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梧桐随笔】小说的创作体会

精品 【梧桐随笔】小说的创作体会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61发表时间:2014-04-24 11:55:29

【梧桐随笔】小说的创作体会
   常常会听到观众批评某一部影视作品不符合逻辑、太假。明明本来就知道是假的,是虚构出来的,怎么会有指责太假?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不然,观众知道是演戏,演戏当然就是假的。可你演的谁,演的什么背景下?那么你应该符合你演的那个人的生活,你不能让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人,说出21世纪人的语言来。也不能让一个21世纪的人,穿着18世纪的衣服。除非你是穿越,就是穿越也是要将其中的客观性和逻辑性的。
   虚构是不等于可以胡编乱造的,这就是底线。
   一部小说的情节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于中国读者,因为中国人注重的是情节,也就是可看性。你的情节必须引人入胜,读者才会买单,就这么简单。
   所以对于一个作者,除去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再就是情节设计了。在这个问题上别人谈不上成功的经验,只能有些体会和想法而已。
   情节设计的几点体会:
   在情节设计中,第一要紧的是,设计一个扣人心弦的事件开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造成扣人心弦的可能。比如前面举过的短篇小说,就不可能造成这样的开场。即便如此,开场也要精心设计。我们回忆一下,那个短篇的开场:拥挤不堪的上海地铁早高峰,打开车门后一老一少的抢行、抢座。这就是开场。这个开场一般会造成的悬念已经垫铺好了,在经过千辛万苦得到的座位自然是很宝贵的,那么面对其他需要的人视若无睹,也就可以理解。因为符合正常逻辑,这叫情理之中。然而作者要设计的恰恰应该是意料之外。于是,情节开始发展。更多的人上车,出现了需要让座的抱孩子的老妇人和年轻母亲。年轻人真是视若无睹,老人主动起身让座。这是第一个意料之外。在接下来,在老人这个举动的感召下,在外地人的声声赞美中,刚刚不顾一切抢行抢座的女孩子起身让座了。这是第二个意料之外,这个比第一个更加重要,因为这里才是主题需要,伟大是可以传承的。还有第三个高潮的意料之外,女孩子的一声“谢谢”。她有没有理由说声“谢谢”?有没有必要说这声“谢谢”?当然有,只要你明白了她是谢的什么,就理解了。
   前面还有一个例子,是长篇小说《玲珑玉女》的情节开场,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这里不再详细分析了。这要开场就是为了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情节创作的第二个要素,是制造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一个未知的可能性。在小品和相声,以及一些说唱类艺术形式中称之为“包袱”。这是文学艺术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做包袱,或者说制造悬念,是有效形成文艺作品看点的重要手段。要做好包袱,是需要功力的。你的包袱没有做好,别人不打开,就会猜出里面是什么东西。你觉得他们还会有兴趣打开这个包袱吗?同样,你制造出来的所谓悬念,完全没有让读者去猜想的空间,那么,他一定不会把这本书读完。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悬念,才会让读者对结果产生强烈的欲望?起码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个,结果是多种可能的。
   也就是悬念后的发展,不是唯一模式,它很可能存在三种,甚至三种以上的结果。
   这些可能性才是读者想去了解的悬念。好奇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中国人最为突出的一种特点。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看小说注重情节的根本所在。
   第二个,结果要有新意,不要设计那种读者最容易想到,最常见的模式。
   要记住,你每一次揭示前一个悬念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后面新悬念的产生。所有你的结果应该充满新意,完全不在读者常规逻辑思维考虑的可能性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差别。前一种,很显然就是有悖常理的,而且读者一看就知道你会怎么编。这样的悬念,与其有,不如没有。只有后一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也就是完全符合逻辑,恰恰你想不到,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读完后,读者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有想到?”这就是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个,悬念可以充满奇特和新意,但是一定有严密逻辑性。
   不能有悖人伦常理的想当然编造,也就是存在发生的可能性。符合生活发展的规律。包括那些鬼怪、穿越、玄幻类作品,也有一种自身需要遵守的规律。
   上面说的是对悬念结果的设计,其实不仅是结果需要精心设计,就是悬念制造一开始,就需要作者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就好比一块包袱布,你要考虑用一块什么颜色、什么花型、什么款式的包袱布,是素雅型,还是华丽型?包袱布造成的直接视觉冲击效果,已经开始影响观众和读者,对包袱里面东西的兴趣程度。在打一个比方,好比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才会勾起人的食欲。一看就倒胃口的饭菜,谁会去吃?
   当然这块包袱布设计什么样子,什么花型、什么颜色,是要和你给什么人阅读有直接关系的。也就是你为自己的作品设计什么受众面?给什么人看的东西,你设计什么样的悬念。千万不能指望自己的作品,上到七八十的老头老婆,下到七八岁的童子,是人都爱看。也别认为自己的东西好到走卒贩夫和达官贵人,时尚女郎与书生夫子可以都接受。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作品,就是世界名著也做不到。鲁迅有句著名的话“贾府里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同样可以用到这里。不同的受众对象,只会接受不同的作品。所以你的作品需要确定针对性。这层包袱布好看不好看,是这一类人说了算。比如,你整一个大红大花的玩意儿,你应该准备给喜欢二人转的东北人看,要是你指望这样的东西,江南水乡的南方人也会喜欢,那就是痴人说梦。再比如,你的小说带有明显的章回小说,半文半白的书生学究气,应该考虑自己的受众对象是中老年,不是那些喜欢快节奏,跳迪斯科的朋友。悬念这层包袱布就这么个特点。你必须制造出,你希望接受的受众面,最会产生强烈了解欲望的悬念来。只有这样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具体的例子很难举,这是一种个人体会。比如前面举过的例子《玲珑玉女》,这是一部章回式小说,有一点点文夹白,不一定符合所有现代年轻人的口味,可也不一定是所有中老年都喜欢的内容。应该更适合有些文化知识,也比较喜欢读写历史的一类读者。这部长篇小说的开头,就设计了一个可以产生不同可能性的悬念。
   在玲珑镇的一座叫“北雪晚晴”的桥上发生了一场车祸。一个美丽的姑娘被惊马撞飞了。这是悬念,会有很多的可能性,另外读者也会对,姑娘是谁?是谁的马撞飞了姑娘?姑娘是伤了,还是死了?如果是伤了,什么人救了她?如果是死了,死以后会有十分故事发生?如果姑娘得救了,救了姑娘的人是不是就会因为英雄救美开始演绎爱情故事?等等、等等。下面就要看作者怎么去突破常规定式,用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来给读者创作奇迹了。
   我选择的是让她被人救了。这可能看上去是有点落俗套,其实不一定。因为救她的不一定和她发生故事,或者不一定马上演绎一般可能出现的模式。当然你可以选择让她先死,然后穿越、重生等多种可能。因为既然是在整部小说开始出现的重彩浓墨的人物,是不可能让她马上彻底在书中消失的。她只能活着,不管用什么方式。这也是小说自身一种逻辑性决定的,否则,你属于愚弄读者了。
   人救下来,才会有后续的情节发生,才需要告诉读者,她是谁?是谁撞了她?是谁救下她?又是谁和她继续以后的故事?这就是小说的开始的悬念需要做好的各种垫铺。我可以肯定一点,你假如在读,或者现在去猜,你一定不会猜到,这位一开场就出现的女子,究竟会和谁,将曲折的爱情故事演绎到终曲?这绝不是大话,因为随着这部长篇小说后续情节的开展,我这个始作俑者,自己也在受到了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自身发展变化的钳制,并不能现在就给她确定一个最后的结局。
   关于小说的情节,就谈这些个人看法,肯定不全面,只是老朽一些肤浅的认识罢了。
  
   小说创作的环境问题
  
   什么叫小说的环境?其实所谓环境,就是小说中的人物,演绎故事情节的场所。就好比戏剧作品舞台上的背景一样,也就是小说故事的舞台。这个舞台非常重要,什么样的人物故事,就需要什么样的舞台。一部优秀作品的环境,可以让人身临其境。现在又不少小说,非常不重视这个必须的舞台。在他们的小说中,你会觉得所有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都是不着地气的,虚虚地浮在半空里。因为你看不到环境,好像这些人物故事是发生在空气里。你别不服气,看看现在又大量的小说,完全不做环境交代,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凭空产生了。我们在看看那些经典的作品,比如《红楼梦》,有大量的文字在交代这个大故事的环境,以及每一个故事和人物的环境。先来看看下面这段: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段文字是林黛玉第一次走进贾府时,所看到的情景。作者用细致的笔墨描述了一个大家族,皇亲国戚的府邸,从大门外至大厅。包括那些家丁小厮、婆子丫鬟。这样的描写,在读者面前就仿佛一幅展开的画卷,叫你身临其境。“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非常清晰的路线图,一道门,一条廊。一个屏风,包括屏风的材质。后进的小厅数量,厅后的正房大院。按照北方的四合院,这正房大院就已经是第三进了。这里是五间的上房,也是富贵人家四合院的标准模式。因为是上房,所以雕梁画栋。旁边还有穿山游廊和厢房。游廊下面挂着各类鸟笼。这里就是《红楼梦》里主要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可谓一清二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再看一段: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是大观园里的“有凤来仪”。如此精细地描写,你不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这座幽静的园林吗?
   我在小说的创作中,也曾做过这类的尝试,不一定是成功的范例,更加不可能与名著比肩。不过既然要谈体会,总要有自己的实践拿出来做个例子才有说服力。下面是《玲珑玉女》的开篇:
   ……
   玲珑镇,就是这样的一座小镇。它的东南比邻太湖,西侧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向北不足百里,便是浩荡从西而来的长江。又有三条小河分别从镇子的正北、东北和西北,分成三个方向,穿过玲珑镇流入太湖。正北是梅红河,东北是玉溪,西北是青玉河。
   镇子里水网纵横,桥梁密布。在玲珑镇,有一条街,必有一条河。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巷背后,也总隐藏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差不多的人家,都是前门开在街巷上,后门却是一座小码头。码头上拴着自家的小船,少则一条。较为殷实的人家,常有三五条之多。若是镇上的大户人家,那后门口的码头上,更是帆杆林立,密密的停满了上下货物的船只。
   玲珑镇上的河流就像人身上的血脉,供输着小镇数百年生存发展的养分。这些河流就是玲珑镇的生财之道。
   玲珑镇有四条大街,两条东西走向,两条南北延伸。正好像个“井”字,把个玲珑镇划成了九个区域。位于正中便是玲珑镇上最繁华,最热闹的中心—芙蓉场。其余四个正东南西北的区域,各自形成了一种特色。
   ……
   玲珑镇西面,说起来就实在不好听了。在那里集中了所有的妓楼、赌坊和烟馆。那里是玲珑镇上典型的销金窟,常常是通宵达旦笙歌燕舞。每到黄昏之后,入夜时分,便可以看见一个个浓妆艳抹的妖艳女子,站立在街边、巷口,朝过往的男人们,丢出一声声又嗲又糯的江南吴语,引得那些街痞混混们发出淫狂的怪笑。那幽暗的巷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是高挂着一盏盏的红灯笼。半开半合的门里,传出一阵阵放荡的浪笑。

共 2268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位德艺双馨,着作等身的长者。作者在本文中,怀着对事业执着,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将自己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理解,以及自己在创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出来,这种赐稿的品质,令人肃然起敬。作者在文章在认为,中国的小说发展虽不及诗歌与散文,同样是源远流长。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即是表现人物活动的学问。因为人物的活动的活动,集中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即是情节,人物的一切活动总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社会学家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在文学理论中,人们把构成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并显示其基本特征的主要因素概括为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基本要素。而构成小说这种文学式样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小说的内容因素,包括小说的素材、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二是小说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说的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技巧等。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才把最能显示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独特性的人物、情节、环境称为“小说三要素”。在此基础上,作者以演绎推理的手法,先将自己概括的文艺理论抽象出来,然后又用具体的典型的作品以及自己的创作为例,加入论证。论证严密,观点精准,理论高深,层层深入,最后推导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的结论。本文既是学习文学理论的好丛书,又是习作者写作入门的教科书。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晚霞晓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425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4-24 11:57:10
  作者以演绎推理的手法,先将自己概括的文艺理论抽象出来,然后又用具体的典型的作品以及自己的创作为例,加入论证。论证严密,观点精准,理论高深,层层深入,最后推导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的结论。本文既是学习文学理论的好丛书,又是习作者写作入门的教科书。欣赏老师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0:32
  见笑见笑,一点个人体会而已。
2 楼        文友:梧桐文苑        2014-04-24 12:25:36
  江山风水地,佳木择地依。文文皆相重,桐凤两相宜。欣赏老师佳作,江山因你而精彩,梧桐因你而骄傲!问候江社。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0:53
  谢谢你。
3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24 12:47:10
  作者的文章就是一部小说写作的教科书,既有名著的例子,又有自己文章的剖析,小说三要素,介绍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让人一看就懂。虽是高屋建瓴,却无阳春白雪之嫌,不卖弄,不浮夸,实在得很!学习了,欣赏了!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1:14
  谢谢何君
4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4-24 14:03:17
  这篇小说随笔论证严,观点准确,是作者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的心得;也是读者学习文学理论的好文章。欣赏老师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1:52
  谢谢吴社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4-25 06:52:17
  恭喜江社又摘一精,谢谢!问好,祝创作丰收!
6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4-25 08:17:21
  恭喜江社获得又一精品,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2:18
  谢谢了。
7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4-06-02 06:47:27
  认真拜读,获益匪浅,看你说真奇怪,昨天不是没有推荐吗?怎么今天全推荐了呢来老师不但是大家,而且是杂家全家,对各种文体,都了然于胸,实在令人佩服,向您学习,盼以后能多多指教。
回复7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6-04 08:14:23
  你太客气了啊。
8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4-06-09 15:27:32
  再次前来,发现上次留言的时候,怎么中间居然多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而那句话,实际是我跟另一个网友的聊天语言,如此粗枝大叶,实在不好意思,望老师见谅。文章虽然读了不止一遍,但真正到了自己身上,真正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还是困难不少,只能继续多向你们学习和请教了。
9 楼        文友:風滿樓        2014-07-30 10:08:09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教了。
   代表全体初学者向您致敬!
一个挣扎在边缘地带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7-30 11:35:39
  太客气了。
10 楼        文友:上官亲民        2015-04-26 20:06:18
  来学习了!祝福满满
上官亲民,本名张珍,男,1980年生,河北省平泉市人。诗词创作者。出版诗集《诗咏天台山》。其作品《上官亲民诗词十首》在2016年“大好河山”中华全国诗文联赋大赛暨徐霞客文学奖征文中获“诗词”组银奖,出席了“相聚天台山”首届全国诗文大会。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