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西藏印象(散文)

精品 【雀巢】西藏印象(散文)


作者:独上月楼 举人,390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37发表时间:2015-01-16 10:23:56
摘要:“再好的图片,都无法表现西藏的绚丽;再美的文字,都无法表达西藏的内涵。关于西藏,除了身临其境,别无选择。”

【雀巢】西藏印象(散文)
   醍醐灌顶一般,一种全新的感悟深深嵌进我的心魂:神圣,绝不是一种人为营造的顶礼膜拜,更不是一种近乎苛刻的宗教仪式,她是一种纯自然的完美境界。就像眼前的纳木错湖,分明就是天地精华孕育的女神。
   她天然而圣洁地敞开自己,把美丽,和谐,静谧,安详,坦然,磊落,从容,纯净……这些最美好的品质,毫无保留地赐予人类。面对她,便是面对人间的良善之心。她让你无法虚伪,无法躲避,无法心生歹念,只能被吸引,被震撼,被瓦解,甚至被溶化。
   神圣,也许很远很远,就像生长在地球最高处的神山圣湖,你轻易找不到她的踪迹;但也许,她还很近很近,就像无处不在又无处可见的氧气一样,只有到了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你才能体验到它对生命的意义!
   神圣,或许有千万条通道,终极归宿必然是圣洁的心灵。
  
   【神秘】
  
   友人问我,对西藏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没去西藏时,她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去过才知道,西藏和神秘原本就是一个词。
   西藏的神秘似乎带有本原性,“西藏的一切就像他的名字坚实而又神秘”。除了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西藏人朝外的心扉是紧紧关闭的,因此,关于西藏的一切更像是一种神话,一种传说,也有人如此诠释。
   在我看来,西藏的神秘,不仅蕴涵在海拔最高的神宇宫阙里,也彰显在每一座寺庙所供奉的佛像中;不仅绘裱在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里,也闪烁在稀有的珍珠唐卡(唐卡,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卷轴画)中;不仅沉淀在属于大乘佛教的藏传佛教里,也弥漫在和繁星一样多的神话传说中;不仅充盈在雪域高原的神山圣湖里,也附着在藏红花雪莲花冬虫夏草的神奇药力和各种避邪天珠的魔力中……西藏的每一个角落,都生长着神秘的触角。
   走在拉萨的街头,特别是在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随处可见手摇转经筒的藏族同胞,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狂风暴雨,都不能阻挡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祈祷,他们从我们的身边擦肩而过,嘴里不停地默诵着什么。导游告诉我,他们念的是“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的汉文读音是“唵嘛呢叭咪吽”,别看就这么短短的几个音节,却包含了藏传佛教许多深远而神秘的内涵。“唵”表示“佛部心”,念这个音时,身、口、意都要与佛成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的意思是“如意宝”,表示“本部心”,据说这宝出自龙王脑中。若得此宝,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和,又名“聚宝”:“叭咪”,梵文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如莲花般纯洁无瑕:“吽”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意思是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度众生,最后达到成佛的境界。
   在西藏,“六字真言”随处可见,充耳可闻:经幡上印着,经板上刻着,僧人口中念着,叩拜的信徒更是不停歇地默诵着,它浓缩了今生来世的一切祈愿,让这个离太阳最近的民族笼罩在一片神秘的宗教氛围中。
   最吸引我的,还是寺庙里那些巨幅壁画,它们涉及到宗教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纪念性人像、重要历史事件、西藏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等等,简直就是被浓缩的神话般的西藏历史。如果有个地道的导游在你耳边细心讲解,你会沉迷于其中而流连忘返。
   “猕猴变人”的彩色壁画,说的是在西藏家喻户晓的关于藏族祖先来历的传奇故事:远古时代,有一只受观音菩萨点化的神猴与罗刹女魔结为夫妇,生下六个猴儿,三年后,繁衍到500多只,后因林中果实殆尽,遭遇生存困难,老猴求教于菩萨,取青稞、小麦、豆类、荞麦、大麦的种子,撒向雪国大地,不经耕作长满粮食,从此进化为人形,通晓语言。藏族先民相信猴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并以自己是猴子的后代为荣,这与现代人类起源学说倒颇为接近。只见壁画上的神猴活蹦乱跳,呼之欲出,不知它们与内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可有渊源?
   在大昭寺4400平方米的壁画中,我看到了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和白山羊驮土图,它们印证了一个关于大昭寺来历的传说——
   1300年前,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试图在这里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释迦佛祖8岁等身像,可神庙白天建起,晚上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一筹莫展时,文成公主历经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这里。
   文成公主按汉地的阴阳五行说,经过勘察,测算出西藏地形乃一仰天而卧的巨大魔女,拉萨城中心便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在此填湖建寺可以镇魔(我在西藏博物馆看到一张用黑色细线条摹画的魔女像,它四仰八叉地躺倒在地,身下便是西藏的地图;她面目凶狂,四肢浑圆,一副很不甘心的样子,因为她的心脏和四肢都被建上了寺庙。一眼扫过去,似乎还能听到她粗鲁的呼吸)。据史书记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相传那12根钉子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
   我从壁画上看到,填湖建寺的大功臣——三千只白山羊的壮举:它们整齐地排着队,络绎不绝地驮运土石,不少山羊累得倒毙路旁,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不堪……终于,魔女的心血汲干了,裸露出巨大的深坑,中外闻名的大昭寺便从这里耸立起来。
   据说,大昭寺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感念白山羊的公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他和大昭寺的其他神祗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庙也定名为“惹阿曲朗祖拉康”,意为“山羊负土而幻化的释迦神庙”。
   伫立在这座神庙前,神话、历史和现实神秘交错往返穿梭,你无法相信却又深信不疑。
   还有一幅壁画最是不能忘,那是在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是七至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别墅,也称夏宫)看到的“和祥四瑞”彩色绘画,它源于印度的一个佛教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头大象、一只兔子、一只猴子和一只小鸟先后到一棵大树下乘凉,因为拥挤发生争执,最后决定:谁最先看到这棵树的留下,其它的,都要离开。大象、猴子和兔子抢着说,它们看到这棵树的时候,树正好和他们一般高,只有小鸟说,原来这里没有树,是它衔来了树的种子。它们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后来,它们请附近的一位隐修者作裁决。隐修者认为,第一个看见这棵树的是小鸟,然后依次是兔子、猴子和大象。
   最后的结果是,大象站在最下边,猴子骑在大象身上,兔子坐在猴子身上,小鸟站在兔子身上,大家一起分享荫凉。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们生活在友爱有序的世界里,带着人类特有的惬意表情。于是,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榕树下”,想到了“雀之巢”,想到了方兴未艾的众多社团。呵呵,看似神秘的宗教,有时并不深奥,甚至还有点拨现实的功效。
   当然,在西藏,更多的神秘,还是那些解不开的“谜”。
   每次参观寺庙时,导游都会一再叮嘱我们,你们对藏教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恭,不然,会遭“天谴”的。接着,她给大家举了若干例子,比如谁谁谁因为说了一句对佛不恭的话刚一出庙门就摔断了腿之类,听起来神乎其神。
   我们倒是牢牢记住了这个警告,可这位导游小姐却在布达拉宫的几次解说中直呼“五世达赖”,N多次被寺内僧人严厉纠正:“你要说五世达赖喇嘛(喇嘛,意为上师,是对高僧的尊称)!”
   不知为什么,我有一点隐隐的不安。
   第二天,导游乘坐的那辆大轿车放着好端端的公路不走,非要抄什么近道,结果一下子陷进海拔4000多米的沼泽地。偏偏手机又没信号,无法联系救援。不少人因为紧张出现了缺氧现象。关键时刻,我和我的“同屋”以女检察官的身份挺身而出。我们和司机组成了“敢死队”,卸下我们车里的游客和氧气袋,开着我们这辆大轿车,赶往有人烟的驻地寻求救助。
   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请来了救援的大型载重车,陷入泥沼的大轿车被拽了出来,一车人得救了,可我和“同屋”却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浑身发软,甚至连抬头的劲儿都没有了。我俩耷拉着快要爆炸的脑袋,开始在车上紧张搜索我们的氧气袋。许是刚才车陷沼泽地时,两个车的人来回乱窜,有人趁乱拿走了我们的氧气袋?
   一眼望过去,车上所有人都玩命地叼着枕头大小的氧气袋,有的气挺足,有的已下去多半,最可气的是,有个大胖子男人躺在最后一排座位上,浑圆的身体与一个鼓鼓囊囊的氧气袋紧紧贴在一起,整个就是一副“饱汉不知饿妇饥”的模样,真有心从他嘴里抢过那个满满的救命宝贝狠吸上几口。
   一车人望着我们这两个“救命恩人”一筹莫展。不是他们不想救我们,可是,谁把氧气给了我们,谁自己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有个瞬间,我甚至以为我会就此“壮烈”。
   幸好,锲而不舍的“同屋”终于从一堆瘪瘪的氧气袋“尸体”里扒拉出一个似乎还有生命迹象的氧气袋,我们用手触摸了一下,大约还有十分之一的氧气量,这就是传说中的“救命稻草”吧?于是,你一口,我一口,我和“同屋”交替吸允着“救命稻草”,终于挺过了最危险的海拔5000多米,安然回到驻地。事后回想,莫非就是导游的不恭惹恼了天神,害得我们差点命丧黄泉。
   不过,好人终有好报。西藏的佛祖还是公平的。
   完整无缺不傻不孽回到北京后,刚巧遇上体检,我那个长达五年之久的“不正常”心电图,竟然不治自愈的转为“正常”。看着那些不再乱跳的曲线,我知道,这是西藏之行赐予我的功德所在。 或许就是那个“壮举”之后的缺氧瞬间,心脏的某个血脉突然被打通,心肌缺血的隐患瞬间消解。
   哦,西藏,神秘莫测的西藏啊,你还将带给我多少未知的惊奇!
  
   就在我准备结束这篇文字时,很幸运地看到这样一段话,似乎是专门给我预备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拿来主义”,为这篇文字画上一个不留遗憾的句号——
   “再好的图片,都无法表现西藏的绚丽;再美的文字,都无法表达西藏的内涵。关于西藏,除了身临其境,别无选择。”
  
   初稿:2003年11月;终稿:2015年1月16日凌晨。
  

共 896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西藏这块令人神往的圣地作为世界仅存的净土,有多少人在向往之中梦游在她的神秘之中;高高的喜马拉雅山巍峨的珠穆朗玛峰可以作证,在你走下飞机终于踏上世界屋脊的时候,梦想化为现实那令人激动的那一刻,【神往】终于成为眼前的美景,发自心底感受她的【神圣】,体验她庄严无比的【神秘】,这里庄严肃穆的神山圣水,这里一尘不染的一草一木,这里虔诚质朴的人们,不受污染永远宁静纯洁的大自然,令人沉浸其中充满魅力的神话传说,到处飘扬在猎猎风中旗帜一样的经幡,转经筒在手上不止的轮转,人们匍匐在地叩拜不息的信众形象,有惊无险游历过程中的神奇插曲,一切的情景都在验证着这样一个化为现实的信念:我怀着朝圣一般的心情终于瞻顾了这片心中朝拜已久的圣土,从此以后一切人们争相传说的奇迹终成正果,大美西藏留存在记忆里经久不会迁改褪色,岁月会记住最纯净之旅心头那最纯粹的心情,升华成一生中心底永远珍藏的珍贵回忆。推荐阅读。编辑:曲新同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1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曲新同        2015-01-16 10:28:32
  跟着老大游西藏,一幕幕情景如在眼前,不但是雪山、宫殿、圣湖、圣景,还有那游历过程中所到之处,一步步脚印,一番番感受,发自心底的纯净感悟,令人一洗尘世的负累,升华出的美好心情。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2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11:30:08
  感谢新同诗意的总结,经典的感悟,就连定力很强的月楼也会在你的按语里险些“迷失”,果然有这么好吗?我相信,不打诳语的新同,不会违心的“吹捧”,姑且认同吧。
   毕竟,这是一篇写在12前的旧作。修改的过程也很难。过去了这么久,当年的许多细节还是历历在目,愈久弥新。不论何时想到西藏,依然不能丢弃掉当年的感受,西藏是令人神往的,西藏的每个地方都伸展着神秘的触角,西藏与神圣本身就是同一个字。
   头顶三寸有神灵,人,必须怀有一颗善良的心,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所抛弃。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3 楼        文友:金锁        2015-01-16 16:15:23
  读完大姐此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一次西藏行,竟然占有了如此大的信息量,可见大姐对于西藏的喜欢有多么的贪婪。
   读完大姐此文,感觉作者仿佛不是去西藏旅行,而是去会晤一位久违的老友,其心之诚之热之细腻入微,正应了一句很流行的话:但凡对西藏一见钟情者,多为爱做梦的女性。
   读完大姐此文,心底的共鸣碰撞让我不能不再次重复对于西藏的解析: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
   大姐的文字已经远远超越了“印象”之谦,倒可冠以深度造访了。向您致敬!
爱我,请爱西藏!
回复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21:37:23
  这篇文字本来早就想发的,它是我珍藏的为数不多的网文之一,但看了你笔下的西藏,我胆怯了,我觉得我只是接触了皮毛,好在我只是写了“印象”,未曾进入内里、但因为我们对西藏深入骨髓的爱,我们心灵相通。
4 楼        文友:石佛        2015-01-16 16:32:10
  作者对于西藏的神往心情与感悟,透过舷窗俯瞰大地,目力所及,白雪皑皑,一一展现。让人联想到神秘,心灵始终被西藏强烈地震撼着。这种震撼来自于异域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自向往和实地行走,亲身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佛的虔诚,即使佛祖,也会为之动容的虔诚情景。
   神往是作者寄托心中的种种企盼和默想,西藏,犹如存在于梦想之中。虽然遥远、陌生却愈感神秘,常常在作者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是的,愈是神往,愈是神秘,走进的欲望愈是强烈。终于踏上了神秘的土地。从而书写起西藏的神圣:怀有向往、崇敬、谒拜,行走和阅读人间天堂的虔诚之心。
   西藏的美,美在雪山和湖泊。奇峰兀立,寒光流泻,蔚为壮观。西藏的美,是对佛的神圣无处不在,山脊、路旁、江畔、屋顶,到处都飘动着红、黄、蓝、绿、白五色经幡,传颂着六字真言和经文、咒语,随风飘动时,仿佛诸神在召唤。走在路上,来到湖边,时常看到一堆堆石块垒起的玛尼堆,刻满了造型生动的神像和书写的经文。令人称奇的是数不清的寺庙:美丽而宏伟的建筑,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艺术品,而是印证了藏族人神圣的宗教信仰。灵魂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震摄,心中陡然升腾起一种神圣庄严和超然的感觉。哦,神秘产生了一种巨大能量。
   人生贵在有信仰有精神寄托,没有信仰就会追求现实的享受。人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的社会必定糜烂堕落。阅读西藏: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构成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学会爱,宽容,变得神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十年前因为在网站拜读了《西藏印象》,因为文章从而认识了独上月楼。对于网站的发展,她付出了心血。新春到来之际,借此说一声:尊敬的社长珍重!
日月如梭
回复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21:33:38
  石佛,多快呀,一转眼11年过去了,可这篇文字给我的感动却依然新鲜,没想到,她给你的印象也如此清晰。感谢你的懂,感谢你的爱,这是我无怨无悔将网络写作进行到底的动力!
5 楼        文友:金锁        2015-01-16 16:52:01
  呵呵,刚刚发完《探源雪域崇佛》随笔,便看到了月楼大姐的《西藏印象》,温暖,仿佛心有灵犀;读罢,有抖落一地风尘的轻松。
爱我,请爱西藏!
回复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21:34:41
  在你这个“老西藏”面前,我一点都不自信。多希望你能给我指点一二啊!
6 楼        文友:石佛        2015-01-16 16:54:55
  这张照片曾在榕树下看到过,应该没有错。蓝天、白云、绿色、红衣,装点美好的生活
日月如梭
回复6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21:38:04
  嘿嘿,是当年的照片,一晃11年过去了。
7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1-16 18:32:52
  在“神秘”的世界屋脊,作者感受着“神圣”,在“神圣”的寺庙前,作者揭示着纳木错的“神秘”。作者在西藏游中追寻着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作者把美揣在心中,她才快乐,她才年轻。
回复7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21:38:47
  邵魁老师,我们的灵魂是一样的!
8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01-16 18:40:26
  我读了两遍此文,不知道该说点什么?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七年可以说那段岁月已经融在血液中,变成刻在骨头上的年轮。西藏的神秘、神圣,每个人的感知都不一样。在西藏面对那蓝得不能再篮让人感觉不真实的天空,面对那冰清玉洁的雪山,面对那一望无际的原始草原,面对那辽阔苍茫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就会感到自己有一种渺小的伟大,就会把所有的名利看淡放下,就会觉得去了西藏就是一种灵魂的修行,西藏和每一个真诚的灵魂有个约定,那就是做一个大美的人。不知为什么一下子啰嗦了这么多,也许西藏和我有某种缘分和感应吧!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8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21:40:02
  小泥儿说的对,到了西藏,灵魂的修行便开始了......
9 楼        文友:柴英        2015-01-16 19:52:50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大的一篇西藏行,引来了无数的赞叹,赞赏,共鸣,和神往。那么多的老西藏,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和敬佩,我真的不敢说话了,只剩下神往,欣赏,学习了。老大一出手,就是高大上。
回复9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21:41:42
  英子,今生无论如何争取去一次西藏吧,真的是一个集神往、神圣与神秘于一身的神灵之所在。
10 楼        文友:夏日清荷        2015-01-16 19:54:14
  沉沉的醉倒在月楼大姐的文字里了,于是,眼睛和心灵一起紧紧随着这篇《印象》飞到了那令人神往的神秘所在。那白云,那雪山、那湖水……一个单单的美字是怎么也无法涵盖了。一次旅行,一生的记忆,值得珍藏。
小小职员,爱好摄影,喜欢写字
回复10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16 21:42:42
  谢谢清荷的赏读。但我相信,如果不能亲临其境,对西藏所有的描写都是苍白的。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