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苏蓉传

精品 苏蓉传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50发表时间:2012-05-13 14:33:33
摘要:绝世美女有怎样,身怀绝技又如何,面对“爱”这个字的时候,一样无奈。“女祸”,即是女子引发的祸事,也是女子遭遇的祸事。


   蒙哥越想越不对,连夜派兵包围了将军府。但是他畏惧牧童和宋诗的本领,迟迟不敢进攻。
   第二天天明时分,他下令强攻,进去后发现,牧童躺在床上,宋诗跪在他的床边。他上前碰了碰宋诗的身体,宋诗就倒在了地上。原来牧童已经在夜里重伤难愈,离开了人世,宋诗则用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入了自己的身体,以身殉葬。
   再说大理,段福回到宫中,又缠住苏蓉教导法术。
   “蓉儿,你看今天的情景,如果你不在我身边,多危险啊。”
   “你还说,愿赌服输,你今天的所作所为,非君子所为。”
   “蓉儿,不杀他们,大理国就要称臣了。我是不是君子无所谓啊,我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理。”
   “话虽如此,可是你这些日子荒废公务,实在是不应该。”
   “好蓉儿,你说得是,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勤于政务。可是,蓉儿,你的法术那么利害,如果你肯教我一点点的话,我拿来御敌,不是很好吗?”
   苏蓉拗不过段福,终于答应了他。“只是我们不能再同房了,此是本门心法大忌。”
   段福居然真的改头换面,每日里除了练功,就是讨论国事,一连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这天,段福又来求苏蓉教导,苏蓉却说:“段郎,我所知的,都教给你了,如今你所欠缺的只是功力而已。”
   “真的吗?你没有背着我私藏着高深的法术?”
   “段郎,瞧你说的,我怎么会这么做呢?好了,你国事为重,别再缠着我学法术了。”
   段福自此便真的不再纠缠苏蓉了,而且竟然不再来找她了。
   苏蓉虽然有点生气,可是自己说了,让他国事为重的,也只好罢了。
   这一天,倩茗突然跪倒在苏蓉面前,口称有罪。
   “王妃,您是个好人,我,我真的不能再瞒你了。”
   原来,段福生性风流,染指的女人不在少数,因他位高权重,大理皇帝又年幼,所以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为了不让苏蓉知道,他把其他的女人藏在了别的地方,这件事只有几个心腹知道,倩茗就是其中一个。
   “王爷练功的日子还和女子同房吗?”
   倩茗愣了一下,道:“不,王爷练功一天隔一天,中间休息的日子才会同房。”
   苏蓉长出了一口气,道:“还好,本门心法最忌讳就是练功当日与人同房。”
   “王妃你真是个好人。”
   “谢谢你,倩茗。”
   “王妃打算怎么办?”
   “我自有打算。”
   一连几日她偷偷跟踪段福,亲眼见他左拥右抱,不理国事,将先前对自己所说的豪言壮语全丢在了脑后,她心中不安,终于现身出现,道:“段郎,你做的好事。”
   段福先是吓了一跳,旋即道:“蓉儿,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何况我是王爷嘛。”
   “我不是说这个。本门心法说练功不能同房。”
   “我知道,所以我一天隔一天啊。蓉儿,这个法子好不好,我知道了,你是怪我这几日冷落了你,我是怕你不肯嘛,既然如此,今天我就来陪你。”说着伸手来拉苏蓉。
   苏蓉一把推开:“无耻!国将不国了,你还谈男女之事。”
   段福不耐烦地说:“你别再絮叨了。逍遥一时是一时吧。”
   苏蓉冷笑道:“逍遥,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是纵酒放歌,浪迹江湖,还是梅妻鹤子,啸傲林泉。国家正在危亡之际,你却只知道喝酒取乐,只图逍遥自娱,就一点不为大理的百姓着想吗?”
   段福笑道:“蓉儿,你大概还不知道吧,宋诗和牧童都死了,除了他们两个,蒙古的那些大将,还没有一个放在我段福眼里的呢,你就放心吧。”
   “什么,他们死了。”苏蓉心中一痛。
   段福不悦道:“蓉儿,他们可是我们的敌人啊,敌人死了,你不高兴吗?”言讫,一抖袍袖,进了内室,苏蓉摇头,叹了口气,道:“世人不知,还以为是我苏蓉小怜惑主,哪知道,是你这个王爷自己安富尊荣、美人笑壁,后主入井。”
   孤寂冷清的王府里,怀着白华之怨的苏蓉独自抚琴,唱着哀伤的歌谣。
   岂料此时前方传来战事急报,蒙古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忽必烈向蒙哥提出先取大理以形成对南宋迂回包围的策略。忽必烈率十万大军,以兀良合台总督军事,由宁夏六盘山出发,进至甘肃临洮,经四川西北的松潘,兵分三路取道吐蕃,南下大理。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宋理宗宝佑元年,蒙哥汗三年10月渡过大渡河,抵金沙江到达丽江。他采取了姚枢等人的建议,下了“止杀之令”,派使者到阳苴咩城招降。大理相国高泰祥,杀了使者,坚决抵抗。忽必烈从丽江到阳苴咩城时,乘象而行,经过鹤庆时,象下跪不走了,从此留下了“象跪石”的遗迹。12月,蒙古军到达龙首关,进逼阳苴咩城,大理国主段兴智与高泰祥背水一战,可是段福却逃之夭夭了。大理国大败,高泰祥被杀,段兴智逃到押赤城。
   段福心急火燎地来找苏蓉,可是,苏蓉已经不见了。
   段福心想:我真是太高估自己的能耐了,还以为宋诗、牧童一死,蒙古再无能人,却想不到,没有苏蓉在,凭自己的功力,实在无法抵挡数十万人的大军。
   抱着侥幸的心理,他一直撑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实在熬不下去了,便决定亲自迎接蒙军入关,并带着兀良合台去国主段兴智躲避的押赤城,劝降国主,借此将功补过,换得活命的机会。
   城门下他却再次看见了苏蓉。她在晴天打着伞,因为她的心里正在下雨。
   苏蓉道:“真没想到,你如此贪生怕死。如果你敢迎战的话,毕竟夫妻一场,我又怎能袖手旁观,你有难的时候,我定当现身。”
   段福见状,忙来牵苏蓉的手,道:“蓉儿,你来得正好,让我们共同进退。以我们的法术,什么敌人都不怕,杀他个片甲不留。”
   苏蓉甩开了他的手,道:“可惜,太晚了。今日,我才认清你的真面目。你瞻前顾后,置子民的生命不顾。我苏蓉算天算地,不想最难算的却是人心。这世上到底有没有三生石,倘若连‘缘分’两字也是子虚乌有的。那么,‘情’这个字,真是不可捉摸了。”她低下头,忽然看见路边满地的野草,那草茎高二尺许,叶形如箭镞,开出淡红色的花,花萼是筒状的,时适夏秋之交,有的草已经结出了豆子般的子。苏蓉问段福身旁的侍女倩茗道:“那是什么草?”
   倩茗答:“回王妃,那是‘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苏蓉望着段福道:“果真是王不留行。”说罢,便飞奔着离开了段福。
   段福果然带着忽必烈和蒙古军队攻打押赤城去了,可段兴智却逃走了。段福预计段兴智一定是逃往宜良了,便立刻向蒙古人汇报了。段兴智在宜良被兀良合台俘虏,大理国灭亡。兀良合台送段兴智和他的叔父段福去见元宪宗蒙哥。蒙哥汗五年,蒙哥接见了两人,赐以金符,封了段兴智个相当于千户的官,命回云南,与兀良合台、宣抚使刘时中共管云南。蒙哥汗六年,段福提议段兴智向蒙哥献地图,并为蒙哥出谋划策,呈报了“治民立赋”的计划,以方便蒙古管理云南,镇压四方义军。蒙哥大喜,蒙哥汗七年赐段兴智摩诃罗嵯的称号,意为大王,管辖范围相当于原大理领地。段福很为自己的当机立断,明辨时世感到庆幸,虽然当了蒙古人的奴才,可是,他这个王爷还是能享受到以前的待遇,而一切担风险、担骂名的事情,他都撺掇段兴智去做,这有多好啊。
   苏蓉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里游走,忽见一些苗夷匍伏在地上乞告上天,便走上去询问他们在做什么。
   一个苗女道:“皇帝孤恩负义,弃我等不顾,我们要用苗疆蛊毒置他于死地。”
   苏蓉道:“国主年幼,朝政都把持在镇南王的手里,要诅咒,就诅咒他吧。”
   众人问:“你是谁,如何知道?”
   苏蓉道:“不瞒众位,我就是段福的妻子苏蓉。想当初,他对我甜言蜜语,使我错失清白。他今负我,还弃国弃民,我与他已然恩断情绝。我要帮你们向他下最残忍的诅咒,让他生不如死。我要他段福的后人,无论男女,皆受此苦,方解我心头之恨。要解此咒,要么就是段福的所有后人通通死光,要么就是我苏蓉死去。”说罢,便下了诅咒。苗夷都对苏蓉俯首膜拜,看着她离去。
   苏蓉走在高高的山岗上,群山中响起了苗夷粗旷的歌声:“千秋霸业百战空,一将功成万骨枯。真情被辜负,生死肯相从?大事临头,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各西东,真狗熊。”
   苏蓉微微一笑,这唱的不就是段福吗?
   不久之后,段兴智死于朝见蒙哥的路上,段福早就想取而代之了,他在投降之前,已把大量财宝和天龙局一起藏在了白王洞大理王陵中,以备将来使用。无奈由于苏蓉的诅咒,他患上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怪病,所以王者之梦只能作罢,由段兴智的弟弟段信苴日,也就是段实继位。
   受此打击,苏蓉心如槁木,又想起西山一窟鬼,荷叶、萧三他们虽然面目丑陋,却都有着善良的心灵。想到这里,落下两行热泪,叹道:“去西山看看吧。”
   去西山的路上,路过终南山。此山西起秦陇,东到蓝田,凡雍、岐、郿、长安、万年,相去八百里,连绵峙居其南者,皆此一山。在山中,苏蓉遇见一位慈祥的老者,他叫黄钟公。黄钟公精通医术,他十分喜欢苏蓉,见她有几分功力,便想收为徒,可苏蓉此时心灰意冷,只是不允。黄钟公便道:“好吧,收徒之事以后再说,不如我同你四处走走吧。”
   沿途,他给苏蓉介绍了许多珍奇的草药。“这草叶子像荷叶,开着白花的,叫‘江边一碗水’,你看它叶子中间有个凹坑,不像个小碗吗?能解毒、消肿、活血的。”又道:“那叶子生在茎端,花中有金丝,花朵黄绿的是有名的蛇药‘七叶一支花’。苏蓉,你见了可要小心点。”
   苏蓉笑了一下,知道黄钟公已经看出自己蛇妖的真身了。黄钟公又摘下一株有桃形叶子开小黄花的草,叫苏蓉吃了道:“这是‘延龄草’,吃了它增长功力的。秋天会结出豌豆大红色透明的小珠,很好看的。”
   走着走着,黄钟公突然拉住苏蓉往回走。苏蓉不解,问:“怎么了?”
   黄钟公道:“前面便是全真教的地盘了。我倒不是怕他们,是讨厌那些臭道士。”
   “怎么了?”
   黄钟公道:“全真教道士居于全真庵,四方之人凡宗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这全真教,本在金世宗时,由王喆所创,那王喆便是王重阳,他融儒家思考,佛教戒律,道教丹鼎,为一炉,在正一道外创这不伦不类的全真教。手下有七大弟子,最有名的,便是丘处机。蒙古兴起后,全真教委身投靠,丘处机还被成吉思汗称为‘丘神仙’,命他总领道教。全真教徒可免除差发赋税,独尊天下啊,气不气人。现在可好了,那王老道归西了,一派宗师又怎样,还不是一样都成了一抔黄土啊。”
   苏蓉道:“那丘处机投靠外敌,也是个小人、恶人。”
   黄钟公道:“小人的确是小人,恶人倒不一定。他也劝过蒙古大汗不要屡发战争,荼毒生灵的。只是不管用。”
   虽然黄钟公一心挽留,苏蓉还是告别了他,她还想着去看看西山一窟鬼。黄钟公心中不舍,可还是让她走了。
   途中,苏蓉遇见了一个方圆几里的大兵寨,心想:莫非这就是蒙古人的兵寨?对了,现在不应该再叫他们蒙古了,自从忽必烈结束了汗位之争后,就接受南宋降将刘整全力攻取襄阳、樊城,由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的建议,后来又采纳刘秉忠的建议,取《易》“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所以现在应该称呼那是元兵的兵寨了。这忽必烈也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当年攻打大理,也有他的份,这回,他不灭大宋一定誓不罢休的。苏蓉偷偷潜到主军帐外向里张望,她是一身好功夫,再加上天色已晚,所以无人发现。
   帐中有一道人,看打扮,正是全真教中的道士,另有一元朝将领,伯颜。伯颜将军请求那道士帮助说降襄阳,并向他保证,决不伤害无辜的江南百姓。道士心想:如果元人真能让百姓免于龙蛇起陆之祸,倒也是件好事,心下便有些应允了。可惜他未能看见元人铁蹄下中原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伯颜见道士有些心动,便公布了忽必烈册封全真教为国教的诏书。道士终于同意去说降襄阳,但申明自己决不动武。伯颜当众作诗一首:“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水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道士道:“好,如果你们真的能够做到干戈不染生灵血,我全真教愿意相助。”
   苏蓉见状冷冷一笑。
   道士走出帐外,微笑着自言自语道:“有道明君,苍生有救了。”
   道士走后,苏蓉也想离开,突然看见两个元兵押着一个书生打扮的人进了军帐。他虽然衣衫破旧,却生得神采奕奕。苏蓉好奇,便依旧躲在原地。
   伯颜对那人道:“你是此地最有名的画师吗?”
   画师哼了一声,把头一昂,不理伯颜。
   伯颜笑道:“怎么对客人这样无礼,还不快松绑。”
   几个兵丁忙解开了绳子。
   伯颜又道:“我要你为我们大汗画尽天下阿真美女。”
   那画师冷冷地说:“我不会。”伯颜再三劝诱,画师却不再吭声。
   伯颜怒道:“你若不从,我便砍下你右手拇指,让你今后再也画不了画。”
   画师坦然道:“悉听尊便。”
   伯颜勃然大怒,拔出腰刀,手起刀落砍下画师手指,画师疼得昏死过去。
   苏蓉道声:“不好。”一闪身,冲进军帐,抱起画师,兵丁见有人进来,正欲拔刀,苏蓉左掌已横空劈开,那几名兵丁应声倒地,刀还尚在鞘中。苏蓉却早已带着画师,不知去向。可怜伯颜连来人是男是女,都还未来得及辨认。
   破旧的观音庙中,苏蓉为画师包扎伤口,庙外风雨交加,蹂躏着庙门前那丛芙蓉花,芙蓉花被秋霜染得粉红如滴,在风雨中绽放,露出金色的花蕊。美,美得无以复加,难怪有人歌之曰:“暮霞照水,水边无数木芙蓉。晓来露湿轻红。十里锦丝布障,日转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风。夕阳道中,叹秋色与愁浓。寂寞三千粉黛,临鉴妆慵。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为容?花易老,烟水无穷。”

共 26957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一篇极具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特色的传奇小说,以元末汉人与蒙古的战争为故事的大背景,情节起伏跌宕,故事离奇有趣,人鬼交错,事件穿插,千年修炼幻化人形的美丽蛇精一路行来,若干人物借蛇精苏蓉的奇遇一一走入读者眼中,为民起义血战不息的红袄战士,道貌岸然的癞道士,至情至性的妖魔鬼怪,元代诗词大家遗山先生元好问,白骨夫人。同时也遇到自己生命的劫数,表面痴情大义内心却九曲玲珑好色卖国的大理段氏王子段福,经历彻骨之痛后才看清他的软弱与阴险,此后又结识俊美弱质貌似坚贞不屈之实则贪婪卑鄙的画师苏靖康,最后又失去了真心爱着自己的蛇妖宋忠,几次的情感磨难让这个美丽的女子在广做善事为国献策之余数格外凄苦无依,饶是千年道行,也是肝肠寸断。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故事与历史掺杂互补,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洋洋洒洒二万多的文字里,段落清晰,字句标准,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曾错过,而且其中引有大量诗词的引用,足见作者的才学精深。推荐共赏。【编辑:瞳若秋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13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