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梧桐随笔】小说的创作体会

精品 【梧桐随笔】小说的创作体会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66发表时间:2014-04-24 11:55:29

【梧桐随笔】小说的创作体会
   ……
   玲珑镇北面,有座跨着两道河的“十”字桥,架在西街北头。这里是玲珑镇北街与西街的交叉点。这石桥造得气势恢宏,又高又大。桥栏上雕刻着各种玲珑镇的景观和飞禽走兽,图案精美,栩栩如生。像这样的石桥,玲珑镇共有四座,外形貌似相同,只是上面的石刻竟毫无雷同之处。站在桥头,玲珑镇景色尽可一览无余,乃玲珑镇著名的景观之一。
   这四座石桥各有一个雅致之极的名字。南街与东街交叉的叫“南海观潮”;与西街交汇的叫“西山望月”。北街交叉东街的叫“东临霁雾”。这北街与西街交会的,便是“北雪晚晴”。黄昏时分立于此桥,南望玲珑镇,似有朦胧水气,将全镇笼罩。看上去微微泛蓝,仿佛镇子里的建筑被一层薄薄的白雪覆盖。也难怪镇东的文人雅士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这段文字的第一节,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玲珑镇的地理位置。第二节是江南古镇的主要特点定位:水网密织。水道、河流是水乡古镇的命脉。第三节是古镇的格局。第四节是其中西栅的环境描述——烟花柳巷之地。第五节是关于玲珑镇的古桥特写刻画。应该算是非常细致了。这里附带说明一下:小说中的玲珑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因为小说的环境,和小说的人物、情节一样,是虚构出来的。所有你不可能真的找到一个玲珑镇。就像小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那是曹雪芹笔下诞生的,不是现实。可很多人却偏要去考证,这座大观园究竟在南京,还是北京?又是北京的那座古宅?岂不是荒谬之极?当然,小说这类环境刻画,可以有一个或者几个现实中的原型,作者就是根据原型,重新构思创作出来的。这一点也和小说人物、情节是一样的,一般的小说都会根据一个现实故事,或者现实人物的原型,重新创作出小说人物故事来。
   现实中肯定是没有一个玲珑镇存在的,但是,假如读者去过南浔镇、乌镇、湘西的芙蓉镇,或者其他水乡的古镇,你一定会感到玲珑镇与它们是那样的相似。一点不奇怪,我在构思创作这个玲珑镇的时候,故乡南浔镇,就是主要原型。不仅是地形地貌,古镇基本结构,就是风土人情,已经经济结构,也是参照的南浔镇。当然还融入了像乌镇,以及芙蓉镇的许多特点。这就是创作,创作就是源于生活的,是将现实生活的许多特点,集中起来表现的,所以它又是高于生活的。
   我们要想写好环境,当然第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观察。一定要学会用一个作者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当然,也可以是一种摄影者的眼光。道理一样的,就是要善于捕捉。不仅去捕捉那些展现在自己面前的精彩瞬间,更要学会去捕捉生活的细节,细到屋顶的一砖一瓦,花草树木的一枝一叶,小猫小狗的毛发颜色,人物形象的一颦一笑,以及服饰上的花纹图案,颜色,还有眼睛的颜色,眉毛的长短、粗细,一颗痦子长在什么地方。因为你只有学会这样细微的去观察,你才可能有大量素材的积累,有了大量素材,你才可能在创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环境描写的具体笔法,其实就是铺陈状物,就是曾经谈到诗歌创作时的赋。通俗一点就是用准确细致的笔法,刻画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国画有这样一句话:“宽可走马,密不透风”,什么意思?就是需要宽松留白的时候,你就要学会大块留下空白,需要细微描绘的时候,就要练针的缝隙都不留下。对于文字创作同样如此。所以我们对环境的许多细致描写一定要到家。
   下面还是《玲珑玉女》中的片段文字。
   玲珑镇西街上,一架华贵的马车由南向北驶来。这架马车,梨花木打造的车厢,漆得油光瓦亮的紫红色。车厢两侧雕龙刻凤,厢顶鎏金烫红。车窗挂着两层帘子,外面一层是江南著名的绣花织锦缎,里面还有一层豆青色的细纱帘。隐隐透过纱帘,见车厢里坐着个公子哥。一身翠绿锦袍,头戴紫金头冠。冠上垂下两绺大红流苏,胸前一把黄腾腾的赤金配锁。
   当然你可以只写这段话第一句,“玲珑镇西街上,一架华贵的马车由南向北驶来,车厢里坐着个公子哥”。把157个字,压缩成32个字。这是现在很多新手的方式,你觉得这样的书有看头,还是用157字有看头?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是,按照小说的要求,肯定是用157个字。因为这样才符合写活环境,写活情节和写活人物的要求。因为真实的生活中。既然是一架华贵的马车,那么华贵也不是泛泛而谈的空洞的一个词,而是需要有内容去充实体现出这份华贵来。所有这里才会极为细致刻画这部车。从车的木材,到油漆装饰,处处都要突出华贵。为什么需要这样?这样才能突出车主人是江南富商,是玲珑镇巨富之子。什么叫形象思维?就是这样的逻辑思维方式,不是空洞的说教与直白的简单叙述,而是通过许多真实细致的描述,让读者自己去感受。你写一个美女,不需要用美这个字,而是用具体化的描述,从眼睛鼻子写到耳朵嘴,从五官写到四肢体态,在加上语言和动作,她自然就把美展示给读者了。
  
   到此,我对小说创作的体会,基本说完了。最后想说明一下:我不是成名作家,也没有成功的作品。但是我有自己实实在在,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条漫长的文学之路。这条路上每一个脚印都是真实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从第一次正式拿起笔,学习创作的那一天起,走到今天,至少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对于我,文学创作永远可以是一个梦想的天堂,我在这里有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当然这一路走来,不知有过多少挫折与失败?所有的失败,也许都伴着眼泪与汗水。我却从来没有退却,也没有气馁。因为文学创作对我已经不是手段,就是目的。我可以在这片只属于我的领地里,享受着这个过程的花好月圆,也心甘情愿地区经历其中的甜酸苦辣。
   今天写出自己对文学创作方面的体会(包括杂文、散文、诗歌),就算对自己一个总结。如果可以给其他爱好文学的朋友,有一点点的作用。我将十二万分地高兴。
   2014年3月10日完稿于上海九亭绿园斋
   江南忆雪,又名江南铁鹰

共 2268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2345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位德艺双馨,着作等身的长者。作者在本文中,怀着对事业执着,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将自己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理解,以及自己在创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出来,这种赐稿的品质,令人肃然起敬。作者在文章在认为,中国的小说发展虽不及诗歌与散文,同样是源远流长。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即是表现人物活动的学问。因为人物的活动的活动,集中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即是情节,人物的一切活动总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社会学家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在文学理论中,人们把构成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并显示其基本特征的主要因素概括为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基本要素。而构成小说这种文学式样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小说的内容因素,包括小说的素材、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二是小说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说的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技巧等。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才把最能显示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独特性的人物、情节、环境称为“小说三要素”。在此基础上,作者以演绎推理的手法,先将自己概括的文艺理论抽象出来,然后又用具体的典型的作品以及自己的创作为例,加入论证。论证严密,观点精准,理论高深,层层深入,最后推导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的结论。本文既是学习文学理论的好丛书,又是习作者写作入门的教科书。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晚霞晓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425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4-24 11:57:10
  作者以演绎推理的手法,先将自己概括的文艺理论抽象出来,然后又用具体的典型的作品以及自己的创作为例,加入论证。论证严密,观点精准,理论高深,层层深入,最后推导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的结论。本文既是学习文学理论的好丛书,又是习作者写作入门的教科书。欣赏老师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0:32
  见笑见笑,一点个人体会而已。
2 楼        文友:梧桐文苑        2014-04-24 12:25:36
  江山风水地,佳木择地依。文文皆相重,桐凤两相宜。欣赏老师佳作,江山因你而精彩,梧桐因你而骄傲!问候江社。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0:53
  谢谢你。
3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24 12:47:10
  作者的文章就是一部小说写作的教科书,既有名著的例子,又有自己文章的剖析,小说三要素,介绍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让人一看就懂。虽是高屋建瓴,却无阳春白雪之嫌,不卖弄,不浮夸,实在得很!学习了,欣赏了!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1:14
  谢谢何君
4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4-24 14:03:17
  这篇小说随笔论证严,观点准确,是作者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的心得;也是读者学习文学理论的好文章。欣赏老师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1:52
  谢谢吴社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4-25 06:52:17
  恭喜江社又摘一精,谢谢!问好,祝创作丰收!
6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4-25 08:17:21
  恭喜江社获得又一精品,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4-25 10:52:18
  谢谢了。
7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4-06-02 06:47:27
  认真拜读,获益匪浅,看你说真奇怪,昨天不是没有推荐吗?怎么今天全推荐了呢来老师不但是大家,而且是杂家全家,对各种文体,都了然于胸,实在令人佩服,向您学习,盼以后能多多指教。
回复7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6-04 08:14:23
  你太客气了啊。
8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4-06-09 15:27:32
  再次前来,发现上次留言的时候,怎么中间居然多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而那句话,实际是我跟另一个网友的聊天语言,如此粗枝大叶,实在不好意思,望老师见谅。文章虽然读了不止一遍,但真正到了自己身上,真正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还是困难不少,只能继续多向你们学习和请教了。
9 楼        文友:風滿樓        2014-07-30 10:08:09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教了。
   代表全体初学者向您致敬!
一个挣扎在边缘地带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7-30 11:35:39
  太客气了。
10 楼        文友:上官亲民        2015-04-26 20:06:18
  来学习了!祝福满满
上官亲民,本名张珍,男,1980年生,河北省平泉市人。诗词创作者。出版诗集《诗咏天台山》。其作品《上官亲民诗词十首》在2016年“大好河山”中华全国诗文联赋大赛暨徐霞客文学奖征文中获“诗词”组银奖,出席了“相聚天台山”首届全国诗文大会。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