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宁静】根(中篇小说)

编辑推荐 【宁静】根(中篇小说)


作者:李旭 童生,91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89发表时间:2024-04-04 21:23:48
摘要:三棵榆树生死,百岁老人沧桑。


   我努力回忆他的形象,看样子他比我大不少岁,不可能是我的同学,又这么熟悉我,那就应该是一个村的,但我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年轻的影子与之相匹配,只好尴尬地说道:“真是对不起。我真认不出来了,您老是……”
   “唉,还‘您老’了,用劲想,想想看!走了这么多年了,还没跟我谝侉子,还有点人味。唉,当官发财了,那还会认识小时候一起尿尿和泥耍的伙伴呀,你想不起我了,还记得你给队里放牛,牛抛了坡摔死在望崖沟,还是我和我大大说得情放了你一马,没让你家赔偿。哈哈,哈哈……”
   向东看着我一脸尴尬,赶快说道:“这是吴荣德呀,是三舅的同学,他爹是吴大拿,您在村里的时候是咱们大队的大队长。”
   “吴荣德?”我怎么也不敢把眼前的这个老者和我高中时的同学吴荣德——吴唿扇联系到一起,那时他是那么的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穿着的白色的确良上衣,海军蓝的的确良裤子,小风一吹,身上的衣服像是大盐淖轻轻涌动的湖水一样。村里的小闺女们都是他的崇拜者,一到放露天电影的时候,他的周围就挤满了小闺女。有时到外村看电影,外村的女同学会早早的为他准备好两把凳子。
   “我说,这回认出来了吧?你们这些当官的——”我没等他说下去,赶快接过了他的话头:“嗨,老吴,别这么说,我可不是当官的呀……”
   “一看你白白胖胖的脸面,白白净净的衬衣,白白嫩嫩的胳膊,肥圪馕馕的啤酒肚子,那官还能小的了?现在的官儿都你这幅尊容,人前甜言蜜语,背后毒辣心肠!”
   向东看吴荣德越说越离谱,便说道:“吴叔,看你的袄脏的,快回去洗一洗,人家看了不说你不卫生,到要说你的孩子们不孝顺了。”
   未曾想,老吴忽然暴跳了起来:“洗衣裳?洗个毬毛!老子在元宝山的时候,什么时候不是干干净净的,到了这么个滥毬地方,洗个衣裳还要花钱!甭说洗衣裳,在他妈自己家里上个茅厕也得花钱,老子又没处挣,又不能偷不能抢,又不会舔勾子,可不就得少洗涮,少在家里上茅厕么!
   哼!哪像那些当官的,发财的!
   哼!你向东不是孝顺吗?我儿子不是不孝顺吗?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我倒等着看你,到底怎么在这个鸽子窝里孝顺你爹你娘,对了,还有你爷爷!”
   吴荣德说完,没再理会我的惊诧,扭头扬长而去了。
   时隔40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移民小区与吴荣德相见,本来应该相互叙述一下乡情、同学情和离别情,甚至出去喝上一杯,没想到是这么一幅场景,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懊恼、愤怒、凄凉、失落,还有一种愁怨?……
   吴荣德从头发到脚面,烙满了农民的烙印,和我的父辈、姐姐哥哥乃至所有农民是一样的,这种形象、这种情感我是熟悉的,但又感到陌生。我的心猛地一揪,骤然间感到了我的幸运,如果我当年没有考上学,今天我一定会和吴荣德一样,在这个小区,披着一件脏兮兮的夹袄,一起遛弯儿,并且互相指责对方小时候的不够意思。
   向东的房子位于小区最南头一栋楼的十八层顶层,前后通透,如果不是阴天,屋里全天都可见到阳光。站在阳台上向南一望,永安县城尽收眼底,比站在元宝山村的大南山上还看得远。按照规定,向东三口只能分到75平米的一个小房子,但他把父母的指标一并使用后,就有了125平米的面积。
   房子装修的价格不贵,125平米,只花了不到10万元,但性价比比大城市里要高得多,艺术吊灯,电视墙,家用电器齐全不说,还在客厅与餐厅的中间打造了一个小酒吧。小酒吧上倒吊着几只高脚杯,竟然还摆了一瓶五粮液和两支拉菲干红。
   向东看我打量房间,便对我说:“我领着三舅看看,三室两厅,卧室还不算小,光我和秀波两口子住,加上个孩子,两室一厅就够了。但考虑到我爹、我娘和我爷爷来,就要了个三室两厅。”
   向东推开了所有的们,一一指给我看:“永安装修也不像你们南面,还是比较便宜。”
   看我走到了小酒吧旁边,向东不好意思地笑了:“嘿嘿,五粮液是假的,上次请镇长吃饭,咬着牙买了一瓶五粮液,酒喝了,事儿也没办成,喝完后酒瓶子和包装盒都没舍得扔,带回来装了一瓶永安老窖摆在了这儿了。两瓶拉菲是网上买的,25块一瓶,也不知真假,反正也没人喝它,买回来当个摆设,装装门面。”
   永安地区,招待客人最好的吃食是牛羊肉了。向东和他媳妇儿秀波专门炖了牛排来招待我。
   秀波的家也是当地农村的,是高中时向东的同学,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到温州打工,后来就和一个四川到温州打工的孩子结了婚,在当地买了房子,由于路途遥远,房贷压力大,已经有六七年没有回过家了。秀波的父亲中风卧床,常年需要有人照料,基本上失去了家庭收入,只靠政府每月几百块钱的特困户补助过日子。好在政府实行了医疗合作保险,秀波父亲的医药费基本都可报销,否则日子是无法过下去的。
   刚喝了一杯酒,向东忽然抽泣了起来,秀波也抹起了眼泪。
   我没有追问他们哭的原因,静等他们的叙述。果然,抽泣了几声,向东“噗嗤”一下苦笑了起来:“看我这没出息的,好几年没见三舅了,见了面倒哭上了。三舅尝尝这个牛排,今早上刚杀的,买回来还冒着热气呢,秀波炖了一上午。”
   小两口端着酒杯站了起来:“三舅,我两敬您一杯吧,好几年没敬三舅了。”
   喝了两杯,向东叹了口气,眼圈有点发红,不知是酒得作用,还是情绪伤感:“三舅,我,我,我爹和我娘不要我俩了,我爷爷也不让我俩回家了,说只要东东这个小王八蛋敢登老郑家的家门,爷爷就一头撞死在大榆树上!”
   秀波擦了一下眼角,把一盘儿腌白萝卜向我跟前挪了挪:“三舅吃点这个,是我从咱们家里的圐圙里绾来的,自己淹的,加了点花椒,味儿挺好的。”
   “这是为什么呀?”看着向东的伤心劲,我的眼也有点红。
   “嗨!还不是因为这个扶贫拆迁吗!”
   扶贫搬迁的前提是村民自愿,镇里确定了拆迁的村庄后,便要求村干部回村做群众的工作,召开村民大会,要求每家每户都要签字,签字率达不到80%,村庄不得拆迁。
   元宝山村接到通知后,村民很快形成了两派,以年轻人、富裕户和村干部为主的多数派和以老年人、困难户为主的少数派。在动员签字的时候,最后只差一票不能通过。村支书和镇里的拆迁工作组组长找到了向东,请向东以党员的身份做他父母的工作,一定要签字,以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于是,向东没有和父母商量,就代表父母签了字。
   “为什么不和你爹娘商量一下就签字?到底拆迁好还是不好呀?”我问道。
   秀波搛了一小块牛排放到了我的碗里说:“三舅,您吃点,您一边喝着,一边听向东慢慢给您倒习。”
   向东一扬脖子干了一杯酒,唉了一声说道:
   “这话说起来复杂,其实也不复杂。搬迁多少人,拆多少个村子,是都算好的,县城盖了将近100栋大楼,据说把各个部门上上下下的领导们忙的连睡觉的工夫都没有。有一个什么土建局的局长”,秀波接口道:“哪里是土建局,你倒会给人家瞎编,是建设局。”“对对,建设局”向东继续说:“为了盖这片楼活活的累死在了工地上,死的时候才40多岁。他老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硬是把小区的围墙给推倒了二十多米,人们说这相当于孟姜女了,后来大家就给她起了个孟姜女的外号。”
   向东不好意思地苦笑了一下:“看我,说着说着就跑偏了。
   这100多栋楼房必须都要住满,指标下到乡镇,乡镇就必须完成任务。
   咱又是党员,还是支委,他们找我谈话的时候,说得很清楚,村子必须搬迁,但还要体现村民自愿原则。怎么体现,就看村干部的水平了。
   其实,说句心里话,从我和秀波的内心一开始是赞成搬迁的。你想啊,咱们那个穷村子,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现在只留下了六七十个老弱病残,我爹娘都快七十的人了,在村里还算年轻的。宅基地不叫卖不说,就是叫你卖,也买不出几个钱,一处院子带三间砖瓦房,顶多卖到一万块。现在的人们都在县城买房子,有的还在张家口甚至北京天津买了房。就说我姐吧,她在县城分过一套福利房,前两年为了两个孩子在张家口上学,又在张家口买了房子,虽说都不太大,八十多平,也够住了。咱在县里没房子,别说同龄人,连老汉都看不起你。”
   向东撕了一块卫生纸擦了一下鼻子,咳嗽了几声,接着说:“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最让我两着急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现在不用说村里,镇里也没几个学生了,人们困难的什么钱都舍不得花,唯有孩子上学的钱,就是天天去卖血,也得凑,也得花。”
   喝了几口酒的向东一拍桌子,“嗨!他妈的!”竟在我这个舅爷子面前爆起了粗口:“当今这个社会,什么都好,就是这个孩子上学,就能把你逼成一个穷疯子。全镇现在就剩一所小学,两个老师还都是文革时候毕业的老高中生,还每天喝的一个烂圪蛋,一个星期至少有五天是醉里麻呼的。要上初中、高中,都得到县里上,虽然全县90%股级以上领导的孩子都不在本县上学了,人家都有条件,也有那个经济实力,都闹到张家口上去了,不少的人家还把孩子送到了衡水、石家庄那些好学校。可咱是全国最贫困县里最底层的农民,能把孩子闹到县里上个初高中,我这个当爹的,就是死了,也能面对我儿子烧纸时的那个磕头了!谁叫他出生在咱这个家里,没出生在个有钱有势的人家……”
   说到这里,就听得秀波“唔”的一声哭出了声,赶紧捂着嘴冲进了厕所。
   “哭!哭!号丧似的,也不怕三舅笑话,看看熬菜好了没有,小心干了锅。”向东没有安慰秀波,反而训斥了起来。
   向东继续说:“开始我和秀波商量着,也想在县里买套房子,把孩子的上学问题解决了。我俩还年轻,我出去打个工,秀波照顾孩子,万一将来孩子能考上个大学,我们这一辈子也就歇心了。
   但是,我俩攒了六年,孩子也从小学到了初中,好不容易攒够首付了,想把房子买了,陪孩子来县城上学,没想到房价从两千来块,蹭蹭蹭就涨到了四千多。要想交够首付,还得出去打六年工。本来想和三舅开口呢,但知道你的负担也不轻,家里老老少少没有您照顾不到的,我们还年轻,不能在勒掯老一辈了……
   三舅你怎么也想不到这房价是怎么长起来的。原来房子还便宜,后来县里从北京一个大学十几万高价请来了一个姓茅的教授,说是美国回来的,深圳的经济发展就是他设计的,来到县里作报告,说啥要打造宜居县城,提升永安知名度,只有先把房价搞上去,让大城市里有钱的都来永安买房子避暑消夏,才能他妈的有效带动永安的发展。他还给算了一笔账,在永安1000公里范围内有中等城市近100座,每座城市有100人来买房子,不算他们的带动效应就是10000套房子,永安不发展都不行。但你的房价却和你们的土豆白菜一个价,那谁还来买呀,现在的社会是买贵不买贱的。
   老百姓的不掏钱的真话没人听,这老小子高价鬼话却真有人听。自从这老小子走后,永安开发的小区就都闹成洋名字了,什么维多利亚花园、法兰西草原新城、康斯坦丁森林湖畔、波茨坦公馆……房价也翻了一番。大城市的没来几个,上去的房价下不来了,实实在在的把当地老百姓坑了一把,我辛辛苦苦的六年工就这样白打了!要想凑够首付,还得出去打六年工。不过六年后孩子就该考大学了,买不买房子都无毬所谓了。”向东反复强调“要想凑够首付,还得出去打六年工”这句话。
   我回老家很少,平时各忙各的,偶尔打个电话也都是问候式的,很少涉及家里生活的深层次问题。我的脸在酒精的刺激下越发红了许多。我拿起了酒瓶,给向东倒了一杯,又给秀波倒了一杯:“三舅有亏哇,不知道你们的日子是这样过的,都说已经脱贫了,看病不花钱了,公家给盖房子了,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了,哪里知道您们还面临这么多的生活困难。”我把那杯白酒,仰脖吞了下去,十几块钱一瓶的永安老窖,对向东来说,已经是很高档了,但我喝着这高档酒,却没有一点酒香,满嘴满肠道的辛辣和苦涩。
   向东继续向我诉说:
   “正在我为房子发愁的时候,扶贫搬迁政策下来了。我们一家三口人,每人给25平,三口就有75平的楼房了。4000块一平,这就是30万!三舅,这可是30万呀!我恐怕一辈子都挣不了这么多,所以我两毫不犹豫地就签字同意了,我实在经不起这个诱惑。我签完字后还差一票就达到80%了,可就这一票给卡住了。”
   “所以,你没有征求你爹和娘的意见就代你爹娘签了字,使村民同意票达到了80%。”我理解了向东的苦衷,虽然他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但我听到和看到了这么多的硬道理后,我如何责怪这个孩子呢。
   向东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镇里还给了我爹和娘1万元的补贴,算是对我的奖励和对我爹娘的经济补偿,这不,到现在钱还在我的卡上,没敢给我娘打过去呢。

共 36788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我是一口气读完这篇三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我没有立即编写编按,而是坐到沙发上点上一支烟,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小说紧紧围绕一个主线就是当下农民的根在哪里?开始一段直击读者心灵,甚至是叩击一些人灵魂的叙说和描写。作者大笔如椽,把老家乡下与二哥老家以及两个相邻的县不同的现状作出鲜明的对比,并且把故事外延到老一辈和旧社会,再度形成强烈对比,一些关于面朝黄土的思考,于无声处地炸响在心头。三棵老榆树代表着农民淳朴的心地,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三棵老榆树轰然倒下的时候,其暗喻不言自明,让我们想起初心这样的字样。从文学角度说,首先这篇小说以细节真实打动人心,小说关于老家老宅的描写,关于儿时的描写,关于县里乡里干部们拆迁村子的各项工作,真实到我以为老师写的是报告文学,以至于我几次查看老师是不是投错了栏目。真实是最有力量的演说,用不着花哨的言语,只在向东的倾述中,在人与人质朴的对话中,便被打动,被震撼。其次,小说以情节曲折吸引人,情节在小说写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毋庸讳言有的作家在情节把控上只为情节而情节,便会显得假与空,而这篇小说曲折的情节并不是写作上的技巧展示,而是为烘托主题、深化主题所必须的先决条件,像水到渠成一样情节服务于主题,因而它是真实的、可信的,也就是引人入胜的。第三,小说巧用对比使全文在暗淡处又有一抹抹亮色,这就是好书记魏高山的出现,同样相邻的两个村不同的境遇,反衬对比不同的工作思路,显然只为业绩,还是执政为民,都在情节中一一展现。第四,小说的语言接地气,这是一个北方的村子(注意我不感谢县名村名,我总觉得他们是真实存在的),靠近内蒙古,因此方言土语的运用既符合情节需要,也符合小说人物身份。比如,二嫂说,什么事都有个先来后到,(毛主席)保佑完了我们,自然翻过山去保佑姐姐一家的!农村大嫂直言快语的形象立马鲜活在纸上。最后,在人物塑造上,作者下足了功夫,可以说没一个人都各有特征,几笔写活。姐姐与姐夫,向东与媳妇,郑老汉的倔强,甚至刘掌柜、打卦的袁先生都是鲜活的,虽然是纸上人物,却觉得就是村里真实可见的人物。小编也曾是体制内的,读此篇小说感同身受,真的希望那些还在位的同僚都读读这篇小说,多思考下如何科学公正地行使权力,造福一方。小说为农民而呼,为现实而呼,掷地有声。好小说,力荐文友阅读欣赏。【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4 21:30:59
  一篇非常有社会意义的好小说,作者写的真实,人物鲜活,情节曲折,读来令人思考良久。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4 21:31:33
  感谢李旭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4-04 22:44:42
  非纯首发作品,不能列入社团征文。
江山编辑部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4-05 10:05:18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