滋味,丢下这些滋味觉得可惜,所以就成文了,记住舌尖上的感觉吧。过年进行中,给你拜年:阖家欢乐,万事胜意,幸福美满,牛年大吉。
20 楼        文友:金戈铁骑        2021-02-17 15:46:05
  锅贴鱼的原料原本是最便宜的小杂鱼,最粗的玉米面。这样“低档”的搭配但不影响它成为一道美味。这道美食我在儿时也常吃,水中捞出啥鱼吃啥鱼,大小各一,种类各一,再贴上一锅圈的玉米饼子,真的很香。只不过如今鱼也没有那时肥美了,玉米面也比那时细发了,粗粮细做,味也不是那时的味了。
回复2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17 16:25:00
  金戈老师好,您是吃锅贴鱼的行家。在胶东半岛,锅贴鱼还是正宗的口味,鱼在杂鱼,饼子是小磨推磨,保持了粗粮的口感和原味。或许,很多东西到了现在都变得味非那时味了。我想起一篇文章,芋老人传,可能我们的身份或者是生活变了,口味就变了吧。金戈老师来胶东半岛尝尝我们这里的锅贴鱼吧,挺好。来吧。
共 21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