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触摸有温度的古城建材(散文)
驻足“亚魁”牌坊,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随即被生动地演绎出来。真的是“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亚圣”是孟子,“亚魁”是指科举考试取得第二名的人。即墨古城的“亚魁”牌坊原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是为即墨人蓝田而立,此建2016年。其人八岁撰《梅花赋》,16岁参加壬子科乡试力夺亚魁。曾有诗“学贯群经称八斗”来赞誉他的才学。亚魁坊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青白石材质。其正题额“亚魁”系集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字帖阳刻而成。坊柱浮雕为喜鹊登梅,令人想到“梅占百花魁”之典趣。立坊之石材并无温度,而牌坊所竖人物出自即墨才俊,以此昭示并激励即墨后辈,却是满满的温度。每年高考前,即墨学子必前来励志,我于6月11日入城,是今年高考结束的第一日,错过了观赏学子握拳宣誓的场面,是一种遗憾,但我可以想见那个画面,画面依然泛热。
人们以如此隆重的方式铭记着这位有过辉煌人生的古人,这种温度不必让古人感觉知晓,而在于励志于后,足见即墨人的襟怀之阔,情感之温。
牌坊之高之大,我无法怀抱,便以手触摸,也把我的热情传递于牌坊的刻石上。虽已早过了考试升学的年纪,但那种“返老还童”的感觉让我有了不会消沉的锐气。正如我驻足江山文学,每日写字作文,也是重回少年时吧。
行色匆匆。我不能把古城内18座牌坊的故事全部重温一遍。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皆如一篇篇人物传记,打开的是即墨璀璨的史册,释放的是这些名流的芳华香韵。
这些牌坊的石材取自曲阳,雕工精细,浮雕唯美,我一一摄影,希望这些摄影带着牌坊的恒温,留在我的记忆里。
七
一砖一瓦,成建古城,砖瓦的份量无可称重;砖瓦之数,不能列举。一坊一墙,屹立起历史的丰碑和坐标;一屋一舍,铭记着即墨古邑的过往辉煌。这些普通的建材,唯有在古城才有了温度,才有了涅槃。我不是建筑学家,不懂得建材之曲直巨微,但感受得到建材的温度,读到了这些建材对于古城的意义。
一砖一瓦,一坊一阁,一木一柱,一石一刻字,在我的求读下,仿佛复活了,没有了古人的手温,但有着古人的意趣的传达,即墨人极尽心思,谨慎复原,才有今日之建材各得其所。不必一定沾满历史的尘埃,拭去蒙尘,这些建材仿佛洗过了脸,打扮了一番,齐来与我对话,听到历史的回音,是需要回音壁的,这些建材,间接地传送着历史深处的鸣响与情调,就像历史的音符依然在复旧的古琴上再度醒来,平平仄仄地吟哦着。
即墨人的“复兴古城”计划,是把当代作为一个历史切入点,对接春秋,开启未来。从历史发展的长河脉络看,都难以抹去今天的这一笔,是重彩浓墨,是承前启后,是奢俭适度,极具古建艺术特色,又对历史做出了扛鼎之功。
古城内,遍地猎寻,我想捡拾一块被废弃的建材带回家,就像我每到一处景区,一定要带一件旅游纪念品,可我没有发现一块一粒,多少有些失望。我为什么要带走呢?
我要带走的是即墨古城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带走古城给与我的温度,带走即墨人曾经的辉煌历史。
这些,都是我重建美好记忆中的即墨古城的有温度的建材啊。
2023年6月1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