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土地啊土地(中篇小说)

精品 【丹枫】土地啊土地(中篇小说)


作者:苏十 童生,848.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9发表时间:2021-11-20 17:35:07
摘要:原创首发丹枫

【丹枫】土地啊土地(中篇小说)
   村人背后议论,说:“刘麻子不种一分田,不种一分地,同样一年也养几头猪,又不见他去买稻谷玉米来饲喂,他拿什么来喂猪的?还不是我们去碾米或打粉时遗留在机子里的那些米糠或玉米粉。”
   范老六安装碾米机不到半年,北浪村又陆续有许多人也安装小型碾米机,有些人自己没能力单独买的,就两户人合伙买来一起使用。到了二零零三年以后,北浪村几乎家家都有小型碾米机,渐渐地村子里没有什么人去刘麻子那儿碾米或粉碎玉米了,从此刘麻子的碾米机粉碎机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六
   冬至的前一天,范老六把自家的小型粉碎机打开,他要清洗干净打糯米粉,糯米粉是用来做糍粑,范老六是最喜欢吃糍粑的。
   六驼娘看见范老六在清洗粉碎机,她就虾着腰到隔壁二叔家喊二婶拿糯米过来,准备一起打糯米粉。
   二叔对六驼娘说:“用机子打的糯米粉做糍粑不好吃。”
   六驼娘诧异地看了二叔一眼,问:“怎么不好吃?同样是用糯米做的呀!”
   二叔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感觉没有以前用磨盘磨的糯米浆汁做的好吃。”
   二婶白了二叔一眼,发恨道:“就你那张嘴巴会吃,不好吃每次做糍粑吃完五个还想吃,要是我不阻拦吃八个你都吃得,还不好吃!”
   二叔嘿嘿地笑了笑说:“我是说没以前那味道好嘛,石磨磨的浆汁细细溜溜的,以前我一餐吃得二十多个糍粑呢!”
   “以前那时年轻,消化好,而且那时候老是吃不饱饭,油水不够肚子寡,好不容易等来个节日,所以就吃得多呗。”六驼娘说,“我家老六他还吃得十二个呢。也不知道他咋就那么喜欢吃糍粑哩。”
   二婶说:“那是老范家遗传的。你那瞎子爷爷活着时,每到过节必须给他做糯米糍粑才行,不做糍粑他就一整天不吃不喝,还乱骂人。他一个瞎佬,吃一餐糍粑也是须得十四个才吃得饱,都是嗜糯米糍粑之人。”
   二婶拿着糯米过来,对范老六说:“老六,等下你上街时帮我买两斤黄牛肉和半斤干木耳回来,明天我要做黄牛肉木耳馅糍粑。我怕等下忘记,先跟你说一声。”
   范老六说:“黄牛肉很贵哦,买鸡肉猪肉也行呀,鸡肉木耳放点蒜苗也是很香甜的。”
   二婶说:“你二叔买什么都舍不得买,很吝啬,唯有买做糍粑肉馅他是不惜钱的。而且牛肉定要买那黄牛肉,水牛肉他不给买,说水牛肉没有黄牛肉那么香甜。黄牛肉跟木耳放点蒜苗他就喜好这个口味。”
   范老六答应道:“行,行。二婶你放心,保证给你买回来。”
   六驼娘在旁边交待:“家里没有红糖了,你得买一包红糖回来,我要做几个芝麻红糖馅的糍粑。”
   范老六对六驼娘说:“人上了年纪少吃点糖,糖多坏牙,还容易患糖尿病。”
   六驼娘吼道:“不吃糖牙齿坏得更快,你不吃糖的牙齿坏掉好几颗,比我的还多;你以为吃糖多就会得糖尿病?狗屁!糖尿病是随便患得的么?”
   二婶在旁边叹息说:“唉,过一个冬至节搞得这么繁琐,不就是为了吃一餐糍粑而已吗?”
   范老六说:“那是那是,必须的,冬至大过年嘛!”
   第二天是冬至,早上还没起床就听见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水声,气温比昨天还冷。
   范老六起床后,先到猪栏里去抱一堆柴火回厨房里生火烧水。
   六驼娘洗好脸,才开始拿个大脸盆来调糯米粉。等调好后把糯米面团抓成一个个像鸡蛋壳那么大,摆在竹篓匾里,然后才开始捏做糍粑。
   六驼娘一边捏做糍粑一边说:“今天怎么这么冷呀,手指冻得很哦。”
   范老六一边烧柴火一边说:“冬至冷是好事呀,冬至不冷还叫冬至吗?”停了一会,他又自言自语地说,“俗话说,冬至要是暖和,这冷天气就会冷到三月中,犯倒春寒呢;冬至要是冷,开春就暖和得早。今天冬至下雨又冷,说明这个冬至雨水是充足的,开春前可以种东西了。”
   六驼娘说:“现在是科技种养时代,你那农俗谚语早不灵啦。以前老一套的思维不适用于今天的种养,科技为主。”
   范老六说:“科技是科技,老一套是老一套,各有优点和缺点,就看你怎么学怎么用而已。”
   六驼娘说:“以前种田,那水田犁了又耙,耙一次田等过两三天后又去翻耙一次,然后又过几天再耙一次才能种上秧苗。一块田从开始开犁到插上秧苗,至少要来三次翻耙才能完成;而如今有些人都不用开犁,下了雨或抽了水,去把田埂的裂缝踩实筑实,不让田埂跑水渗水甚至连上次收割的稻蔸也不需割掉铲平,就用一小节棍子,在田里空隙处一戳,戳出一个窟窿,能把秧苗的根放入泥土中就行,照样一块水田的稻子长得根深叶茂的,所以说还是要相信科学,相信技术。”
   确实,这两年村子里好些人种植水稻竟然连田都不用犁,也不用耙。他们只在移植秧苗前半个月,用百草枯或草甘膦去喷一次,让田里的杂草和稻蔸子枯死,然后田里一有水就用一小节棍子去戳一个窿,把秧苗放入窿里,用拇指和食指压一压秧苗的根,不让秧苗漂浮到水面即可。等到秧苗一长根生根,他们就施一点尿素,摧芽摧根。过了一段时间又是追肥加肥,化肥的用量比常规犁耙的田要多三分之一才行。而且那些秧苗发育不算很好,分蕖率虽然不少,但是秧苗长得细细黄黄的,与常规种植的长势差远了。等到收割好坏自然不用说,明眼人一看就懂。所谓的新科技省时省工只是骗那些懒人而已。
   范老六听了顿时哑然无语,他想对自己的女人说:“你这驼背,你懂什么呀?古语说人勤地出宝,人懒地出草。古人的话能错吗?你还跟我谈科学,谈你妈的X,你懂个毛的科学。”
   范老六掏出烟来,半闭着眼睛一边烧柴火一边抽烟。他想趁着现在有时间得赶紧作一个计划,明年要种几分地的花生,现在禁养了没有了农家肥,也禁烧了,想铲草烧做基肥也不行。种花生没有农家肥或草肥是很难高产的。当然,可以多放点磷肥,有机复混肥也要多放些,还要买一点生石灰粉,这样可以中和酸性土壤,增加土壤中的PH值,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环境,平衡土壤。这样做花生也是可以增产增收的。
   范老六十分清楚,田地不经过深耕细作,农作物生长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又没有农家肥也没有草木灰,且每年施放化肥量逐年增加。虽然化肥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肥料,科学使用化肥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提高作物的品质,同样也可以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但是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势必会造成土地板结,土壤结构被破坏以及导致土地酸化严重。土地酸化后会导致有毒物质的释放,或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强,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范老六忽然想起,花生麸发酵后可以代替农家肥用来种植农作物。他打算去买几百斤的花生麸回来发酵。
  
   七
   天晴后,范老六开着农用小手拖到镇上,买回了一车的花生麸。
   花生麸肥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农家有机肥。它的有机质含量为75~86%,其中氮占比为6.39%、磷1.17%、钾1.34%也就是说每一百斤的花生麸的含氮量相当于十四斤尿素,含五氧化二磷量相当于八斤多的过磷酸钙,含氧化钾相当于两斤以上的氯化钾。
   但是花生麸肥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不同,就会对作物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制作花生麸肥时,室内室外的调比也略有不同。这些范老六是很清楚的,他经常看农业科技报和电视中央七台的农业专栏频道。
   去年他也试着制作过一百多斤的花生麸肥,用到菜地和水稻上效果很好。所以他对制作花生麸肥是很有信心。
   范老六把十二个塑料大缸摆在原来圈牛的房屋里。他计算好了,每个大缸要泡九十斤的花生麸,按1:3:10来配比。即一斤红糖加入三斤花生麸再放入十斤清水来发酵。
   范老六用一个水桶来接水,一个水桶装满水有四十斤,每个大缸要放三百斤的清水,即七桶半的水。放完水后,每个缸倒入三十斤红糖,用木棍搅拌充分溶解,最后每个缸倒入九十斤的花生麸,再继续搅拌均匀,然后用一张塑料布盖住缸口,用橡皮筋把塑料布与缸口扎紧,密封好不让露气跑气,最后把塑料缸的盖子盖好。
   范老六做这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很讲究的样子。
   六驼娘虾着腰在旁边不屑地说:“呵,呵呵,还用一只水桶一桶桶的接水多麻烦,拉个水管直接放水到缸里不就得啦。”
   范老六白了她一眼说:“你不懂就别瞎说,这发酵的事随随便便是搞不好的。水过多或过少做出的花生麸肥效都不相同,特别是发酵缸,沾过油太多或漏气就发酵不好。”
   二叔拄着棍子趔趔趄趄的也来看范老六做花生麸肥。
   二叔看着范老六往大水缸里倒入红糖、倒入花生麸,他用手摸摸花生麸,拿一点到手掌上,用手指捏烂,放到鼻子上闻了闻,许久颤颤道:“这花生麸好哦!花生麸以前我们也拿来炒吃过,特别是刚榨油时,那热乎乎油软软的花生麸很是好吃,又香又甜又脆。”
   六驼娘鄙夷道:“那是以前肚子饥肚子寡,如今给钱给人家,人家还不吃哩。”
   二叔说:“以前那些生菜白菜老了拿来煮很苦,但放入一点花生麸进去一起煮,唉,这味道就不苦了。”
   “唉,以前的花生麸除了拿来喂猪喂鸡鸭,就没处可用啦,现在的人学识多,聪明,把它当作肥料来用。”二婶啧啧嘴说。
   范老六一边干活一边说:“可不是吗,去年我试着给稻子用了花生麸肥,用与不用一对照差别还真很明显呢。用花生麸肥的稻子分蕖多,长势旺盛且墨绿,叶片肥厚,没有稻瘟病及枯叶现象,长的谷穗又长又齐,谷粒饱满。那不用的一看就差远了,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所以今年我要全部用上花生麸肥。”
   范老六停了一会,自语道:“我还准备拿花生麸肥来饲喂一下鸡鸭,看看鸡鸭食用后长得如何哩。”
   二叔咂咂嘴,有点痛惜地说:“我看你放那么多的红糖,这花生麸肥成本也不低呀,我们还是使用化肥省点事。”
   二婶说:“现在化肥也造假了,一亩地用了很多化肥也不见那些农作物长得好,不像以前,才放一点点的化肥,隔天去看那些农作物跟前一天长得又不一样了,变化很快。”
   六驼娘说:“田地没有农家肥,长期使用化肥或使用量过多,土地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不利于农作物的吸收与生长。”
   二叔说:“一百斤化肥顶得你几百斤的农家肥,施用又方便又省事,化肥比农家肥好使用,多施化肥能增加土地的肥力。”
   范老六说:“还是尽量多使用些农家肥,农家肥可以使土地的土壤疏松,增加土地的透气性,而且农家肥富含氮磷钾,养分齐全,有利于农作物各时期生长的需求。”
   “现在又禁养又禁烧的,哪来的农家肥哩!”二婶长长地叹着气说。
   “这花生麸肥就是优质的农家有机肥呀!”范老六说,“花生麸肥与化肥混用时,它会比只单纯的使用化肥更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花生麸肥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状况,增加作物根系的生长。”
   二婶赶紧说:“老六啊,要不你也帮我发酵一缸花生麸肥,我给你钱。开春我就种一亩田的水稻。”
   范老六眨眨眼睛说:“行是行,就怕二叔说哩!”
   二婶看了二叔一眼说:“他说什么哩!这吝啬鬼,田地里的活儿是我种的,他又种不了,不投资哪有收成?一个只会吃白食的人他懂啥呀。”
   范老六嗯嗯地应着,说:“这花生麸肥在使用上还有一些窍门,到时我再详细告诉你。”
   发酵完花生麸肥后的第三天,范老六打开院门口旁边一间专放各种农机农具的房门,他要把小机耕开出来试一试,许久没使用小机耕了,趁着前几天下雨地湿,明天他想开去犁地耙地,等开春后好种上花生。
   这间房子里除了有一台小机耕,还有一台六匹马力的柴油机专门用来抽水灌溉,角落里有一堆卷好的抽水用的塑料胶管,二十多卷。还有一台电动打谷机,一台用脚踩踏的人力脱谷机,这是八十年代包产到户时买的第一部脱谷机,后来买了电动打谷机就不再使用了;打谷机旁有一台电动小型脱粒玉米机,脱粒玉米机旁有一台手动电动两用型的切菜机,专门切红薯藤或切牛皮菜来喂猪,也可以切象草或甘蔗尾叶来喂牛。那时候家里养猪多,又有牛,这个机器确实省了不少人工,也确实好用。房间里还有犁杖、耙子、锄头、铁锹、铁铲、箩筐等等,各种农机农具沾满了整个小房间。这些农机农具也不是一下子置办起来的,而是一年买一两件。农民嘛,什么农机农具都得买都想买,看见人家有的自己千方百计也想买。所以说在农村住再大的房子都不够地方放东西,农民的占有欲很强大。
   范老六对这屋子里的每一件农机农具都很熟悉,这些东西是他省吃俭用,一分钱一毛钱攒着置办起来的。他看了看一屋子的家当感慨连连。他清楚这些农机农具有些也许从此不再有人使用,也不会再有人想起。想当初买这些农机农具花了他不少钱,如今当废铁卖掉也值不了几个钱。曾经有段时间老婆主张把不再使用的农机农具卖给收废旧的,但范老六就是不同意,范老六说:“也不知道以后的政策是啥样变,万一政策一变,也许某一天还用得着谁也不知道。”

共 31360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小说反映北浪村的村民生活。首先说到瞎子范临,他说:“将来有一天,我们这村子有路无人走,有地无人种,有房无人住,有儿无人养,老者死床上,少者走四方。”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这句话却像咒语一样,渐渐有些应验了。瞎子范临是范老六的爷爷,爷爷长年在孵房里,所以人长得白白胖胖的。北浪村的人们以为这瞎子范肯定是娶不上老婆了。谁想在瞎子范四十岁那年,有父女俩人从北边逃荒过来,他们来到北浪村,白天帮一些大户人家干活,夜晚父女俩就睡在村里十字街心的浮亭里。后来村人见逃荒来的父女俩人很可怜,便撺掇那女儿嫁给瞎子范做老婆。 爷爷和奶奶育有二男一女。范老六出生于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九日,农历是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廿六日。人家问他是多少年出生的,范老六一时很难回答,他说是一九六二年出生的也可以,说是一九六三年出生的好像也没错。一九八一年是北浪村最有纪念的一年,因为从一九七八年开始,北浪村那些病死的人除了一些老年人,多数是三十岁至五十岁的青壮年。那些青壮年突然觉得身体不适,一到县医院检查就发现已经是肝癌晚期,无药可救。村子里好多户都成了绝户。范老六的父母就是在那年灾难中病逝的。那年范老六正在县农业中学(以前的五七干校)读高二。父母一病逝,奶奶就从二叔家搬回来跟老六他们一起生活。范老六也辍学回家务农了。后来经政府多方研究,最终同意北浪村整体搬迁,村名还叫北浪村。五十多岁的刘大兰是一个鳏夫,他右眼是玻璃眼睛。在北浪村就他一人属低保户贫困户。村里为了照顾他,让他做村子里的保洁员,每天早晚拿一把烧柴火用的长铁钳子和一只编织袋游走在各条村巷中,看见一些碎纸片、破布、破塑料袋之类的或一些空矿泉水瓶的,他就用铁钳子夹起来,丢进编织袋里,然后拿到村后垃圾池里去焚烧。 如今刘大兰已将近六十岁,自己也建有两间两层的套间楼房,种有两亩多的田地。生活虽不富裕,但也过得去。唯一让他担忧的是这两年自己身体每况愈下,身体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长年吃药,毛病多多。有时他也感觉到自己一个人活得没滋没味的。范老六的二叔范有余是北浪村有名的吝啬鬼,村人都称他吝啬余。 二叔家是极少买猪肉的,有豆腐吃就已算是开荤了。鱼也是极少买回来吃的,他认为煎鱼得费油盐,水煮鱼或清蒸鱼同样费姜葱酒料,吃完又剩下一大堆骨头和鱼刺,所以鱼是不宜买来食用的。二叔因此每次买猪肉多是买猪槽头肉,要不就买个猪肺回来炒蒜苗。晚稻的米做饭是又香甜又软乎,不用吃菜也能把饭吃饱。晚稻谷的价格因而比早稻谷多两三毛钱一斤。二叔每年种水稻都是把晚稻谷全部卖掉,只留早稻谷自家吃。 二叔的儿子范勇是个医生,他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某医院工作,后又娶妻生子,一家人都住在城里头。因为工作忙,范勇极少回农村看望年老的父母,有什么事只是通过电话说说。倒是嫁在邻县的两个女儿小金和小银久不久回来看望二叔和二婶,与父母聊聊天。这多少也能抚慰抚慰二叔二婶那寂寞的心。倒是嫁在邻县的两个女儿小金和小银久不久回来看望二叔和二婶,与父母聊聊天。这多少也能抚慰抚慰二叔二婶那寂寞的心。才五十多岁,驼得像个八十岁的老太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称呼她为六驼娘。转眼间,到了二零二零年庚子年(鼠)年的春节。到了大年初二上午,村里接到上级的通知,要求今年开年大家少出门,少聚会,少走亲戚朋友。为新冠状疫情作好各种防疫,村里迅速成立抗疫工作小组,在村口设一个卡口,检查各种外来人员。北浪村在外打工的人多数是在年三十前赶回来了,所以村子里的人们一下子多了起来。但是由于疫情不断恶化,大家只能各自呆在自己的家里,也不能乱串乱聚,像以往扎在一起聊天。四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出号召,坚持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镇政府把北浪村刘大兰的懒人种田法,称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型种植法。镇里组织各村屯的干部及生产积极份子,前来北浪村参观学习。刘大兰一时成了镇里的名人。甘镇长举起草帽摇了摇,长叹道:“我们中国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不是粮食产量高低的问题,粮食食品安全问题更应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应该走农业绿色发展之道路,遵循自然农耕法,争取做到无农药、无化肥、无生长激素、无非转基因等等的原生态种植养殖,致力建设生态田园,为我们的健康,为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保住一方净土!”小说以北浪村的村民生活为起点,娓娓道来,展示出一幅江南农民的生活图景,几十年过去,悲欢喜乐,各安生理!极力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2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11-20 17:38:06
  小说以北浪村的村民生活为起点,娓娓道来,展示出一幅江南农民的生活图景,几十年过去,悲欢喜乐,各安生理!问好!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1-11-25 21:46:43
  祝贺老师文章获得精品,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