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触摸有温度的古城建材(散文)

精品 【东篱】触摸有温度的古城建材(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40455.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625发表时间:2023-06-19 00:05:43
摘要:在即墨古城流连半日,显得匆匆,太多的风景,不同于赏红看绿,我特别喜欢。古城仿若一部大书,让我尽述所见,实在困难,我就选择一个角度写写我的观感吧。


   驻足“亚魁”牌坊,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随即被生动地演绎出来。真的是“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亚圣”是孟子,“亚魁”是指科举考试取得第二名的人。即墨古城的“亚魁”牌坊原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是为即墨人蓝田而立,此建2016年。其人八岁撰《梅花赋》,16岁参加壬子科乡试力夺亚魁。曾有诗“学贯群经称八斗”来赞誉他的才学。亚魁坊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青白石材质。其正题额“亚魁”系集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字帖阳刻而成。坊柱浮雕为喜鹊登梅,令人想到“梅占百花魁”之典趣。立坊之石材并无温度,而牌坊所竖人物出自即墨才俊,以此昭示并激励即墨后辈,却是满满的温度。每年高考前,即墨学子必前来励志,我于6月11日入城,是今年高考结束的第一日,错过了观赏学子握拳宣誓的场面,是一种遗憾,但我可以想见那个画面,画面依然泛热。
   人们以如此隆重的方式铭记着这位有过辉煌人生的古人,这种温度不必让古人感觉知晓,而在于励志于后,足见即墨人的襟怀之阔,情感之温。
   牌坊之高之大,我无法怀抱,便以手触摸,也把我的热情传递于牌坊的刻石上。虽已早过了考试升学的年纪,但那种“返老还童”的感觉让我有了不会消沉的锐气。正如我驻足江山文学,每日写字作文,也是重回少年时吧。
   行色匆匆。我不能把古城内18座牌坊的故事全部重温一遍。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皆如一篇篇人物传记,打开的是即墨璀璨的史册,释放的是这些名流的芳华香韵。
   这些牌坊的石材取自曲阳,雕工精细,浮雕唯美,我一一摄影,希望这些摄影带着牌坊的恒温,留在我的记忆里。
  
   七
   一砖一瓦,成建古城,砖瓦的份量无可称重;砖瓦之数,不能列举。一坊一墙,屹立起历史的丰碑和坐标;一屋一舍,铭记着即墨古邑的过往辉煌。这些普通的建材,唯有在古城才有了温度,才有了涅槃。我不是建筑学家,不懂得建材之曲直巨微,但感受得到建材的温度,读到了这些建材对于古城的意义。
   一砖一瓦,一坊一阁,一木一柱,一石一刻字,在我的求读下,仿佛复活了,没有了古人的手温,但有着古人的意趣的传达,即墨人极尽心思,谨慎复原,才有今日之建材各得其所。不必一定沾满历史的尘埃,拭去蒙尘,这些建材仿佛洗过了脸,打扮了一番,齐来与我对话,听到历史的回音,是需要回音壁的,这些建材,间接地传送着历史深处的鸣响与情调,就像历史的音符依然在复旧的古琴上再度醒来,平平仄仄地吟哦着。
   即墨人的“复兴古城”计划,是把当代作为一个历史切入点,对接春秋,开启未来。从历史发展的长河脉络看,都难以抹去今天的这一笔,是重彩浓墨,是承前启后,是奢俭适度,极具古建艺术特色,又对历史做出了扛鼎之功。
   古城内,遍地猎寻,我想捡拾一块被废弃的建材带回家,就像我每到一处景区,一定要带一件旅游纪念品,可我没有发现一块一粒,多少有些失望。我为什么要带走呢?
   我要带走的是即墨古城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带走古城给与我的温度,带走即墨人曾经的辉煌历史。
   这些,都是我重建美好记忆中的即墨古城的有温度的建材啊。
  
   2023年6月1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634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文是怀才老师又一经典力作,文中散发出的古典幽香气息沁人心脾,令人如梦似幻,仿若坠入时空隧道,瞬间穿越,一睹两千年前的即墨古城风貌,美哉,壮哉!作者循着方形青砖铺成的步道,登上即墨古城的城墙,便有了与古老的青砖亲密接触的体验。古城占地43公顷,周长约2300米。六米高的城墙将作者抬起,有着雄视即墨城的检阅感。并非初夏,作者却觉得脚板发热,应是两千年前的温度徐徐传来所致。恍惚间作者夹在古人之间行进,有着披袍戴冠的儒雅和豪放。古城内精致的古建,与古城外鳞次栉比的高楼相得益彰,美轮美奂。即墨人创造的怀古空间成了不朽的传奇。这座古城,不收分文,敞开胸襟,欢迎每一位到访者。即墨,以薪火相继的温度,点亮的是中华文明的血脉与繁衍脉络。作者行于城墙之上,鸟瞰城内繁华,心中涌起万千感慨。作者懂得即墨人保存和传承文明之心,浸润在这片古建上,裹挟着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作者被那块块青瓦深深吸引,还从古城静苑里的那些样式各别的楼阁嗅到古色古香的气息,这种气息带着烟火气味,一下子把古城商都的韵味烘托出来。即墨城的仿古艺术丝毫无造作之嫌,浑然天成。明时,即墨人曾抗击倭寇,瓦当碎落满地,那些瓦片上还记录着即墨古城曾经的屈辱和即墨人不屈不挠的抗争史。瓦当,无数次从即墨的泥土里复活,一墨拓印,用今天的温度,诉说着曾经的沧桑。瓦当,也是置于屋顶的无数方砚台,墨河水就是墨汁,书写着铿锵的历史文字。“黛”和“墨”两个意义多么相近的词语,或许也是即墨人的匠心设计吧。即墨的石头牌坊,将情感的温度烙印在图案上,表达出即墨人崇贤敬仁的美德。驻足“亚魁”牌坊,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随即被生动地演绎出来,真的是“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一砖一瓦,这些普通的建材,唯有在古城才有了温度,才有了涅槃。作者本想带走一块废弃的建材作为纪念,后放弃了,因为作者更愿意带走古城给与他的温度,带走即墨人曾经的辉煌历史。这些,都是作者重建美好记忆中的即墨古城的有温度的建材啊。该文构思绝妙,视角独特,笔法凝练,内容丰盈,思想深邃,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作者以一颗虔诚敬仰之心触摸带有温度的古城建材,让意念驰骋于时光旷野,追逐那些久远的故事,诉说即墨建材的前世今生,感佩即墨人的热血与勇气,景仰即墨人的智慧与精神内涵,这里有着浩荡绵长的文脉,书写着将相贤达、才子佳人的传奇。追古抚今,即墨人的磨难与幸福、屈辱与自豪,都融入了每块建材,留下了厚重印迹,作者对这座古城发自肺腑地热爱,尤其对古城的建材情有独钟。上乘佳作,盛赞才情,倾力荐读,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了,谨祝夏安愉快!【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2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6-19 00:07:37
  该文构思绝妙,视角独特,笔法凝练,内容丰盈,思想深邃,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作者以一颗虔诚敬仰之心触摸带有温度的古城建材,让意念驰骋于时光旷野,追逐那些久远的故事,诉说即墨建材的前世今生,感佩即墨人的热血与勇气,景仰即墨人的智慧与精神内涵,这里有着浩荡绵长的文脉,书写着将相贤达、才子佳人的传奇。追古抚今,即墨人的磨难与幸福、屈辱与自豪,都融入了每块建材,留下了厚重印迹,作者对这座古城发自肺腑地热爱,尤其对古城的建材情有独钟。深度美文,拜读受益,问候怀才老师,祝夏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06:46:00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这么长的散文,编辑起来,费事费力,真的让怀才抱器于心不忍啊。本也未想写这么长,只是一动笔,揽不住了。可能是即墨的精彩使然,或者是我笔力不老道造成的。这次游览即墨古城,所得甚多,也很有感慨,这是我在别处从未看到的景象。可能写即墨古城的文章太多,我不能重蹈覆辙,于是从建材的角度入笔,按照我的观感,觉得这些建材很不易,是带着温度的。于此开掘,写成了这个样子。可能是我做过瓦工,才有这样的想法吧,哈哈,小农想法啊。谢谢罗老师给小文这么高的评价,视为激励吧。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热切期待罗老师的佳作!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6-19 06:20:42
  老师没有去铺排即墨古城如何如何壮观、盛大,而是着笔古城的建材,从一砖一瓦一石去触摸历史的心跳,从而开始边走边看边和古人对话,把即墨古城写活了。有历史的纵深,也有未来的想象,穿越时空,内容厚重,佩服老师的文笔,轻松驾驭,一路深情。其实,怀古思今的散文不好写了,老师能另辟蹊径,写出自己的思索和风格,一定有丰富文史知识积累的强大支撑。当初看了题目,我还在想,这类题目该怎么写下去,建材,还有点专业性?现在,顾虑打消了,老师又给做了示范,读后收获满满。拜读学习老师大作,祝夏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06:52:18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鼓励。的确,如果铺排即墨古城的盛大繁华,那只能是一种再现吧,可能是会写得拙劣,因为我们的文笔不如游客的眼光。所以,我在回家的路上就琢磨,如果把过程的温度传递出来,想到那些建材,登上过程城墙,的确也是抚摸着那些青砖,感觉和古人在一起,于是有着这个角度,是否成功,不好说,但我希望写出特色来。我是被即墨人制造了不可计数的青砖的举动震惊了,不容易,这是一个创举,这种感动也促使我这样写。遥握,问候韩老师夏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6-19 06:42:51
  即墨古城仿古得以精彩复原,完整呈现。读罢文章,也仿佛穿越了时空,见证了历史,触摸了古城的温度,感触到古城的灵魂,灵魂涅槃复活,这是古城之幸。即墨古城取材河中黑土,烧制青砖,梳河采土,垒砖砌墙,生态环保,创造即墨历史的辉煌,点亮中华文明的血脉河繁衍脉络,这是智慧和价值的体现。仿古是一种艺术,通过仿古,即墨人把自己的历史温度雕刻在石头牌坊上,再现历史,传承文明,这是仿古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我们不仅了解了即墨历史,也了解了古即墨人的精神与智慧。题目新颖,构思特别,文采斐然。好文,拜读学习,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夏祺!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06:59:12
  谢谢吴老师的美评美誉。的确如吴老师所说,两千年的即墨古城地,历经变迁,遗迹难存,如何复原,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且不说古城的规制要合乎曾经的样子,其中的文化脉络附着在每一块建材,难以把握,这些对于我这个参观者而言,就像天书,我无法驾驭,只能从建材入手吧,那些各处的介绍,和我亲身感受,让我觉得古城建材的温度依然传递着,复原也是涅槃,涅槃是在火中,火中的建材是第一批投入的,我就写建材吧,把那种难度写出来,也把温度出现出来。温度产生智慧,这是我深切感受到的,就像兴趣产生动力,一个道理。遥握,期待吴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
4 楼        文友:枫桦        2023-06-19 07:18:39
  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去感悟远古的文明,让人觉得意境更加深远了。现代建材的应用,是一颗完美初心的诠释,这颗心竟然与远古的那颗心重合起来。修复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用现代人的智慧与精神内涵,去续写这条亘古不绝的人脉,是令人赞叹的,是令人振奋的!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07:24:54
  枫桦老师的点评是非常深刻的,我也是想表达出这样一个主题。华夏文明,不仅仅是内涵上的延续传递,更有形式上的对接,这种对接,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和才情,于是便有了温度。每个时代,都会创造属于时代的东西,而即墨所创造的,是传薪继火的,是历史的无缝衔接和传承,这一点意义更特别。为了写出特色,我从建材入手,希望可以看到当代即墨人的创举和温度。遥握,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6-19 07:49:07
  写古城,很难写,容易掉入套俗。可怀才老师永远都是另辟蹊径,从不落套俗,视角永远独特,取材永远丰富,辞意永远从容,笔法永远灵动,给人读感永远清新,永远给人拍案叫绝的冲动!大赞才情,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夏祺!期待即墨系列!哈哈,别说我贪得无厌哟。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07:55:28
  谢谢湘莉老师的永远鼓励!几个永远,应该是我追求的创作境界,臻于此境,实在不易,我努力追求吧。从建材入手,可能是我干过瓦工才有的视觉吧。希望这样写能够给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远握,期待佳作,谨祝创编快乐!
6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3-06-19 10:13:03
  《触摸有温度的古城建材》,是怀才老师满怀温度大爱,以精湛的文学表达与与古代的深刻的哲学思考写就的一篇佳作!使当代的即墨与古代的即墨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尤其把人文的精彩的即墨推到读者面前,入进心里!感佩超然的才情!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16:38:22
  寂寞,是你我所在的胶东半岛之明珠,我先你有幸开笔,东风老师有时间肯定会莅临的,一定会带来精彩之作,希望看到东风老师笔下的静默古城。浩繁的巨大工程,若无热血和情怀,不可能建成,我十分钦佩即墨人的胆识和手笔。遥握,问候夏祺,感谢东风老师赐评。
7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3-06-19 10:18:08
  留言第二行多打了“与古代“,三个字!予以纠正!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16:34:59
  谢谢东风老师。那么点手下误,一读就清楚了,东风老师这么严谨,学习之。遥握,问候夏祺。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6-19 10:31:27
  青砖铺地,黛瓦置顶,一墨拓印,厚重、古朴的即墨古城,带着春秋战国的霸气,带着田单火牛阵的硝烟,带着即墨大夫的刚直,带着田横五百士的悲壮,在怀才老师尽管身着当代衣衫,却迈出了穿袍带冠的悠闲步履的历史穿越中,一手牵着现代,一手挽着历史,向我们款款走来。这是一次有温度的亲密接触,这是一段独具匠心的怀古心得,这是一串丰盈厚重的历史足迹……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那“环秀”的南门内巨大的棋盘,精美的黑白棋子,是否在告诉我们,人生如棋?每个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棋布。多么独特的构思!多么温暖的期待啊!跟着梁思成、林徽因的脚步,那会是一次专业的纪念和怀古。跟着怀才老师的脚步,我却涌起了一股诗意和豪情。昨日秦砖汉瓦,今朝悠悠诗情。怀才老师饱蘸墨河的汁水书写的厚重文字,就像杜甫赞颂诗人庾信的那样“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16:44:04
  梅骨老师的点评,充满温度,更是一则恣肆飞情的好文章。与古人牵手,一同巡城而望,想起梁思成,想起林徽因,可能是因为近读《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本书有关吧,所以还觉得其中那些有温度的句子,游览古城一下子就被唤出。的确,即墨人还是在今天笔蘸墨水河之水,书写了一部惊天泣鬼的大书,是立体的,值得好好观赏,更值得站在这里去缅怀历史。感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点评,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简柔        2023-06-19 10:55:46
  怀才老师此文写得大气豪迈,雄奇深厚,像一部史诗。怀才漫步古城,雄视千古,诗情流泻,让古城灵气飞扬,通过青砖、石头、棋盘、石槽等探索即墨历史与文化的脉动,思索文明的本质,传达着即墨人的仁厚与智慧,情怀、风度与性情。这样的一个古城,古韵悠悠,韵味十足,实在让人爱,找个时间我一定要去看看。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16:34:05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第一篇写即墨古城,我的确不想逐一介绍古城内的复旧建筑,感觉平面的东西留给游者读者自己观察欣赏就够了,很多潜藏的东西,并非每一个游者可以看到的,所以,我选择建材入手,希望把这些青砖黛瓦等的温度用笔掘开。用意良好,不一定做到,怀才努力为之了。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
10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6-19 11:19:02
  即墨这座古城,我并不陌生,它的故城应该就在田单的破燕处。即墨有太多的故事,太厚的沉淀,太重的背负。文中所描写的那三枚铜币相通的排水眼,既是实用,又是诗意,美到极处,好到极处。将美好的寓意雕刻于牌坊,将情感的温度烙印于图案,这是一座有历史,又灵魂的城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生之年,一定到青岛去走一走,到即墨去看一看。雪胎梅骨再度留言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19 16:31:22
  谢谢梅骨老师的美评。的确,过程选址在春秋田单火牛阵破燕之处。我的《即墨怀古》已经写好,在站在过程南门《环秀》火神楼处眺望并怀古。如梅骨老师所言,寂寞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这个灵魂从春秋隐约而来,生生不息。退休之后,专访古城也是值得的。遥握,期待梅骨老师梦想成真。问候夏祺!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