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音】玉女经(散文)

精品 【心音】玉女经(散文) ——皂角树人


作者:傅冬 秀才,118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529发表时间:2014-01-09 11:45:21
摘要:这是一个关于我的女儿在我们身边成长的一段故事。


   (三)
   她们母女二人走后,有一个星期天我上街去玩,在当时成都最大的一个商店里,我看见一大批人围着一个柜台买童装。这里有一批小背带裙,相当好看,正适合我女儿穿。一问价格,要3.80元一条,太贵了!我当时每月的零用钱也不过几元钱。接着,我念头一转,我反正无事可干,不如自己动手亲自为女儿做两件衣服。我估计自己做要便宜得多。后来我用了3.20元就买来了两件裙料,衣料当然不是太好的,是化纤,颜色是橘红色,约三尺多一点布料。另外还有一尺白平布,是作背带边(荷叶边)用的。当时我身边没有关于裁剪的书,因而没有图纸,当然也就没有尺寸,以前从来也没做过任何衣服。但是,我毫不犹豫地买来了布料,因为我有充分的信心把裙子做出来。只要有样品,凭着我的想象力,凭着我对女儿的一片爱心,我一定能做出来!
   于是,我开始了艰苦而又细致的裁剪和缝制工作。为此,我又到原来的那个商店里再看了一次样品,又参考了邻居中几个小女孩相似的背带裙(我不认识她们,但她们都很乐意让我参看),参考的主要内容是背带的位置、宽度、交叉的方法、花边的做法等等。当时我并没有做记录,也不可能做记录,全凭记忆记在脑子里。然后思考了一下大致的步骤,就着手开始剪裁了。
   我先把主料算好,把裙腰和背带尺寸定下来,然后计算一下需要用多少布料,再从那一大块主料中剪出来,剩下的部分就是裙体的用料了。我计算得很巧、很精确,那一块主料几乎一点不剩地全部用完了。当然,裙腰和背带有一、两处是要缝接的,这是因为布料宽度不凑巧,又不能浪费布料,只好从整块中剪下一个小长条,再在这一小长条中拼剪成两个背带和一条裙腰,这是需要好好计算的。由于她不在我身边,我只好参照她的同龄人的腰围了。为了不使裙腰太大或太小(因为太大或太小还会影响背带的合理位置),我在裙腰的两侧都开了岔口,并在每侧都留有足够的余量,钉上两个钮扣,可以同时调节腰围和背带的实际尺寸。如果还不行,还可以通过改变钮扣的位置来调节。至于裙子的长度,只好将就着现有的面料了,好在裙子是可长可短的。裁剪并没有大的困难,也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但缝制时,每一步都很困难,因为全是手工做的。我既没有缝纫机,也不会使用缝纫机,我也不愿意去求别人帮忙。再说,那样就不能体现我的心愿了。因为从来没有缝制过衣服,经常缝错地方,不得不拆了再重来;有时把缝制的次序弄反了,也不得不拆了再缝。这种返工不止一处,也不止一次。总之,我用了很长时间才做好两件背带裙。这不是普通的背带裙,因为它倾注了我对女儿的一片爱心啊!我对远方心爱的女儿的牵挂和思念,都缝进了这两条裙子里了。
   这一年,我回家迎接她妹妹的降生,把这两件珍贵的裙子带了回去。到家之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取出这两件倾注了我心血的裙子。“她穿了会合适吗?不会相差太多吧?”我心中忐忑不安地想着。到家的当天,天已黑了,到了第二天才让她穿起来。她穿上身后,我一看,非常合适,她也显得更加可爱了,我心里乐滋滋的。她穿上裙子也非常高兴,很乐意穿,不肯脱下来。周围的亲友都争相来看,都说非常合身又好看,都夸我这个父亲手巧。有一次她穿上裙子去学校玩,引得很多人去逗她,把她逗得哭了起来。那时候,这种式样的裙子不仅乡下没有,就连县城里也没有。
   这两件裙子她穿了好几年,可能一直穿到她开始启蒙上学。有时候她还快速地转动身体,让裙摆旋起来,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旋着,大概她觉得这么做很好玩吧!这之后,这两件裙子又给了她妹妹穿了很长时间。我调回阜宁后,借了同事女儿的一件连衣裙,照着样品,买来衣料,利用假日,又为她缝制了一件连衣裙,这件裙子裁剪后由同事帮忙用缝纫机很快就做好了。由于不是亲手缝制,印象不深。她穿了多久,也不知道。但是,它仍然倾注了我对女儿的一片爱心!
   (四)
   我从成都调回来,刚到家时她又不认识我了,其实只分别了八个月的时间。毕竟她年纪太小了,只有两周岁半。此时,我们一家四口人都挤在一个小床上,她妈妈只能带着她的刚出生的妹妹睡觉,是不能同时带着她的。此前,她和她的外婆睡在床的另一头,而我回来之后,她就必须和我睡在一起了,但是她却不愿意。不得已,她妈妈只得在我们这一头把她哄睡着了,然后回到另一头。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在我的怀里,立即哭了起来。这样哭了两、三次,有一天早上醒来,爬起来朝我望了一望,这一次没有哭。于是,她向她妈妈说道:“姆妈,我不哭了!”她觉得自己有了进步,很高兴。从此以后,她就一直跟着我睡(我不在家时就跟着外婆一起睡)。后来她到阜宁读书,也一直跟着我睡,在冬天我总是把被子裹得严严实实,一双小脚紧贴在我的身体上,很快就变暖了,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一直呵护到她十岁才独自睡觉。学前教育是从第一次跟我到阜宁去开始的。
   说起她第一次去阜宁,可真叫人心酸。我连3角钱的轮船费都花不起,父女俩硬是从家里走到阜宁城的——将近40里的路程啊!我们吃过午饭,在下午一点钟上路。开始时,她还能跑一跑,走一走,可是愈到后来就愈不行了,走不动了。于是,她走一小段路程,我背她一大段路程,后来干脆就是我背着她走了。最后,我也背不动了,不得不走走息息,愈到后来休息的时间愈长,其中有一次,在一个水车的车棚(这种车棚现在已绝迹了)里休息了很长时间,父女俩坐在车缘上,我用脚推着地,使车轮转了起来,不但得到了休息,还娱乐了一番,她兴奋得忘记了疲劳。就这样,直到下午五点半,我们才到了我工作的工厂宿舍,整整走了四个半小时(平时我一个人走只需三小时,有时还不到,要看等候渡船的时间长短)。此时,厂里的食堂已经开过饭了,过了吃饭的时间,只剩下了一点点烩饭,父女二人只好将就着吃了一顿晚饭。想上街买烧饼却买不起,因为工资还没有发,身边连吃饭的钱也不够了,粮票则一两也没有了。不多久,我就不得不向厂食堂的事务长借饭菜票(那时,我穷得经常向食堂借饭菜票,她在这里时,我借的就更多了)。亏得我那时人缘好,和食堂人员的关系也非常好,借饭菜票总可以借到。尽管如此,我还是尽我所能买点好的给她吃,她在我这里无疑比在乡下家里吃的要好得多了。
   第一次到我这里来,我没有教她学什么东西,只是在下班后带她出去玩玩。但决不是单纯地玩,我还给她讲故事,讲解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她很有兴趣,非常认真地听我讲每一个故事和每一件东西,还不停地向我发问。有些问题甚至让我感到难以回答,回答太简单了她不满意,撅着一个小嘴不高兴;回答复杂了她又听不懂,当然也就不满意;不回答肯定不行。例如,她在我办公室玩时,问我仪表上的表针为什么会摆来摆去的;继电器为什么会跳来跳去的,等等。我还真是无法回答,于是只好告诉她,这些问题讲给你听,你也不懂,等你长大了就懂了。她当然不高兴,又撅起小嘴,嘴里还嘟囔着。是啊,这等于没有回答。因为我不是一个教育家啊,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使我印象深刻,至今不忘。有一次,我的一个驼背的同事来我这里玩,她看见了立刻问我:“爸爸,那个人的背后为什么多一块骨头呀?”那时,这位同事刚到厂里不久,和我也是刚认识,对他还不了解,她这样发问我深怕恼了这位同事,就连忙对她说:“不能说!不能说!他会生气的!”然后又小声告诉她:“他是驼背。”她又小声问我:“什么是驼背呀?”“就是背后那块骨头是弯的,不是多一块。”“为什么又是弯的呀?”“他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的。”她于是就不再问下去了,再问下去我也没法回答了。动笔写这件事的前几年,我的这位同事曾亲自告诉我,他的背是幼年时在大人的肩上摔下来跌弯的,不是“一生下来就是驼背”。
   有一年夏天,她发了高烧,又害了红眼病。她的二舅特地把她送到我这里来就医。我立刻送她到医院去打针吃药,病很快就医好了。当时她穿的就是我给她做的那件裙子,虽然发着高烧,又害着红眼病,她却满不在乎。刚到我这里时,她好像显得有点害羞,又好像是玩世不恭的样子,总之,和第一次来的表现不一样。病好之后,她在我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以防止病情反复。这时,我开始教她认字和简单的数学。教了一段时间,她的进步还算快,但后来发现,她终于不如我所愿了。教过的字有时记不住,思想有点不集中。我记得当时教她认数字时,从1到5(也可能是一到五),她记得很快,一两遍就记住了。但6以后她就再也不愿意记了,当然也就记不住了。为此,我曾严厉地训斥了她一次。她的自尊心很强,训斥了几句以后,就不肯再学了,我不得不暂停对她的启蒙教育。现在想起来,也怪我的心太急,教育方法又不得当,幼儿教育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毕竟她才三周岁!三岁的孩子还不怎么懂事呢,这个年龄应该以玩乐为主,而此时教她识字,应该寓教于乐才是。学习也可以成为她的一种乐趣,但要慢慢地进行,因为学识字毕竟是件枯燥无味的事,不如到处跑、跳、做游戏和玩其他东西有趣。要想使学习成为她的兴趣,我意识到首先必须要早,即在她刚刚会玩的时候就要开始,让学习知识在她脑子里“先入为主”,这一点我做到了;其次要有耐心,慢慢地把“学知识”这件事融入她的日常生活,成为她的乐趣之一,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回到乡下之后,我把她在我这里启蒙认字的情况告诉了她妈妈,希望她妈妈继续教下去。一周以后我回去,首先关心的是她学习的情况。果然,在她妈妈的耐心指教下,她有了很大进步,认识了很多单字,简单的数学运算也会做了。还是她妈妈有耐心,终于在一周之内使她达到了我的要求。
   那次生病来我这里,除了教她启蒙识字外,我还教她唱歌。教的第一首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我教了她几遍,她就会唱了:“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满胸怀,……”她歌词记得很牢,唱的调不够准,但还是有那个调儿的意思。回到乡下,只要谁叫她唱歌,她马上就唱起这首歌,几乎是有求必应。不知什么时候,她终于不再唱这首歌了,我也没再教她。毕竟我也不擅长歌唱,只是懂得一点点而已,所以我也不指望她将来当歌唱家,仅是作为一种早期教育的手段而已。我也知道,她没有歌唱的天才,也没有一个好的歌喉。所以,我很快就不教了,她也不再唱了。但那首歌对她早期的智力发展和陶冶她的情操或多或少还是有帮助的。
   学前教育我仅仅为她开了个头,大量的工作是她妈妈做的。那时,她的妹妹还很小,我们因此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教她。
   我调回阜宁之后,经济上好了一些(无谓的开支少了),我们两个大人也安心了。所以,她妈妈对她的学前教育抓得还是比较紧的。自那次开始以后的第三周,她已经会做简单的除法了。那次我到家,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十二除以六是不是等于二呀?”这当然是她妈妈教的。她非常高兴,也感到自豪,所以我一到家就赶紧告诉我:你看,我已会做除法了。加减乘除她都会做了,那天晚上,她还告诉我,她认识了很多字,也会写很多字。只是她的名字太复杂,暂时还不会写。这时,她还不到四周岁。显然,她的学习能力已经超过大多数同龄孩子了。这些发现使我十分惊喜,也促使我更加下决心抓紧教育,使她提前上学读书。这以后,她的进步更快,启蒙教育可谓一发不可收,连一年级的课本也学了不少。到了临近上学的那一年,她已超过当年一年级的学生了。
   那个年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虽然主食品很便宜,如大米只有0.12元一斤,但副食品和工业用品却很贵。因为我们很穷,她和她的妹妹很少有零食吃。我偶尔带点回去,数量很少,比如十几片饼干或十几个水果糖之类。尽管这么少,她和她妹妹仍然还是很高兴的。
   有一次回家之后,我准备回县城,她跟着我,要随我到县城来,并且嘟囔着说妈妈和外婆不喜欢她了。我听了之后非常吃惊,我当然不相信她妈妈和外婆不喜欢她,但是,她肯定有了这种感觉,否则她是不会无故这么说的,其中必定有原因。我当即对她说:“妈妈和外婆不会不喜欢你的,不会的!等以后再到爸爸那里去,听爸爸话。”就这么安慰了她两句,她也就没再坚持要跟我走,而且她就提过这么一次,以后再也没有提过。后来我想,自从她妹妹出世之后,她妈妈和外婆太忙了,对她妹妹自然要照顾得多一点,对她照顾得少一点;吃的东西给她妹妹多一点,给她就少一点(因为数量太少啊),这是正常的,因为妹妹毕竟比她小两岁。而一贯受宠惯了的她,现在突然受到了一些冷落,心理失去了平衡,就感到好像妈妈和外婆不喜欢她了。
   自那次以后,尽管我非常困难,我都尽力争取每次回去都带些东西给她们吃。而当我临走时,她总是要提出下次要带的东西。有一次,她对我说:“我要高级糖,还有饼干和小瓜。”我后来就真的买了这些东西带回去。所谓高级糖,就是现在的大白兔糖,当时要2元多一斤,对于那时的收入水平来说,实在太贵了!当时只能认个数买,根本买不起一斤大白兔糖;饼干也只能买二、三两;小瓜也只能买两、三条。

共 59847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12
转到
【编者按】傅冬老师的这篇散文洋洋洒洒五万余字,通看一遍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由此看出作者在编撰此篇散文时不光是耗时长久,更主要的是倾注了满腔的父爱和心血。原本起伏跌宕的经历被作者淡定的笔触显得有些平淡,对于习惯现代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讲,或许会以为寡淡无味。编者作为60年代初出生的人,对作者的长女出生成长经历感同身受——那不避风雨的陋室,医疗的条件的粗陋,不便的交通,紧缺的物资供应,让作者的长女健梅从来到这个世界起就要接受一次次的死的考验与天择的筛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不吝篇幅加以赘述,不是作者有意自述其育女之苦,而是还原生活的本色。作者在当时又算是国家干部和尖端技术人才,收入相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不菲的。但是仍然显得捉襟见肘。作者在工作事业与家庭间辗转奔波,父女之情在这种艰辛的生活犹显珍贵——孩子的咿咿学语,蹒跚学步,都会是父亲在艰难生活的甜蜜的幸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者的长女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慢慢成长,耳闻目染地接受着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明事理,重亲情,有担待。突出的学习成绩,飞跃的进步,卓越的工作都是对艰难困苦最好的馈赠,也是对作者呕心沥血养育最好的报答。作者的这篇散文对于今天许多父亲借口挣钱为孩子从而只生不养的父亲不能不说是一种善意的劝诫,对于孩子有生就得养,无所谓条件优劣而加以区别,艰难中也可以培育栋梁材,寒冬里腊梅才能怒放生命灿烂。只有担待的父母有担待的养育才能培育出有担待的子女,作者的一生告诉我们这个简单朴实的道理,这是本篇散文的灵魂。对于单独子女乐享“丁克”之悠闲而不乐意抚养新的单独孩子的社会倾向也是一种很好的鞭挞。全篇散文浸满了盈盈的父爱。对于作者这腔深情编者深有同感,也曾经著有拙文《写给女儿》:当我题上《写给女儿》标题时,时间显示为0:48。不知咋的,今年,你父亲特别显老。总感觉心力不济,睡眠三、四个小时后,就难以入眠。女儿已大了。尽管你做得很好,但为父时时牵挂着你。牵挂你能否在塞上江南健康、愉快学习;牵挂你能否勇敢踏入社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牵挂、嘱咐似乎都是那样苍白!为父就把你在我脑海中的记忆,简易叙述,填补你因年幼而致的记忆空白吧。我想,女儿一定会喜欢。我和你妈在恋爱时,就憧憬着——我们会生育一个漂亮、健壮的小子,谱写我们生命快乐的乐章!你有生命迹象(胎动)时,我就判定你是一个女孩。但是,我还是奢望判定是错的。你妈身怀六甲时,胎毒使她改变姑娘时的柔美。微挺着肚子,斜靠在藤椅上又哭又闹地冲我发脾气。你生下的那天,我记忆犹新——你妈去县里中师进修考试回来,又不知咋的,哭哭啼啼吵着要回龙塘学校去,被我强力制止。在我们学校单间宿舍里,我克制地任由她吵闹。我必须顾及她肚里的你啊。大概过了一小时多吧,你妈开始喊肚子痛,我想一定要早产了。我俩知道离预产期会有两个月。定是那汽车颠簸所致。我抚着你妈到了区医院,在现在的派出所的乱石头房子里。你妈佝着身子,呻吟着乱转了一个多小时。护士避开我对你妈说,这样的早产儿,最好不拣。我俩说,那不!由于你小,一露头就侧着身产下了。我捧在手上,好干净的一个女孩!眨眨眼,啼哭一两声就入睡了。你妈因产后大出血,医生又找不到出血点,一直躺在手术台上。她扭头对我说,去把幺儿抱过来,她一个人在那边屋里,怕。我把你放在手术台的右侧。你妈流了好多血,那揩血的手纸倒了七次。你妈的凝血机制差,宫颈口一小口就血流不止。你七个月了,我们一家在老家过年。一家人开玩笑,拿称来,看麦儿有好几斤。一把小称钩裹你的小毯,一过称。哈哈——七斤二两!那时你妈带你在龙塘教书。一到星期五,就开始啼哭,一直哭到第二天中午就不哭了。那是因为我下午放学后要上龙塘,一家三口要团聚。你妈天天都在给你织毛衣,把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走路了,我一上龙塘,你戴着小白兔毛线帽子,系着有“小宝宝”的围裙,张开两只小手,叫一声爸爸,就扑向我的怀里。你妈去县进修校学习时,我在中学边上课边带你。那时你虽然才牙牙学语,就很明白爸爸的意思——爸爸上午有课时,我说,幺儿,爸爸上课,你睡觉觉啊。你会懂事地点点头。下课回来看你,你多是香香地睡着!有几次,你没睡,躺在床上,睁着一双灵灵的眼睛望着天花板,连被子都未打开。下午,我上课,你会在沙坑边用小手抓沙石玩,直到下课铃响,才跑过来吊着爸爸的脖子。有一天,下雨,我在教室守着学生上自习,扭头一看,你从屋里出来了,站在通道口,痴痴地望着那哗哗的大雨。那一瞬间,爸爸流泪了!爸爸累了,躺在床上睡着了。当电视剧《渴望》主题曲一响,你就使劲地摇我醒——爸爸,爸爸,脱望,脱望。你把“渴”念作“脱”。你让我尝到了作父亲的甜头。 我从未给你买过玩具。但是,屋里的(除火、电外)都是你的玩具。有次,我总也找不到钥匙,把门锁换了。过了几个月,扔烂温水瓶时,才发现钥匙被你丢进去了。你一岁零八个月就进的幼儿园。第一天,我守了一节课,下课上厕所,你就推我回家,说,你要上课。我当时甭提有多高心了!你一定不记得,那次,你怕药苦,发着烧,硬不吃药。爸爸劈头将那碗糖水泼了你一身。要你独自去医院打针,你哭哭啼啼的还是把针打了。女儿啊!别怪爸爸心很,人有时就得狠狠心,挺挺就过了。你也别怪爸爸把你送到遥远、寒冷的北方。你叫麦子啊。麦子最适宜在北方成长。在收到北方民族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前夜,爸爸梦见在岩西中心校的老礼堂,飞入一条银光闪闪的雌龙,口含一赭黄的鳄鱼。第二天,在中学的中国地图瓷砖画前,见甘肃如龙,宁夏如鱼。你命中该到塞上明珠银川求学,何悔之有?爸爸经常在思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现在,我明白了。我就是我,我也不是我。我是先辈的延续。你是我的延续,你是我出发而迈出的第一步。本篇散文以QQ日志形式发表在空间日志栏里,配以腾格尔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较有震撼力。但与作者的本篇散文中的情怀实乃“小巫见大巫”。一篇充满怀旧的现实主义的散文。极力推荐!【编辑:皂角树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1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4-01-09 11:50:46
  一篇感人至深的醒世散文,在“单独”生育的社会背景下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2 楼        文友:冰梅        2014-01-09 12:09:03
  感谢傅冬老师致稿心音,祝老师家庭幸福安康!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3 楼        文友:傅冬        2014-01-09 16:42:33
  深深地感谢树人朋友辛苦的编辑,这么长的文章,看一遍都不容易,何况还要审查、修改和纠错!
   要说情怀的叙述,树人朋友说反了,我那洋洋数万字远远比不上你的几百字写的好啊!
4 楼        文友:傅冬        2014-01-09 16:46:27
  谢谢冰梅社长的祝福。投稿是应该的,只要身体还好,我还会再投稿的。
5 楼        文友:傅冬        2014-01-09 16:50:57
  谢谢树人朋友为我的文章定题,你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的人,不愧为优秀编辑!
6 楼        文友:冰梅        2014-01-09 19:43:12
  感谢傅冬老师的散文,亲情感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特别感谢树人的辛苦编辑,道一声:辛苦了。这么长的编者按可见付出多大的心血,和散文珠联璧合,相映成辉。感谢两位,问好两位。祝福你们,你们都是心音的骄傲。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7 楼        文友:傅冬        2014-01-10 10:28:44
  谢谢冰梅社长的再次点评!谢谢你的尽力推荐!我非常高兴和感激!
8 楼        文友:傅冬        2014-01-10 10:33:17
  为我的文章加精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养育子女经验的肯定,谢谢江山的编辑们!
9 楼        文友:石寸雨        2014-01-23 12:54:42
  老师您好,欣赏文章的同时,是对您深深的敬意!能把孩子们的出生如此细密精彩地记下来,实实不容易,您的写作精神,对文学的追求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攀登文学的座右铭。
   春节又到了,提前给您拜年问好,祝您们全家幸福团圆,祝你们老夫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健康硬朗!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10 楼        文友:傅冬        2014-01-23 15:01:53
  谢谢石寸雨文友的点评和鼓励!谢谢你的祝福!你的写作精神才真正值得我学习,你很是了不起!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