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土地啊土地(中篇小说)

精品 【丹枫】土地啊土地(中篇小说)


作者:苏十 童生,848.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8发表时间:2021-11-20 17:35:07
摘要:原创首发丹枫

【丹枫】土地啊土地(中篇小说)
   六驼娘说:“科技在不断地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农具日新月异,以后谁还会用那些笨重的老古董?”
   六驼娘说:“比如以前舂米用的石臼,磨米面蒸粉的大磨盘,摆在牛栏旁边十几年了,谁去用过它们?”
   范老六对天长叹说:“你不懂,这堆农机农具于我来说就像我们家的孩子,只是它们不会说话。看见它们,我就想起我们曾经一起奋斗的那些艰苦日子。”
   六驼娘骂道:“没用的,想过去那些艰苦的日子干嘛呢?闲得无聊呀?想那么多,想入坑去!”
  
   八
   转眼间,到了二零二零年庚子年(鼠)年的春节。
   这个春节注定是不好过。
   范老六五十多岁了,还从没见有像今年这么过年的。
   受新冠状肺炎病毒的影响,二零二零年的春节从年初二开始,全国各地到处封路封村,不许外来车辆进入自己的地盘。国道省道市道县道乡道村道各司其责全部实行封路检查。那些从城里回老家过年的人,过了初三想返回城里都没办法回。
   因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北浪村从大年三十开始,村子里静得很,一点也不像过年的样子。到了大年初二上午,村里接到上级的通知,要求今年开年大家少出门,少聚会,少走亲戚朋友。
   为新冠状疫情作好各种防疫,村里迅速成立抗疫工作小组,在村口设一个卡口,检查各种外来人员。
   每年从初三到初九,附近几个村屯的村民都会走亲戚拜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吃个开年饭。然而由于疫情感染十分严重,北浪村及附近周围的村屯大家自觉遵守政府的防疫防控要求,今年过年不再走亲戚。镇政府下令非必要就不乱上街,上街需要到村委会开了证明才能上街,而且上街不能超过五个时辰,五个时辰之内必须回到村委报到,否则要严查责任。
   村里的干部每天走家串户,调查谁谁谁是在武汉打工回来或最近到过武汉的,一旦发现有春节前曾到过武汉的人或从武汉打工回北浪村的村民,立即送往镇疫情指挥中心,要进行十五天的隔离观察。
   北浪村在外打工的人多数是在年三十前赶回来了,所以村子里的人们一下子多了起来。但是由于疫情不断恶化,大家只能各自呆在自己的家里,也不能乱串乱聚,像以往扎在一起聊天。
   范老六的大儿子在城里没回来,他原本想等到年初五家里吃开年饭时再开车一家人从城里回北浪村。没曾想受疫情影响,没办法回来了。
   范老六的二儿子大年三十从城里自己开车一家人大包小包地回来了,他计划到年初六就赶回城里,没想到受疫情影响,进不了城,只能干着急,很是无奈。
   一家人整天除了吃喝就是看电视,小孩子们玩手机。二叔二婶每天也来范老六家中好几回。
   二叔的儿子范勇在年前打电话回来说两年没回来过年了,今天要带老婆儿子回北浪村过年。谁想临近春节,武汉市新冠病毒疫情十分严重,全国各地卫生系统组织医护人员报名前往武汉疫情灾区支援抗疫。
   范勇作为医院里消化内科的权威专家,又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疫情当前他放弃了回乡过年的计划,毫不犹豫报名奔赴武汉支援抗疫。
   北浪村的村民对新冠病毒疫情并不怎么上心的,他们说武汉离北浪村十万八千里远,病毒不会传到这里的。
   但是电视上的新闻天天播放武汉市的疫情,如何如何扩散,如何如何严重。听得二叔二婶整日里忧心忡忡的。他们很担心儿子范勇在武汉抗疫的身体状况,所以每到电视新闻播放时间,他们就正襟危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看武汉和全国各地疫情的发展及疫情的最新动态。
   二婶每当看到电视上报道说武汉某医院某医生不幸感染病毒,某医院某医护人员,在为病毒感染者治疗中,累倒在医院里等等这些新闻时,她都是愁眉锁眼的。
   六驼娘劝二婶说:“没事的二婶,现在国家医学这么发达,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不必太担心。”
   二婶说:“现在全国都封村封路了,说明这次疫情来得太猛烈了。都这么多天了,还没发现病毒的来源,国家还没有研制出能治好新冠病毒的药物来,也没有研制出预防新冠病毒的疫苗来,真让人揪心呀!”
   范老六的二儿子对二婶说:“二奶奶,你放心吧,你没见电视上那些医生护士吗,都穿着防护衣裤防护罩,出入医院都要消毒。勇叔叔是医生,他们会保护好自己的。我们要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疫情很快会结束的!”
   二婶闭着眼睛说:“但愿如你所说,天随人愿!”
   二叔表现出泰然自若的样子说:“现在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没有战争,风调雨顺,政策又好,人民算是安居乐业的。谁想又有个新冠状病毒疫情,搞得全世界乱了套。城里的出不来,城外的进不去,过完年该开工的不得开工,该生产的不得生产。你说这是不是天意?”
   过完年,范老六再也闲不住了,他每天都到自己家的那几块田地去转悠。哪怕就蹲在地里头吸一两支烟,看一看那空落落的田地,他心里也是感到很高兴,很舒服。
   有时候范老六还嘲笑自个儿,心说:“老六啊老六,你的命咋就这么讨贱呀?以前田地多,小孩读书花钱,夫妻俩忙完自己家里的田地又忙着去打工,找钱帮补贴家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忙得团团转,从没好好休息过。那时候自己经常想等以后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咱就不再种那么多的田地,就种一两亩够自己吃就行,也不再去帮人家打工,忙完自己家里的就好好休息休息。”
   可是如今自己并没种多少田地,生活越过越好,自己也没什么负担,不用种田地都有粮食吃。但是自己就是闲不住,连续闲着几天不到田间地头去干活或瞄一瞄,范老六浑身就不自在,不舒服,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这种不舒服又不知该如何跟别人解释才能说清楚。
   范老六越来越怀念八九十年代的那些日子。
   那时候不管农忙不农忙,田间地头随时随地都有人在干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到街天,大伙三五成群去逛街。晚上吃了饭大家来到大榕树下,谈古论今,热热闹闹。哪像如今,天一黑各家就关好自家的大门,呆在家里不出来,好像天黑了怕有鬼夜捉人样,门都不出。还有每年春节期间,村里人还见多一点,春节一过完村子里就没多少人了,仅剩一些老人和小孩。白天还觉得清静,夜晚更别提有多冷清。
  
   九
   北浪村的人们都说今年的春节过得没滋没味的,又不能走亲戚,又不能聚在一起吃饭打麻将,还不如平常日子。大家都诅咒那新冠病毒疫情来得不是时候。
   有人说:“这新冠病毒要是发生在学校放假前一个月或春节前一个月,没有那么多流动人口量,就好办多了。现在又是学生放假又是春节,有一个带病毒的就可能发展成几十个或几百个几千个,政府封路封村是对的。”
   村民们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刚开始几天大家以为趁这疫情好好休息一下,睡个大懒觉挺好的。没想到了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传来的消息令人更加沮丧,道路还没解封,多地工厂工地暂时不能开工复工。
   北浪村在外打工的人们听了只能闷闷不乐,平时在外工作整天都喊太累不想干了,要好好休息。如今呆在村里才十几天,就感到心烦意乱,好无聊,都觉得这么呆着还不如早点回到工厂工地干活的好。
   许多人很担心疫情这么发展下去,一年半载要是都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呆在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收入,坐吃山空那以后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到了二月六日,村里接到上级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最关键时期,为全力加快织牢基层社区(村、屯)防控网,落实“严字当头,不漏一人”的要求,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北浪村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时期的管理规定,设岗排查,对进入人员进行询问,登记、测体温,发现有发热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按规定及时处置,严谨无关人员进入。对出现确诊病例的及时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实行封闭式隔离管理。如村里有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必须及时就诊,并第一时间向村委、镇委报告。并送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范老六说:“这非常时期千万不敢有病呀,一有病就被拉去隔离观察十几天。”
   六驼娘说:“春季本来就是个感冒高发季节,哪年不是这样子?怕就得了么?怕也不行。该吃吃,该喝喝,一切都是命哩。”
   谁曾想,到了正月二十,刘盛元刘麻子突然就病死在自己的家里。一时间搞得北浪村的人们紧张起来,大家都说昨天去他那买东西,他还活得好好的,这刘麻子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刘麻子死了,村委马上报告给镇里。县里和镇里疫情防控工作组马上下来检查,最后得出结论刘麻子是心肌梗塞致死的。
   村人松了一口气,原是虚惊一场。但防控工作组指示,尽快火化,骨灰暂时寄放火化场,不许搞殡丧之类的活动。
   二叔听了此事,赞叹道:“这刘麻子可真会死哦!”
   二婶听了有些不解。二叔悠悠地说:“人,一生下来就有三次要办宴席,要办得热闹。第一,出生得办满月酒席;第二,长大了结婚要办结婚酒席;第三,老了死了还得办个葬丧酒席。你不见这些年村子里一个活了七八十岁的老人过世,办的葬丧酒席跟结婚酒席一样热闹,扣肉猪蹄羊肉海鲜等等,一算这得花不少钱呀!而如今刘麻子活了八十多岁,走了,他子孙想热热闹闹给他送殡都没办法呀,因为疫情政府不让搞,他的子孙又省去了一笔开支,所以说刘麻子可真会死啊!”
   二婶鄙视地说:“他们现在暂时不办葬丧酒而已,等疫情过后他子孙会给他补办的,你信不信?”
   二叔摇摇头说:“要我说其实办什么葬丧酒哩,办与不办一个样,卵样都没用,都是活人瞎折腾。人死了,还懂个卵毛,花那冤枉钱!”
   二婶不置可否地笑着说:“你现在赶快跟你的儿女说,等你死了拉去一烧拿个骨灰盒回来,一埋就可以,别让六亲九戚来为你送殡。”
   过完正月,村里种庄稼的人们再也坐不住了,大家开始忙活起来。
   许多人开着小手扶拖拉机到镇上买化肥和种子。疫情期间上街买东西需要到村委会去拿证明,还必须戴个口罩才能上街。上街是要定时间的,从村口出去开始计算,四个小时内要回到村口,不能超个五个小时。因此上街前每个人都要想清楚要买什么,先买什么后买什么。不能像以前一样东逛逛西逛逛,买个东西讨价还价,浪费时间。
   范老六早计划好了,他要上街买两包撒可富复合肥和几包生物有机肥、磷肥;还有花生种子和稻谷种子等。
   二婶也要坐他的小手扶去街上买花生种子和稻谷种。二婶在买稻谷种的事上与二叔意见不一致。二婶想买新品种“隆两优1377”,新品种产量好而且米质又好。
   但二叔说:“好吃的稻谷一般产量都不高,就算产量稍好点也多不了多少斤,还不如种常规水稻。因为新品种的米好吃,那你必定要多吃点饭,多吃点饭你就得多煮些米。饭多吃那菜也就得多吃,划不来,浪费粮食。还是种常规品种的好,常规品种虽说米质不算好吃,但产量想对稳定。”
   二婶恼怒地啐了他一口,说:“你这吝啬鬼,不死还活到几时?你活着也是浪费粮食糟蹋粮食呀!我们农民种水稻来干嘛哩?种来是为了自己吃,你以为是拿来喂猪呀!都什么年代啦,你以为现在是五八年六八年呀!”
   二叔涨红着脸争辩道:“你个X的,你懂什么呀,家有余粮心不慌嘛!”
   二婶跺着脚骂道:“家里三年前的旧稻谷还有好多,我想卖掉你又不给,每年新米收回来就让存放着,也不许拿来碾吃,连尝次鲜也舍不得吃,说先把旧谷子吃完再吃新谷子。我们年年种稻谷年年收新稻谷,可天天吃旧的谷子。我都不知道种新的稻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哼,今年我偏就不听你的,我要当一回家,作一回主,我是要种新优质品种的稻谷,等到谷子成熟,收了新稻谷我就碾来吃个新鲜看看是个啥滋味!”
   二叔气得脸都变黑了,他从没见二婶敢这么顶撞过他。
   二婶还气咻咻地说:“你这吝啬了一辈子,也不见你比别人能省出什么来,要钱没钱的,要吃没吃的。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得多少个年头,现在是吃一天知一天,过一年是一年。现在能吃不吃,死了吃个鬼呀!”
   春分这天,天空下起雨来。早上开始下着毛毛细雨,到了中午哗啦啦,哗啦啦下起瓢泼大雨来,下得天昏地暗的。
   六驼娘说:“下大雨了,雨水把病菌病毒冲走了,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
   果然,大雨过后不久,全国各地有许多地方陆续解封了道路,城里也可以出入了。范老六的二儿子开着车全家急急地往城里去了。他们这次回来住了一个多月,呆腻呆烦了,他们习惯了城市里喧闹的生活,耐不住山村的寂静。
   范老六巴不得儿子一家快点进城去,反正儿子儿媳妇在家也帮不了他什么忙。儿媳妇在家里他吃穿都得注意形象,这让他感到很不自在。比如往常就他夫妻俩人,吃饭时他为了图方便,拿个海碗一次性装满满的一碗饭。而且吃饭时,他习惯咂咂嘴巴,吃得跟一头猪吃食一样响,吃得很有滋味样,吃得饭菜沾到两边嘴角外来。

共 31360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
转到
【编者按】小说反映北浪村的村民生活。首先说到瞎子范临,他说:“将来有一天,我们这村子有路无人走,有地无人种,有房无人住,有儿无人养,老者死床上,少者走四方。”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这句话却像咒语一样,渐渐有些应验了。瞎子范临是范老六的爷爷,爷爷长年在孵房里,所以人长得白白胖胖的。北浪村的人们以为这瞎子范肯定是娶不上老婆了。谁想在瞎子范四十岁那年,有父女俩人从北边逃荒过来,他们来到北浪村,白天帮一些大户人家干活,夜晚父女俩就睡在村里十字街心的浮亭里。后来村人见逃荒来的父女俩人很可怜,便撺掇那女儿嫁给瞎子范做老婆。 爷爷和奶奶育有二男一女。范老六出生于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九日,农历是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人家问他是多少年出生的,范老六一时很难回答,他说是一九六二年出生的也可以,说是一九六三年出生的好像也没错。一九八一年是北浪村最有纪念的一年,因为从一九七八年开始,北浪村那些病死的人除了一些老年人,多数是三十岁至五十岁的青壮年。那些青壮年突然觉得身体不适,一到县医院检查就发现已经是肝癌晚期,无药可救。村子里好多户都成了绝户。范老六的父母就是在那年灾难中病逝的。那年范老六正在县农业中学(以前的五七干校)读高二。父母一病逝,奶奶就从二叔家搬回来跟老六他们一起生活。范老六也辍学回家务农了。后来经政府多方研究,最终同意北浪村整体搬迁,村名还叫北浪村。五十多岁的刘大兰是一个鳏夫,他右眼是玻璃眼睛。在北浪村就他一人属低保户贫困户。村里为了照顾他,让他做村子里的保洁员,每天早晚拿一把烧柴火用的长铁钳子和一只编织袋游走在各条村巷中,看见一些碎纸片、破布、破塑料袋之类的或一些空矿泉水瓶的,他就用铁钳子夹起来,丢进编织袋里,然后拿到村后垃圾池里去焚烧。 如今刘大兰已将近六十岁,自己也建有两间两层的套间楼房,种有两亩多的田地。生活虽不富裕,但也过得去。唯一让他担忧的是这两年自己身体每况愈下,身体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长年吃药,毛病多多。有时他也感觉到自己一个人活得没滋没味的。范老六的二叔范有余是北浪村有名的吝啬鬼,村人都称他吝啬余。 二叔家是极少买猪肉的,有豆腐吃就已算是开荤了。鱼也是极少买回来吃的,他认为煎鱼得费油盐,水煮鱼或清蒸鱼同样费姜葱酒料,吃完又剩下一大堆骨头和鱼刺,所以鱼是不宜买来食用的。二叔因此每次买猪肉多是买猪槽头肉,要不就买个猪肺回来炒蒜苗。晚稻的米做饭是又香甜又软乎,不用吃菜也能把饭吃饱。晚稻谷的价格因而比早稻谷多两三毛钱一斤。二叔每年种水稻都是把晚稻谷全部卖掉,只留早稻谷自家吃。 二叔的儿子范勇是个医生,他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某医院工作,后又娶妻生子,一家人都住在城里头。因为工作忙,范勇极少回农村看望年老的父母,有什么事只是通过电话说说。倒是嫁在邻县的两个女儿小金和小银久不久回来看望二叔和二婶,与父母聊聊天。这多少也能抚慰抚慰二叔二婶那寂寞的心。倒是嫁在邻县的两个女儿小金和小银久不久回来看望二叔和二婶,与父母聊聊天。这多少也能抚慰抚慰二叔二婶那寂寞的心。才五十多岁,驼得像个八十岁的老太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称呼她为六驼娘。转眼间,到了二零二零年庚子年(鼠)年的春节。到了大年初二上午,村里接到上级的通知,要求今年开年大家少出门,少聚会,少走亲戚朋友。为新冠状疫情作好各种防疫,村里迅速成立抗疫工作小组,在村口设一个卡口,检查各种外来人员。北浪村在外打工的人多数是在年三十前赶回来了,所以村子里的人们一下子多了起来。但是由于疫情不断恶化,大家只能各自呆在自己的家里,也不能乱串乱聚,像以往扎在一起聊天。四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出号召,坚持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镇政府把北浪村刘大兰的懒人种田法,称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型种植法。镇里组织各村屯的干部及生产积极份子,前来北浪村参观学习。刘大兰一时成了镇里的名人。甘镇长举起草帽摇了摇,长叹道:“我们中国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不是粮食产量高低的问题,粮食食品安全问题更应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应该走农业绿色发展之道路,遵循自然农耕法,争取做到无农药、无化肥、无生长激素、无非转基因等等的原生态种植养殖,致力建设生态田园,为我们的健康,为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保住一方净土!”小说以北浪村的村民生活为起点,娓娓道来,展示出一幅江南农民的生活图景,几十年过去,悲欢喜乐,各安生理!极力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2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11-20 17:38:06
  小说以北浪村的村民生活为起点,娓娓道来,展示出一幅江南农民的生活图景,几十年过去,悲欢喜乐,各安生理!问好!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11-25 21:46:43
  祝贺老师文章获得精品,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