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血色浪漫(小说)
一
遇五逢十,是十公里外沅古坪镇市场的赶集日。只要是这样的日子,红土坪去沅古坪赶集的人一定很多,卖山货的、买卖猪崽的、买卖耕牛的,等等,都会在红土坪供销社的门前候着。届时来往的车辆也不少,拉客的中巴车、人货混装的货车,以及跳舞级别的拖拉机,都一起上阵,以毫无差别的待遇,将人与货送上沅古坪市场。挤不上车的,没有办法弄上车的,不管物种高低贵贱,都只能老老实实地走路。于是,整条去沅古坪市场的路上,随处可以见到三三两两,或人群赶路,或人赶着牲畜,车不时在其中穿梭,一时间好不热闹!
是日刚好逢十。
红土坪幽深的峡谷里弥漫着茫茫白雾,鸡鸣犬吠之声此伏彼起,古梨树上的喜鹊也欢快地叫着,习惯早起的山民们都在忙碌。
李良才早早挑着猪崽,来到了李永康的屋门前等着。他俩相约一起去沅古坪市场赶集卖猪崽,与其同行的,还有李永康的儿子李伟。
此时,永康正往猪儿笼子里捉猪崽,忙得不亦乐乎。一切弄妥当后,三人从半山腰向红土坪供销社方向走,准备在那里等车。
那天,良才和永康两叔侄挑着猪崽火急火燎刚赶到供销社,就见一辆拖拉机正装车。他俩担心和往常赶集一样人太多,便立马带着猪崽挤上拖拉机先走了。落在后面的李伟运气不佳,一直到人快散尽时,也没有搭上车。他只好扛着米,和同样运气的乡亲一起走路。老实说,走路也不错,艳阳高照,雾已散开,江山如画,风清气爽。
当李伟走到林管站背后的公路上时,一辆红旗吉普车从他身旁疾驰而过,退伍军人出身的陈老师骑着大枣红马也对向而来。同时,红土坪小学那边传来了民兵训练的枪声。
李伟听完枪响,又扛着米继续赶路。幸好米只有十来斤,对于李伟来说,难度不大。山区的孩子早当家,李伟没少干肩挑背负的事,长期的磨练使他身上有一把异乎寻常的力气。
但是,李伟毕竟还是个小孩子,又长途跋涉,时间一久,体力渐渐不支。太累了,他就想想自己是全公社唯一一个考入重点中学的学生,便又能跄一段路。实在走不动了,他就折来树枝藤蔓,把装着米的袋子绑在树枝上,拖着树枝走。
渐渐地,李伟走到了文公垴,听到一辆车在身后不远处鸣喇叭。于是,他兴奋地站在公路旁边看车向自己驶来。
司机见了李伟别出心裁的做法,不禁好笑,从车窗探出头来喊:“嗨,小朋友,要不要坐车?”
李伟听见这话,顿时喜出望外,急忙溜上了拉木炭的东风牌大货车。车拉的木炭实在太重,嗡嗡地闷吼着,车屁股后头的黑烟在急弯陡坡上冒了一路。
过了好久,大货车挨到了望思岩的坡道上,那里的弯更急,坡更陡,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大货车还是不仅猛然熄了火,而且车轮还出现下滑的苗头,吓得司机近乎绝望地惊嚎“塞岩头!塞岩头!”坐在车顶上的李伟大脑一片空白,身子纹丝没动。万幸司机眼疾手快,搬了一块大石头塞在了车轮底下,顶住了货车继续下滑的趋势,才没有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化险为夷后,大货车又继续往前爬,车轮在蜿蜒的公路上刨出了一道道狰狞的深槽。
在李伟焦急地等待中,摇摇晃晃的大货车终于抵达了当地重镇沅古坪,只见那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李伟带着米溜下车,想去找爸爸,于是沿着北街走。生猪交易市场不远,李伟寻着猪崽仔的尖叫声,在路右边的木楼下,很快找到了爸爸永康的身影。但是永康很忙,李伟站在牲畜交易市场外,看着市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心里有些不安。他见爸爸一时半会儿顾不了自己,便扛着米向市场南边的三中学校走去。
三中真大啊,李伟面对学校时感叹道。之后,他和几个其他公社考来的新生一起到报到处报到。那些新生中,只有一个同学是女生,所以很扎眼。李伟见到她,觉得眼熟,心里咯噔了一下,记起她是坐在吉普车里的女孩儿。他意识到自己是个农村娃,便慌忙移开了视线。那个女生在报到处登记完,回头见到了李伟慌乱的表情,莞尔一笑,走开了。
李伟报到后,将米搁在宿舍里的床板上,接着又去找爸爸。忙完交易的永康也正在往学校赶,他惦记着儿子身无分文,顺路给儿子买了睡席和棉被。父子俩在学校门口碰了面。穿着实在难入眼的永康不想进儿子的宿舍,哪怕儿子是第一名的“尖子生”,他也不想去,怕给儿子丢人。
永康将东西交给儿子后,解开打着补丁的旧蓝布衣上口袋,掏出一沓钱,用粗糙的手指从那些钱中抽出一张十块。稍作犹豫,他又抽出一张五块钱,塞进了李伟的口袋里,嘱咐几句后,匆匆忙忙地走了。李伟目送着爸爸的背影,一脸茫然。
半晌,李伟见爸爸在不远处停了下来,和路旁小餐店的老板娘说话。接着,永康转身朝李伟走来,拉着他去吃米粉。父子俩到了小店里,永康却只点了一份米粉,亲眼见李伟吃上了米粉后,才默默离开。待李伟发觉追出去时,只见爸爸挑着空猪笼子,正在来时的坡道上晃荡着。李伟知道爸爸为了省钱,一定是空着肚子走路回家去了,他的心很疼,却又无奈。
离开家人的李伟在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是这样的好成绩在家里从来没有掀起丁点热闹。爸妈天天为一家人的吃穿发愁,从来没有心思过问李伟的成绩,也无法过问。不要说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就算有点文化,在长期的生产中,也早废了。李伟早习惯了孤独,如同习惯了上课时走廊上的“嘚嘚”声。那是初三英语老师穿着高跟鞋走路的声音,不急不忙,声声扣在李伟的心坎上,使他情不自禁想起那个陌生的女生,她也会穿着高跟鞋走路发出“嘚嘚”声吗?突然,李伟依稀记得那个女生好像叫李香。
也许是缘分。一个周末,学校放学后,李伟从三中走路回家。他在半路上竟然碰到了李香,她要到养路班附近看望她舅。于是,俩人结伴同行,都很高兴,觉得沿途的风景都很美。路旁火红的枫叶在秋风中瑟瑟摇曳,天边巍巍的马夫界雄伟壮观,远的近的山岗层层叠叠,村屋点点,蓝天白云,啊,很神奇的那一段时光深深地刻进了李伟的脑海里。
虽然他俩一路兴致盎然,但是话不多,毕竟不太熟,都有些腼腆。彼此若即若离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李伟嗅到了李香的淡淡体香,然而他心如止水。
李香的舅舅在五公里、养路班附近的公路旁,李香到了那里没有吭声,直接走向舅舅家。李伟看了她一眼后,也继续往前走了。
翌日,李伟返校,到了沅古坪大街上,见那里人头攒动,才知道当天又是赶集的日子。这样的好日子,摆图书(又称连环画)摊子的大爷必来。而看图书是李伟的最爱,因此李伟无心赏街,赶紧到学校放下肩上的米。然后,李伟跑到十字路口西北角的法国大梧桐树下,一眼就见到了大爷的图书摊。慈眉善目的大爷见李伟跑来,喜上眉梢。但他只是瞅着李伟,从不多嘴。李伟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小凳子上过把图书瘾。
正当李伟把图书翻得起劲的时候,大街上陡然响起了高音喇叭声。李伟扭头一看,瞧见一辆辆汽车从人群中间开过来。每辆车的车厢里,都背靠背站着两排全副武装的民兵。民兵前押着被五花大绑的罪犯,罪犯们的脖子上都挂着漆黑叉叉的牌子。每一块牌子上都标注着恐怖的罪名,或投机倒把、或盗窃犯、或强奸犯,等等。李伟见此情景,吃惊地站起身来。正待他再细看时,却见押解罪犯的车去得快,眨眼之间只剩下后影子。李伟想追上去看个仔细,于是急忙从口袋里摸钱,打算结账,猛然发觉钱被他跑丢了。五分啊,那是李伟口袋里的全部财产,现在一个子儿不剩,怎么办?
大爷见李伟急得手足无措,有些尴尬,却依然微笑着安慰道:“没事,没事。”
就在李伟万分为难时,李伟的耳边传来李香的声音,问:“爷爷,多少钱?”
大爷说:“没事,两,两分钱。”
李香把钱给了大爷后,对李伟说:“走啦。”
李伟如遇大赦,急忙跟着李香走。他跟着李香走了几步后,却不知道自己将去何地,便站在原地不动了。李香回头看了看李伟,没有吱声,径直走了。李伟见她走远,终于忍不住好奇,就远远地跟着。
李香从供销社与月饼作坊之间的大铁门进去,沿着水泥斜坡上了供销社二楼的天桥后,便没了人影。李伟急忙走到天桥边,向天桥那头的屋里探头探脑。猛然,李伟见李香冲自己瞪眼,还噗嗤一笑。李伟顿时窘迫不已,涨红了脸。李香见李伟的脸都红了,不再逗他,走下天桥。
她将几本图书递给李伟,说:“看完了还给我,不许弄脏了。”
李伟迟疑着,却熬不住眼前的诱惑,欢天喜地地将图书接了过来,嘴里应着,转身立马开溜。
随着两人的交往,李伟知道了李香和自己是同一个年级。至于李香从哪里考上的,李伟没问,看她住在镇上,估计就在当地考的。日积月累,两人成了好伙伴,许多事都爱相互分享。
有一件事例外,那就是处决犯人。
刑场设在离镇上两公里外的连珠洞,枪决犯人那天,很多人都跟着警车去连珠洞观看,李伟也杂在人群当中。
警察用警车将刑场外的公路堵住,人们挤在警车后边翘首张望,其实啥也看不见。不久,人们只听见几声枪响,刹那间整个世界似乎都凝固了。之后,一部分法警收尾,另一部分警察开着警车呼啸而去,人们也渐渐散尽。这件事情,李伟从来不在李香面前提起。
直到有一天,李香主动告诉李伟:“我看到了犯人死亡的照片。”
李伟问:“在哪儿呢?”
李香说:“在司法所路旁的宣传栏里。”
司法所处于三中操场西角的洞湾背反坡,李伟对那个地方很熟悉,无言以对。
李香继续说:“照片是头像,鼻孔里、嘴角边流出来好多血。”
她说着说着,用双手蒙上了脸,显得惊恐。
原来,她爸李明远带领全家去战友家赴宴,无意中路过宣传栏。尽管死囚的照片被敏感的李明远用身子遮掩了,但是那不堪的一幕还是被李香看到了。
李伟问:“你爸回来了?”
李香说:“嗯,就回来一天。”
俩人说到这里,李伟想起一个特别的人来,于是忙问李香:“腰里别着手枪的是你爸?”
李香急忙反问李伟:“你在哪里看到的?有手枪的,这镇上可不止他一个人。”
李伟说:“可是他往你家里去了。”
李香又“嗯”了一声,算是认了。
过了一会儿,李香埋头哭起来,弄得李伟很紧张。
须臾,李伟呐呐地问:“咋了?”
李香抖动着香肩没有回应李伟,满头秀发半掩着她的脸庞,惹得一些行人诧异地望着他俩。李伟有些惊慌,不敢多问李香,怕再惹出事来,心里却在猜测她父亲的职业,难道他是执法队的?
待李香的情绪稳定后,李伟送她回家。俩人走到天桥边,李香突然拉住了李伟的手,李伟大骇,立即挣脱了她的手,离去。
夜深人静,李伟无眠。校外的大街上骤然发生了大火,宿舍外有人在嚷嚷。李伟大惊,立马起床往大街上跑。当他赶到火场时,火场边早围了一堆人。因火势太大,又没有水,旁边的人都不敢上前灭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烧。到了天亮,没有在火场的人才知道,是十字路口东南角的一家商铺,被大火烧了个精光。幸好铺子里面没有人,店主外出进货还没有回来。火场废墟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惋惜之声不绝入耳。站在人群中间的李伟和李香面对商铺惨状,一直无语。
李香的妈妈汤兰英喊了起来,李香应了一声,急忙回到供销社。兰英正在开大门,准备迎客。她见了李香,不知道说了什么,李香一进供销社就再没有出来。李伟见李香忙,没有在意,逗留在街上,一直到学校的铃声响起。李伟急匆匆往教室里赶,李香跟了上来,很快走到了李伟的前面。
李伟正望着李香的后背,突然见李香转过身来说:“你该叫我姐。”
不容李伟争辩,李香说完就咯咯地笑着,去了顶西头的教室。
上课时,李伟老走神,渐渐想起了“叫姐姐”的事。
以前,小李伟常常看见乡亲们往沅古坪方向跑,十分羡慕。他便趁着一个机会,不仅到了沅古坪镇上,而且还随着送粮食任务的大人们溜进了粮店里。粮店里人来人往,头一次到镇上的李伟见此情景,自然有些迷茫。他正好奇地四处溜达,一不小心,把一个小姐姐碰到了。但那个小姐姐没有生气,只是用水灵灵的眼神望着李伟。李伟不好意思地抿抿嘴,微笑着跑了。他没有跑多远,就摔倒了,而且摔得不轻,正在龇牙咧嘴。小姐姐听到了动静,急忙跑过去将李伟扶起来。
李伟问:“你叫啥?”
小姐姐回复:“李香,你呢?”
李伟也将名字告诉了对方。
随后,李香走进了粮仓里,李伟就在粮店的晒谷塔里玩耍。火辣辣的太阳将李伟晒得满头大汗,他却满不在乎。
李香走出来,对李伟笑道:“你叫我姐姐,我就给你买冰棒吃。”
李伟有些动心,但是就是叫不出口。李香笑着跺了跺脚,佯装转身要走,李伟却发着呆。李香真走了,在仓库拐角处不见了身影。
卖冰棒的声音在喊:“冰棒三分,冰棒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